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叙事教育护理干预对紫外线过敏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紫外线过敏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叙事教育护理)。评价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叙事教育后,对紫外线过敏知识了解多,掌握对抗过敏的方法,其护理依从性高,随着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外线过敏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叙事教育护理方法可提升护理质量,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该护理模式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叙事教育 紫外线过敏 护理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波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 ultraviolet B,NB-UVB)诱导下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选择普通级健康豚鼠10只,对豚鼠棕黄色毛发皮肤区域脱毛后行NB-UVB照射,建立UVB诱导下豚鼠皮肤色素沉着模型。每只豚鼠造模成功区域随机分为4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治疗;B、C、D组均为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组,以不同能量参数的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进行治疗,B组输出功率10 W,每个发射点治疗能量0.06 J;C组输出功率20 W,治疗能量0.12 J;D组输出功率30 W,治疗能量0.18 J。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取材进行黑色素细胞染色(表皮分离-多巴染色法),观察酪氨酸酶活性的黑色素细胞数目,黑素颗粒染色(Masson-Fontana法)观察黑素颗粒面积占表皮面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it蛋白)观察黑色素细胞活性的改变。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结束后2、4、6周,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的B、C、D组酪氨酸酶活性的黑色素细胞数目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黑色素细胞数目减少与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能量增加呈正相关。治疗结束后2、4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的B、C、D组色素沉着皮肤表皮黑素颗粒较A组低,治疗结束后6周,仅D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皮肤表皮黑素颗粒减少与微等离子体射频能量增加呈正相关。实验设置的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组能量未引起c-kit阳性细胞数目增加,治疗结束后2周各组间c-kit阳性细胞数目,A组较B、C、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等离子体射频照射后4、6周A、B、C、D组均未见c-kit阳性细胞。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可加速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消退,对改善NB-UVB照射后豚鼠皮肤色素沉着的动物模型有效。

  • 标签: 紫外线 豚鼠 色素沉着 微等离子体射频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糠枇孢子菌毛囊炎运用紫外线光疗和斯皮仁诺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童皮肤科收治的66例糠枇孢子菌毛囊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口服斯皮仁诺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紫外线光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复发率和疗效。结果两组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访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复发率较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斯皮仁诺和紫外线光疗对糠枇孢子菌毛囊炎患儿进行治疗,不仅可以获得显著疗效,还能使复发率降低,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斯皮仁诺 窄波紫外线 糠枇孢子菌毛囊炎
  • 简介:约有30%的人会对紫外线产生过敏,其中室内工作的人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比室外工作的人高,青年敏感性比幼儿及老年人高。因此,青壮年与室内工作者应慎防发生紫外线过敏。

  • 标签: 紫外线过敏 防晒霜 敏感性 老年人 工作者 青壮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紫外线与超短波治疗急性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9例急性浅静脉炎患者分为紫外线照射组和超短波治疗组,紫外线组采用强红斑量照射,超短波组采用微热量,每日2次,每次15分钟。7天后观察疗效。结果紫外线组和超短波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5%和46.34%,P<0.05;治愈的平均治疗天数分别为3.47±2.37天和6.7±3.16天,P<0.05,两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紫外线照射治疗急性浅静脉炎治愈率高,尤以1次足量照射效果最好,经济、疗程短,操作方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紫外线照射 急性浅静脉炎 超短波
  • 简介:摘要对63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紫外线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进行疗效、疗程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结合紫外线治疗组具有疗程短,疗效高的优点,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 标签: 带状疱疹 针刺治疗 紫外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紫外线光疗仪对寻常性银屑病的作用。方法:研究在2022年4月-2023年4月落实,将此期间88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作为样本,抽签分组,即对比组、光疗组,均有44例,对比组为一般性治疗,后者行308准分子紫外线光疗仪治疗,观察恢复情况,检测免疫指标,比较疗效,评估安全性。结果:治疗前评估PASI以及静态PGA分值并比较,两者在光疗组、对比组间不符合常态分布,P值>0.05。治疗后评估PASI以及静态PGA分值并比较,两者与常态分布符合,光疗组均低于对比组,P值0.05。治疗后经三个指标评估免疫状态并比较,与常态分布符合,其中CD8+在光疗组均低于对比组,而CD4+、CD4+/CD8+在光疗组高于对比组,P值

  • 标签: 寻常性银屑病 安全性 免疫功能 恢复情况 紫外线光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维A联合308紫外线光疗仪治疗寻常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阿维 A 治疗 ,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308紫外线治疗,每组各15例患者。从治疗疗效、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和疾病治愈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统计观察组治疗疗效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相比差异较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紫外线光疗仪 阿维A囊 银屑病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银屑病采用紫外线治疗的价值。方法:以74例银屑病患者为调查对象,双盲法分组,即传统组、治疗组,均有37例,前者落实传统治疗,后者增加紫外线治疗,研究落实时间为2022年4月-2023年4月,检测炎症因子,观察免疫指标,统计有效率,比较安全事件。结果:治疗前检测TNF-α、IL-4以及IL-10等相关指标,未在治疗组、传统组表现出差异,P值>0.05。治疗后检测上述三项炎症指标,均有差异,其中TNF-α-α在治疗组低于传统组,IL-4、IL-10在治疗组高于传统组,P值0.05。治疗后检测CD4+、CD8+并计算出CD4+/CD8+,上述指标有差异,其中CD4+、CD4+/CD8+在治疗组高于传统组,CD8+在治疗组低于传统组,P值

