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糖铁复合力蜚能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硫酸亚铁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多糖铁复合力蜚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同时治疗1疗程后(1疗程为4w),观察组患者无论是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以及血清铁等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多糖铁复合力蜚治疗不良反应较少,且效果良好,是孕期缺铁性贫血的理想药物。

  • 标签: 多糖铁复合物力蜚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临床价值 研究
  • 简介:[摘要] 氟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中,人体各组织中都含有氟,但主要积聚在牙齿和骨筋中。适当的氟是人体所必需的,过量的氟对人体有危害,氟化钠对人的致死量为6-12克,饮用水含2.4-5毫克/升则可出现氟骨症。因此,为了能够准确测定水中氟化的含量,本文采用了离子色谱法对水中氟化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通过空白试验、方差分析、加标回收试验、标准差检验以及质量控制图等方式,对实验室环境和分析人员技术水平进行检验和评价。经试验表明,实验测定检出限低于标准方法检出限;批内和批间变异不显著;总标准差结果均小于指标检出限;加标回收率均值为101.7%;质量控制图分布在合理范围之内。

  • 标签: [] 氟化物 离子色谱法 精密度 分析
  • 简介:摘要:电解铝生产技术作为有色金属工业领域一项重点技术,近些年来,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技术突破,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在电解铝生产作业中,产生氟化的问题始终存在,在此以提高电解槽集气效率和烟气净化效率为目标,探究电解铝生产中氟化总量排放控制措施。

  • 标签: 电解铝生产 氟化物 排放量 净化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六氟化硫(SF6)气体具有优良的绝缘和灭弧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中,对六氟化硫电气设备的技术监督工作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通常检测六氟化硫气体分解产物主要是H2S、SO2、HF、CO、CO2等,新的标准要求还要对SF6气体中的Air、CO、CF4、C2F6、C3F8等分解产物组分的检测。联网技术的六氟化硫分解产物测试装置不仅检测以上所述的所有物质,还可利用联网技术传输检测数据。本文就联网技术的六氟化硫分解产物测试装置的结构和功能进行阐述。

  • 标签: 物联网 六氟化硫分解产物 测试装置
  • 简介:论证了在大气固定污染源测定氟化时,当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出现大量结晶时,内充液低于待测液面,利用电位校正法来解决因此造成的较大误差问题.

  • 标签: 氟离子选择电极 参比电极 结晶 电位校正法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创造能力和消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使得电力设备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更加普遍。可以说,电能和电力设备早已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六氟化硫作为一种稳定性比较强的气体,现阶段也被用在很多电力设备上,进而渗透到生产生活中。但是,六氟化硫作为一种化学气体,本身会对接触它的人造成一定的伤害。本文对六氟化硫的危害具有一定的分析,并明确提出了避免这种危害的对策。预计在保证电力设备使用的前提下,可以降低六氟化硫气体对用户的危害。

  • 标签: 六氟化硫 电力设备 危害
  • 简介:摘要:随着LED半导体照明行业日趋成熟的发展,尤其是白光LED封装产品的角逐已进入白热化状态,各封装龙头企业封装SMD白光LED产品目前仍沿用20年前的SMD白光封装制程工艺【蓝光晶片激发YAG(Green/Yellow)+Nitride(Red)荧光粉发出白光】,在特定封装类型下随着蓝光晶片尺寸的逐渐增大已达到物理封装的瓶颈,目前市场上SMD中功率系列封装产品,以SMD 2835封装类型,blx晶片20*xx mil,显色指数CRI≥80,色温2700K/4000K规格为例,传统封装工艺光效分别为:175lm/W[2700K/CRI80/0.5W]和182lm/W[4000K/CRI80/0.5W],达不到Erp能效等级Class B(>185lm/W)和Class A(>210lm/W)的要求,为了提升SMD中功率产品的显指和光效我们展开了系统的封装试验评估,最终研发出本案涉及之SMD中功率高显指氟化LED产品,最大提升产品光效10%(CRI80规格),20%(CRI90规格)已投入到批量生产交货并应用于照明灯具产品市场中,领跑LED照明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双减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处理全氟化(PFCs)的传统方法,如生物去除技术、光催化去除技术和电催化去除技术已得到相关的理论研究,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存在些许弊端,例如低效率、高能量要求和操作问题。因此需要寻求更高效、更科学的方法去除 PFCs污染。首先需要从源头上控制 PFCs 污染的排放,这可以通过选择正确的替代品、优化制造过程以及回收和再利用 PFCs 产品来实现。其次,对水体中的 PFCs 污染进行末端处理,源头和末端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去除 PFCs 的污染。末端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去除技术、化学去除技术和物理去除技术。

  • 标签: 全氟化合物 水处理技术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 简介:摘要:依据离子色谱法测定水质氟化试验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原理和方法,分析了测量重复性、容量瓶定容、吸量管取液、标准溶液配置、离子色谱仪等因素,对离子色谱法测定水质氟化含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并对离子色谱法测定水质氟化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氟化物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液晶技术作为光电器件的核心技术,其性能的优化与适应性的提高对于各种应用至关重要。有机氟化因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在液晶显示中具有广泛且前沿的应用,能够大大改善液晶环境的适应性,提升液晶产品的功能与显示效果。本文探讨了液晶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性,分析了有机氟化对液晶环境适应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机氟化在改善液晶环境适应性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旨在为液晶器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适应性提供新的技术方向与理论支持。

  • 标签: 有机氟化合物 液晶显示 环境适应性 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液晶响应时间成为改进显示器性能的迫切需求。有机氟化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在液晶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分子结构上的改变与调控,可以有效改进液晶响应时间,设计并生产出性能优越的液晶产品。本文探讨了有机氟化提高液晶响应时间的机制,分析了有机氟化在液晶响应时间改进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液晶显示技术的性能提升提供深入的理论支撑。

