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运用微观发生学设计,对30名6岁儿童矩阵填充任务中策略获得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从策略获得来源看,实验处理(教育干预)图形推理策略获得重要来源;从策略获得个体差异看,儿童遵循学习领会或半学习领会策略获得发展方式;从策略获得路径看,快速组儿童达到策略获得标准后正确率不高,而标准组和延迟组则能保持较高正确率;从策略获得速率看,实验前3个阶段正确率有快速变化,而到后期则保持正确率稳定不变.

  • 标签: 图形推理 策略 正确率 教育干预 个体差异 任务
  • 简介:以中文版品格优势量表(CharacterVirtuesQuestionnaire,CVQ)评价体系为理论依据,进行八周"优势潜能训练课程"。结果发现:(1)该干预方案对提升中学生积极情感、自我效能感和学业表现有显著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2)从干预活动持续效果来看,中职生亲和力优势得分显著高于普高生,普高生意志力优势得分显著高于中职生。基于优势取向纵向干预训练,关注学生优势和韧性,具有一定可行,值得进一步拓展和应用。

  • 标签: 普高生 中职生 品格优势 干预 优势潜能
  • 简介:对891位网民问卷调查分析,探讨了网民情绪敏感度、集群行为意向和执行意向关系。结果显示情绪敏感度感知一致、行为意向和执行意向均存在显著正向关联;情绪敏感度、感知一致和行为意向三个变量交互作用对执行意向影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感知一致组中,情绪敏感度在行为意向对执行意向影响中存在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低情绪敏感度网民相比,当高情绪敏感度网民感知到信息行为不一致结果时,行为意向对执行意向预测作用更强。

  • 标签: 行为意向 执行意向 集群行为 情绪敏感度 感知一致性
  • 简介:青春异性交往敏感,性生理和性心理不断成熟,使得众多风华正茂少男少女面前显得困惑和手足无措。因此,对这些涉世未深男女青少年给予异性交往正确

  • 标签: 看待交往
  • 简介:以往研究认为儿童要到5、6岁才能进行推理,而本文作者在对一个婴儿进行追踪研究过程中却发现约从2岁起,婴儿认知活动中就有类似推理东西出现。于是通过分析推理思维产生前提条件一语言入手,并运用逻辑学上推理法则检验婴儿思维活动,证明2—3岁婴儿能在有限、熟悉范围内理解和运用日常概念进行判断推理。

  • 标签: 教育方法 推理法 思维活动 证明 熟悉 探索
  • 简介:本文置幼儿于冲突无冲突两种情境中,用问卷法和情境实验法研究了小班和大班幼儿对不同被助对象助人观念及其行为发展关系,并考察了不同被助对象,不同情境和不同年级对幼儿助人观念及其行为发展影响。得出情境不同深刻影响着幼儿助人观念及其行为发展,而不同被助对象年级对幼儿助人观念及其行为发展影响不大结论。同时揭示出不论幼儿助人观念还是助人行为发展冲突情境中都不如无冲突情境,且二者关系既不匹配也不平衡

  • 标签: 幼儿 助人观念 助人行为 情境 不同被助对象 一致性
  • 简介:采用聚合交叉研究设计,利用"学思维"活动课程,对某小学1~3级学生学习动机进行了4干预培养,停止培养一后,再次收集了数据,分析了变化趋势、即时效果及其长时效应。结果表明:(1)随着年龄增大,儿童表层动机和成就动机呈下降趋势;深层动机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男生表层动机和成就动机都高于女生;(3)年级越高,表层动机、深层动机和成就动机越低;(4)培养一后,实验组学生深层动机显著高于控制组,且长时效应显著。

  • 标签: 小学生 学习动机 追踪研究 多层线性模型
  • 简介:摘要脑波超慢涨落技术(encephalofluctuographtechnology,ET)以其独特测评功效已经临床医学、体育等领域得到较多应用。本文通过对ET技术原理、关键测评功效及该技术在有关领域应用现状分析,论证了应用脑波超慢涨落技术研究民航飞行员心理疲劳可行。根据对目前民航飞行员心理疲劳研究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及开展民航飞行员心理疲劳研究必要讨论,提出了应用ET技术系统开展民航飞行员心理疲劳研究主要切入点。

  • 标签: 脑波超慢涨落技术 民航飞行员 心理疲劳 可行性
  • 简介: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孩子们。他们一般自己父亲或母亲中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本文对“留守儿童”定义参照段成荣和杨舸(2008)方法)。留守儿童最核心问题并不是家庭贫困,而是心理上问题。导致心理问题原因有父母长期分离,亲情缺失以及家庭教育缺乏等。其中最关键原因沟通极度缺乏。

  • 标签: “留守儿童” 社交焦虑障碍 元认知 干预 大学 农村生活
  • 简介:用内隐联想测验对40名工读学生普通学生责任判断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工读学生比普通学生辨别攻击词以及'责任在他'有关短语反应时短;工读学生辨别'责任在他'有关短语速度比辨别'责任我'有关短语速度快,而普通学生辨别'责任在他'有关短语速度比辨别'责任我'有关短语速度要慢;工读学生在'责任在他-攻击,责任我-不攻击'联合辨别反应时上比普通学生短.这些反应时差异反映了工读学生存在着敌意归因对攻击信念内隐联想.

