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诊治与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一组常规治疗,一组用硝苯吡啶和常规治疗,比较观察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溃疡发生的部位、并发及伴随疾病等,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病状(主要症状、首发症状)并发症、溃疡发生部位、伴随疾病等各项指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或极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消化溃疡患者应早确诊、早治疗,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硝苯吡啶 老年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丹参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治疗前后NO、ET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脑梗塞 西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波并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1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治疗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按常规给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活血化瘀、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微波辐射治疗和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6.66%,优于对照组的78.33%。结论微波并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突聋优于单纯性药物治疗。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微波 高压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诊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25例(41.67%)显效,33例(55.0%)有效,2例(3.33%)无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有20例(33.33%)显效,26例(43.33%)有效,14例(23.33%)无效,总有效率为76.67%,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人。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疗法,服用相应的降压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疗法上联合中医服用相应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且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能迅速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有效率较高,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老年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加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对本院发生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以NJ33婴幼儿经皮黄疸测试仪监测工具,选择经皮测黄疸指相当于血胆红素在205~300μmol/L之间的明显为阳黄的患儿为观察对象,共计120例,采用每次6~8h的间歇蓝光照射加退黄药物加白蛋白治疗,同期选择120例黄疸指数均值相同、病因相近的患儿做对照,采用每次6~8h的间歇蓝光照射加退黄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退黄时间明显缩短、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间歇蓝光照射加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退黄快,防止胆红素脑病,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蓝光照射,白蛋白 新生儿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选取120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血液透析治疗,探究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病情,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毒性物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临床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在预防产后出血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8月一2012年8月在我院正常阴道分娩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注缩宫素10U,治疗组60例产妇在胎儿立即肌注缩宫素10U并联用卡孕栓1粒舌下含服。记录比较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和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和24h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产妇,并且治疗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7%低于对照组的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卡孕栓联合缩宫素能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出血,减少其产后出血,并且治疗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孕栓 缩宫素 产后出血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中医证型情况,并对其心肌酶谱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62例;年龄34~87岁,平均年龄(64.75±12.53)岁。对其中医证型进行分析,其中50例患者为气虚血瘀型,占(41.67%);29例患者为痰浊闭阻型,占(24.17%),28例患者为气阴亏虚型,占(23.33%),13例患者为阳虚寒凝型,占(10.83%)。观察和分析中医证型与心肌酶谱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气虚血瘀型和气阴亏虚型患者的心肌酶谱变化均明显高于痰浊闭阻型和阳虚寒凝型,(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心肌酶谱的变化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这对于促进AMI中医诊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中医证型 心肌酶谱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不良反应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61岁者所占比例最高,为32.5%,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比例,P<0.05;左氧氟沙星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环丙沙星、加替沙星;静脉注射给药例数明显比口服给药更多,P<0.05。结论临床上应进一步加深对氟喹诺酮类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合理用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种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120例,分为X组(n=40)、Y组(n=40)以及M组(n=40)。X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Y组采用常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M组采用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对比X、Y、M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X组分别与Y组和M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组与Y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取得的临床疗效尤为显著,患者的治愈率显著提高,复发率明显降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翼状胬肉 丝裂霉素 羊膜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0例,两组都采用穴位注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1.7%,对照组优良率为66.7%,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效果,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针灸 药物注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二组,一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治疗(称为DHS组),一组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称为PFNA组),观察疗效。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30±10min,手术出血20±10ml,下床时间38±7d,DHS组手术时间60±25min,手术出血200±100ml,下床时间41±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是有效,且损伤小,操作简单方便,术后可更早下床活动,有利于术后康复,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内固定 闭合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冲洗式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新生儿泪囊炎应用冲洗时探针行泪道探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如何更快更早的发现病人并及时对病人开展救治和转运工作,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120出诊及救治效率。对导致各种异常情况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举措。改进受理的异常情况未引起投诉事件或是纠纷事件。始终坚持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原则,即可有效提高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的出车效率以及救治效果,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做出更多贡献。

  • 标签: 120急救 调度指挥中心 异常情况 分析 应对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行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展开带锁髓内钉治疗。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肢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数据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展开带锁髓内钉治疗,可将手术时间大大缩短,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四肢长骨干骨折 带锁髓内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120与急诊科交接准确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在2015年8月根据我院急诊科存在的问题,建立品管圈的模式,于2015年9月起120与急诊科交接采用品管圈模式,观察品管圈模式建立后的急诊科交接准确率。结果经过品管圈的实施,在交接不准确率方面,不准确率仅为9.6%。目标达成率达到131%;进步率达到87.9%;在对圈内员工的评分中,均较前有了较大提高。结论在急诊科实行品管圈模式,能够提高120与急诊科交接准确率,提高圈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急诊科团队间协调合作,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急诊科 交接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