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药厂的产品质量管理(QC)检测规范的建立和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关系到产品质量的稳定与安全,还关系到药厂的信誉与市场竞争能力。如何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既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范要求,又要考虑到药品的特点、生产工艺及装备情况等。在实践中,药厂应根据当前科技发展及市场要求,对检测规范进行改进和完善。本文现围绕药厂QC检测标准的制定与实践进行介绍。

  • 标签: 药厂 QC检测 标准制定 实践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JCI标准联合SGS服务标准对医院门诊药房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我院药剂科于2021年1月起实施JCI标准联合SGS服务标准的双重标准体系下的质量管理,选择2020年(实施前)和 2021年(实施后)我院门诊药房质量指标资料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门诊药房服务质量和患者药学服务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门诊药房服务质量评分和患者药学服务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JCI标准 SGS服务标准 门诊药房 服务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亚甲基四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检测在卒中早防早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纳入至观察组,将9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至对照组,比较两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不同MTHFR基因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HCY水平。结果:两组C/T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因型分布频率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MTHFR 基因检测 卒中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碳酸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急诊眩晕症患者34例,依据就诊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治疗,观察组给予碳酸钠与异丙嗪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且眩晕症状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数据差异计算后显示(P<0.05)。结论碳酸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较好,其用药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碳酸氢钠 异丙嗪 急诊眩晕症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和亚甲基四叶酸还原酶基因 MTHFR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181例纳入卒中组,健康人 126例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 HCY、叶酸、 VitB12水平、 MTHFR基因多态性及一般情况,并分析不同基因型的脑卒中患者血浆 HCY、叶酸、 VitB12水平。结果:卒中组的 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而 VitB12、叶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卒中组 MTHFR基因 TT纯合子率及 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HCY是人体甲硫氨酸循环的中间产物,高 HCY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HCY的代谢需要 MTHFR、叶酸的共同参与。 MTHFR是 HCY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MTHFR基因 缺血性脑卒中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吗啡酮鞘内注射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单胎足月经剖宫产结束妊娠初产妇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联合组给予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吗啡酮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初始平面、手术开始切皮时麻醉平面、需要调整手术床面率、需要硬膜外给药率以及寒战、瘙痒、呼吸困难、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麻醉初始平面、手术开始切皮时麻醉平面、需要调整手术床面率、需要硬膜外给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瘙痒、呼吸困难、低血压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使用吗啡酮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具有阻滞起效时间快、镇痛时间长、寒战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晋城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布比卡因 氢吗啡酮 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氯噻嗪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结果予以评价。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氯噻嗪联合依那普利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左心室肥厚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治疗组患者降压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左心室肥厚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患者在服用氯噻嗪联合依那普利的治疗方案下,其血压明显降低,左心室肥厚指标均比用药前有所改善,因此可以将此方案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联合左心室肥厚的常用药物。

  • 标签: 氢氯噻嗪 依那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降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不同麻醉药物( 舒芬太尼、地佐辛和吗啡酮) 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急性疼痛 预防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本 院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90 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 A 组、 B 组与 C 组,每组 30 例,并在手术完成后分别使用舒芬太尼、地佐辛和吗啡酮进行镇痛,评价患者术后不同时间 VAS 评分、术后 24h 不良反应发生以及医疗费用。 结果:三组患者术后 6h 、 12h 以及 24h 对应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 )评分差异较小( P > 0.05 ),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术后 24h 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A 组患者术后镇痛费用小于 B 组、 C 组, C 组小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舒芬太尼、地佐辛和吗啡酮 均可 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急性疼痛的 预防,但是舒芬太尼镇痛费用低廉,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宜作为首选镇痛方案。

  • 标签: 舒芬太尼 地佐辛 氢吗啡酮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性疼痛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厄贝沙坦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重症心力衰竭70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急性重症心力衰竭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35例。行常规疗法治疗参照组,行厄贝沙坦氯噻嗪、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研究组。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LVEF和HR、BNP和NYHA等各项指标情况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急性重症心力衰竭者实施厄贝沙坦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其疗效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加快患者机体恢复。

