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入宋以后,由于理性精神的高扬,正统文学对人的情感采取一种淡化、超越的态度,情感逐渐从诗文中隐退.而词恰恰从男女之爱这一人类的本性出发保存了一块文学领域的抒情天地,并且依据这一独特的审美视角感悟和提升这个时代的人生感受,对宋代的文学精神造成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影响,实际上深化了当时的文学精神.

  • 标签: 文学精神 宋代文学 中隐 情欲 体悟 独特
  • 简介:《左传》提及,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大意是言语如果不经过适当修辞,就不能更广泛地流传。这里的“文”,我们可以理解为文采。那么,怎样才能使言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富于文采?《论语》里记载,孔子教育儿子:“不学《诗》,无以言。”又说,学《诗》后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是“使于四方”的时候能够“专对”。这两处都提到《诗经》学习和语言运用的关系。如果想获得“言”与“专对”的能力,在日常谈话和出使别国时想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 标签: 古诗文 语文 日常谈话 《诗经》 书面语 孔子
  • 简介: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民间文学作为民众寄托情感的载体而存在,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其处境岌岌可危,即便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仍面临传承空间萎缩、传承载体受到破坏、传承链断裂等困境。在步入非遗后时代,面对严峻的现实状况,亟待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民众的文化自觉性等举措开辟出一条民间文学传承的新途径。

  • 标签: 非遗 民间文学 传承
  • 简介:ThehistoricalperiodofthefeudalseparatistregimesofTibetreferstotheperiodofmorethan400yearsfromthecollapseoftheTuboDynastyto

  • 标签: 分裂割据 割据时代 影响英文
  • 简介:1920年初,茅盾在明确提出为人生的文学观后,也开始倡导新浪漫主义。其过程大致是这样的:1920年1月,茅盾在《小说新潮栏宣言》中就指出,西洋小说已经进化到新浪漫主义阶段,认为它是文学发展的新趋向,对其介绍不但必要而且也很“急切”。同年,茅盾在《人们可以提倡表象主义文学么?》、《对于系统的经济的介绍西洋文学底意见》和《文学上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等文中,

  • 标签: 新浪漫主义 茅盾 法国文学 小说 文学发展 文学观
  • 简介: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荣苏赫、赵永铣主持的国家社科规划“七·五”、“八·五”重点项目《蒙古族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之一,共4卷5编51章201节185万6千字)一书,历经20位专家学者的十余年辛勤笔耕,终于在新世纪第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隆重诞生。这是整个蒙古文学界的一件盛事,也是蒙古学界的一件大喜事。2001年4月6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在自治区政府礼堂赤峰厅联合组织召开了《蒙古族文学史》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蒙古族文学史》主编之一赵永铣研究员首先介绍了该书的编写情况和四卷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学术价值、意义和反响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布

  • 标签: 《蒙古族文学史》 民间文学 出版座谈会 本民族语言文字 首发式 汉文创作
  • 简介: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第三届研讨会简述荒林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中华文学基金会、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暨福建省文联、《台港文学选刊》等联合发起召开的“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1月22日至24日在厦门举行。这...

  • 标签: 女性文学研究 中国女性文学 中国当代 当代女性写作 研讨会 人的解放
  • 简介:<正>只要我们对20世纪初中日两国“人的文学”有所了解,就不难发现其历史进程的相似。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以及其他缘故,以往的结论并非都符合历史。譬如,即使是亲身参与那段历史演进的周作人也难免偏谬。他在写于1925年10月3日的《日本与中国》里说,中国新文学“在近二十五年所走的路差不多与日本一样,到了现今刚才走到明治三十年(1897)左右的样子,虽然我们自己以为中华民国的新文学已经是到了黄金时代了。”说路差不多一样自然没错,但说1925年的中国新文学只相当于1897年日本文学的样子,则大谬不然。事实上,截止1897年,日本“人的文学”作品,诸如《浮云》、《楚囚之诗》、《舞女》与《嫩菜集》等还相当幼稚,而1925年时的中国新文学已经进入成熟期,《呐喊》、《女神》、《沉沦》、《隔膜》、《繁星》、《红烛》、《自己的园地》、《咖啡店一夜》等均已问世。显然,到了1925年前后,在“人的文学”进程上,中国已经大致赶上日本并保持同步了。那么,周作人何以会发此偏颇之论呢?也许他是痛感于国人在对待日本文化上所表现出的自大根性吧。对自大根性的批判无疑是正确的,做杂文也不妨夸张,但历史评价却应该实事求是。中日近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的确很相似,但似在哪里,异在何处,原因何在,却需要深入细致的探?

  • 标签: “人的文学” 历史进程 日本近代文学 个人主义 中国新文学 日本文学
  • 简介: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牵头主办的“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于7月29-31日在北京举行。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来自亚洲、北美、南美、欧洲和澳洲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100余名文学理论家和文学研究者相聚北京,共同探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文学批评理论的未来前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话语的建构以及中国的文学研究者与国际学术界的平等对话、二十世纪中西方文论的历史回顾、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在中西方的不同形态、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理论、中西方比较文学的新进展、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的冲突与共融等理论课题。

  • 标签: 中国文学理论 文学研究 批评话语 文学批评理论 文化研究 文论
  • 简介:由中国俗文学学会和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俗文学与中韩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6月7日至8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吴小如教授主持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和韩国的与会代表四十余人,就中韩文化、俗文学的交流影响以及中国俗文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对我国中韩文化交流的研究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会上共宣读了39篇论文,其中,有关诗钟的8篇论文,是解放后首次在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此类论文。

