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例老年白内障术后并发感染的病原体及耐药性。方法选择白内障术后感染患者2例,取其前房内脓性分泌物,采用培养检测与药敏实验。病原体鉴定采用手工试验法,药敏试验用K-B琼脂扩散法联合E-test法。药物选择和结果的评价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结果2例患者均培养出肺炎链球。结论2例患者的术后感染均由肺炎链球引起。

  • 标签: 老年 白内障 感染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肺炎链球作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人体多个部位,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致死率较高(在细菌性脑膜炎中)。方法对我院185株肺炎链球标本用生物-梅里埃API反应板进行生化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肺炎链球分布广耐药率升高。结论肺炎链球由于特殊结构产生厚荚膜,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且呈上升趋势。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厚荚膜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例咽峡炎链球致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对该例剖宫产术后咽峡炎链球感染的产妇同时实施药物抗感染和手术治疗,并观察该例产妇治疗后的结果。结果该例产妇进行药物抗感染和手术治疗后,产妇的腹部切口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明显好转,咽峡炎链球感染情况有所改善。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咽峡炎链球感染,需及时进行相应药物抗感染和手术治疗,才可使产妇腹部切口和子宫切口感染情况得以改善,促使切口愈合。

  • 标签: 咽峡炎链球菌 剖宫产手术 感染
  • 简介:摘要根据微生物药敏反映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目标对溶血性链球进行微生物鉴定,对其抗药性进行实验评估,深刻掌握溶血性链球的生物药敏机理和感染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料分离、PCR鉴定、镜检、药敏试验、攻毒试验与微生物化学试验等。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头孢曲松、阿莫西林与磷霉素等对该菌的抑制效果很明显,为溶血性链球的深层研究提供基层研究参考。

  • 标签: 微生物 药物敏感性 溶血性链球菌
  • 简介:摘要肺炎链球感染可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同样也可以引起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如肺炎链球相关的溶血尿毒综合征、肺炎链球感染致肾病综合征并自发性腹膜炎,及婴幼儿在先天性泌尿道畸形的基础上并反复的肺炎链球感染。对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并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儿童 肺炎链球菌 溶血尿毒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自发性腹膜炎 尿路感染 泌尿系统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区B群链球的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方法所有菌株经CAMP试验阳性,并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链球玻片法分群试剂盒做确证试验。药敏试验平皿为5%羊血的Mueller-Hinton琼脂,0.5号麦氏比浊管比浊,涂菌后在35℃、5%的CO2孵箱中孵育20~24小时读取结果。结果在166株B群链球中,对青霉素敏感性为46.99%,中介度为39.16%,根据NCCLS认为一些B群链球对青霉素可以给予中介结果,而其余中介者列入耐药范畴。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红霉素、万古霉素、氨苄西林敏感性分别为81.93%、77.11%、43.98%、100%和54.82%。结论B群链球是第二个最重要的β溶血链球血清群,严重威胁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B群链球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少有报道,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

  • 标签: B群链球菌 感染 耐药性 NCCL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孕妇在产前患有B族溶血性链球带菌现象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常规产检的120名孕妇,于孕17~19周后在阴道下段及肛周取样,种植于改良爱德华培养基中,再进行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地培养,最后实施PCR检测方法。其中有60例为GBS阴性者为对照组,剩余60例GBS阳性者为观察组,追踪其妊娠结局。并随访观察新生儿感染,胎膜早破和早产等情况。结果①对照组GBS阴性孕妇阴道炎发生率为56.66%,而阳性阴道炎的发生率为33.33%,两组经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②GBS的带菌率为6.3。结论GBS带菌增加了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率和宫内感染等情况,所以妊娠中晚期孕妇感染B族溶血性链球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好的影响。

  • 标签: B族溶血性链球菌 母婴 妊娠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惠州城区孕晚期妇女B群链球(groupBstreptococcus,GBS)感染的易感因素。方法将426例孕35~42周妇女按是否感染B群链球分为观察组(GBS阳性)和对照组(GBS阴性),统计分析B群链球感染与孕妇的基础状态、伴随疾病的相关性。结果GBS(+)、GBS(—)两组受检者的体重指数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S感染与孕妇的体重相关。对体重指数超标的孕妇,应预防性监测其GBS感染状况,以确保母儿健康。

