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简介:改革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在深入理解需求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需求制定日语专业高年级教学要求,才可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教学资源的浪费。本文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结合需求调查分析,提出日语专业高年级细化教学目标,构建按需分层的教学模式。

  • 标签: 教学模式 需求分析理论 按需分层教学
  • 简介:寺村秀夫先生(1928—1990)是日本当代杰出的语言学家。他以洞察能力敏锐,剖析深刻透彻,论点鲜明确切著称,不断从崭新的视点出发,对日语语言现象进行考察研究。总结了寺村先生毕生研宄成果的力作《日本语意味》(以下

  • 标签: 日语语言 寺村 考察研究 占一 传统语法 洞察能力
  • 简介:概念整合理论由认知映现理论发展而来,语法整合是通过输入空间的选择性投射形成整合结构,整合结构可能具有输入空间中不具备的结构。在日语中,认识情态多作为结句出现在句末,但因为其语义强调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和判断,认识情态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介入名词性从句。在认识情态与名词性从句中的整合过程中,有些情态的原有语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就成为认识情态与名词性从句的整合特征。

  • 标签: 概念整合 整合特征 认识情态 名词性从句
  • 简介:日语声调教学模式对日语专业学生声调习得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地方高校日语专业低年级学生为对象,在对其日语声调习得测试及分析的基础上,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一统领、三方法、三保障”,即“一三三”日语专业低年级阶段声调教学模式。为验证该教学模式的效果,时隔一年后笔者再次对同样人群进行了测试。通过验证测试表明,“一三三”日语声调教学模式效果良好。

  • 标签: 声调 测试 教学模式 验证
  • 简介:根据语法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将日语词汇划分为自立词、机能辞和传统意义上的助词助动词。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这三类词汇之间不断发生着利互转化。其中,语法化现象较受关注,但是由助词助动词或是机能辞向自立词转化等其他可能性也不容忽视。本文重点考察日语词辞转化的各种可能性,力图揭示其全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机能辞的来源及其下位分类。

  • 标签: 语言演化 自立词 附属辞 机能辞 复合辞
  • 简介:2016年5月14日由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上海分会主办的"2016年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国际研讨会——跨文化语境下的日语教学"在同济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为国内外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切磋的平台,展示日本学研究各领域的最新教学、科研成果,共同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水平,拓展研究视野,丰富研究内容,促进跨文化交流。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徐一平教授、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长谭晶华教授、原日本比较文学会会长井上健教授、

  • 标签: 日本学研究 日语教育 国际研讨会 上海 教学研究会 跨文化交流
  • 简介:日本人也就是日语母语者有一种在认知语言学中称之为〈主观识解〉的倾向。把自己置身于事态之中,通过身体直接体验去认识事态。这与客观地把握事态、甚至把话者自身也以俯瞰的视点去认识的西方语言大相径庭。日本人的这种视点特征体现在各个方面,特别以绘画和庭院、建筑为代表的视觉艺术最为典型。本文拟探讨这种视点特征如何反映在文艺以及日语表达上。日本视觉艺术的关键词之一「見立て」与〈所见〉有密切相联。所谓「見立て」就是以眼前实际看到的"近景"和由此拟看到的"远景"的双重视像构成。这种特点也体现在日语中,因此日语与视觉艺术存在着〈相同性〉。

  • 标签: 视点 見立て 近景·远景 主观识解 相同性
  • 简介:关于日语拟声拟态词后的“卜”──兼谈样态副词和象声副词的使用长春大学白晶说起日语拟声拟态词的使用,这实在是个令学习者头痛的问题。再加个“卜”就更增添了准确使用的难度。拟声拟态词后的“卜”何时加何时不加;何时又必须加、何时可加可不加,学习者如果找不到规...

