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明末以来,扬州的商业发达,其中又以盐业为最,来自徽州的盐商又是扬州盐商的主要力量。徽州人的族群意识很强,在扬州的徽州盐商也是如此。扬州徽商突出以大户为主体的特点。据《嘉庆江都县续志》记载:歙之程、汪、方、吴诸大姓,累世居扬而终贯本籍者,尤不可胜数。'《民国歙县志》卷一亦有载:邑中商业,以盐典茶木为最著,在昔,

  • 标签: 查士标 徽商 徽州盐商 族群意识 续志 江都
  • 简介:“文革”时期,那是个动荡、无法无天的日子,可以任意打、砸、抢,可以造任何部门的反;也有一定好处,就是大串连,不用自己花一文钱,就可以到全国各地去游玩,不愁吃,不愁住,就连穿的都给你准备好了。吃,只要在接待的地方添上单子,几个人到吃饭时候就可以打几份饭,中午出去不回来,可以带包子。

  • 标签: 李苦禅 交往 “文革”时期 城区工业 毛主席 北方人
  • 简介:在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中,书法是一个最特殊的所在,绘画、雕塑、建筑等当然也是先有行为再有结果,并且正因为行为的主导者是艺术家,于是结果自然就指向艺术作品。但通常而言,作品的完成是画家、雕塑家们的最终目的,行为只是一个“通道”,一种为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段。目的既有,手段完全

  • 标签: 行为 价值评判
  • 简介:初识启先生我认识启先生,还是通过黎锦熙老先生介绍的。一九七四年,系里派给我一个任务,给黎锦熙先生送文件,传达学校的消息。黎老先生住在朝阳门北小街,我有一段时间经常去黎先生家,完成学校派给我的差事。有一天黎老先生和我闲聊天,问我:'小秦同志,你爱好什么呀?'我说我喜欢古典文学,还有呢,我喜欢练大字。黎老先生说:'是吗?那你认识咱们系的启功吗?'我说:'我知道,我见过他,他不认识我。'黎

  • 标签:
  • 简介: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信札文化自古就十分发达,传统书信来往极其讲究礼数,如何具礼、称谓、祝颂,乃至书写格式及字体等,都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而且这种传统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在新旧交替的民国时期,虽然也有胡适等人大力推行并实践白话文的写作,但在这些文化修养比较高的文人学者之间,他们还是更愿意采用传统的文言书信来进行日常交流。王国维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受过传统文化的滋养,也保留着老派文人的一些习惯,所以信札中透着一股文人书

  • 标签:
  • 简介:“设计”行为是人类在造物活动中自然发生的,设计的源起,盖因为人的造物本能。人是一种工具动物,生存迫使人的造物行为,这种行为既包括生理层面本能需求,亦包括精神层面的审美情趣。人依照自己的活动目的加工、改造和创新世界的行为即为设计行为

  • 标签: 设计 工具 制造 本能
  • 简介:尽管争议重重,但世界范围内关于行为艺术的定义却离不开时间、地点、行为艺术者的身体,以及与观众的交流这四个最基本要素。本文旨在表明在新的形势下重新完整地理解行为艺术这四个要素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特别是第四个要素,即艺术家作为人与观众作为人的交流。本文认为行为艺术不仅是艺术自身发展和革命的需要,更是艺术交流和分享的需要——消解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观众对艺术创造行为的认同感和参与性。因此,本文提出交流与互动对于行为艺术的价值实现的重要地位,以此纠正行为艺术家往往单方面以身体和裸体论行为艺术成败的偏执。

  • 标签: 行为艺术 身体 交互影响和传递 价值承担者
  • 简介:行为学派(BehavioralParadigm)又称认知学派(Cogni-tiveParadigm)或心理学派(PsychologicalParadigm),是本世纪随着风景美学质量评价研究的深入而新兴的众多学派之一。与其它学派不同的是,行为学派以进化论思想为指导,从人的生存需要和功能需要出发,把风景作为人的生活空间、认识空间,力图从整体上(如用维量分析方法)而不是从具体的元素上(如形、线、色、质)或具体的风景构成要素上去分析风景,去讨论某种风景空间对人的生存、进化的意义,并以此作为风景美学质量评价的依据。在众多研究风景美学质量评价的学派中,行为学派虽产生较晚,但却拥有较完整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尤其是该学派的风景美学理论及有关风景美学质量评价模型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在国外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 标签: 行为学派 风景美 质量评价方法 美学质量 风景空间 可解性
  • 简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为艺术项目"听的艺术:制作批判聆听行为的声波艺术品"(ListeningArt:MakingSonicArtworksthatCritiqueListening)所设计的一种建构声波艺术的方式:即将声波艺术作为对倾听行为的批判,并刺激人们对倾听行为的批判性反思。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现了对整个项目的综述——如何将图示理论(schematheory)、内在批判(immanentcritique)和启发式研究方法(heuristicmethods)整合进创造的进程之中,以及对两个艺术作品和调查结果(研究发现)的讨论。