  • 标签: 急性重症心力衰竭 美托洛尔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氯噻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 10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各有 50例,对照组行氯噻嗪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氯噻嗪治疗,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压控制效果均得到显著提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 0.05)。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与氯噻嗪联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取得了较高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氢氯噻嗪 氨氯地平 效果分析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硫酸氯吡格雷片结合阿司匹林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17年 6月~ 2019年 6月我院收治的 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32例。研究组采取硫酸氯吡格雷片结合阿司匹林,对照组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25%( χ2=7.143, P<0.05);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无明显差异( χ2=0.198, P>0.05),但研究组再闭塞率较对照组降低( χ2=5.924, P<0.05);且头痛、肠胃不适及肌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 χ2=9.191, 7.143, 13.333,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 APTT)及血小板计数( Plt)水平无明显差异( t=1.141, -0.234, -1.176, P>0.05),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研究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水平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791, 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硫酸氯吡格雷片结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缓解患者相关症状,明显减少血管再闭塞情况,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 硫酸氯吡格雷片;急性心肌梗死;阿司匹林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变化及老龄化的加剧,现阶段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长时间的血压异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心血管损伤及意外事件的发生,危害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中应给予相应的药物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控制,最大程度上保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观察中,我院主要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氯沙坦钾氯噻嗪片进行治疗,并针对治疗后的疗效展开了相应的观察及探究。

  • 标签: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有效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评价缬沙坦及缬沙坦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研究中,选择 12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且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两组,每组 61例。对照组用缬沙坦治疗;研究组用缬沙坦氯噻嗪治疗。对比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相比缬沙坦,缬沙坦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更显著。

  • 标签: 缬沙坦 缬沙坦氢氯噻嗪 老年 高血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口服硫酸氯吡格雷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次试验将我院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9月期间收治的 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 3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阿司匹林与口服硫酸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与单项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NIHSS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 NIHS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 P> 0.05);治疗后,观察组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 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采取阿司匹林与口服硫酸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不良症状,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治疗安全性,获取良好的预后效果,有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酸氢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予以缬沙坦、氯噻嗪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在我院就诊的 64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 32 例患者仅予以氯噻嗪治疗,而研究组 32 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超声心电图相关指标情况如左心室后壁厚度( LVPWT )、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 )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EF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此外,研究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予以缬沙坦、氯噻嗪治疗,可改善患者心电图相关指标,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缬沙坦 氢氯噻嗪 心电图相关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吗啡酮鞘内注射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8月 -2018年 7月收治的单胎足月经剖宫产结束妊娠初产妇 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 58例。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联合组给予布比卡因复合盐酸吗啡酮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初始平面、手术开始切皮时麻醉平面、需要调整手术床面率、需要硬膜外给药率以及寒战、瘙痒、呼吸困难、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麻醉初始平面、手术开始切皮时麻醉平面、需要调整手术床面率、需要硬膜外给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患者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瘙痒、呼吸困难、低血压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使用吗啡酮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具有阻滞起效时间快、镇痛时间长、寒战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晋城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布比卡因 氢吗啡酮 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硫酸氯吡格雷片结合阿司匹林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17年 6月~ 2019年 6月我院收治的 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32例。研究组采取硫酸氯吡格雷片结合阿司匹林,对照组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25%( χ2=7.143, P<0.05);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无明显差异( χ2=0.198, P>0.05),但研究组再闭塞率较对照组降低( χ2=5.924, P<0.05);且头痛、肠胃不适及肌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 χ2=9.191, 7.143, 13.333,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 APTT)及血小板计数( Plt)水平无明显差异( t=1.141, -0.234, -1.176, P>0.05),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研究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水平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791, 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硫酸氯吡格雷片结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缓解患者相关症状,明显减少血管再闭塞情况,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 硫酸氯吡格雷片;急性心肌梗死;阿司匹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