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对等是公平原则的要求,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却存在着第三人权责不对称的问题,其中参加效的缺失是其典型表现。生效裁判对非当事人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产生何种效力,在立法上缺乏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法院或者适用既判力、或者适用事实预决效力。然而,参加诉讼的第三人与当事人、一般的案外人在诉讼地位与诉讼权利方面均不相同,使其与当事人或一般案外人承受相同的裁判效力具有不对称性。为此,我国亦有必要构建参加效制度,在借鉴域外参加效制度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特殊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考察参加效与既判力、预决效力的差异,以确定我国参加效的特征与适用范围。

  • 标签: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权责对称 参加效 既判力 预决效力
  • 简介:2001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分别作出第1368号和1373号决议,承认针对非国家的恐怖组织所行使的自卫权。2004年7月9日,国际法院作出名为“在被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建立隔离墙的法律后果”的咨询意见,对《联合国宪章》第51条关于自卫权的规定采取了严格解释,重申只有在一国遭受另一国武力攻击的情况下,才涉及自卫权的行使问题。国际法院与安理会的权力冲突一直受到实践界与理论界的关注。这些冲突具有怎样的表现形式?冲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存在解决冲突的办法?研究并回答这些问题,对于国际组织法的研究意义重大。

  • 标签: 联合国 国际法院 安全理事会 权力冲突
  • 简介:近日,中挪2017年刑事执行监督与刑事司法人权保障国际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议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厅与挪威国会行政监察专员办公室主办,四川省检察院承办,来自中挪两国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顾问、中国香港惩教署高级监督、法学专家学者以及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执行检察部门负责人约100人参加研讨。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刑事司法 执行监督 刑事执行 检察机关 人权保障
  • 简介:【裁判要旨】对于原告提交的租赁合同、转款凭证等证据存在明显不合常理的疑点,且有与被告恶意串通损害案外执行债权人权益的可能时,人民法院可以启动依职权调查取证程序。调查取证后,发现原告确实存在虚假陈述、故意隐瞒其与被告的密切关系等情形,

  • 标签: 债权人权益 恶意诉讼 租赁合同 合同纠纷 损害 调查取证程序
  • 简介:《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9条以规范逮捕、拘禁等强制措施为立足点,全面规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保障权,包括不受任意逮捕或拘禁权,知悉权,及时审判或保释权,提起诉讼权和获得赔偿权等。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下简称《修正案》)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并在人权保障理念的指引下,重点修缮了逮捕、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强化了强制措施制度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但是,较之《公约》第9条,我国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权的保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继续借鉴和吸收《公约》关于人身自由权保障的精神,进一步完善强制措施制度,为维护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权提供坚固屏障。

  • 标签: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人身自由权 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