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研究对象为在此期间赴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硬币投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5例。对比两组生活质量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于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更优(P<0.05);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可推广。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护理体会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肠系膜上动脉急性闭塞性疾病的CT诊断效果。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52例肠系膜上动脉急性闭塞性疾病患者纳入研究,均采取CT诊断,对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 CT检出肠系膜上动脉急性闭塞性疾病率为96.1%,与手术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CT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急性闭塞性疾病,效果好。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急性闭塞性疾病 CT 检出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DSA检查确诊的5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近段血管的残存管腔内径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来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56例病例中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35例,严重狭窄6例,极重度狭窄3例,完全闭塞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且具有简便、无创、经济、可重复性和快速安全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狭窄 诊断 临床应用
  • 简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主要表现为肢体缺血症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由于有些患者就诊较晚,常在症状明显时才就诊,而此时往往已发展成为多节段、多平面的阻塞病变,对其治疗甚为棘手。

  • 标签: 闭塞血管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医学院 辽宁 架桥 缺血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20例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运用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0例,其间28条肢体,单纯运用介入治疗肢体则为16条肢体,介入联合手术治疗则是12条肢体。结果29条肢体均成功进行了介入及手术治疗,治疗之后症状缓解,踝肱指数为0.52±0.16,这比术前指数0.32±0.11比较,则显著提升P<0.05。1条治疗失败则采用手术截肢,截肢率为0.36%。治疗30d之内死亡1例,死亡率为5%。20例患者随访均为1~72个月,平均36个月。2例人工血管搭桥血栓形成,1例行手术取栓,同时施以人工血管动脉吻合口球扩支架,1例膝上截肢,1例则给予药物保守治疗。2例髂和股腘动脉支架出现二次下肢缺血,支架阻塞2例,狭窄则为1例,2例予以二次球囊扩张支架置入,1例手术转流,通过上述治疗之后患者症状均得以缓解,下肢症状无复发。结论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能够充分改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状,使得患者下肢恢复血供,同时降低脑梗死发生率及截肢率和病死率。

  • 标签: 血管介入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动脉闭塞病人的护理措施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出本科室收治的64例急性大脑动脉闭塞病人,均行机械取栓术治疗,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均为32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综合组实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的总有效率是81.25%,综合组是93.75%,综合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后的ADL、FMA评分,综合组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动脉闭塞病人的综合护理实行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增强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值得推荐。

  • 标签: 机械取栓术 急性大脑动脉闭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angioplasty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方法SIA法治疗12例患者,术中造影来决定是否放入支架,分析临床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12例中1l例成功,对这11例成功者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其中1例在2周后截肢,l例术后8个月后截肢,剩余9例都保持通畅。结论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来说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 标签: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最近我院后循环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出现术后中风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以及成功预测血管再通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后循环中风患者100例,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术或者血栓抽吸术。观察并对比患者相关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①在预后理想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术前行溶栓者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患者,TICI2b/3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者(P<0.05);②预后理想患者术前进行溶栓处理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6小时以内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预后理想穿刺的时间在6小时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P<0.05);预后理想血管再通时间在6小时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P<0.01);预后理想患者TICI为2b/3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所占比例(P<0.01);④支架植入术和血栓抽吸术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实施抢救患者所占比例,三个月内mRS得分≤2患者所占比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管闭塞位置、溶栓处理、支架治疗、血栓吸取、实施急救、发病到穿刺时间均与血管再通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开始进行治疗时间可以作为对后循环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因子。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手术 中风 介入
  • 简介:结合南京地铁1号线采用的西门子准移动闭塞信号系统,通过文字和图表对准移动闭塞信号系统中车次号跟踪的原理进行了分析说明。

  • 标签: 地铁 信号系统 轨道区段 列车识别号
  • 简介:目的探讨旁路血管急性血栓闭塞的介入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旁路血管急性血栓闭塞的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抽吸及留置导管溶栓治疗,2例溶栓后吻合口行支架植入治疗,1例行球囊扩张治疗,2例复合旁路患者溶栓后再次行旁路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旁路血管均完全再通,远端缺血症状消失,生理功能恢复。本组溶栓治疗时间2~4d,平均(3.2±0.1)d;尿激酶用量200万~320万U,平均(265±10)万U。术中和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0例患者随访9个月至7年,平均(28±3)个月,所有旁路血管均通畅,患者均完全消除缺血症状。结论旁路血管内急性血栓的介入综合治疗的疗效好,安全性高,远期疗效显著。

  • 标签: 人工血管 移植物闭塞 血管 放射学 介入性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支架内慢性完全闭塞(IS-CTO)病变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导丝无法通过IS-CTO病变或通过支架网眼进入支架金属梁后内膜下空间是导致IS-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失败最常见的原因。笔者提出Anchor-Knuckle技术,即将OTW球囊同轴锚定技术和弯曲导丝技术相结合,用于快速、高效开通长段IS-CTO病变。该文报道的两例患者分别采用Anchor-Knuckle技术成功开通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IS-CTO病变。

  • 标签: 冠状动脉 支架闭塞 同轴锚定 弯曲导丝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医院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治情况。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40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给予静脉应用罂粟碱扩管、前列地尔祛聚、血栓通活血化瘀治疗。结果患者经治疗后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发凉、麻木等症状消失,临床基本痊愈,随访无一例复发情况出现。结论我中心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可采取静脉应用罂粟碱扩管、前列地尔祛聚、血栓通活血化瘀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简单、有效的促进患者患肢血运的改善,有利于疾病的治愈,同时防止了血管闭塞复发情况的发生。

  • 标签: 社区医院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2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无微不至的护理,39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起关键作用。

  • 标签: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支架成形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微导丝导引微导管通过闭塞段后行闭塞段支架成形术。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开通颈内动脉。结论慢性颈内动脉闭塞行支架成形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颈内动脉闭塞 支架成形术 脑血管造影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