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丘脑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大鼠的促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Wistar种系大鼠4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和刺激组,每组15只,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并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α1受体(α1R)的含量。结果刺激组中15只大鼠全部出现翻正反射,假刺激组仅8只大鼠出现翻正反射;将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区α1R含量进行比较,发现刺激组α1R含量水平显著高于假刺激组(P<0.05)。结论丘脑电刺激可改善脑外伤后昏迷大鼠的意识状态水平,对促进脑外伤后昏迷大鼠觉醒有积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前额叶皮质去甲肾上腺素α1R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 标签: 丘脑电刺激 脑外伤 昏迷 促醒 去甲肾上腺素α1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血清护骨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和钙磷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12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伤后8 h内入院的重度烧伤患者纳入重度烧伤组[男24例、女6例,年龄(38±13)岁],同期招募该单位体检中心体检结果正常的1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男7名、女3名,年龄(37±8)岁],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重度烧伤组患者于伤后1、7、14、21、28 d各抽取5 mL空腹静脉血,健康对照组志愿者取5 mL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护骨因子、RANKL、25羟维生素D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并计算RANKL/护骨因子比值,分别采用溴甲酚绿法、甲基百里酚蓝比色法和磷钼酸法测定血清白蛋白、血钙和血磷水平。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重度烧伤组患者伤后1、7、14、21、28 d血清护骨因子水平分别为155.11(102.91,187.02)、170.07(84.60,196.86)、174.95(59.09,208.35)、190.01(47.08,214.52)、188.85(58.73,223.13)pg/m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的33.34(28.59,45.68)pg/mL,Z=-3.436、-4.311、-3.248、-2.811、-4.217,P<0.01;血清RANKL水平分别为(1 869±791)、(1 746±857)、(1 781±713)、(2 015±825)、(2 272±583)pg/m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的(49±16)pg/mL,t=12.600、10.844、13.294、13.041、20.880,P<0.01;RANKL/护骨因子比值分别为12.23(8.10,24.73)、11.40(8.25,16.96)、11.15(6.91,38.32)、12.98(9.22,49.68)、13.91(10.29,40.68),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的1.17(0.91,1.74),Z=-4.560、-4.529、-4.529、-4.560、-4.623,P<0.01。(2)重度烧伤组患者伤后1 d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Z=-2.749,P<0.01)。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比较,重度烧伤组患者伤后1、7、14、21、28 d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t=-4.374、-7.689、-8.257、-7.651、-6.259,P<0.01),血清PTH水平明显升高(Z=-4.685、-4.685、-4.685、-4.654,-4.685,P<0.01),血磷水平无明显变化。重度烧伤组患者伤后1、7、14、21 d血钙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志愿者(Z=-2.375、-3.455、-2.442、-2.016,P<0.05或P<0.01)。结论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血清护骨因子、RANKL、RANKL/护骨因子比值、PTH升高,25羟维生素D、白蛋白及血钙下降,这可能是导致患者骨质流失的机制。

  • 标签: 烧伤 维生素D 护骨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 甲状旁腺激素 骨质流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D19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不佳的因素。方法招募自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科的34例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评估其疗效、分析疗效不佳的因素以及不良反应。结果34例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输注CD19 CAR-T细胞后,总有效率为58.8%(20/34),完全缓解率为41.2%(14/34)。有效组共20例,疗效不佳组14例。两组患者CD19 CAR-T细胞输注数量分别为8.6(5.0~12.7)×106/kg和9.7(5.8~15.0)×106/kg(P=0.654);外周血检测CAR-T细胞扩增数量,有效组和疗效不佳组CD19 CAR-T细胞占T淋巴细胞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10.28%(3.92%~44.16%)和4.05%(0.92%~28.63%),有效组比疗效不佳组CAR-T细胞扩增的比例更高,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1)。单因素方法分析两组疗效不佳因素,提示具有巨块型肿物是影响CD19 CAR-T细胞疗效的不利因素(P=0.001)。应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具有巨块型肿物特征仍然是患者CD19 CAR-T细胞疗效不佳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5,OR=0.039)。34例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输注CD19 CAR-T后,70.6%(24/34)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出现发热的中位时间为输注后第3天(第0~11天),其中16例为1级CRS,7例为2级CRS,1例为3级CRS,经过糖皮质激素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结论CD19 CAR-T细胞疗法在CD19+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有一定效果,具有巨块型肿物特征可能是应用CAR-T疗效不佳的因素。