  • 标签: 文化交流 俗文学 学术研讨会 中国古代小说 图腾崇拜 通俗小说
  • 简介:本文从信息技术应用于古典文学研究着眼,分析了计算机在检索时代为人文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人文学科研究的发展。提出当前信息技术在人文学科的应用方面进入了“分析时代”,信息技术不再是被动应答的信息提供者,而是可以主动地“指导”人文学科的学者从事学术研究。但是,这并不计算机完全取代了人的工作,也不是使人的研究范围变小了,而是更加拓展了人在人文学科研究领域的学术空间。

  • 标签: 数据分析 古典文学研究 开放性空间 信息化工程 互动 中国
  • 简介:<正>正是霜凝雪飘的季节,我来到北京西北郊芦沟桥回族墓园凭吊已在此长眠了一载春秋的纳训先生(1907~1989)。先生寄托遗骸于燕山之野,物换星移,春来秋往,终将转化泥土而消失。可是,先生的名字和《一千零一夜》这部世界文学名著一样流芳百年,传至万代。纳训先生的故里是云南通海县纳家营——全省闻名的回族聚居村寨,全乡回族居民达千户以上。纳、合、田、马是当地的最大家族,先民相传是赛典赤·瞻思丁长子纳速拉丁及其部属,来自中亚文化古城布哈拉。当13世纪中叶,“一代天骄”的成吉

  • 标签: 阿拉伯文学 《一千零一夜》 回族 翻译家 锲而不舍 纳家营
  • 简介:《册府元龟》、《唐大诏令集》、《全唐文》、《钟氏族谱》登载了同一篇唐少帝制诰,本文经过比较,揭示《钟谱》有窜改之处,同时指出该谱所载为全文,可补以前三书所载节本之不足,并能反映李隆基当时的一些措施。

  • 标签: 唐隆 景云 少帝 睿宗
  • 简介:鉴于当前俗文学研究中“精神性”、“文学性”、“当代性”的欠缺,在中国俗文学学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国俗文学学会、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于2004年10月24日至26日在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举办了“俗文学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们除了对传统文学形式如小说、歌谣、笑话、戏曲、说唱文学等进行研究之外,

  • 标签: 俗文学 “文学性” 传统文学 说唱文学 小说 笑话
  • 简介:2017年2月1日中午,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陕西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霍松林先生在西安驾鹤西归,享年96岁。先生一生致力于文学事业,他在生前曾说:'我这一辈子很简单,就是围绕文学,做了读书、教书、写书三件事情。'一生做了三件事,但每一件都经先生苦心耕耘,每一

  • 标签: 不绝记 书香燃 古典文学霍松林
  • 简介:一、绪论我们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园。西部这块热土,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多民族交融与文化传播的交叉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这里游牧文明和中原文明相映,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贯穿其间;伊斯兰文化和佛教文化同时并存,华夏文明与民族传统交相生辉。

  • 标签: 民间文学 裕固族 保安 种类 样本 早期
  • 简介:中外游客在游览山川名胜时,时常见到题名“刘心源”的刻石文字。同时,读者在阅读郭沫若、王国维等人的文学著作时,会经常见他们引用刘心源的论述。可是由于多种原因,人们对刘心源的生平却知之不多。出于对先贤的景仰,从1984年开始,笔者在奉节李君鉴、嘉鱼张平云等同志的帮助下,多方收集到有关刘心源的资料,现简录如下。

  • 标签: 文学家 省长 民国 满清 郭沫若 刘心源
  • 简介:<正>我在这里所说的“早期写实主义”,是指中国的左翼现实主义形成之前的写实主义。之所以要拿中国的早期写实主义文学与日本的近代写实主义文学做比较阐发,是因为迄今为止大量的有关中国写实(现实)主义文学研究的论文和著作,对中国早期写实主义与日本近代写实主义的关系均未引起应有的注意。众所周知,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最早、最直接地受到了日本文学的影响和启发。而写实主义在中日两国都是由传统向现代转折时期出现的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思潮,仅仅从逻辑上讲,日本新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也应首先和主要地表现为写实主义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而事实上也正是这样。然而,日本的写实主义文学对中国早期写实主义文学的产生有何影响,中日两国写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演进有什么相关性和相似性,在两国早期写实主义同轨迹演进的过程中,潜在着哪些实质的差异,两国的写实主义在发展嬗变的哪个环节上出现了分道扬镳的趋势,等等问题,在我所能看到的现有的论著中均语焉不详.而这些又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中日现代比较文学研究不能回避、需要讲清的问题。

  • 标签: 写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 文学的起源 现实主义理论 坪内逍遥 日本文学
  • 简介:为发现、培养和奖掖更多的法语翻译新人,推动中国法语教学和文学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促进中法文化交流,全国法语教学研究会、南京大学法语系和上海依视路

  • 标签: 依视路杯 全国法语 文学翻译
  • 简介:受益于稀见历史文献的面世和研究思路的转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跨学科、跨国别的合作,对康区历史文化投入了极大热忱,使得"康区研究""康巴学"成为藏学研究领域新的学术热点。文章关注英文学界对元明清时期康区历史文化的研究,并从中央政府的川边治理、地方社会的能动回应、"地方感"的宗教呈现、经济结构与商贸行为等4个方面对既有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希望探讨现存研究的理路贡献或范式缺失,以引起学界同仁反思,共同思考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尚待开拓之议题。

  • 标签: 元明清时期 康区 中央王朝 地方社会 宗教 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