  • 标签: 有机氟化合物 液晶显示 响应时间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TAT)水平在不同病情时的变化特征以及预测血运重建术后管腔再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ASO患者386例,男209例,女177例,年龄70(44~97)岁,包括间歇性跛行组196例和严重下肢缺血组190例。有172例间歇性跛行患者和185例严重下肢缺血患者接受血运重建治疗,在30 d随访期内有23例间歇性跛行患者和49例严重下肢缺血患者在术后发生再狭窄。于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采集静脉血样本,采用Shine i29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浆TAT水平。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做多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做两组间数据比较,用Friedman秩和检验做同组内各时间节点数据比较,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元相关性分析获得优势比(OR),用ROC做TAT诊断性能分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获得风险比(HR)。结果与健康对照组[2.69(1.77,3.90)ng/ml]比较,ASO患者血浆TAT水平[10.24(5.89,19.92)ng/ml]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严重下肢缺血患者血浆TAT水平高于间歇性跛行患者(P<0.001)。Rutherford分级3级患者血浆TAT>2级、4级>3级、6级>5级(P值分别为0.038、<0.001和0.013)。间歇性跛行组中,血运重建术后第3天和第7天,再狭窄患者血浆TAT水平均高于血流通畅患者(P值分别为0.004和<0.001);血流通畅患者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低于术后第3天和术前(P均<0.001);再狭窄患者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低于术后第3天而高于术前(P均<0.001)。严重下肢缺血组中,在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再狭窄组患者的血浆TAT水平均高于血流通畅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1、0.013和<0.001);血流通畅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低于术后第3天和术前(P值均<0.001);再狭窄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低于术后第3天(P<0.001),而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分析显示,在全部患者、间歇性跛行患者和严重下肢缺血患者中,血运重建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预测术后再狭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783和0.853。生存分析显示,在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组,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高于临界值(≥7.66 ng/ml)的患者在术后30天内发生再狭窄事件的累积风险概率增高(Log-rank χ2=93.674,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在严重下肢缺血组,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可作为术后30 d内的再狭窄事件发生的独立指标(HR=2.259,P<0.001)。结论血浆TAT能够反映ASO患者不同病情时的高凝状态,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分层。此外,TAT对血运重建术后发生管腔再狭窄有高度敏感性,能作为评估严重下肢缺血患者术后再狭窄事件的独立标志

  • 标签: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动脉硬化闭塞症 间歇性跛行 严重下肢缺血 Rutherford分级 血运重建 再狭窄
  • 简介:在调研国内外玻璃复合膜技术和加油站油气回收工艺的基础上,参与研发了全氟AF玻璃材料复合膜,参照环氧外壳卷式组件,采用自行设计的测试方案和测试平台,对该复合膜与德国GKSS玻璃膜进行了分离性能对比测试。结果表明:该膜对于小处理量、低浓度(入口油气体积浓度仅为10%~30%的情况下)混合气体的处理效果可满足加油站排放指标要求;GKSS膜组件对处理量在2~7m^3/h、入口体积浓度小于20%的混合气体,在入口压力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处理后的排放气体基本稳定达标。研究为油气截留型玻璃高分子复合膜在加油站油气回收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 标签: 加油站 油气回收 玻璃态复合膜 研发测试 比较
  • 简介:摘要:冷凝器是一种换热器,用来为粗塔提供回流液,同时会伴随流体发生集变化。文章主要探讨冷凝器管路设计与空分系统的稳定,结合某空分设备制系统故障案例,分析了制系统的流程及其原理,重点阐述冷凝器管路以及系统设计,旨在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确保生产有序进行。

  • 标签: 氩冷凝器管路 制氩系统 设计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复合(VGKCc)抗体相关临床综合征合并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分别于2020年9月和12月收治的2例确诊为VGKCc抗体相关临床综合征合并伴胸腺瘤的MG患者,总结其临床及辅助检查、随访预后等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结果例1为64岁女性,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精神异常和癫痫样发作,血清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抗体阳性,明确诊断为抗LGI1脑炎,既往存在球部起病的MG,胸部CT提示胸腺瘤,入院后给予免疫治疗后症状改善。例2为67岁男性,MG诊断明确,后期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肌颤搐、自主神经症状,神经电生理可见F波后放电及肌颤搐电位,血清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阳性,明确诊断为莫旺综合征合并伴胸腺瘤的MG,入院后给予免疫治疗及胸腺瘤切除等治疗,症状改善。结论VGKCc抗体相关临床综合征合并胸腺瘤的MG患者同时存在两类疾病各自的临床特点,同时又有交叉。免疫治疗及针对胸腺瘤的治疗通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边缘叶脑炎 自身免疫疾病 钾通道,电压门控 自身抗体 胸腺瘤
  • 简介:本文描述了GdB5O9、NaGdF4的合成与结构以及NaGdF4在高温下的相转变。粉末衍射数据表明GdB5O9属于四方晶系,其空间群为:I4l/acd,晶胞参数为:α=8.23813。c=33.6377。六方和立方NaGdF4分别与NaEuF4和CaF2同构。本文还考察了GdB5O9:Eu、六方NaGdF4:Eu、立方NaGdF4:Eu样品的真空紫外(VUV)荧光性质.上述三种样品中Gd3+的4f-5d跃迁及基质的吸收位于真空紫外波段。

  • 标签: 稀土硼酸盐 氟化物 结构 VUV荧光性质 粉末衍射 晶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