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在系统收集研究区资料和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扬子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沉积环境及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扬子地区吴家坪期沉积环境包括陆地、海陆过渡环境、滨岸、碳酸盐岩台地和盆地,其中碳酸盐岩台地包括碳酸盐岩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深水陆棚和台盆。对扬子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沉积古地理进行了总结,绘制沉积古地理图,主要古地理单元包括古陆、冲积平原、滨岸平原、碳酸盐岩台地和次深海。研究区内烃源岩类型多样,包括煤系、碳质页岩、泥岩、泥灰岩和硅岩等,主要发育在沼泽、渴湖、深水陆棚和台盆等环境。有机质来源包括陆源、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扬子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烃源岩发育主要受当时气候条件、洋流格局和沉积环境控制。热带潮湿气候和洋流格局有利于有机质生产,而局限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

  • 标签: 扬子地区 晚二叠世 烃源岩 沉积环境 古气候 古海洋
  • 简介: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渤南洼陷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目前关于该段沉积相类型认识分歧很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GIS3.2a空间分析功能,求取了沙三段各砂层组沉积表面坡度。9砂层组沉积时坡度多为1.5°~3.5°,紧邻孤岛凸起处坡度可达3.5°~5°;而5砂层组沉积时坡度则几乎全部小于1.8°。综合考虑5砂层组、9砂层组代表性和盆地沉积构造背景、储集层砂体外围泥岩沉积特征、纵向上沉积组合关系、储集层砂体平面展布形态及其自身沉积学特征,认为渤南洼陷沙三段主要储集层砂体应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仅最下部9砂层组储集层砂体深水湖泊重力流沉积。

  • 标签: 渤海湾盆地 渤南洼陷 古近系 沙三段 地理信息系统 坡度分析
  • 简介:重庆綦江、南川和涪陵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页岩样品例,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TOC测试、RO测试、高压压汞和低温氮吸附等手段,对研究区龙马溪组下部页岩储集层矿物成分、有机组分、孔隙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成岩作用类型主要包括机械压实作用、化学压实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破裂作用及矿物转化等,演化阶段介于晚成岩作用极低级变质作用之间;成岩作用对页岩储集层孔渗特征、孔隙成因类型、非均质性和形貌特征均有显著影响。对成岩作用孔隙演化进行了匹配,认为机械/化学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过程中有机生烃、矿物转化对孔隙发育影响最为显著,并将储集层成岩作用划分为溶蚀作用等建设性成岩作用压实作用等破坏性成岩作用。

  • 标签: 页岩气 储集层成岩作用 孔隙特征 龙马溪组 志留系 渝东南
  • 简介:首次在准噶尔西北部塔尔巴哈台组上部发现早石炭世维宪期植物化石Archaeocalamitesscrobiculattts,Sublepidodendrongrabaui,S.mirabile,S.cf.mirabile,Sublepidodendronsp.,Lepidodendropsissp.,Mesocalamitessp.,Sigillariasp.,Rhodiopteridium?sp.,Knorriasp.,证实该组时代可延续到早石炭世。根据研究区塔尔巴哈台组和上覆黑山头组生物组合面貌及二者接触关系,论证塔尔巴哈台组顶部和黑山头组在准噶尔西北部具有明显穿时性,前者从杜内期延续到维宪期,后者从杜内期延续到谢尔普霍夫期。植物化石共同保存深水相遗迹化石指示塔尔巴哈台地区在早石炭世早中期半深海一深海沉积环境,不同于东部吉木乃地区同期滨浅海沉积环境,说明准噶尔西北部在早石炭世存在着不同沉积体系。北疆地区早石炭世广泛海侵活动以及额尔齐斯一斋桑洋向南侧哈萨克斯坦板块俯冲是造成这种沉积差异主控因素,同时也造成了塔尔巴哈台组和黑山头组在区域上具穿时性。

