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邻苯二甲酸酯污染已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环境问题.为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在诱发哮喘方面的作用,及研制DEHP诱导大鼠哮喘模型,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卵清白蛋白(OVA)致敏组2个DEHP染毒组,采用OVA致敏加激发方法制作大鼠哮喘模型.2个DEHP染毒组大鼠每天分别进行0.7mg·kg^-170mg·kg^-1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灌胃染毒,连续30d.OVA致敏组、DEHP染毒组大鼠均在第31~37天给予1%OVA雾化,诱发哮喘.第38天取肺脏做组织切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OVA组相比,DEHP染毒组气管壁增厚,细胞浸润增加,气道重塑,特别是在70mg·kg^-1·d^-1组,变化更为明显.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可诱导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重塑,在诱发哮喘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佐剂作用

  • 标签: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 哮喘 大鼠模型 佐剂效应 邻苯二甲酸酯
  • 简介:阐述了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原理与方法,构建了淡水生物8种常见多环芳烃(蒽、芘、苯并[a]芘、荧蒽、菲、芴、苊、萘)物种敏感性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这8种多环芳烃不同类别生物HC5(HazardousConcentrationfor5%ofthespecies)阈值,预测了不同浓度多环芳烃对生物潜在影响比例PAF(Potentialaffectedfraction),比较了不同类别生物多环芳烃敏感性,以及多环芳烃淡水生物生态风险,并以红枫湖、黄河、白洋淀为代表中国典型水体中多环芳烃进行了联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当污染物浓度达到10μg·L-1时,半数多环芳烃风险超过了5%阈值;当浓度上升到100μg·L-1时,只有萘苊没有显著生态风险.2)对于芴荧蒽,无脊椎动物更为敏感;而对于萘,则脊椎动物更敏感.3)通过HC5值比较SSD曲线图比较,可得出污染物所有物种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蒽〉芘〉苯并[a]芘〉荧蒽〉菲〉芴〉苊〉萘;脊椎动物风险大小为:荧蒽〉苊〉萘;无脊椎动物:蒽〉芘〉荧蒽〉菲〉芴〉苊〉萘.4)多环芳烃在红枫湖、黄河、小白洋淀生态风险均较低,急性联合msPAF(multisubstancePAF)值小于1%.

  • 标签: 多环芳烃 淡水生物 生态风险 物种敏感性分布
  • 简介:化工品生产,是印度最古老家庭工业之一.本文聚焦于染料染料中间产品行业,这个行业许多公司都是中小企业.在过去10年左右时间里,由于它们环境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它们已经历了几次金融压力.流程终端废物治理与排放已经有所改进,但却是有限成功,因为它成本昂贵(而且改变废物形态消除它们并不是一回事).已经开展为数不多印度清洁生产行动中,迄今主要还是示范项目.通过贯彻清洁生产措施,参与企业已经提高了生产力、削减了成本并且降低了它们污染负荷.实现节余潜力,是原投资许多倍.

  • 标签: 中间产品 产品工业 保护预防性
  • 简介:沉积物作为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中重要“源”“汇”,与整个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有着密切联系。间隙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水体沉积物污染状况,同时可以真实反映生物实际暴露情况,间隙水中关键致毒物质鉴别是科学准确地评价间隙水及沉积物毒性与风险重要基础。毒性鉴别评估(ToxicityIdentificationEvaluation,TIE)效应引导污染物识别(EffectDirectedAnalysis,EDA)技术作为致毒物质识别的主要方法,已在沉积物间隙水致毒物筛选中得到了初步应用。本文介绍并比较了常用间隙水提取方法,总结了TIEEDA在间隙水致毒物质异位及原位鉴别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及鉴别过程中使用到基本毒性量化方法与其适用条件。在当前间隙水关键致毒物质识别研究基础上,指出了异位分析难以避免毒性损失和有机污染物鉴别方面的局限等问题,并提出应推广原位毒性试验技术且进一步发展有机物精细分离技术质谱识别技术发展方向。

