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5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开辟上海专题文化旅游的必然性上海是中国现代旅游业的诞生地.早在20年代初期,当时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就设立了“旅行部”,并先后组织了赴杭州和日本的旅游观光团,还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旅行杂志》.由于上海在全国旅游业中的这种特殊地位,使得中国旅行社的社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设在上海.然而,从完整的旅游意义上来讲,以旅行社为标志的旅游业并不是旅游体系的全部.因为现代旅游体系至少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旅游的主体——旅游者,旅游的中介体——旅游业和旅

  • 标签: 文化旅游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陵墓 旅游体系 名人故居 英国式
  • 简介:<正>为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深入探讨“五四”对中国的影响及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自“五四”以来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的矛盾撞击和相互交融的历史经验及历史教训。由北京中国文化书院、二十一世纪研究院(北京)、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香港大学中文系四单位经过近一年的筹备,联合于6月1日至3日在北京举办了“‘五四’”中国知识分子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大会的有来自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南朝鲜、美国、苏联、中国及港台地区的130多位著名学者专家。与会者主要以“五四”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为议题,就五四传统文化、五四西方思潮、中国知识分子在近、现代的历史地位作用等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除主题发

  • 标签: 中国知识分子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文化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 著名学者 西方思潮
  • 简介:民俗宗教村庄政治是传统乡村治理中的两股重要力量,二者相互交融、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后,二者却一度呈现出张力、冲突乃至断裂的迹象;近年来,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及其民俗宗教在乡村社会中的复苏兴盛,民俗宗教又开始乡村政治形成一种交叉重叠的互构力量。藉此,通过山西义村的“三官大帝”供奉之考察,揭示出当前民俗宗教村庄政治呈现的逻辑关系:民俗宗教政治化、村庄政治民俗化、村庄政治民俗宗教混合化等。

  • 标签: 民俗宗教 村庄政治 三官大帝
  • 简介: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重要工作,是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群众文化工作者职业形象的设计塑造的角度分析做好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群众文化 职业形象 设计 塑造
  • 简介:形成于清康熙年间的常州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常州自古人文荟萃,书画之风盛行,书画名家辈出,康熙年间社会安定、文化繁荣,为常州画派的形成提供了文化底蕴和艺术基础。同时,恽南田家学渊源,师法古人,汲取周边画派营养,形成了以没骨画为代表的绘画风格,成为常州画派的开派人物。

  • 标签: 常州画派 恽南田 没骨画 历史背景 画风
  • 简介:沂水刘南宅族谱里收录了较多家族神话,作为族群记忆延续至今,对刘氏家族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深远。这些家族神话之所以能够产生、流传,刘氏先祖的早期历史及明清时期的社会文化有很大的关联,它既是对易代之际家族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困局的应对之举,也是时代宗教文化现象和士人生活、文化惯习的直接反映。通过家族神话,刘氏家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易代之际"移民""贰臣""父子殊途"所造成的身份认同困局,树立了刘应宾及其支脉在家族内外的政治权威,在其家族对当地进行文化控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 标签: 刘南宅 家族神话 身份认同 文化控制
  • 简介:神像是一种人为建构的社会性文化符号,它基于神的观念而存在,是神在现实世界的象征和化身,承栽着人们对神灵的想象,在民间信仰实践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冀南洗马村供奉神灵众多,神像的种类也多样,它们的生产和使用能带来具体的社会功效,对乡土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 标签: 神像 仪式 信仰实践 身体经验
  • 简介:时间是万物存续的基本维度,对人类社会而言亦是如此。不过,物理时间或钟表时间的线性、均质性有所不同,人类的时间观念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并反过来或显或隐地影响社会生活。不同人类群体的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时间观念亦会不同。中国乡村民众如何依据农事节律来组织展开其年度生活?

  • 标签: 乡村民众
  • 简介:面对东汉末风俗日益败坏的局面,应劭在《风俗通义》中对风俗和政治的关系作了一些新的思考。其一,应劭首次提出以“为政之要,辩风正俗,最其上”为宗旨的风俗观念,极大提升了人们对风俗在政治生活中重要地位的认知。其二,应劭更注重对下层民众风俗和时俗的认知,使得风俗概念更加具体化,更加切近现实政治,也更易为人们所理解。其三,应劭提出风俗存在两种形式——“本俗”“正俗”,进一步丰富了两汉风俗观念的政治文化内涵,也为其“辨风正俗”提供了阐释拓展的空间。

  • 标签: 应劭 辩风正俗 政治文化
  • 简介: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常常伴随着传统社会认同模式的式微,使建立在货币经济上的消费认同不断增强。作为一个正在变迁中的乡村社区,浙北c村村民通过对中心城镇居民“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进行消费象征意义上的想象模仿,从而实现地方性的现代认知并达成自我认同。萌芽于农耕文明土壤的乡土式消费主义,集体主义、“面子”观、从众心理、奢侈惯习等多元传统,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建立在现代消费基础之上的新认同方式,既有着建构自信明晰自我的积极方面,也潜伏着助长非理性物欲的消极倾向。

  • 标签: 农村工业化 C村 消费想象 消费认同 象征
  • 简介:广东省文化厅设立首批“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试排试演基地”,旨在从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获金奖和银奖的戏剧、曲艺类台本中挑选部分进行示范性的二度创作,立上舞台.荔湾区文化艺术中心是基地之一,在创建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逐步形成有效的运作模式,基地创建初具规模,为今后排演更多优秀的作品奠定基础.