  • 标签: 拟态词 日语拟声 学习者 样态 日汉辞典 日本语
  • 简介:本文以“ぽぅがいい”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语料库例句的分析,对日语情态形式“ぽぅがいい”的意义功能、典型意义、情态类型、意义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ぽぅがいい”是表达道义情态、行为情态和能动情态的情态形式,情态所属范畴类型为三类。除“ぽぅがいい”之外,日语评价性情态均有跨越多个情态类型的情况,日语的情态形式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单义”,有必要从类型学的角度对日语的评价性情态的用法进行分类和研究。

  • 标签: ぽぅがいい 情态 类型学范畴 单义
  • 简介:本文对ACTFL-OPI测试及ACTFL-OPI在日本日语教育界口语测试、二语习得研究、构建日语学习者口语分级语料库、日常教学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及说明。本文认为通过引进ACTFLOPI测试,借鉴学习ACTFL-OPI在日本日语教育界的应用情况必将推动中国日语教育界日语口语测试的开发、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中国日语学习者口语分级语料库的构建以及日语教学的改善,最终将会促进中国日语学习者口语水平的大幅提高。

  • 标签: ACTFL-OPI 口语水平 二语习得 语料库 日语教学
  • 简介:日语及其词汇最初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可以上溯至19世纪70年代,清朝的驻日官员和少数访日的文人在他们出版的著述和游记中有所记载。但日语词汇开始对汉语产生影响以致出现日语借词应在甲午战争前后。其中,1895年黄遵宪《日本国志》的出版,以及1896年《时务报》的发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中日词汇交流史的角度出发,对《时务报》中的二字词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与分析,旨在弄清其中的日语借词的来龙去脉。

  • 标签: 日语借词 词源考证 词语调查 中日词汇交流史
  • 简介:过去对日语接辞的研究,一般主要是对其词本身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探讨,而对其上接词或下接词的词性、词义以及与上下接词的接续关系等的研究则很少,实际上日语接辞的语义特征与上下接词关系很大。本文拟通过分析接尾词“めく”的产生、变化以及语义特征,特别是对其上接词的情况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日语接尾词构词能力的变化起因及上接词的制约关系。

  • 标签: 接尾词 接辞 派生词 构词能力
  •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日语专业面向21世纪课程设置改革的讨论,实际上从1997年后半年便已开始,1998年作为北师大校内的教学改革项目正式立项,历时近2年.日语专业全体教师参加了此项课题的研究.本课题获得2000年北师大优秀教学成果奖.

  • 标签: 日语教学 课程设置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
  • 简介:"2015年跨文化交际与日语教育国际研讨会"于2015年8月29日至30日在黑龙江大学举行。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大学日语教学研究会主办、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承办。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计120余人与会。研讨会围绕跨文化交际与日语教育教育、日语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日语教学理念与教师职业发展等主题展开讨论。

  • 标签: 日语教育 课程设计 教师职业发展 日至 教学研究会
  • 简介:日本俳句中的语法关系词除具有规定词与词的关系的功能外,还具有添加意义、增加表现力的功能,使得俳句更加含蓄和具有弹性。本文以助词为例,从语法层面探讨俳句的含蓄性,并为俳句翻译必须阐释提供证据。

  • 标签: 俳句 语法 助词 含蓄性 阐释
  • 简介: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换届选举及第四届理事会成立大会于1995年8月21日至23日在洛阳外国语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五大区的25名正式代表和3名特邀代表。国家教委派有关同志出席了大会并致词表示祝贺。国家教委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主任竹内实教授等团体和个人分别发来了热情洋溢的的贺信。

  • 标签: 日语教学研究 第四届理事会 日语教育 学术研究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外语教学
  • 简介:本文以高级日语学习阶段的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学习策略使用现状调查,并考察了其与日语能力测试(一级)成绩的关系,发现受试的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属于中等,随着学年的升高,应试者的学习策略使用频率无明显的提高,使用倾向也没有大的变化。日语能力测试(一级)成绩中仅"词汇"部分的成绩与元认知策略存在显著意义的相关。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在学习细节上存在差异,善学者比不善学者更为重视语言的输出技能、即"说"与"写"的能力培养。

  • 标签: 语言学习策略 使用频率 日语能力测试成绩 相关
  • 简介:在外语学习中,误用是不可避免的。造成误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本国文化与母语的干扰是最重要的。本文以汉语母语日语学习者较常出现的误用为例,从语言、文化两个层面对干扰的产生进行分析。

  • 标签: 误用 干扰 母语 本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