  • 标签: 间隙水 关键致毒物 毒性鉴别评估 效应引导的污染物识别 原位
  • 简介:环境中抗生素生态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以盐酸四环素(TCH)为对象、秀丽线虫(C.elegans)为模式生物,开展了急性与多代毒性研究.急性毒性实验表明盐酸四环素秀丽线虫LC50为167.5mg·L-(112h)、82.9mg·L-(124h),与现有四环素毒性数据相比,秀丽线虫TCH毒性更为敏感.分别对虫卵成虫进行多代毒性研究表明,盐酸四环素环境水平(μg·L-1)下暴露,秀丽线虫母代(P0)、子一代(F1)子二代(F2)逆向运动抑制率(RMI)、身体弯曲频率(BBFI)、Omega运动抑制率(OMI)3个行为学指标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且行为学指标比死亡率更加敏感,虫卵比成虫更加敏感.多代毒性作用结果表明,盐酸四环素P0、F1F2产生毒性存在差异,对于RMIBBFI,其毒性作用强度为P0〉F2〉F1;对于OMI,其毒性作用强度为P0〉F1≈F2.代际之间没有显示世代毒性逐代恶化或逐代修复一般规律,可能与行为学指标的敏感性差异、盐酸四环素自身降解、生物抗性有关.

  • 标签: 秀丽线虫 盐酸四环素 环境浓度 急性毒性 多代毒性
  • 简介:为筛选出适宜营养液配方,在漂浮育苗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配方营养液蔓性千斤拔幼苗生长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除幼苗叶片数外,不同配方营养液处理在株高,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单株干物重、根冠比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SF4(番茄营养液)处理在幼苗个体生长指标上表现出较强比较优势,与CK相比较,在其株高、一级侧根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252.3%、14%236.6%,但叶片数上无显著差异;其主根长根冠比分别显著降低了38%76.9%;NSF2(改良Hoagland’s营养液)NSF3(日本园艺均衡)两配方营养液在幼苗个体生长指标上表现次之,表现较差为NSF1(Hoagland’s营养液)NSF5(莴苣水培营养液)两配方营养液,但其在幼苗根冠比上具有较显著比较优势.

  • 标签: 营养液 蔓性千斤拔 漂浮育苗 生长特性
  • 简介:采用样方调查随机采样相结合方法,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6种微地形(包括:原状坡(CK)、浅沟(Ⅰ)、切沟(Ⅱ)、塌陷(Ⅲ)、缓台(Ⅳ)陡坎(Ⅴ))土壤水分及地上生物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6种微地形两两配对Wilcoxon秩检验,CK~Ⅰ(0.110)、Ⅱ~Ⅲ(0.109)、Ⅱ~Ⅳ(0.973)Ⅳ~Ⅴ(0.339)相关性不显著外(P〉0.05),其余两两配对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2)6种微地形中,从土层(0~20cm)→土层(20~40cm)→土层(40~60cm),土壤含水量显著减小(P〈0.05).0~60cm土层,各微地形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为:Ⅲ(13.32%)〉Ⅳ(12.28%)〉Ⅰ(10.30%)〉Ⅱ(12.03%)〉CK(9.53%)〉Ⅴ(8.22%)(P〈0.05);(3)6种微地形中,从土层(0~20cm)→土层(20~40cm)→土层(40~60cm),土壤水分变异系数显著减小(P〈0.05).0~60cm土层,各微地形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Ⅴ(26.0%)〉Ⅳ(25.9%)〉CK(24.9%)〉Ⅱ(20.7%)〉Ⅲ(18.0%)〉Ⅰ(15.1%)(P〈0.05);(4)不同微地形生物量大小顺序为:Ⅲ(263.82g/m2)〉Ⅱ(254.29g/m2)〉Ⅰ(238.67g/m2)〉CK(193.61g/m2)〉Ⅳ(154.86g/m2)〉Ⅴ(122.35g/m2)(P〈0.05),微地形生物量与0~60cm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呈负相关(y=-0.006x+35.30,**R2=0.690).研究结果表明: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进行植被恢复时,在按传统立地类型划分原则基础上,还应按微地形水分特征有区别地配置植被恢复模式.图1,表4,参24.

