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超薄皮瓣联合A型内毒素修复体表巨大色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4月—2016年9月就诊的12例体表不同部位的色素痣患者,在局部麻醉下沿色素痣边缘切开,切除病变组织后,充分游离两侧皮缘,张力区设计“Z”瓣或“S”瓣,修剪成超薄皮瓣,彻底止血,分层减张缝合,在皮瓣边缘注射少量A型肉毒素,略加压包扎,7~10天拆线,观察远期治疗效果。结果16倒患者中,无一例出现术后血肿、感染、皮肤坏死,其中2例患者创缘出现淤紫,局部微波治疗一周伤口愈合正常;3个月复诊时,3例局部出现明显瘢痕增生,经加压包扎6个月后恢复良好;10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2例认为效果一般。结论超薄皮瓣联合A型肉毒素修复体表巨大色素痣效果满意,该术式简便易操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薄皮瓣 A型肉毒素 巨大色素痣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013年某地不同县区和不同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之间的差异性,以指导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以2013年某地5个县区相关四种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为基础资料,应用秩和比比较不同县区和不同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3年某地五个不同县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Ⅴ>Ⅲ>Ⅰ>Ⅳ>Ⅱ,除Ⅱ与其他四个县区两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两两县区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DPT>MV>JEV>OPV,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两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Ⅱ号县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较差,其他县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DPT>MV>JEV>OPV,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应采取措施提高Ⅱ号县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提高OPV、JEV和MV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提高保护性抗体滴度水平。

  • 标签: 国家免疫规划 加强免疫 接种率 综合评价 秩和比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减少新生儿PICC发生导管异位的方法,增加PICC的留置时间。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经上肢血管行PICC置管的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标准测量定位,观察组除在术前采取标准测量定位外,在术中再次测量定位,观察两组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结果对照组PICC尖端位置标准76例,过深8例,过浅13例,异位于颈内静脉2例,腋静脉分支1例,观察组PICC尖端位置标准91例,过深5例,过浅2例,异位于颈内静脉2例,两组比较,尖端位置标准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导管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在行PICC穿刺置管时,在术中再次测量定位可以减少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且延长保留时间,减少患儿的穿刺,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PICC 测量定位 导管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的效果与特点。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的是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接收并进行诊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同一时期抽取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对两组抽取的研究对象进行检验,观察SF、AFu、cHE、GGT等相关指标以及检出阳性率和联合检出阳性率指标,以此判定化学发光免疫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抽取的两组研究对象分别通过化学发光免疫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抽取的研究对象的SF、AFu、cHE、GGT指标水平分别为21.5±4.8mg/L、48.5±16.6U/L、(45.6±8.9)*10?U/L和253.3±88.5U/L,而对照组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为10.3±2.8mg/L、16.9±3.9U/L、(10.4±2.4)*10?U/L和31.2±12.8U/L,数据之间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而研究组SF、AFu、cHE、GGT单个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8.5%、52.4%、54.6%与81.4%,对照组SF、AFu、cHE、GGT单个检出阳性率分别为0.8%、0%、1.2%和0%,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肿瘤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进行肿瘤生物标记检测可以起到较好的检测效果,能够明确肿瘤标志物中SF、AFu、cHE、GGT各个指标的情况以及标志物指标的阳性检出率等,对于判定肿瘤患者的病情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诊断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 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根本原因分析对2015年6月—12月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防范措施。比较实施前(2015年1月—12月)后(2016年1月—12月)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原因分析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应用原因分析,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护理不良事件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外科术后患者华林应用风险与其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近五年心外科手术患者资料中选取153例进行研究,总结用药风险与护理对策。结果华林给药治疗的风险因素分别为饮食、患者身体对于药物的敏感程度、疾病、药物、护理操作规范性等。结论护理人员应结合华林给药的风险因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给与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加强饮食与心理指导,提高给药护理规范性,以此对华林的应用风险进行全面控制。

  • 标签: 心外科 华法林 风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排痰及密闭式吸痰在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102例患者均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根据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人工排痰、开放式吸痰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振动排痰及密闭式吸痰护理措施,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实验组患者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平均排痰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②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8%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1.3%,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振动排痰及密闭式吸痰在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呼吸道指标,并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振动排痰法 密闭式吸痰 呼吸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辛治疗老年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门诊所收治的50例老年焦虑症患者,并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文拉辛治疗,观察组则采取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下两组病患焦虑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辛治疗老年焦虑症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艾司西酞普兰的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用于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老年焦虑症 文拉法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文拉辛缓释片合并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研究组予以盐酸文拉辛缓释片合并MECT治疗,对照组单用盐酸文拉辛缓释片治疗,共观察28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21、28天予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结果研究组HAMD评分在治疗后第3天起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则在治疗后第7天起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各个评分点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TESS评分两组均较低且无明显差异。结论盐酸文拉辛合并?MECT?治疗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疗效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优于单用盐酸文拉辛。