  • 标签: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B细胞淋巴瘤 疗效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患者在不同内分泌治疗时间的类更年期症状和生命质量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1—2017年就诊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67例HR+乳腺癌患者,按内分泌治疗时间分为<12个月组、12~36个月组、>36个月组。应用改良Kupperman量表和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测量类更年期症状和生命质量。采用方差分析及χ2检验比较不同用药时间及用药类型患者的类更年期症状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不同用药时间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分差异和类更年期症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167例乳腺癌患者的类更年期症状得分为(14.5±7.6)分,现患率为87.4%(146/167),以失眠率最高(73.7%, 123/167)。除失眠易激动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使用者以潮热症状最多(64.8%,79/122),芳香化酶抑制剂使用者以骨关节痛症状最多(62.2%,28/45)。患者的FACT-B总得分为(104.5±15.5)分,达标率高达89.8%(150/167),但各维度状况参差不齐,以社会家庭及功能维度达标率最低,分别为73.0%(122/167)和50.9%(85/167)。<12个月组、12~36个月组和>36个月组患者的Kupperman总分分别为(15.0±1.3)分、(14.0±6.9)分和(14.5±7.4)分;FACT-B总得分分别为(102.7±17.8)分、(105.0±12.9)分和(105.6±16.7)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服用SERM类药物期间类更年期症状对生命质量存在负向影响,<12个月组、12~36个月组和>36个月组患者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67、-0.30和-0.50,影响程度在12~36个月组中最小。结论HR+乳腺癌患者回归社会、家庭和功能恢复情况较差,应重点关注。类更年期症状在内分泌治疗期间普遍存在,应积极处理以改善生命质量。

  • 标签: 乳腺肿瘤 内分泌治疗 用药时间 类更年期症状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4(RIPK4)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手术切除的乳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9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IPK4蛋白在96例乳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靶向RIPK4的小干扰RNA(siRNA)瞬时转染乳腺癌MCF-7、MDA-MB-231细胞,同时以转染阴性对照siRNA和空白细胞为对照,共分为3组:RIPK4 siRNA转染组、空白细胞组和阴性对照siRNA转染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验和侵袭小室试验检测抑制RIPK4蛋白表达对MCF-7、MDA-MB-231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抑制RIPK4蛋白表达对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RIPK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71.9%,69/96),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21.9%,2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88,P<0.01);且RIPK4蛋白异常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17.524、40.697、9.458,P<0.05);靶向RIPK4的siRNA瞬时转染MCF-7、MDA-MB-231细胞后,CCK-8试验和侵袭小室试验结果显示,MCF-7、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降低;进一步试验表明RIPK4 siRNA抑制MCF-7、MDA-MB-231细胞中RIPK4蛋白的表达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表达随之下降,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相关蛋白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增高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下降。结论RIPK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抑制RIPK4蛋白的表达有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的EMT的发生降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能力。

  • 标签: 乳腺癌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4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上皮-间充质转化
  • 作者: 张展舆 李彦 张玉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州 510006;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080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丧失。虽然帕金森病的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但神经炎症是该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是调节炎症的多蛋白先天免疫复合物。在帕金森病神经炎症中,NLRP3炎性小体复合物组装募集并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激活的caspase-1切割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8的前体,从而启动下游炎性级联反应,加重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本综述中对NLRP3炎性小体在帕金森病病理生物学中最新研究进行总结,并且讨论了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缓解帕金森病进展的潜在策略。

  • 标签: 帕金森病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 炎症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CRC)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和第二位。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等)的应用,仅可以改善部分RAS原癌基因(RAS)野生型/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野生型CRC患者的预后。并且几乎所有开始对抗EGFR治疗敏感的CRC患者,也会在用药后的3~12个月内发展为继发性耐药。非编码RNA(ncRNA)主要包括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既往研究表明,ncRNA可影响多种生物学进程,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与多种药物的耐药密切相关。除此之外,研究结果显示ncRNA在对抗EGFR治疗耐药的CRC细胞中和CRC患者体内存在表达异常的现象。本文将针对miRNA和lncRNA在CRC抗EGFR治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miRNA的表达量在预测CRC患者对抗EGFR治疗敏感性中的潜在作用。