  • 标签: 微地形 土壤水分 生物量 紫色土 衡阳
  • 简介: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硫素供应水平铜镉复合胁迫(Cu+Cd:10μmol.L-1+10μmol.L-1)下,小麦幼苗铜镉吸收、亚细胞分布及生理毒性影响。结果表明,缺硫高硫处理均降低了小麦幼苗根系叶片中铜含量,不同硫水平处理小麦幼苗根系亚细胞各组分中镉分配比例没有产生影响,而对铜亚细胞组分分配比例则产生了显著影响,表现为添加硫处理细胞质组分分配比例增加,细胞壁组分分配比例降低,缺硫处理则相反。铜镉复合胁迫小麦幼苗产生明显毒性作用,使其生长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降低、小麦幼苗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以及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与适中硫处理相比,高硫处理能明显缓解铜镉复合胁迫小麦毒害,可以促进小麦幼苗生长,增加幼苗中叶绿素含量,提高SODCAT活性,降低MDA在根系中积累,提高根系GSH含量,而缺硫处理则相反。

  • 标签: 小麦 亚细胞分布 复合胁迫
  • 简介: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方法,将植被恢复阶段划分为演替前期、演替中期演替后期,并测定每一演替阶段中0~10,10~20,20~30,3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与全氮.结果表明:1)随着演替进行,各土层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均显著增加(P〈0.05),具体表现为后期(土壤有机碳,全氮)〉中期(土壤有机碳,全氮)〉前期(土壤有机碳,全氮);2)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均显著减小(P〈0.05),具体表现为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1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2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3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

  • 标签: 土壤有机碳 全氮 植被恢复 衡阳
  • 简介:实验测定了9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倍硫磷、氨磺磷、氯硫磷、杀螟松、碘硫磷、皮蝇硫磷、异氯磷、甲基对硫磷、乙基溴硫磷)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急性毒性96h-LC50值,分别为0.95、4.52、1.95、3.03、0.85、0.56、3.44、3.440.82mg·L^-1,其中倍硫磷、碘硫磷、皮蝇硫磷乙基溴硫磷属于剧毒,其他5种(氨磺磷、氯硫磷、杀螟松、异氯磷甲基对硫磷)属于高毒.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13)有效表征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变量选择与模型化(VSMP)方法建立急性毒性(-lgLC50)与分子结构(MEDV-13)定量相关模型,模型估计相关系数为0.9922,LOO检验相关系数为0.9796,表明模型具有良好估计能力与稳健性.影响急性毒性主要结构因素是由2个MEDV描述子表达3个子结构碎片,即-CH3、-cCc≥N=.其中子结构-CH3、-cCc与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母体骨架密切相关,而≥N=则反映取代基变化.

  • 标签: 斑马鱼 急性毒性 硫代磷酸酯类 分子电性距离矢量 QSAR
  • 简介:试验以尼罗罗非鱼作为受试动物,通过直接投喂未经处理新鲜藻细胞喂食相同量经超声波破碎过藻细胞,比较了罗非鱼在摄食完整蓝藻细胞与摄食破碎蓝藻细胞时微囊藻毒素-LR(MC-LR)在其体内动态变化规律及代谢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喂食破碎蓝藻细胞还是未破碎蓝藻细胞均可在罗非鱼肝脏肌肉中检出MC-LR,细胞破碎组肝脏肌肉富集能力高于未破碎组.富集第3d,即可在肝脏肌肉中检出不同程度MC-LR,肝脏中MC-LR含量显著高于肌肉,随着富集时间延长,MC-LR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破碎组肝脏肌肉分别在染毒16d1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21μg·g-10.071μg·g-1);未破碎组则分别在染毒24d2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56μg·g-10.036μg·g-1).整个富集阶段破碎组肝脏MC-LR平均值为1.171μg·g-1,略高于未破碎组1.029μg·g-1;破碎组肌肉含量平均值0.051μg·g-1,高于未破碎组0.029μg·g-1.将细胞未破碎组罗非鱼进行释放阶段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肝脏能快速清除MC-LR,释放13d时达到释放阶段最低值(为0.241μg·g-1),与肝脏相比,肌肉毒素清除要缓慢得多.