  • 标签: 抑郁症 自杀 无抽搐电休克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文拉辛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90例抑郁症伴焦虑症患者。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45例。A组给予文拉辛治疗,B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对比疗效与安全性。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B组为82.22%,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B组为28.89%,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抑郁症伴焦虑症患者行文拉辛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文拉法辛 抑郁症 焦虑症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对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管理的意义,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促进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2015—2016年应用PDCA循环管理多重耐药菌ICU感染防控中的关键环节,从收集资料,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计划,落实措施、检查反馈、存在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以达到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手卫生、耐药菌知识考核合格率由65%提高到85.4%;手卫生执行率由38.1%提高到68.3%;工作人员手监测合格率由78.5%提高到95.9%;消毒效果(物表)监测合格率由85.0%提高到96.7%;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8.6%降至44.1%;预防用药使用率由63.2%降至46.3%,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前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ICUMDRO的感染管理,可提升MDRO防控措施的执行力,降低了MDRO的发生率,确保了ICU院感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PDCA 多重耐药菌菌 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DCA循环在重症医学科(ICU)护理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来到我院重症医学科(ICU)实习的120例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教学方式进行护理临床实习带教,对照组采用PDCA循环进行护理临床实习带教,对两组护理实习生的ICU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ICU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成绩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ICU)护理临床实习带教中使用PDCA循环,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护理实习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 护理 实习生 综合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补气活血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2016年5月—2017年2月84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分组。西医治疗组采用西药干预,补气活血组实施中医补气活血。比较两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转归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ST段压低24小时内持续时间、发生总次数。结果补气活血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转归率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补气活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西医治疗组,P<0.05;干预前两组ST段压低24小时内持续时间、发生总次数相近,P>0.05;干预后补气活血组ST段压低24小时内持续时间、发生总次数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中医补气活血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ST段压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 标签: 中医补气活血法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无痛内镜下Russell插入胃造瘘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我院2014年-2016年6月12例经皮无痛内镜下Russell插入胃造瘘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2例患者中1例发生造瘘口皮肤感染,2例发生吸入性肺炎,经治疗好转。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痛内镜下Russell插入胃造瘘术能进一步减轻患者痛苦,更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

  • 标签: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Russell插入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与盐酸文拉辛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盲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仅口服盐酸文拉辛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的HAMD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75.00%,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与盐酸文拉辛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在脑卒中后抑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舒肝解郁胶囊 盐酸文拉法辛 脑卒中后抑郁 HAMD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M加压固定胶带螺旋固定法用于PTCD术后患者引流管的固定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将70例行PTCD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敷料固定,观察组采用3M加压固定胶带螺旋固定引流管,对两组敷料脱落、脱管例数及周围皮肤过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带管期间敷料脱落、脱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M加压固定胶带螺旋固定法应用于PTCD术后患者,既能增加管路固定的有效性,又能增加患者舒适度,便于护士给患者进行翻身活动等操作。

  • 标签: PTCD 3M加压固定胶带 螺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导管吸引采样在老年肺炎病原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之间,南华大学附属邵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及老年内科收治的70例确诊老年肺炎患者,以及40例非肺部感染的门诊患者,分别通过支气管镜下吸引导管吸引、经支气管镜直接吸引和肺泡灌洗三种不同采样方式获取痰标本细菌培养,对三种不同采样方法所获得的痰标本培养病原菌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阳性率及其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结果通过三种方法所采集到的标本阳性率依次为77.1%、41.4%、55.7%。其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77.1%、41.4%、55.7%,100.0%、97.5%、97.5%,85.5%、61.8%、70.9%,100.0%、96.7%、97.5%,71.4%、48.8%、55.7%。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吸引导管采样与其他方法比较其诊断效率更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吸引导管 老年肺炎 诊断 病原菌 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补气活血联合体质调理法治疗月经不调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到我社区进行治疗的90例月经不调患者参与本次研究。采用随机的分配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以3个月为治疗期限。对照组采用中医补气活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体质调理法来治疗月经不调。治疗期限结束后,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75.56%,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χ2=5.4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2%,χ2=4.41,P<0.05),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补气活血联合体质调理法治疗月经不调得到良好的医疗效果,值得在医学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补气活血法 体质调理法 月经不调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注射利多卡因麻醉在人工流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站收治的人工流产手术患者60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未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组采用宫颈注入利多卡因,对比两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以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宫颈松弛率以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工流产手术中采用宫颈注射利多卡因麻醉可大大提高镇痛效果以及宫颈松弛度,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流产 宫颈注射 利多卡因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感染性伤口应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的护理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急诊感染性伤口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急诊治疗及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应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并加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50%,对照组为77.50%,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感染性伤口治疗中,应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加强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急诊感染性伤口 应用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法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