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绘画史上,炳的《画山水序》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可视为中国山水画的宣言书和第一个美学纲领。它不仅确立了山水画创作的基本规范,还实现了人们对绘画功能认识的转变。其中所倡导的对绘画审美性与个性的自觉追求,标志着山水画理论的提前成熟,具有里程碑意义。

  • 标签: 《画山水序》 宗炳 开创性 中国绘画史 中国山水画 山水画创作
  • 简介:1971年日本株式会社小学馆出版的《原色日本美术》第29集,第37图(石恪《二祖调心图》之上幅)右上部有一方徽御府超大型玉玺印文,经与宋人相关记载对照,玉玺文应为“受命于三既寿永昌”。系徽大观二年(1108)所受八宝中的“传国宝”,原为秦玺,李斯鸟虫篆书,蓝田玉。是否原物,值得怀疑。玉玺是国家政权的象征,故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甚至不惜伪造,以混淆视听。该画面的印文,边线不够规范,鸟虫鱼篆线条不流畅,

  • 标签: 徽宗 调心 日本株式会社 日本美术 国家政权 玉玺
  • 简介: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大学饶颐学术馆、饶颐学术馆之友协办的“学艺融通--饶颐百岁艺术展”于2015年4月29日至2015年6月1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南4展厅展出。

  • 标签: 饶宗颐 艺术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央人民政府 香港大学
  • 简介:  □林汉:  从李寿万的书法作品里,可以明显看出,他能不受浮躁环境的影响,专心致志沉下去,对书法艺术穷源溯流,承悟道,这是李寿万书法艺术的主要特点.不足的地方是:如果能再放开一点将会更好.……

  • 标签: 刘墨评李寿万 周俊杰刘墨评 林汉宗周俊杰
  • 简介:<正>魏晋南北朝在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慷慨悲凉、深沉隽永的建安诗文;以陶渊明,谢灵运为代表的寄以志趣、情操而清切婉丽的山水诗;还有像曹子建、谢惠连等借景抒怀、自然流畅的短赋。在绘画方面,则涌现出了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等才华过人的众多画家。这是一个俊才云蒸、新作迭出的时代,是在文学艺术各方面出现了多方面灿烂成就的时代。由于创作的发展促进了理论探讨的风行,于是提出了在理论方面予以总结、评价和指导的多方面要求。同时,魏晋玄学的兴起,

  • 标签: 山水画 《画山水序》 魏晋南北朝 宗炳 山水诗 魏晋玄学
  • 简介:骞"传神论"主要突出"形"、"貌"、"神"三个概念,尤其是"貌",有两重含义,一为"相貌"之义,与"形"、"神"共同构成画面表现内容;一为"描绘"之义,成为"传神"的重要表现手段,沈氏对比颇多见解.

  • 标签: 沈宗骞 “传神论”
  • 简介:在著名的汉中褒斜道石门摩崖石刻群中,曾经有两段魏晋时期因修治褒斜栈道而镌刻的摩崖石刻。其一为三国魏景元四年《荡寇将军李苞通阁道题记》,又简称为《李苞通阁道》或《李苞碑》;其二为西晋泰始六年《潘伯·韩仲元通阁道题记》,又称为《潘伯造桥阁题字》或《潘伯摩崖》。因晋刻在右而魏刻居左,

  • 标签: 题记 摩崖石刻 魏晋时期 褒斜道 将军
  • 简介:清末以降,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和全国一样,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战乱频仍,景象萧条。然而,在这长夜难眠最不宜学术生长的年代,申城却活跃着一群热血沸腾的书画艺术家,他们为了寻找精神食粮和心灵的港湾,燃起艺术火炬,迈着坚实的脚步在黑暗中有序地前进着。自一九二九年起,相继成立“蜜蜂画社”、“中国画会”、“寒之友社”等书画艺术团体。编印画集、画报、月刊。举行学术讲座,举办、代办各类书画展览,有声有色,广泽四方。他们还以“鹿胎仙馆”、“梅景书屋”、

  • 标签: 郑午昌 书法艺术 艺术风格 艺术形式 笔墨语言
  • 简介:南朝宋炳(375-443)所著《画山水序》是中国美术史中最早、最系统的山水画理论著述。这部文献很好地揭示了画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自然美,也就是心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对象的精神属性也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即肯定了客观自然美的存在作为先觉条件对山水画家创作的重要影响。而山水画家的主观创造又高于自然美,强调了艺术创作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