  • 标签: 微囊藻毒素-LR 罗非鱼 富集 消除
  • 简介: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推导了铅甲基对硫磷海水水质基准低值高值,并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铅甲基对硫磷相关标准限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目前尚缺乏充分科学证据说明我国现行海水水质标准可以为我国海洋环境中大多数水生生物提供适当保护,不同污染物标准定值存在着一定程度“欠保护”“过保护”问题.此外,结合我国近岸海水水质监测资料,在剖析了海水水质标准定值合理性基础上,我国今后海水水质基准标准研究进行了展望,给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 标签: 甲基对硫磷 海水水生生物 海水水质标准 海水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
  • 简介:衡阳市菜园使用12个有机肥样品中Zn、Cu、Cr、Pb、Cd、Ni、HgAs指标进行检测,样品中重金属总As、总Hg、总Pb、总Cd、总Cr等含量按照中国NY525-2012有机肥料重金属限量指标,总Ni、总Cu、总Zn重金属参照德国腐熟堆肥中重金属限量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牛粪、菜籽饼肥外,有9个样品均发现有超限量值重金属成分,超标样品数占总样品数75%,超标的重金属成分以CuZn较为普遍,分别占样品总数75%41.7%.而在超标程度方面,有两个样品Cu两个样品中Cr均为严重超标.这些肥料使用不当,菜园土蔬菜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应给予关注.

  • 标签: 商品有机肥料 有机废弃物 重金属 含量
  • 简介:双酚S(BPS)双酚F(BPF)作为双酚A(BPA)替代品在工业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BPSBPF在水环境中不断检出,因其难降解、易蓄积,可能会对水生态系统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BPSBPF在水、沉积物等水环境介质中污染状况进行综述,发现BPSBPF含量有日益升高趋势,甚至在某些水体中浓度超过BPA。然后,从急性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发育毒性等3个方面,阐述了它们水生生物产生毒理效应。并且基于水环境介质中检出浓度实验室毒理数据,水体沉积物中BPSBPF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发现沉积物中风险要高于水体。最后目前研究局限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展望。

  • 标签: 双酚S 双酚F 水环境分布 毒理效应 生态风险
  • 简介:将牡蛎消化腺分别暴露在1000ng.L-1100ng.L-1TBT水溶液中4周,然后将染毒牡蛎消化腺分别投喂疣荔枝螺(Thaisclavigera)。经过45d暴露30d净化,我们发现雌雄疣荔枝螺消化生殖系统能较快地吸收TBT(吸收速率ku=0.004-0.022.d-1),并且其代谢(生物代谢系数BDI=5.59-23.30)排出速率(净化速率ke=0.024-0.053.d-1)也相对较快,各器官中TBT代谢产物MBT占了相对较高比例,因此TBT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没有出现生物放大现象。此外,TBT有逐渐从雌螺消化系统向生殖系统转移趋势,并且雌螺生殖系统TBT吸收富集能力(ku=0.006-0.022.d-1,生物放大系数BMF=0.181-0.664)要显著强于雄螺(ku=0.004-0.014.d-1,生物放大系数BMF=0.142-0.376),但其代谢净化速率(BDI=5.59-10.50,ke=0.024-0.025.d-1)却显著低于雄螺(BDI=11.5-12.4,ke=0.031-0.050.d-1),雌螺生殖系统被认为是TBT转移富集潜在靶器官,这对我们今后开展TBT污染环境监测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三丁基锡(TBT) 吸收 代谢 不同性别
  • 简介:研究吡草醚原药大鼠一般生长情况影响,寻找慢性毒性靶器官以及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NOAEL)。将初重为40~50g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低、中和高剂量组,160只/组,雌雄各半。各组动物分别给予含有不同浓度吡草醚原药饲料(0,80,400,2000mg·kg-1饲料),染毒期间不限制摄食饮水,期限为104周。结果显示雌、雄鼠中、高剂量组1~104周体重、增重、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于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或P〈0.001);中、高剂量受试物可导致大鼠血液中尿素氮(BUN)水平升高及胆碱酯酶(ChE)水平下降,肾脏器系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或P〈0.001);病理学检查显示中、高剂量组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脏间质炎、慢性进行性肾病等。实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中、高剂量吡草醚原药可明显影响大鼠体重增长及食物利用率,SD大鼠慢性毒性靶器官是肾脏。

