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的影响。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134例,随机分为3组,氨磺必利组(A组,n=48)、齐拉西酮组(B组,n=46)和齐拉西酮合并九味镇心颗粒组(C组,n=40),每组随时间的延长增加剂量,并于入组前及治疗后第4、8周末进行心电图检测,对QTc间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组和B组治疗后第4、8周末QTc间期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8周末A组分别与B组和C组比较,QTc间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磺必利、齐拉西酮对QTc间期的影响应受到关注,齐拉西酮合并九味镇心颗粒的影响相对较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氨磺必利 齐拉西酮 九味镇心颗粒 QTC间期
  • 简介:目的:观察高电位治疗仪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舍曲林组,每组40例。联合组采用盐酸舍曲林片联合高电位治疗,舍曲林组采用单一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末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第4周末,联合组汉密尔顿量表评分(9±3)小于药物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有效率为87.5%(35/40例),药物组为70.0%(28/40例)(x^2=4.588,P=4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电位治疗仪联合盐酸舍曲林在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中疗效确切。

  • 标签: 高电位治疗 舍曲林 焦虑症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抗焦虑药
  • 简介: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Quisi在躯体化障碍患者睡眠障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脑电生理仪对91例躯体化障碍(SFD)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周进行P300和Quisi且由检测,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等测定患者的睡眠障碍.选择94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共纳入研究的91例SFD中,按症状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睡眠、认知功能、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及五官不适症状.(2)治疗前躯体化障碍组有明显的睡眠缺损,其PSQI≥14分.与对照组比较,SFD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P3靶潜伏期延长,靶P2、P3民波幅低,非靶P2波幅低(P〈O.O1),同时Quisi异常.治疗后,随着躯体化障碍患者睡眠的恢复,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P3潜伏期缩短,P3波幅增高及Quisi有所恢复(P〈O.05或0.01).结论:针灸治疗能改善睡眠质量.Quisi及P300联合运用有助于反映躯体化障碍患者睡眠的变化,Quisi且P3指标的变化较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躯体化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Qtuisi 睡眠障碍 针灸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强度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阿托伐他汀中等强度组(20mg·d-1)、阿托伐他汀高强度组(40mg·d-1)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s-CRP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ACS患者的hs-CRP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后中等强度组和高强度组的hs-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高强度组较中等强度组的降低幅度更大(P〈0.05)。但是两组治疗7天后的hs-CRP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症反应贯穿ACS发展过程,阿托伐他汀明显降低ACS患者hs-CRP浓度,高强度阿托伐他汀更能显著抑制ACS的炎症反应。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炎症 C反应蛋白 阿托伐他汀
  • 简介:目的:观察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16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入组,典型组82例,非典型组79例,对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于初始剂量25mg治疗后1-2天进行脑电图描记。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引起的脑电改变主要是慢波增多,典型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引起的脑电改变主要是α波失律。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与典型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式和作用强度是不同的.氯氮平的影响大于氯丙嗪。

  • 标签: 典型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首发精神分裂症 脑电图
  • 简介: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胰岛素皮下注射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n=100),研究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2w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情况与糖尿病病情控制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糖尿病病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面优于胰岛素皮下注射。

  • 标签: 胰岛素泵 胰岛素皮下注射 糖尿病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合并焦虑症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评价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SSR)在FD合并焦虑症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FD合并焦虑症患者使用文拉法辛治疗前后进行电刺激SSR检查。结果:给予文拉法辛治疗12周后SSR潜伏期与波幅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FD合并焦虑症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抗焦虑治疗后能缓解自主神经功能障碍。SSR是一种无创的,能评价FD合并焦虑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治疗效果的神经电生理检查。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焦虑症 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 自主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