  • 标签: 塔尔巴哈台组 植物化石 早石炭世 遗迹化石 沉积环境 古地理
  • 简介:通过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分析化验等手段,系统研究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咸水泉地区中—深层储集体岩石学特征、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成岩阶段及成岩演化序列,以及成岩作用对储集体性能影响程度和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深层储集体主要由成分及结构成熟度均为低—中等各类砂岩和部分泥灰岩组成;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为主破坏性成岩作用造成了储集体孔隙空间大量损失,而以溶蚀作用为主建设性成岩作用则使部分储集体恢复储集性能;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发生在同生成岩、早成岩和中成岩阶段,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发生在褶皱回返引起表生成岩阶段;受成岩作用影响,主要发育粒间孔、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孔隙结构微细喉型为主,储集层类型低孔—特低渗储集层为主。

  • 标签: 成岩作用 成岩序列 储集性能 柴达木盆地
  • 简介:为了开拓《古地理学报》高学术水平稿源、总结和交流中国白云岩研究现状成果、促进白云岩研究油气勘探及开发服务以及白云岩岩石学发展和创新,定于2011年9月或10月在北京召开"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集层研讨会”,会期1—2天,具体时间及地点将在二号通知上告知。

  • 标签: 油气储集层 白云岩 成因 一号通 《古地理学报》 学术水平
  • 简介:受流体异常高压影响而发育异常孔隙(砂)砾岩储集层成为深层油气储集层和油气勘探研究热点之一。测井、钻井及试油结果揭示,车镇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广泛存在流体异常高压,且(砂)砾岩储集层含油性及产能具有密切关系。在试油地层压力实测数据标定下,利用测井资料等效深度法对古近系沙河街组分层系、分地区进行了地层压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Es3x)地层压力异常程度最大,剩余地层压力达15~30MPa。重点钻井中(砂)砾岩储集层孔隙度对应层段剩余地层压力统计分析表明,地层压力在5MPa以上时开始对孔隙度产生影响,每增加5MPa孔隙度大约增大2%,据此推测Es3x由于异常高压存在,(砂)砾岩储集层孔隙度可增加4%~10%。结合微观储集层特征和测井资料孔隙度解释结果,分析导致该区深层储集层储集性能得以改善原因包括:(1)异常高压有利于原生孔隙及早期次生孔隙保存;(2)超压环境有利于酸性地层水进入储集层形成溶蚀孔隙;(3)流体异常高压有利于微裂缝产生,增强孔隙间连通性和渗流能力。

  • 标签: 异常高压 (砂)砾岩储集层 深层 古近系 车镇凹陷
  • 简介:本次研究在柴达木盆地旺尕秀地区上侏罗统红水沟组上覆地层中,首次发现风成沉积。地层主体一套棕黄色细—中砂岩,由分选、磨圆好石英砂组成;扫描电镜下可见风成砂特有的碟形撞击坑和新月形撞击坑等特征;层内普遍发育风成大型高角度板状交错层理,层系厚度巨大,风成沙丘前积层特征明显;发育液化作用产生牵引褶曲、倒转褶曲等常见风成沙丘同沉积变形构造。根据岩性和沉积构造特征共在地层中识别出4种沉积亚相:沙丘亚相、丘间亚相、旱谷亚相和沙漠湖亚相,其中沙丘亚相风成大型交错层理显著特征,丘间、旱谷和沙漠湖亚相则以水成沉积为主。风成砂沉积存在丰富柴达木盆地中生代沉积类型,区域地层对比及西北地区晚中生代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提供证据和材料。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上侏罗统-下白垩统 风成砂 显微特征 沉积构造
  • 简介:川西北地区绵竹和安县等地发育下卡尼阶岩性灰色鲕粒灰岩、海绵礁丘粘结及障积成因凝块石灰岩为主,上卡尼阶岩性突变为灰黑色页岩、粉砂岩,这与西特提斯地区卡尼阶在岩性和颜色上有很大相似性。本次研究用激光微区碳、氧同位素测试方法分析川西北地区卡尼阶中有孔虫、双壳类及腕足类化石壳体和植物叶片化石碳、氧同位素,结果显示上卡尼阶化石中氧同位素值较下卡尼阶略有变小,上卡尼阶泥质粉砂岩中化石碳同位素较下卡尼阶灰岩明显变小,可能反映淡水输入影响。结合研究区卡尼阶沉积学特征,笔者认为川西北地区同样受到卡尼期洪水事件强烈影响,潮湿气候条件下淡水输入是造成川西北地区海绵礁(丘)大量周期性死亡及最后消失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卡尼期洪水事件 同位素 海绵礁 三叠纪 特提斯 超级季风
  • 简介:通过新疆地学断面项目的研究,探讨了新疆南部天山-塔里木-昆仑山地区沉积-构造演化史.古生代及其以后历史为重点,针对若干有争议问题提出了初步认识.本区地壳演化历史可以分为4个不同时期,总体来说,表现为一个地壳逐渐从活动趋于稳定、不同时期古洋盆闭合和不同陆壳板块碰撞拼合过程.古生代时古亚洲洋活动为主导因素,到古生代末,北方形成统一古欧亚大陆.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时受南面特提斯洋活动所控制,随着特提斯洋闭合及南侧陆块碰撞,发生了一系列沉积-构造事件,包括古特提斯洋闭合和康西瓦缝合带形成,南侧羌塘、冈底斯和喜马拉雅等陆块碰撞等,从而形成了本区现代盆山构造面貌和丰富多彩演化历史.