  • 标签: 工读学生 普通学生 攻击行为 内隐联想 责任归因
  • 简介:处理数量语义信息时存在左右轴表征作用,还是更多为上隐喻语义表征。本文从具身认知观视角,探讨中文数量语义信息处理时是否存在空间表征效应。阅读数量信息句子,实验一受试用手指顺上下轴方向(运动和非运动)转换按键来计时阅读,实验二,受试用手指顺左右轴方向(运动和非运动)转换按键来计时阅读。研究发现空间动作一致效应在上下轴中存在。研究认知语言学更多为上隐喻原则基础上对数据结果进行了讨论。

  • 标签: 中文数量 句子处理 具身认知 感知动觉计划 空间动觉兼容性效应
  • 简介:探讨主动人格、自我监控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关系,采用主动人格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我监控量表对339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在自我监控上得分主动人格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主动人格自我监控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部分及五个维度均显著正相关;主动人格和自我监控能显著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其中主动人格能够单独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34%变异,自我监控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4个分量表有显著预测作用,能解释2%左右增益方差。

  • 标签: 主动性人格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自我监控 CAREER DECISION making
  • 简介:研究主要目的检验乐观对自我反思和内在觉知心理健康之间关系调节作用。研究被试来自北京市三所高校568名大学生,所采用主要测量工具有:个人自我意识量表,乐观问卷、自尊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主要研究结果:(1)乐观可以调节自我反思和一般健康状况之间关系、但是不可以调节自我反思和自尊之间关系;(2)乐观可以调节内在觉知和一般健康状况之间关系,同时也可以调节自我反思和自尊之间关系。研究主要结论:乐观对于自我反思和内在觉知心理健康之间关系调节作用假设得到部分支持。

  • 标签: 乐观性 心理健康 自我反思 内在觉知 调节作用
  • 简介:采用问卷法对59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人数分布中,延缓状态占67.5%,其余三种同一性状态各占10%左右;大学生在四种同一性状态的人数分布上不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与其他同一性状态相比获得状态大学生在信息风格上得分最高,早闭状态大学生在规范风格上得分最高,扩散状态大学生在扩散风格上得分最高;亲子沟通中开放和问题既对同一性状态有直接预测作用,又以三种同一风格中介间接影响同一性状态。

  • 标签: 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状态 同一性风格 亲子沟通
  • 简介:西方有关群体事件行为动机一种经典解释基于资源动员理论,认为社会变迁背景下群体事件数量增多主要是由于行为参与者对于经济利益关注。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我国群体事件数量在上升,可能公众对于公平正义关注度提高所致。研究根据谷歌图书中包括中文简体字版正式出版书籍,通过GoogleNgramViewer分析工具考察'公正''经济'两类关键词词频变化趋势,探讨1993~2008我国社会变迁过程中相关价值发展规律,从宏观层面对上述两个对立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验证了前述两个假设:(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实力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公平正义,而对于经济利益关注度则在降低;(2)近年来群体事件数量增多,更可能由于人们对于公平正义关注度日益提高,而不是由于经济利益所驱动。

  • 标签: GOOGLE Ngram VIEWER 群体事件 公正关注 资源动员理论
  • 简介:通过一个相关研究和一个实验研究探索自我概念仿制商品形象一致消费者对仿制商品消费意愿关系,以及反过来个体使用仿制商品后对行为影响。研究一中,呈现给被试三组同一品牌正品和仿制商品,让被试评价,相对于正品,自我概念仿制商品形象一致程度以及对仿制商品购买意愿,结果发现被试评价自我概念仿制商品形象一致程度越高,对仿制商品购买意愿越高;研究二中,被试被要求使用正品或仿品钢笔完成矩阵谜题任务,并根据成绩自行兑换奖励,结果发现,相比使用正品钢笔,被试使用仿制商品后更倾向于谎报成绩,表现出仿制商品相一致虚假欺骗属性。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自我概念影响贯穿于消费行为始终,自我概念和仿制商品形象一致会促进消费行为,而对仿制商品消费也会反过来作用于自我,使消费者行为倾向和仿制商品负面特征趋于一致。

  • 标签: 仿制商品 自我概念 形象一致性 消费者行为
  • 简介:54名精神分裂症,47名神经症及51名控制组被试分别完成了心理控制源量表和责备辩解问卷,研究结果表明,病人组控制组相比有较高内控倾向,但在责备和辩解倾向上差异却不显著,针对这一结果,本文讨论了在心理控制源倾向适应和健康关系中情境因素重要,以及病人责备辩解倾向存在较大差异假设,文中还针对问卷研究局限,提出了验证假设途径以及改进临床研究设计必要.

  • 标签: 心理控制源 精神分裂症病人 神经症患者 倾向 控制组 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