  • 标签: 《画山水序》 中国山水画 宗炳 自然观 山水画家 创作过程
  • 简介:书画艺术在晚清民国的现代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及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求得保存文化精粹、扩大受众对象两者间的平衡。作为当时与吴昌硕、夏敬观、叶恭绰等书画名家皆有交谊的诸元,从参加'国学保存会''南社',到同商务印书馆合作进行《中国书学浅说》《中国画学浅说》两书的撰写,其间透露出他书画实践、理论研究兼顾提高和普及的倾向,亦体现了其文化主体的自觉性与争取学术独立的努力。

  • 标签: 诸宗元 书画学 书籍史 国粹 新知
  • 简介:1978年,高居翰先生所著的《江岸送行——中国明代初、中期绘画史》出版了。这是继高先生一系列中国绘画史论著后的又一部力作,他以250多页篇幅、130张黑白图版、14张彩图,详细地探讨了1368—1580(即明洪武元年至万历八年)间,以浙派、院体派、吴门派为主体的明代中前期的画家、画作、画风以及相关的社会状况。在美国,被誉为是自喜龙仁(O.Siren)多卷本《中国绘画史》以来,该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是“未来长时期内研究明代绘画的标准和方向。”

  • 标签: 中国绘画史 明代绘画 罗浩 美术理论 院体 浙派
  • 简介:2012年,我受鄂州市博物馆委托,进行了鄂州市博物馆名人馆雕塑艺术的创作,最终以较高质量完成了这项艺术工程,受到了鄂州市文化局、博物馆领导以及文化艺术界有关方面专家的肯定,从而与鄂州结下了不解之缘.鄂州市博物馆的前身系创办于1953年的西山文物陈列室,1959年叫鄂城县地志博物馆,1961年和鄂城图书馆一起并入文化馆,1978年3月从文化馆分离,成立鄂城县博物馆,1983年建市后改称鄂州市博物馆,沿用至今.鄂州市博物馆作为一个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既承担着配合市内建设工程开展文物调查勘探、考古发掘的重要任务,又肩负着文物征集保管、陈列宣传、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以及对全市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管理等历史使命,成为著名的“国家AA级旅游区(点)”“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鄂州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同时又是中科院、中科大、北科大、中国钱币学会的“青铜范铸试验基地”.由于鄂州市博物馆在西山一千多平米的半山腰,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物增多,迫切需要一个既满足展览陈列需求,又具备文物保存条件,交通方便的现代化展馆.

  • 标签: 艺术创作 鄂州市 中华文化 雕塑艺术 民族精神 名人
  • 简介:中国山水画学到了明董其昌时代,出现了以禅喻画的“南北”之说。董其昌以唐之禅分两比拟当时的青绿、水墨两派画系,可谓开中国画学流派分析之先河。北重渐悟,南宗重顿悟。北画家(以李思训为始)画法谨细,风格粗硬;南宗画家(以王维为始)画法清逸,风格淳秀。北刚南柔,是董其昌对山水画分立派的标准。董其昌这一理论的另一创见,是旨在发扬南宗画(文人画)天然淡雅、逸笔草草的风格。故南宗笔墨成为了中国画学之核心,使它的表现最大限度地挣脱了写物的束缚,树立了绘画作品中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因此,董其昌的南北说,即使到了今天,于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乃至当代艺术的发展仍具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禅宗 董其昌 南北宗 文人画 笔墨
  • 简介:庞薰琹、吴作人、孙慰、关山月20世纪30、40年代的写生及其创作的研究,是对四位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专题性、断代式的比较,应该说是一次对具体艺术家个案进行交叉、比较与延伸的研究性项目.这一研究主题以选样或者说是切片的方式对中国艺术家在抗战的背景下所掀起的第一次到西部边疆地区写生、创作的浪潮,进行客观、对照式梳理,从而在对20世纪中国艺术这一创作的新方式与新题材研究的基础上,延展到对20世纪中国艺术的特殊性与价值的思考.这是对单纯个案考察后关联式的探求,所用的方法是从个案到个案与个案之间的比较研究,再到对时代特点的总结.笔者将这种方法称作“以个案勾勒整体”,用一个更为形象的中国词语来形容则是“一叶知秋”。

  • 标签: 西部之行 民族学 边疆问题 写生
  • 简介:在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書法史學史上,除了受舶來的"新史學"觀念影響而寫就的幾種《書學史》之外,由兩部"源流論"所代表的傳統書法史研究也是另一種學術範式。這兩種學術體例代表了中國書法史寫作的兩種不同面向,分别體現了書法史研究與現代新史學觀念及傳統書論的繼承與發展,共同推動了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書法史"作爲一門學科的生成。

  • 标签: 書學史 源流論 書法史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