  • 标签: 第一个 扬声器 认知图示 艺术品
  • 简介:著名书法家、诗人沈尹默(一八八三——一九七一)早年在杭州任教时即与马一浮相识,但别后的近三十年中,并未互相通信。直到创立复性书院,沈任董事后,两人才诗歌唱和不断。马对沈的诗是称颂备至的。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在给弟子刘公纯的信中就说:'承写示沈尹默先生杂诗四十首,何幸今日得覩斯篇.自来以理语入诗最难,唯渊明能之,朴而弥隽。沈先生五言,风神标格深得力于陶公,亦不刻意取貌,是以为高。'沈先生十分支持书院的事业,一九四三年曾向书院捐赠刻资。一九四四年,由于书院刻书经费更加困难,靠有关人士捐赠刻资,有似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董事会决定向社会广泛募集刻书基金,即由沈先生

  • 标签: 沈尹默 马一浮 理语 复性书 杂诗 渊明
  • 简介:本文讨论了作为艺术语言方式和艺术媒介的身体艺术——行为艺术的历史原型,即原始人的偶像崇拜活动与宗教仪式,在这两种方式中,偶像与偶像制造者、解释者、崇拜者都同时在场。行为艺术的仪式化使其从日常生活世界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精神生活的象征性仪式。对于行为艺术来说,身体的激情固然重要,但建立在历史与文化传统之上的理性思考,则可以使行为艺术指向人类历史的文化记忆,从而使行为艺术的主题具有更大的阐释空间及多次实施的可能性。

  • 标签: 行为艺术 仪式 记忆
  • 简介:对纪念碑的断定,需综合其形式、内容(纪念碑性)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三方面要素来考虑。传统纪念碑主要有方尖碑与纪功柱式的纪念碑、雕塑与雕像式的纪念碑、门与亭或塔式的纪念碑;而现代的纪念碑形式多样,呈现水平横卧、水平俯伏与下沉式的空间向度形态。本文试图从纪念碑的断定出发,论述其空间向度形态与崇拜行为,进而通过个案分析传统与现代纪念碑的设计异同。

  • 标签: 纪念碑 空间向度形态 崇拜行为 崇高 平和 包容
  • 简介:目的:探讨书法练习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方法:选取参加书法练习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八十七人作为实验组,未参加书法练习的小学三年级学生三十七人作为控制组,经过两年的追踪,比较被试在焦虑、神经过敏性以及行为问题上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在两年的追踪期间,其总体的焦虑和神经过敏性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实验组被试的上升幅度显著低于控制组被试;(2)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在两年的追踪期间,其行为问题呈显著下降趋势,但实验组被试行为问题水平显著低于控制组被试的行为问题水平。结论书法练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 标签: 书法 心理健康 纵向研究 CPQ CBCL
  • 简介:为这样的一个团体这样的一种行为作出解读,不管从哪一层面来说都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四个人和一部车,一千多个日夜(2007年9月—2010年12月)和一个中国,在这种不停行走的过程中,以颜苏平为首的这些志同道合者在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和坚持中,也终于到了告一段落的时候了。而这一行为究竟是暂告一段落还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现在难以预测,但对于它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却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透过这些数以千计的作品,感受到了某些打动我们内心的东西。人的内心是柔软的,但有时却又坚硬冷漠,它并不会被轻易地触动,更何况在当下这一图

  • 标签: 中国油画 写生 流动 意义 内心 解读
  • 简介:艺术是人的一种从身体出发由身体执行的感性行为。人活在世,面对周围的环境,在行为交往中形成了一个共同的世界,这个世界便是人主观直接感知的世界,它达乎真理,而艺术的展开和实现就是在人的这种感性行为之中。

  • 标签: 艺术行为 艺术观念 艺术作品 性质 当代 性行为
  • 简介:《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白皮书中将智能城市定义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突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此背景下,未来智慧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与社会老龄化现象,老年群体数量增长和老年人产品落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 标签: 城市建设 智慧 行为设计 产品 智能化 创新2.0
  • 简介:当代艺术本身是一种趋向于“策略”的设计行为,这不仅意味着在摆脱对客观事物“再现”之后,艺术表现不论基于哪种形式语言,都或多或少无一例外的体现了创作者的主观看法及手法,更是强调了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今天,与其说是设计被艺术化,不如承认艺术被设计化的现实.于是,艺术与设计从融合互动到界限消失亦成为了毋庸置疑的事实.

  • 标签: 艺术 设计 跨界 互动 融合
  • 简介:零浪费作为一种整体论方法,涉及产品和流程的系统设计与管理,通过最小化初次使用和最大化废物流回收,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零浪费城市理念要成为现实,须从根本上重新定位一切产品、建筑、社区和城市的设计、生产、维护、营运和回收利用。实现零浪费城市目标,确立一体化设计策略,协调运用零浪费城市六大核心原则至关重要。

  • 标签: 零浪费 零浪费城市 一体化设计策略
  • 简介:互联网时代下移动设备的发展使得拍摄与分享照片更加便捷,本文以笔者在移动应用水印相机项目组的设计工作与用户调研中得出的认识来对互联网时代用户照相习惯的变化、使用场景偏好、分享意愿与社交需求等方面做出对图片社交推动现实关系链社交的展望.

  • 标签: 拍摄 图片 水印 游憩 用户体验 图形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