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亚甲蓝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及复方角菜酸酯软膏对环状混合痔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环状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亚甲蓝组、NSAIDs加复方角菜酸酯软膏组、多模式镇痛组),每组20例。观察多模式镇痛对术后疼痛评分、局部组织水肿、创口愈合时间及其他全身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影响。结果多模式镇痛组可显著降低术后平均静息痛及肛门排便痛的VAS评分.提高镇痛满意度的评分.而且可降低术后局部软组织水肿的评分.缩短创口愈合时间(P〈0.01)。术后局部渗血及其他全身不良反应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状混合痔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效果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多模式镇痛 手术 肛肠外科 混合痔
  • 简介: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常见,处理不当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长期卧床易并发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甚至造成死亡。目前多主张早期积极手术治疗,使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但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由于创伤较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等因素仍存在较高的风险。我院自2002年2月~2006年12月采用BioLink混合式骨外固定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疗效满意。

  • 标签: 混合式骨外固定器 股骨转子间骨折 手术治疗 早期下床活动 构型 长期卧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日间手术与常规住院手术混合管理的方法与体会。方法结合眼科择期手术患者数量多,手术等待时间长,床位周转快,病房环境限制等特点。采取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进行混合管理,将四间病房固定为日间手术专用病房,1—12床,用于日间手术患者安置,开设一间日间手术独立宣教室(医护人员结合视频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宣教)。结果通过日间手术的开展及合理的医护一体化管理,眼科日间手术台次较未开展日间手术前增长20.1%。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医疗费用等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医护人员绩效提升,在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医院床位得到合理运用,患者满意度较普通入院模式明显提高,满意度达到95%以上。结论眼科日间手术和常规手术患者进行混合管理能够提高医院床位利用率,提升患者满意度,该管理模式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眼科日间手术 常规手术 混合管理
  • 简介:摘 要:通过了解混合痔及混合痔的手术方法,来阐述预防和处理术后肛缘水肿的方法,如选择适合病人的手术方式、术中操作仔细、术后应用多模式的镇痛方法、术后保持大便通畅、常规应用润肠通便药及给予银芷熏洗剂熏洗坐浴等。

  • 标签: 混合痔 肛缘水肿 预防和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8年3月~2020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就诊的4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信封分组法,均分成20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技术,实验组采用中医护理技术。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RPH加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以RPH加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混合痔43例为治疗组,PPH术加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混合痔43例为对照组,两组间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痔应用RPH加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术中出血量小、愈合快。

  • 标签: 混合痔 RPH 内括约肌离断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Millagan-Morgan术(以下简称M-M术)联合消脱止-M治疗Ⅲ°、Ⅳ°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Ⅲ°、Ⅳ°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90例采用M-M术联合消脱止-M,对照组90例只用M-M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应用镇痛药频率、术后出血、创面肿胀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时间、用药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术后疼痛时间、创面肿胀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尿潴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服用消脱止-M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M-M术联合消脱止-M是治疗Ⅲ°、Ⅳ°混合痔的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Millagan-Morgan术 消脱止-M 混合痔
  • 简介:摘要:混合痔是直肠、肛管周围静脉丛扩张、曲张形成痔结节,并常伴有直肠脱垂的一种疾病。Ⅲ、Ⅳ期混合痔通常表现为明显的出血、脱垂和肛门不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是治疗混合痔的常用方法之一。近年来,RPH手术和PPH手术成为治疗混合痔的两种主要方法。RPH手术通过修复直肠脱垂问题和切除痔结节来解决混合痔问题,而PPH手术则是通过环状切除黏膜和环扎下直肠黏膜互扎修复的方式进行治疗。然而,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针对RPH手术和PPH手术在治疗Ⅲ、Ⅳ期混合痔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缺乏充分的对照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RPH手术和PPH手术在治疗Ⅲ、Ⅳ期混合痔方面的临床疗效,并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康复情况。

  • 标签: 混合痔,RPH,PPH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混合教学模式用于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级学生,共计74人,其中1班采取混合教学模式教学,归入研究组;另1班采取常规PPT模式教学,归入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学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课程总成绩、习题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混合教学模式开展系统解剖学教学,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愿,进而提升学习成绩。

  • 标签: 系统解剖学教学 混合教学模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混合痔者64例纳入研究,所分对照组(32例)常规护理,32例观察组疼痛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术后6、24、72h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混合痔 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环状混合痔手术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76例环状混合痔手术患者分组(各组38例)探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各组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环状混合痔手术患者机体疼痛,减少并发症,可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环状混合痔手术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混合痔患者接受中药熏洗治疗对其术后水肿疼痛的影响。方法:以硬币随机投掷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1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混合痔患者78例作为评估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特殊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碘伏温水坐浴治疗,特殊组给予中药熏洗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水肿消退和创面愈合时间、治疗效果,特殊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药熏洗对混合痔术后患者进行治疗,可切实减轻其疼痛程度,缩短水肿消退和创面愈合的时间,促进患者尽早康复,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混合痔 中药熏洗治疗 术后水肿疼痛
  • 简介:摘要:混合痔是一种以肛周疼痛、出血、肿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肛门直肠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手术治疗混合痔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但术后疼痛却成为术后恢复期的主要障碍之一。传统的药物治疗往往存在副作用和依赖性,因此在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时,中医药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深厚的医学文化备受关注。中医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研究,为探索一种更加温和、绿色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背景下,本文简要概述中医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书面参考。

  • 标签: 中医治疗 混合痔 术后疼痛 针灸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针刺辅助麻醉对混合痔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3.01~2023.12,选择本院就诊的混合痔手术患者80例,随机排列分组(n=40),对照组(1%盐酸利多可因注射液20ml行骶管麻醉),实验组(对照组+针刺辅助麻醉)。对比:(1)不同时间VAS评分;(2)麻醉有效率。结果:较对照组,实验组不同时间VAS评分改善好,麻醉有效率改善好,(P<0.05)。结论:针刺辅助麻醉对混合痔手术患者而言,麻醉效果明确,值得借鉴。

  • 标签: []针刺辅助麻醉 混合痔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感染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中院内感染的患者有30例,其中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最多,有16例,其次是尿道感染,有9例。铜绿假单胞菌引发感染的例数最多,有14例,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有8例。脑出血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数最多,有14例。感染与患者年龄、创伤性操作、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长有关。结论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机率最大,病原菌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患者出现感染的机率较大,应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 标签: 神经内科 感染原因 护理 临床特点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94-01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肺部感染伴支气管扩张患者病例的诊治经过,探讨该类患者的抗感染方案与用药特点。方法 回顾1例肺部感染伴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分析肺部感染伴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抗感染方案和用药特点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病例特点,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及相关指南推荐,协助临床医师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患者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临床药师与临床医生协作,从流行病学、细菌耐药性、药物选择、影像学、感染指标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由经验治疗,最终转为目标治疗,并达成一致治疗方案,展现了临床药师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体现了其专业价值。

  • 标签: 临床药师 肺部感染 支气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