  • 标签: 非编码RNA 结直肠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大鼠海马GABAA受体(GABAAR)α1/α2亚基稳态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6~18月龄,体重450~550 g,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MCI模型。造模后30 d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造模成功的MCI大鼠。取造模成功的MCI大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ham组)、七氟烷麻醉组(S组)、丙泊酚麻醉组(P组)和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组(SP组)。 S组吸入3%七氟烷3 h;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40 mg·kg-1·h-13 h;SP组吸入1.7%七氟烷,同时静脉输注丙泊酚20 mg·kg-1·h-13 h。S组、P组和SP组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14 d时行Y迷宫实验测试认知功能;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钠钾氯协同转运蛋白1(NKCC1)、GABAARα1和GABAARα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S组和P组N臂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KCC2和GABAARα1表达下调,NKCC1和GABAARα2表达上调(P<0.05),SP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或P组比较,SP组N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升高,海马KCC2和GABAARα1表达上调,NKCC1和GABAARα2表达下调(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不加重MCI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与其维持海马GABAARα1/α2亚基稳态有关。

  • 标签: 二异丙酚 麻醉药,吸入 受体,GABA-A 认知功能障碍
  • 作者: 彭辉 徐亮 刘月灵 袁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国基层医药》 2020年第11期
  • 机构: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弋矶山医院出入院管理科,安徽省芜湖 241001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安徽省芜湖 241001 ,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安徽省芜湖 241002
  • 简介:摘要目的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Q223R(Gln>Arg)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关联尚存在较大争议。该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LEPR Q223R基因多态性与SLE易感性关联。方法使用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全面检索有关LEPR Q223R基因多态性与SLE发病易感性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至2020年4月。提取SLE与健康对照A/G等位基因频率、AA/AG/GG基因型数据,以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作为合并效应量指标,分别分析等位基因、基因型与SLE发病关联。定量分析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Begg和Egger检验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检索4篇研究的7项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共纳入SLE患者9 052例,健康对照8 146例。结果显示,LEPR Q223R A/G基因多态性与SLE易感性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A等位基因与SLE发病关联的合并OR值为1.03(95%CI:0.92~1.14);基因型显性(AA+AG比GG)、隐性模型(AA比AG+GG)均提示LEPR Q223R A/G基因多态性与SLE发病无关联,合并OR(95%CI)分别为0.88(0.15~5.37)、1.13(0.37~3.49);结果还显示,不同人群LEPR Q223R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研究间异质性较大。结论现有证据尚不足以表明,LEPR Q223R A/G基因多态性与SLE发病易感性存在关联。