  • 标签: 天山-西昆仑地区 沉积-构造演化 地体拼合 地学断面
  • 简介: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典型古土壤一风成砂剖面的释光(OSL)年代测定和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分析,重建了区域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变化过程。研究表明,除Co、Rb、Sr和Ba以外12种微量元素所反映气候变化规律较显著,其含量变化曲线上峰值段对应于古土壤层而谷值段对应于风成砂层,这一现象可作为气候暖湿、冷干波动标志;区域金新世气候变化可分为以下阶段:11.8—10.0ka气候寒冷干燥,10.0~9.2ka气候逐渐趋于暖湿,9.2~4.6ka气候相对冷干,4.6~0.7ka气候相对暖湿,0.7ka以来气候明显寒冷干燥;区域全新世气候变化中存在8次寒冷事件,青藏高原和北大西洋揭示寒冷期具有明显对应关系,表明共和盆地千年尺度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致性。

  • 标签: 共和盆地 风成沉积 微量元素 气候变化 寒冷事件
  • 简介:在对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5个钻遇基岩晚新生代钻孔地层、岩性、粒度分析基础上,根据各岩心剖面中湿生、水生植物花粉和外来植物桫椤孢子化石分布特征,阐述该区新近纪晚期以来沉积地貌环境演变过程,从而为长江演化研究提供新思路。结果显示,新近纪沉积物粗细混杂洪积扇相,缺乏湿生、水生植物花粉,反映此时研究区古地势东西高差显著,沉积物具近源、快速堆积特征。早更新世古地势高差明显减小,沉降中心西移,沉积物仍然粗细混杂,湿生、水生植物花粉少见,反映该区具山间盆地较封闭区域性小流域特征;中更新世沉积物粒度普遍较细,蕨类孢子含量增多,湿生、水生植物花粉普遍出现,并零星出现桫椤孢子,反映研究区具开放、平坦冲积平原特征;晚更新世—全新世沉积物中湿生、水生植物花粉丰富,蕨类孢子含量显著增多,桫椤孢子普遍出现,表明研究区古海拔高度进一步下降,已演变为滨海—河口沉积环境。上述沉积地貌环境演变过程显示,研究区新近纪和早更新世古地势较高,沉积物物源本地为主,直到中更新世以来才成为能够接受外来物源低地,这是利用研究区晚新生代沉积物进行物源分析和长江演化研究时必需要注意

  • 标签: 湿生植物花粉 水生植物花粉 桫椤孢子 古地势 物源研究
  • 简介:贵州北部务川一正安一道真地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沉积型铝土矿层,在不同区域其下伏底板地层分别为下志留统韩家店组碎屑岩及上石炭统黄龙组灰岩,因此对铝土矿层成矿物质来源一直存疑。对韩家店组薄层砂岩夹层及大竹园组铝土矿层样品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表明,两者锆石年龄谱呈现出一致性,且该碎屑锆石年龄谱华夏陆块基底地层具有明显亲缘性。以上结果证明,韩家店组碎屑岩红土化风化产物铝土矿层成矿母质提供物质来源。而从铝土矿层黄龙组灰岩假整合接触关系及钻孔中出现黄龙组灰岩次生岩溶角砾现象可知,黄龙组灰岩同样该矿层提供物源。因此,大竹园组铝土矿层具有多重物源,韩家店组碎屑岩可能为主要物源,而黄龙组灰岩在古喀斯特化过程中不仅为红土物质提供重要储存空间,也成矿母质积累提供部分物源。

