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广西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和实际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当期收入和长期均衡对居民消费均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进而提出了增加收入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大力发展信贷消费等建议。

  • 标签: 收入 消费 误差修正模型
  • 简介:生活质量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认识生活质量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采用卡方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居民的消费结构,以及对待环境保护的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目的是为了使教育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全面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受教育程度 消费结构 生活质量
  • 简介:根据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确定交通通信、衣着和医疗保健为未来的消费热点,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对三类消费点的进展因子进行分析,得出影响这三类进展因子的因子,分别是发展生活因子、享受生活因子、信息生活因子和时尚生活因子,并且在进展因子的旋转矩阵和得分系数矩阵基础上分析了进展因子的因子强弱和得分,在此基础上为培育消费热点建议:河北省加强刺激信息和享受因子发挥作用的优惠政策,促进交通通信热点的形成;对刺激时尚生活因子发挥作用的政策保持不变;加大刺激健康生活因子发挥作用的优惠政策,促进医疗保健热点的形成。

  • 标签: 因子分析 发展因子 居民消费
  • 简介:在传统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假说的基础上,通过放松理性人和完全信息假设,引入非完美预期与其导致的不确定性,可以从行为经济学的心理预期与财富幻觉的角度分析其对消费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效用理论,建立涵盖上述因素的非完全预期生命周期模型。将该模型运用于中国房地产市场,针对2000—2016年31个省区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房价波动的非完美预期以及其导致的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东部和中部地区居民的非完美预期对其消费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西部地区居民的非完美预期对其消费具有促进作用;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具有抑制作用,中部地区最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由此提出因地制宜调控房价、合理引导预期、降低不确定性的政策建议。

  • 标签: 消费 非完美预期 房地产财富效应 区域异质性
  • 简介:国发[2011]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国务院决定,从2011年起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现就试点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 标签: 养老保险试点 国务院开展 城镇居民社会
  • 简介: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省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艰苦奋斗,使全省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446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2032亿元,年均增长

  • 标签: 中国 城镇居民 居民收入 人民生活水平 就业工作 社会保障制度
  • 简介:将消费金融研究范畴界定为保险、消费信贷、储蓄、投资四个方面,认为消费金融通过配置效应、融通效应、财富效应、流动效应促进消费结构的转变与消费质量的提升,在消费结构与质量的多重响应中居民消费得以升级。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2000—2014年境内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消费金融促进城镇居民消费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消费结构看,消费金融较为明显地促进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由低级的食品、衣着向高级的交通通信等发展;从消费升级率看,对消费升级贡献由大到小依次是投资、保险、储蓄、消费信贷,但消费信贷的统计结果不显著;分区域的实证结果显示,保险和投资对东部发达地区的居民消费贡献最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居民贡献最小,呈现东中西的"阶梯式差异",欠发达地区消费升级较发达地区更依赖于传统的储蓄这一金融活动。

  • 标签: 消费金融 城镇居民 消费结构 居民消费升级 区域差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简介:“2万元.没想到能报销这么多钱!”近日。获嘉县参保人员李先生拿到住院费用报销单时.不由自主地说出这样一句话。这是该县实施居民大病保险政策的一个缩影。近日.该县29名参保人员首次享受到了居民大病保险待遇.大病保险共计为参保人员报销医疗费用20余万元。

  • 标签: 保险政策 城镇居民 获嘉县 费用报销 参保人员 医疗费用
  • 简介:居民幸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目前,消费者价格上涨过快、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居民收入水平增长过缓是影响吉林省居民幸福感提升的主要因素,从改善途径看政府应从提高居民收入、稳定物价、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努力实现居民幸福感的提升。

  • 标签: 城镇居民 幸福感 和谐社会
  • 简介:广东转型升级需要促进经济与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长。通过分析广东居民收入落后经济增长和发展乏力的深层原因,提出提高思想认识、建立新的收入增长体制机制、建立工资与经济增长挂钩机制、建立工资与经济增长挂钩机制、减少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各种收费、建立动态调整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标准,以推动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 标签: 城镇居民收入 经济增长 广东
  • 简介:【摘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决定了在其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离不开公平性的探讨。运用2008年4月对江苏省无锡、泰州、盐城三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居民的入户调查数据,基于收入差异的视角,通过集中指数的运用来探讨城镇居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并结合利用/需要比指标进一步研究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受益公平性,得出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开展释放了低收人人群被压抑的医保需求;合理设定医保的筹资与待遇水平以保证受益公平性。

  • 标签: 公平性研究 医疗保险受益 受益公平性
  • 简介:“住有所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也是政府肩负的执政责任。它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明确相应职责和角色定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走出产业定位、征地拆迁、房价调控、市场失效、住房保障、住房消费、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误区,探寻出一条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科学发展之路。

  • 标签: 住有所居 住房消费 城市化
  • 简介:城镇居民职业地位变迁过程中的性别差异是当前性别不平等的重要表现。通过对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的分析,本研究从职业类别、职称、管理级别、国家行政级别、主管/挂靠单位级别和单位类型等方面探讨了城镇居民在职业流动过程中的性别差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在职称的变动、管理位置的变动、行政级别的变动等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较之女性具有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因此,职业地位变迁过程中,不同性别的居民还是存在多方面的差异的,男性具有更大的优势。

  • 标签: 职业地位 职业地位变迁 性别差异
  • 简介:通过与近3年内有过国内旅游经验的城镇居民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对近3年内未出游城镇居民的旅游障碍和目的地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文章以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在全国15个城市发放2500份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2296份,其中近期内未出游城镇居民问卷639份,然后以近期内出游者样本作为对照组,利用对比分析和非参数Ridit分析等方法分析近期内未出游者,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时间因素、经济因素、心理因素和旅游意识因素构成近期内未出游者的主要旅游障碍;(2)相比近期内出游者,近期内未出游者的经济因素、身体因素和旅游意识因素的障碍性更强;(3)近期内未出游者的目的地选择因素按偏好程度可以划分为6个层次,其中旅游安全和目的地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但相比于近期内出游者,旅游的总费用和目的地环境条件(包括餐饮、交通等)对该群体影响更大,而核心吸引物的优劣影响则较小。在此基础上,本文还针对性地提出了市场拓展策略。

  • 标签: 近期内未出游者 旅游障碍 目的地选择偏好
  • 简介:摘要: 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 城镇居民 医疗保险是一个较为关键的部分,对城镇 居民 利益有着较大影响。当前,原有的 医疗保障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了出来, 导致 人们 不能 公平的享有医疗权利,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针对 西藏自治区城镇居民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展开 探讨。

  • 标签: 西藏自治区 城镇居民 医疗保险制度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