  • 标签: 受体,瘦素 多态性,单核苷酸 红斑狼疮,系统性 疾病易感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对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睾酮水平及雄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三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8只,实验组建立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对照组接受假手术,于建模成功后第6、12和18周(各3个阶段,每阶段6只)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睾酮的含量、前列腺组织中睾酮的含量,并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前列腺组织上皮与基质的形态学变化,同时使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前列腺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实验组6周组、12周组、18周组血清睾酮、前列腺组织中睾酮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12周组血清睾酮、前列腺组织中睾酮水平明显低于实验组6周组(P<0.05),实验组18周组血清睾酮、前列腺组织中睾酮水平明显低于实验组6周组、实验组12周组(P<0.05)。对照组前列腺组织正常,实验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前列腺组织损伤越来越严重。实验组6周组前列腺组织中雄激素受体表达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实验组12周组、实验组18周组前列腺组织中雄激素受体表达较同期对照组与实验组6周组明显减弱(P<0.05)。结论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可降低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睾酮水平,导致前列腺组织中雄激素受体表达异常,影响前列腺功能的正常运转,这可能是男性不育或生育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模型,动物 大鼠,Sprague-Dawley 睾酮 受体,雄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酸合酶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以及调控放疗敏感性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NSCLC临床标本,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肺癌组织脂肪酸合酶(FASN)蛋白表达。以A549、H226为研究对象,采取小剂量累积放疗方法培养相应的放疗耐受株A549R、H226R。蛋白电泳和油红染色分别检测细胞株FASN和脂肪的表达。构建FASN基因沉默的A549R-siFASN、H226R-siFASN后,12 h抽提RNA,24 h抽提蛋白质,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基因沉默组和对照组细胞FASN表达,经单细胞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变化。最后,经免疫荧光检测A549R-siFASN、H226R-siFASN及相应对照组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配体-1(PD-L1)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FASN蛋白在肺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13.20±1.83)个/视野比(29.40±3.77)个/视野,t=3.869,P<0. 05]。与放疗敏感肺癌组织比较,FASN蛋白在放疗不敏感肺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25.90±3.43)个/视野比(39.50±5.06)个/视野,t=2.225,P<0.05];与亲本细胞株A549P、H226P比较,FASN蛋白及脂肪颗粒在放疗耐受株A549R、H226R中表达显著上升[(2.38±0.60)个/视野比(5.88±0.81)个/视野,t=3.477,P<0.05;(4.25±0.53)个/视野比(7.50±0.76)个/视野,t=3.529,P<0.05];与对照组A549R-sc、H226R-sc比较,FASN基因沉默的A549R-siFASN[mRNA相对表达量(1.00±0.11比0.35±0.08,t=12.074,P<0.05]和H226R-siFASN[mRNA相对表达量(1.00±0.09比0.25±0.01,t=14.653,P<0.05]对放疗的敏感性显著上升,4、6 Gy时A549R-sc/siFASN存活指数为0.82±0.15比0.35±0.07、0.69±0.09比0.3±0.05(t=3.127、6.652,P<0.05),2、4、6 Gy时H226R-sc/siFASN存活指数为(0.77±0.11比0.51±0.12、0.65±0.08比0.3±0.1、0.53±0.07比0.22±0.04,t=6.887、9.571、10.680,P<0.05)。与对照组A549R-sc、H226R-sc比较,FASN基因沉默的A549R-siFASN、H226R-siFASN中PD-L1表达显著下降。结论NSCLC中FASN表达与放疗敏感性显著相关,PD-L1为其下游靶基因。靶向抑制FASN可以增强NSCLC对放疗的敏感性,是一个有潜力的基因治疗靶点。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放疗敏感性 脂肪酸合酶 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配体-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患儿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首次诊断并住院治疗的40例抗NMDAR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行全血T、B、NK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百分比检测;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IgA、IgM测定,病例组血和脑脊液抗NMDAR抗体滴度,比较病例组不同时间点及其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根据治疗2周的改善情况将病例组分为改善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前T、B、NK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儿治疗前、后血B细胞绝对计数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内B细胞绝对计数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细胞(包括T抑制细胞与T辅助细胞)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前T细胞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前B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和治疗后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治疗2周无效组具有更高的B、T细胞水平,与改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IgG、IgA、IgM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病例组B细胞绝对计数与脑脊液抗NMDAR抗体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82,P>0.05)。结论抗NMDAR脑炎患儿血B细胞显著升高,治疗前B细胞的水平与治疗起效情况有关,T细胞在治疗后升高。脑脊液抗NMDAR抗体滴度与血B细胞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儿童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小)鼠脑结构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18年1月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万方数据库(WFSD)发表的以GLP-1受体激动剂对AD大(小)鼠脑结构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设立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根据SYRCLE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数据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207只大、小鼠,其中试验组123例,对照组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GLP-1RA治疗后,大(小)鼠大脑内淀粉样斑块负荷[低剂量组:平均差(MD)=-5.55,95%CI:-6.92~-4.17,P<0.01,高剂量组:MD=-4.81,95%CI:-6.63~-2.98,P<0.01)]、p-tau蛋白数(MD=-3.16,95%CI:-4.29~-2.02,P<0.01)及大脑小胶质细胞激活数(利拉鲁肽治疗组:MD=-7.85,95%CI:-12.66~-3.04,P<0.01,利西拉肽治疗组:MD=-7.60,95%CI:-9.56~-5.65,P<0.01),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LP-1RA可减少大(小)鼠大脑淀粉样斑块负荷、神经纤维缠结数及减少大(小)鼠大脑小胶质细胞激活数。