  • 标签: 紫外线 安全事件 银屑病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长波紫外线1(UVA1)在皮肤疾病治疗中已有较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UVA加补骨脂素(PUVA)以及中波紫外线光疗法相比,UVA1不仅穿透较深,而且无PUVA相关光毒反应等不良反应,为局限性硬皮病、特应性皮炎及蕈样肉芽肿等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为保障UVA1光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国内外临床研究数据及临床经验,在充分讨论后拟定本共识,从UVA1光谱特性及作用机制、适应证及禁忌证、治疗方案、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等方面阐述,为皮肤科临床医师提供指导意见。

  • 标签: 紫外线疗法 皮肤疾病 治疗应用 硬皮病,局部性 皮炎,特应性 蕈样肉芽肿 UVA1 专家共识
  • 简介:老年性瘙痒症(senilepruritus,sP)是指发生于60岁以上的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仅有瘙痒症状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也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还是一种无原发性皮损,仅见瘙痒,或伴继发性抓痕、结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的皮肤病,中医称为“诸痒”、“痒风”或“风痒”等。清代《外科症治全书,卷四·痒风》谓“遍身瘙痒,并无疮脐,瘙之不止”,

  • 标签: 老年皮肤瘙痒症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紫外线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老年性瘙痒症 瘙痒症状
  • 简介:为研究重庆主城区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为业务预报和客观预报方法提供基础。利用2004年3月—2008年2月实况观测资料,分析主城区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日、月、季和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日平均最大辐射量出现在13—14时。7月和8月的辐射强度为全年最强,出现辐射等级四级的概率最大;而1月和12月为全年最弱,没有出现过辐射等级高于三级的样本。季节平均辐射强度为夏、春、秋、冬季依次减弱。2004年和2006—2007年平均辐射强度相等,2005年较弱。

  • 标签: 紫外线辐射 强度等级 特征规律
  • 简介:目的检测天使版紫外线A/B型坐便器盖板紫外线的消毒杀菌效果。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开启紫外灯分别15、20、25、30、35min作用于载体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结论:对染于载体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0,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天使牌紫外线A/B型坐便器盖板紫外线的消毒杀菌效果判为消毒合格。

  • 标签: 紫外线A/B型坐便器 载体定量杀菌试验 杀灭对数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紫外线光疗仪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 选择 2016 年 2 月 -2018 年 4 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 88 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为对象,共设 2 组,分别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 44 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连续使用紫外线光疗仪进行治疗。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7% ,对照组为 86.4% ,差异明显( P < 0.05 )。比较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 P > 0.05 )。 结论: 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使用紫外线光疗仪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且不易引发不良反应,使用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紫外线光疗仪 寻常性银屑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以往运用一些化学物质进行水质消毒存在极大副作用,而近年来各种隐藏于水中的新型微生物被相继发现,使得氯消毒等工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而人们开始探寻可以代替化学物质消毒且更加有效的消毒技术,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应时而生直接弥补了其他消毒技术的短板,提升消毒效果,降低副作用。因此文章以下从紫外线消毒原理为开篇,结合其对水质的灭活效果,最后详细阐述其应用优点和前景。

  • 标签: 纯净水 紫外线消毒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热力及紫外线(ultraviolet, UV)辐照对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消毒效果,为环境消毒RV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计算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median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检测在热力及紫外线处理后RV的滴度变化,判断消毒效果。结果RV在37 ℃下24 h内病毒活性无明显变化。在56 ℃及以上温度下对RV作用10 min即可达到消毒效果。在距离紫外光源15 cm、30 cm处辐射7 min均可对RV产生消毒作用,分别辐射10 min、15 min可达灭活效果。在距离紫外光源1 m处辐射30 min或距离紫外光源2 m处辐射60 min以上均可以达到消毒作用。结论通过56 ℃及以上温度、近距离UV辐射可对RV进行有效消毒,但距离UV光源较远时则需更长时间的辐射达到消毒作用,为消毒和灭活RV提供了参考方法。

  • 标签: 轮状病毒 物理消毒 紫外线 热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焊紫外线对电焊工人的皮肤损伤、氧化损伤以及DNA损伤。方法于2017年5月1日至6月30日,选择125名电焊工人作为接触组,按工龄分为接触2、4、6、8、10年组,各25人;选择2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接触组工人进行防护用品发放和佩戴情况的问卷调查;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专业的皮肤科检查,收集外周血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单一核细胞DNA损伤情况,分析紫外线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电焊面罩、防尘口罩、护目镜发放率分别为100.0%(125/125)、96.0%(120/125)、98.4%(123/125),电焊手套的发放率为64.8%(81/125);电焊面罩和护目镜的佩戴率分别为100.0%(125/125)、90.4%(113/125),防尘口罩、电焊手套的佩戴率分别为89.6%(112/125)、64.0%(80/125)。接触2年组工人的手部和面部脱皮、皮肤瘙痒等急性皮肤损伤表现严重,接触10年组以感觉迟钝麻木、疣状赘生物慢性皮肤损伤表现为主。与对照组比较,接触6、8、10年组工人外周血血清T-AOC水平明显降低,各接触工龄组工人彗星尾部DNA含量明显增高(P<0.05),彗星尾部DNA含量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F=1 501.130,P<0.05)。结论电焊紫外线可致工人皮肤损伤、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DNA损伤随工龄的增加而增高。

  • 标签: 紫外线 电焊工 总抗氧化能力 DNA损伤 氧化损伤 皮肤表现
  • 简介:根据《气象部门城市紫外线预报质量考核和管理暂行办法》中的方法,采用VB6.0语言编程技术,提取紫外线预报质量考核数据,建立紫外线预报质量考核自动评分系统,并投入业务使用。结果表明该评分系统科学有效,操作简单,运行稳定。

  • 标签: 紫外线预报质量考核 自动评分 系统设计 程序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