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6月,正值泾源青山绿水最美好的季节,泾源县组织专家、学者就《泾源回族史略》一书的出版召开专题座谈会。自治区和固原市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泾源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泾源回族史略》的部分编委等参加了座谈会并就《泾源回族史略》出版的意义、泾源回族族

  • 标签: 出版座谈会 回族 史略 历史文化 族源 侧记
  • 简介:河湟地区家族文化流变在当下的社会秩序构建中呈现出强烈的传承性与延续性,本文以青海大通安宁滩祁姓族为视角,通过对祁氏家族族谱、祁氏家族自称与他称、祁氏家族口述记忆、祁氏家族宗教信仰、祁氏家族葬式习俗的调查分析,认为安宁滩祁姓家族在长时段的多文化接触中表现出了多元、汉化、宗族化的特质,与西祁土司家族渊源深厚,家谱命名、红石崖与红崖子沟的地理关联、高墙大院和房屋结构的同质性建筑等表明了文化的相属关系。

  • 标签: 汉藏蒙边缘地区 安宁滩 祁氏族源
  • 简介:关于中国土族的认别与族问题,我原以为早已解决。但是,最近拜读祁进玉先生的巨著《历史记忆与认同重构》,副题:《土族民族识别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一书后(为行文方便简称《重构》),才知中国土族的认别与族问题,在祁教授的文化视野中,尚处在重新识别和重新构建的门槛上。在《重构》一书中,祁教授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认定工作,从根本上提出了质疑并加否定。在《绪论》中写道:中国也从部族国家进入公民国家,众多的少数民族群体在现代国家政治整合的进程中纷纷由部族共同体进入民族共同体的行列,那么理应是自然过渡的共同体被人类社会历史的命运彻底打乱了自然演变的步伐,从而演变为政治过渡,这种过渡究竟省略了中间的什么环节?

  • 标签: 民族识别 土族族源 《重构》 历史记忆 新中国成立 民族共同体
  • 简介:翻开还飘散着油墨清香的,作为这部著作的早期读者,我们感到十分欣悦.这部书是作者在宗教研究领域辛勤耕耘20余年的收获;是他秉承严谨而不保守,活泼而不轻浮,创新而不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的学术风格的真实记录;是当他走在人生第六十个春秋时为自己的学术生涯所作的一份客观总结.

  • 标签: 中国 伊斯兰教研究 冯今源 《三元集》 书评
  • 简介:青海退牧还草和生态移民工程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补偿标准偏低,激励作用不强;二是按户补偿的方式使得部分牧户在减畜和移民方面缺乏积极性;三是部分游牧户没有纳入到生态移民的补偿范围内;四是后续产业发展不足,移民户就业无门;五是牧民融资困难,发展资金不足。建议:抓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完善补偿公式和补偿方式。将户籍游牧人口纳入补偿范围;加强移民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后续产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发展义务教育,加大对牧民的教育及培训投入力度;以及拓宽资金来源。

  • 标签: 青海三江源 玛多县 退牧还草 生态移民
  • 简介:<正>在这篇文章的上部分中,我们探讨了Sart一词和中亚撒尔塔人的有关问题。在这一部分中,重点谈谈中亚撒尔塔民族与我国甘肃东乡族的关系。对此,我们试从两个方面探讨。第一个方面,中亚撒尔塔人怎样到了甘肃?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和东乡族的意见基本一致,认为主要是通过三个途径,一是与蒙古军西征中亚后在今临夏、临洮、东乡地区的军事活动和屯兵有关,二是与安西王阿难答驻守唐兀之地的军队有关:三是与撒尔塔人来东乡地区传教有关。对前二个途径,目前研究得比较充分,这里只补充有关的资料和新的分析。对传教这个途径,尽管有研究,但不充分、不深入,这里拟作详细探讨。

  • 标签: 东乡族 中亚 东乡语 乡地 民族 族源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生态文明",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 标签: 保护生态环境 危机治理 三江源区 绩效评估 风险识别 生态文明建设
  • 简介:该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地处“三江”自然保护区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生态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生奄移民、休牧育草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文章结合调查所得,阐述了在实施三江保护工程中河南县应该遵循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

  • 标签: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生态移民 休牧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