  • 标签: 胰高血糖素样肽1 降糖素类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小肠上皮细胞中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水平与自噬流受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41例IBD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者的小肠黏膜组织,分别设为IBD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两组小肠上皮细胞自噬流相关标志物(LC3、p62)和VDR蛋白的表达。统计分析VDR和LC3以及p62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D患者小肠上皮细胞中VDR表达显著下降,而LC3和p62的表达增加(均P<0.0001),提示自噬流受损。VDR的表达与LC3(r=-0.59,P<0.01)和p62(r=-0.62,P<0.01)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IBD患者中VDR表达量的减少可能与自噬流受损有关。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维生素D受体 自噬 自噬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治疗中,盐酸曲美他嗪片联合选择性 β1受体阻滞剂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11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单纯应用选择性 β1受体阻滞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盐酸曲美他嗪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过程中,使用盐酸曲美他嗪片联合选择性 β1受体阻滞剂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盐酸曲美他嗪片 冠心病 选择性 β1受体阻滞剂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Fcγ受体ⅢB基因多态性在黄河三角洲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探讨其多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SLE易感性及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于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44例SLE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健康志愿者15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全血标本和临床资料、试验室检查资料,采用单碱基延伸法PCR技术提取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采用质谱法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检测,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Fcγ受体ⅢB基因各位点基因多态性与SLE易感性及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①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中,rs115878669 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0.7%、64.0%,23.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P=0.021;χ2=9.8,P=0.002);rs147574249 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7.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P=0.016);rs199705513 GG、G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8%、10.0%,59.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P=0.010;χ2=3.9,P=0.049);rs77717968 C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6%、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P=0.007)。②在试验组中,rs115878669位点杂合子CT基因型频率在血液系统受累和不受累组分别为37.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P=0.035);在血小板减少组与血小板正常组中,rs114531649位点A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9.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P=0.009),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P=0.039),rs147574249位点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P=0.020),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9.2%、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P=0.040),rs115878669位点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0.8%、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P=0.031),rs199705513位点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P=0.033),rs77717968位点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P=0.033),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P=0.028),其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节受累组与关节未受累组中,rs114531649位点纯合子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1.2%、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P=0.027),rs147574249位点纯合子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1.2%、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P=0.027),rs199705513位点纯合子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9.5%、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P=0.016),rs61803007位点纯合子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8%、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P=0.026),杂合子T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7.2%、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P=0.026),rs77717968位点纯合子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1.2%、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P=0.044),其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46653557位点杂合子TC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在有浆膜炎组和无浆膜炎组分别为39.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P=0.037),其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RF升高组与RF未升高组中,rs428194位点C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3.8%、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P=0.000 4),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2%、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P=0.000 4),rs61803004位点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2%、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P=0.000 2),G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2%、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P=0.002 7),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P=0.029),rs61803008位点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2%、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P=0.009 2),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2%、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P=0.001 5)。结论Fcγ受体Ⅲ B基因相关位点可能与SLE的疾病易感性及临床表型有关。

  • 标签: 基因多态性 红斑狼疮,系统性 Fcγ受体基因
  • 简介:摘要肺癌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左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药物靶点突变主要集中在18~21号外显子上,研究发现G719X、L833V均为罕见突变,现报道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 G719A、L833V、TP53联合突变的病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突变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治疗<6个月的儿童在10~13岁时的肺活量来评价Toll样受体(TLR)2亚家族基因多态性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收集了166例原发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38例患儿返回了结构化问卷,89例患儿在10~13岁支气管扩张前后接受了包括肺活量测定在内的临床随访。我们还收集了81~82例儿童的TLR1、TLR2、TLR6和TLR10基因多态性数据。结果在TLR10基因多态性rs4129009中,与变异型相比,野生型(AA)的FEV1/FVC更低,支气管扩张剂给药前(92.4 vs 97.4,P=0.002)、给药后(95.5 vs 98.6,P=0.011)。将TLR10 rs4129009和TLR2 rs5743708基因型,以及TLR10 rs4129009和TLR1 rs5743618基因型进行组合分析得出:TLR10 rs4129009野生型(AA)FEV1/FVC的基线水平和支气管扩张剂后水平均最低。结论这项毛细支气管炎的随访研究得出:与野生型相比,TLR10基因多态性rs4129009变异性患儿的TLR10功能明显改善,继而改善其肺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不仅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还可以改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部分GLP-1RA被证实具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本共识针对GLP-1RA降糖治疗的应用时机,与其他降糖药物联用时的注意事项,对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心力衰竭(HF)或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在T2DM特殊人群中的应用等临床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推荐意见。

  • 标签: 糖尿病,2型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慢阻肺疾病管理的重点之一。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hort-acting β2 agonist,SABA)可迅速缓解患者气流受限,被国内外各指南或共识推荐为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首选治疗药物。本文基于2020年慢阻肺全球倡仪(GOLD2020)对SABA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使用推荐,并结合相关循证证据针对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如SABA的药物选择、使用剂量、递送方式及应用周期等进行综述,为SABA在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临床规范化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