  • 标签: 吡草醚 慢性毒性 靶器官
  • 简介:为研究硅钙镁肥(GF)不同母质稻田土壤水稻Cd吸收累积影响及其差异,选取黄泥田(板页岩母质发育水稻土)麻砂泥(花岗岩母质发育水稻土)进行水稻盆栽试验,分析各生育时期土壤pH值与CEC变化、土壤溶液中Cd浓度、水稻各部位(根、茎、叶、谷壳糙米)Cd含量及水稻全株总累积量、水稻根表铁膜Cd、Fe含量与总累积量.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施用GF显著降低了土壤溶液Cd浓度,施用GF显著提升了土壤pHCEC,施用GF降低了水稻根、茎、叶、谷壳与糙米中Cd含量,显著降低水稻全株Cd累积量.稻田土壤施用GF促进了水稻根表铁膜形成,增加了各生育时期DCB-Fe、降低了DCB-Cd含量,抑制了Cd由根部向上迁移,稻田土壤施用GF,黄泥田与麻砂泥水稻糙米Cd含量降低至0.11mg/kg0.15mg/kg,均低于国家标准.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与土壤溶液Cd浓度、水稻糙米Cd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负相关(P〈0.01),水稻根表铁膜Fe累积量与DCB-Cd、根与糙米Cd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GF使叶糙米Cd再转运贡献率降低5.88%(黄泥田)12.80%(麻砂泥).稻田土壤施用GF可有效阻控水稻Cd吸收累积,且麻砂泥效果优于黄泥田.

  • 标签: CD 土壤 硅钙镁肥 水稻 根表铁膜 再转运
  • 简介:生物敏感性分布法(SpeciesSensitivityDistributions,SSD)是一种基于单物种测试概率统计学、较高级外推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在国内外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污染物风险评价中。本文选取了采用logisticnormal这2种SSD分布模型,分析了国内外毒死蜱3组水生生物组合毒性数据;并且获得各自SSDHCx值。3组毒性数据分别为:浙江稻田水生生物组,长三角地区水生生物组和美国水生生物组。浙江稻田水生物SSD分布HC5为:0.32μg·L^-1(logistic模型)0.35μg·L^-1(normal模型);HC10为1.50μg·L^-1(logistic模型)1.26μg·L^-1(normal模型);HC20为8.13μg·L^-1(logistic模型)5.96μg·L^-1(normal模型);HC50为145.44μg·L^-1(logistic模型)115.74μg·L^-1(normal模型)。据此判断水稻种植季节,稻田水域毒死蜱食蚊鱼、鳑鲏、泽蛙蝌蚪、轮虫、常见腹足类双壳类软体动物以及绝大多数藻类等风险较小。利用冗余分析研究了生物物种数量、物种组成结构拟合模型HCx影响。结果表明:物种组成结构HCx有较为明显影响。具体表现为毒死蜱较为敏感物种数量与HCx存在明显负相关性;毒死蜱不敏感物种则与HCx呈现正相关性。

  • 标签: 毒死蜱 稻田湿地水生生物 物种敏感性分布曲线(SSD) 生态风险评价
  • 简介:为了探讨有害因子胁迫与二氧化硫(SO2)细胞生物合成关系,采用体外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H2O2(0.1、1、10mmol·L^-1)以及不同pH值(6.8、7.2、8.0)培养液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SO2产生量(以胞内SO3^2-含量代表)影响.结果表明:1)培养液过酸(pH6.8)过碱(pH8.0)均可使BEP2D细胞SO2产生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p〈0.05);2)H2O2胁迫也可使BEP2D细胞SO2产生量增加,当H2O2浓度≥1mmol·L^-1时,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著(p〈0.05).以上结果提示: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在有害因子胁迫下可产生内源性SO2;SO2可能是一种生物气体应激分子,能像应激蛋白那样提高生物体有害因子抵御能力.

  • 标签: H2O2 pH值 SO2 应激 支气管上皮细胞 生物合成
  • 简介:多环芳烃(PAHs)具有高疏水性,在水体中优先分布于沉积物。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s法),依据水生生物慢性毒性数据计算5%物种危害浓度(HC5);并结合欧盟委员会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GD)进而得到沉积物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sed),以报道太湖沉积物中浓度数据作为预测环境浓度(PECsed);用商值法PECsed/PNECsed进行风险表征,定量分析太湖沉积物中6种PAHs水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6种PAHsHC5分别为:苯并[a]芘1.026μg.L-1、芘4.553μg.L-1、荧蒽1.940μg.L-1、蒽0.930μg.L-1、芴11.045μg.L-1、萘2.936μg.L-1;萘、蒽、芴荧蒽为沉积物中具有风险物质,风险排序为萘〉荧蒽〉蒽〉芴。另外,太湖沉积物2009年6种PAHs水生态风险小于2004年2007年。本研究为太湖沉积物PAHs生态基准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

  • 标签: 物种敏感性分布法 生态风险评价 多环芳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