  • 标签: 铝土矿 物源 碎屑锆石年代学 下二叠统 黔北
  • 简介: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环古生界深埋碳酸盐岩潜山天然气获得重大突破,钻井资料揭示该地区碳酸盐岩岩溶储集层具有很强非均质性。由于沉积相是岩溶储集层发育主控因素之一,因此文中根据岩心和薄片资料、测井相、微量元素和古生物特征等多种手段综合分析沉积相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现存奥陶系纵向上表现为1个较为完整海退—海进序列,主要发育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2种沉积亚相,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内滩、滩间、潮下带和潮间带4种沉积微相。台内滩和潮下带微相横向分布连续稳定,水动力条件强,形成储集层早期溶孔发育,且这2种沉积环境里发育碳酸盐岩较纯净,经后期风化淋滤形成岩溶储集层厚度大、质量好,因此是有利岩溶储集层发育相带。该研究明确研究区台内滩及潮下带发育特征,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渤中凹陷 古生界 碳酸盐岩 沉积微相 岩溶储集层
  • 简介:塔里木盆地北缘奥陶系发育典型古岩溶,笔者在其中发现一种非常特殊沉积物或沉积构造: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且这种包壳砾岩之前从未见报道。该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结构类似鲕粒或核形石,可分为核心和包壳2部分,大部分呈近圆形或扁圆形,少数形态不规则,直径数厘米到数十厘米。核心可分为4种,分别是:(1)溶洞围岩相同灰岩砾石;(2)由砂岩形成核心;(3)由砾岩构成复合核心;(4)由古钙华碎块形成核心。包壳也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1)具有圈层包壳;(2)颗粒状包壳;(3)均质包壳;(4)由颗粒状包壳和圈层状包壳组合形成复合包壳。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是溶洞和岩溶沉积中典型产物,其不仅可以作为识别溶洞和岩溶标志之一,而且具有一定储集能力,是一种有效油气储集体。

  • 标签: 包壳砾石 包壳砾岩 溶洞 岩溶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 简介:珠江口黄茅海河口湾表层沉积物100个站位样品中共发现有孔虫21属36种、介形虫16属20种。优势种组合分别为Ammoniabeccarii—QuingMefocH尻n口aknerianarotunda—Cavarotaliaannectens-Elphidiumadvenum和Neomonoceratinadelicata—Sinocytherideaimpressa—Bicornucytherebisanensis。有孔虫及介形虫丰度和分异度均表现出“北低南高”,即口门低、向海高特点。样品中有孔虫和介形虫属种去趋势对应分析(DCA)表明,盐度是影响该区有孔虫和介形虫分布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水动力条件,水深对有孔虫和介形虫分布也有一定影响,并非主要控制性因素。由于受径流影响较大,河口湾北部水体盐度较低、径流动力较强,不利于有孔虫和介形虫生存,导致其丰度及分异度均较低。河口湾南部水体盐度升高,潮流动力较强,同时受众多岛屿屏障作用,环境较为稳定,有孔虫和介形虫丰度和分异度均迅速上升。

  • 标签: 黄茅海河口湾 表层沉积物 有孔虫 介形虫 去趋势对应分析 环境因素
  • 简介:地质记录表明在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生物灭绝事件,但对其成因认识仍存在分歧。作者试图通过对华北地台该时段广泛发育核形石微组构和矿化过程研究,揭示微生物群落对灾变事件和海洋环境变化响应。研究发现核形石内富含细菌化石;包壳微组构和有机矿化特征表明其形成于细菌硫酸盐还原(BSR)作用活跃高碱度海水条件,密集莓状黄铁矿微粒和异养细菌残余指示缺氧环境;而沉积相分析显示核形石发育于浅海陆棚背景。研究认为,同期核形石及其他可对比微生物岩不仅在华北广泛分布,在其他大陆和板块上也有良好记录,表明在这个生物灾变期浅海环境有广泛微生物群爆发,并可能与大火成岩省喷发、全球气温升高以及深部缺氧海水向陆棚侵进引起浅海广泛缺氧相关。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广泛发育微生物岩可能记录了底栖动物大量灭绝后,微生物群在缺氧水体中快速繁盛生态扩张过程。