  • 标签: B群链球菌 GBS 危险因素 体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肺炎儿童患者中肺炎链球的监测分析,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方法通过991例儿童肺炎患者进行肺炎链球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到的87株肺炎链球通过VITEC-2进行药敏鉴定,相关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91份临床样本中,共分离到87株肺炎链球,阳性率为8.78%;87株肺炎链球中,对红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比较高,耐药率依次为72.41%、74.71%、67.82%,对厄他培南、利奈唑烷、万古霉素三种药物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加强肺炎链球的耐药监测,临床医生应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合理用药,为防控肺炎链球耐药状况进一步恶化。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药敏鉴定 耐药监测
  • 作者: 朱亮 刘钢 邓慧玲 李文辉 邓继岿 毕晶 刘静 赵仕勇 陈必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 ,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2科 710003 ,河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石家庄 050031 ,深圳市儿童医院感染科 518038 ,保定市儿童医院感染内科 071000 ,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长沙 410007 ,杭州市儿童医院感染科 310014 ,安徽省儿童医院感染科,合肥 23005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链球性蜂窝组织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18家儿童医院的细菌培养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收集到确诊为侵袭性肺炎链球(IPD)的1 138例患儿中感染类型为蜂窝组织炎的住院患儿共7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例肺炎链球性蜂窝织炎患儿占18家医院IPD患儿的0.6%(7/1 138例)。其中男5例,女2例;起年龄1个月~6岁,中位年龄为2岁。农村4例,城市3例。1例存在基础疾病,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表现:发热、伴感染灶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蜂窝织炎病灶部位:眼眶蜂窝织炎2例,面颊部感染2例,上肢、头部及臀部感染各1例。初情况:2例眼眶蜂窝织炎患儿分别伴鼻窦炎和化脓性中耳炎,1例为急性根尖周炎治疗后,1例为化疗结束后10个月。并发感染类型:7例中并血流感染6例,并细菌性脑膜炎2例,并肺炎1例。其他培养结果:外周血培养为肺炎链球6例,病灶局部脓液培养阳性2例。菌株药物敏感试验: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敏感6例,耐药1例。治疗:3例单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2例头孢菌素联合青霉素类治疗,2例脑膜炎患儿予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3例局部脓肿者予切开引流;2例脑膜炎患儿收住重症监护病房,1例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住院时间14.3 d (5~41 d)。出院结局:6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蜂窝组织炎是儿童IPD的少见感染类型,多见于3岁及以下儿童,以头面部和眶周为主要感染部位,可伴血流感染或细菌性脑膜炎,多数预后良好。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蜂窝织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炎链球相关溶血尿毒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肺炎链球相关溶血尿毒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疗效和预后。结果共纳入7例患儿,年龄18~43个月;男5例,女2例。患儿均有感染中毒症状和呼吸困难,5例以发热、咳嗽起,2例以腹痛、呕吐起。患儿于病程3~9 d急骤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下降。4例并心功能不全,2例并感染性休克,2例并神经系统损害。5例为单一肺炎链球感染,2例混合不动杆菌感染。7例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均显著升高(分别为80~200 mg/L和6.43~100.00 μg/L)。末梢血涂片易见破碎红细胞。4例骨髓象初期红系呈一过性增生抑制,粒系胞质可见中毒颗粒。7例中6例行直接Coombs试验,结果均阳性。急性期血清补体C3均下降(0.42~0.66 g/L)。急性期胸片示大块实变,后逐渐出现液化坏死灶、囊样分割包裹及空洞样改变。超声显示均有肝大和肾大,恢复时间分别为2~3个月和6~9个月。7例患儿均接受4~8周联合抗感染治疗,均行呼吸支持,5例行血液净化治疗,4例接受血浆置换。7例均行冷冻血浆、洗涤红细胞或悬浮红细胞输注,期间未见溶血加重。血小板2~3周恢复,肾功能2~4周恢复,肺部影像学3~6个月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小年龄重症肺炎患儿出现贫血、血小板低和肾损害时,应考虑肺炎链球相关溶血尿毒综合征的可能,尽早诊断和治疗,及时辅以呼吸支持和血液净化治疗可改善预后。

  • 标签: 儿童 肺炎链球菌 溶血尿毒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宁洱地区临床分离肺炎链球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7年2月到2009年3月临床分离的62株肺炎链球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的敏感试验。结果肺炎链球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对阿齐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宁洱地区肺炎链球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对常用抗生素——青霉素的耐药检出率较高,加强对肺炎链球的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减少耐药率十分重要。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利用腹腔注射链球Streptococcussp.的方式制造链球胁迫模型,研究了链球胁迫对体质量(100±10)g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罗非鱼感染链球后血清尿素氮、肌酐含量以及肝脏溶菌酶、谷丙转氨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均下降,与0h组差异显著,表明链球感染后罗非鱼体内的免疫水平降低,抗氧化水平降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

  • 标签: 链球菌 罗非鱼 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晚期B族链球(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筛查和实施产时抗生素预防(intrapartum antibiotic prophylaxis,IAP)对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的影响,分析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的高危因素,并了解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患儿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孕母有GBS定植新生儿无早发型GBS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比较2016年7月开展GBS筛查和IAP策略前后本院出生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的发生率;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下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病例组纳入43例,对照组纳入182例,两组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开展GBS筛查和IAP策略后,本院共出生35 717例新生儿,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2例,发生率为0.056‰,较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0.277‰,9/32 511)下降了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阴道分娩3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阴道分娩患儿母亲体温≥38℃(OR=6.812)、胎膜早破≥18 h(OR=12.247)、无IAP(OR=16.881)是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的危险因素,充分IAP是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的保护因素(OR=0.180,P<0.05)。病例组剖宫产7例,其中6例有胎膜早破。43例早发型GBS感染新生儿中单纯败血症11例,均治愈;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11例,死亡2例(18.2%),存活9例,随访1~6年,其中4例存在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对孕妇开展GBS筛查和IAP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的发生率。剖宫产前如胎膜已破或已临产,GBS可经产道逆行感染导致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新生儿GBS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者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高,预后差。

  • 标签: 链球菌,无乳 婴儿,新生 抗生素预防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龋是多因素作用下的由口腔常在菌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龋特点为发病率高,分布广,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变形链球(Streptococcus mutans, S. mutans)是目前公认的与龋密切相关的主要致病菌,它的一个重要致龋力就是能在牙体表面形成生物被膜即牙菌斑生物膜 (dental plaque biofilm),并进行产酸代谢活动。本文对变形链球在牙菌斑生物膜上定植粘附能力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口腔 牙菌斑生物膜 定植粘附
  • 简介:摘要:变形链球是口腔当中十分重要的致龋菌组成部分,并在近些年的研究过程中,证明了这种病菌与全身的系统性疾病,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细胞外蛋白当中,存在着一定的疾病或者毒性的因子,这对于人体的疾病发生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阐述了变形链球表面蛋白生物学特性,从而为医疗卫生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确保龋齿等相关疾病能够被有效解决。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