  • 标签: 群文作品 省试排试演基地 实践 探索
  • 简介:现有的“非遗”保护模式多是基于在现有环境中采取一定手段实现“非遗”和“非遗”传承人的延续。但大的“非遗”保护工程往往是通过一个社区的整体改造,营造适宜“非遗”生存和发展的情境和语境,形成“非遗”集聚社区,实现对“非遗”的集群性保护。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亨利·列斐伏尔提出的空间生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武器,即通过文化空间再造为“非遗”的现代生存发展恢复适宜的空间环境。栖霞古镇都村历史风貌恢复非遗保护工程即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试图探索对“非遗”进行集群性保护的新路径。这种探索作为一种带有风险的实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 标签: 空间生产理论 文化空间 空间再造 非遗保护 古镇都村
  • 简介:<正>萧默1938年生.1961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曾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度过、15个春秋,1978年重返母校建筑系,三年后,建筑历史和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1989年,又获清华大学建筑系授予的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有论著多部(篇).新著《敦煌建筑研究》

  • 标签: 敦煌 探索与追求 建筑文化研究 建筑学 建筑艺术 院落布局
  • 简介:中国历史上的民间信仰,由于受到"神道设教"的影响,大多具有明显的国家意识.不过,在民间信仰的传承过程中,神灵的象征意义是极为复杂多变的,不同的社会阶层各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对普通民众而言,灵异传说乡土观念构成了地方神崇拜的主要动力.因此,深入考察民间信仰的象征意义传承过程,有助于揭示区域社会文化的发展机制.本文试图通过对明溪显应庙莘夫人崇拜的历史考察,分析地方官、士绅乡民对待莘夫人崇拜的不同态度,对民间信仰的象征意义传承过程作一初步的探讨.

  • 标签: 传承过程 信仰象征意义 历史考察
  • 简介:近几年,有关中国最早的唱片诞生于哪一年的争论一直喋喋不休,文章从文字和实物两个方面,以朱连魁在美国的魔术演艺生涯为线索,证实最早的中文唱片诞生于1899年,并客观评述了早期“中国唱片”的历史含义。

  • 标签: 中文唱片 朱连魁 伯利纳留声机公司
  • 简介:冀中南民间多供奉女神三皇姑并定期前往苍岩山朝拜,此习俗至迟在清代后期已经形成,至改革开放后,又重新兴起。当前,信众前往苍岩山进香不仅是为了"祈福祛灾保平安",更是为了完成"求子""还娃娃"和"报死亡"等人生仪礼。由于个体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仪礼都与三皇姑及苍岩山紧密相连,朝山进香并正确地施行这些仪礼就成为一种对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正是这种义务性使得苍岩山进香习俗在当下依然得以维系和传承。

  • 标签: 朝山进香 家庭义务 人生仪礼 苍岩山 三皇姑
  • 简介:先秦自春秋以降,民间信仰中的“鬼神”,相对于日渐觉醒的人性精神,开始退居次要地位,但军事巫术却空前兴盛。民间信仰民神易位在兵学领域呈现出反向衍进的态势。民神易位思潮肯定了人的价值,而基于民间信仰的军事巫术的兴盛,标志着兵民的心理诉求被纳入指挥决策的博弈,反映了对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灵归宿的观照反思,二者是在不同向度上诠释了先秦人性意识的觉醒,为后世确立官方意识形态民间信仰长期共存的二元对立结构,乃至构建多元语境交融下的文化生态,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民间信仰 民神易位 反向衍进 兵学
  • 简介:田野调查是诸多学科共同使用的工作和研究方法,于2009年结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效果如何,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本文从普查员的角度出发,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

  • 标签: 田野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 简介:<正>蛇,是极常见的爬行动物,其身体修长无足,舌分两歧,鳞饰斑烂,形象狰狞。蛇类分布区域广远,出入于浓密的树木草丛间,居住在阴冷的洞穴里,予人以神秘感觉。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蛇怀着畏惧崇拜的心理,古代希腊、罗马、埃及、印度、东南亚、日本、美洲等许多地区都存在着有关蛇类的千奇百怪的神话传说、形形色色的崇拜禁忌。在古代中国,蛇民族的象征物——龙的关系极密切。龙是想象中的神物,是古人综合了许多种动物的特征而产生的,其原型的主体便是蛇。我国传世的典籍中有许多关于蛇的记载,近现代也常可见到蛇有关的民俗。田野考古学兴起以后,地下出土的古代艺术品又使我们看到了古代宗教和艺术中蛇的最直观的形象,其内容之复

  • 标签: 崇拜 民俗 形象 出土 中国古代艺术 青铜器
  • 简介:本土文化的弘扬,需要多种载体的介入。原创动漫作为一种新兴艺术形式,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完全可以成为弘扬本土文化的又一优质媒介。本文通过对本土文化原创动漫之间和谐交融情况的分析,探寻二者结合所产生的重要意义,从而为弘扬本土文化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本土文化 原创动漫 和谐 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