  • 标签: 早-中寒武世过渡期 核形石 有机矿化 草莓状黄铁矿 缺氧环境 华北地台
  • 简介:通过多种仪器分析,测定胶州湾李村河河口区4个沉积物柱状样品有机碳(TOC)、酸可挥发硫化物(AVS)及重金属元素活性部分(活性金属)含量,并系统讨论其环境响应特征。研究发现,胶州湾李村河河口区三角洲沉积物中有机碳、AVS和活性金属元素分布受河口距离及沉积相带分布影响。近河口细粒物质沉积区域有机质受陆源控制,有机碳含量较高,AVS和活性金属元素含量高,活性铁含量是AVS形成主控因素,同时AVS也是多数活性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主要赋存形态。而离河口较远区域,有机碳含量受海、陆双向物源控制,AVS含量主要受控于有机质含量,两者含量均相对较低,活性金属元素含量也较低,多数金属元素(Cd、Cr、Cu、Mn、Pb、Zn等)主要以依附于铁形态存在。根据上述沉积特点,将胶州湾李村河河口区沉积环境划分为3类区域5种类型,分别是一类区域中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二类区域中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问湾及三类区域中前缘席状砂。

  • 标签: 胶州湾 有机碳 酸可挥发硫化物 重金属元素 环境响应
  • 简介:大鳌沙处于珠江三角洲西江河口近口段,洪季西江河口潮区界西线在其顶端附近。冰后期海侵以来,大鳌沙顶端PRD05和中部PRD04两个钻孔沉积速率和沉积物粒度有着极大差别。7630aBP以前,PRD04孔沉积速率小于PRD05孔沉积速率;7630aBP以来,PRD04孔沉积速率大于PRD05孔沉积速率。从粒度分析看,埋深12.28m以下,PRD04孔沉积物比PRD05孔粗,分选性比PRD05孔差;埋深12.28m以上,PRD04孔沉积物比PRD05孔细,分选性相对比PRD05孔好。分析表明,9000~4200aBP,沉积物由南(中部)向北(顶部)输运,涨潮流冲蚀老沉积物,在喷出磨刀门通道后,流速迅速降低,粗颗粒泥沙先沉积,而细颗粒泥沙被涨潮流搬运至更北区域沉积。近3500年以来,河流动力占优势,沉积物由北(顶部)向南(中部)输运。大鳌沙形成涨潮射流密切相关。涨潮射流口位置在蛇地山和右岸纵向山地之间,宽约2200m。

  • 标签: 珠江三角洲 大鳌沙 冰后期海侵 沉积速率 沉积物粒度 涨潮射流
  • 简介:物源分析可以反演河流系统演化过程中,构造运动、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等因素影响。选择长江三角洲现代、中全新世和末次盛冰期3个代表性时代沉积物样品,进行重矿物组合、锆石u—Ph年龄谱系等分析,揭示不同气候条件下长江三角洲河口沉积物源变化。末次盛冰期相比,中全新世沉积物中榍石、锆石含量较低,重矿物GZi指数较大,古元古代锆石含量较高,白垩纪、新元古代锆石含量较低。这些特征表明中全新世长江河口沉积物有更多源自上游地区物质,这种变化可能与流域受夏季风影响降雨量变化有关。初步分析认为,末次盛冰期研究区季风很弱,降雨量和径流量均下降,上游物质较少被搬运至河口;全新世季风加强后,降雨量和径流量均上升,此时河口沉积物更多源自上游,尤其是在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盛期。

  • 标签: 长江三角洲 物源分析 重矿物 锆石U-Pb年龄 冰期-间冰期 夏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