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标准开放-腔内血管杂交手术(hybrid open-endovascular repair,HOER)与Viabahn开放性血运重建术(Viabahn open revascularization technique,VORTEC)+HOER手术治疗胸腹主动(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9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1例进行了标准HOER手术和12例进行了VORTEC+HOER手术的T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VORTEC+HOER手术组术中肾缺血时间显著低于标准HOER手术组[(9±3) min比(15±6) min,P<0.05]。标准HOER手术组术后第一天血清肌酐升高程度显著高于VORTEC+HOER手术组[(1.68±0.79) µmol/L比(1.05±0.06) µmol/L,P<0.05]。标准HOER手术组中5例发生了急性肾损伤(5/21,24%),而VORTEC+HOER手术组中没有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0/12,0)。结论TAAA杂交手术中运用VORTEC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术中肾缺血时间和术后血清肌酐的升高程度,从而降低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主动脉瘤,胸 主动脉瘤,腹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弹力蛋白酶灌注法构建小鼠腹主动模型,为腹主动形成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用C57BL/6野生型小鼠构建猪胰蛋白酶(PPE)灌注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Saline)进行灌注,灌注后14天解剖比较腹主动直径的变化,HE染色并测量腹主动管腔直径,弹力板染色观察腹主动壁弹力板的破坏情况,TUNEL法来评估动脉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通过猪胰蛋白酶(PPE)灌注法成功构建了小鼠腹主动模型,术后14天成率100%,建模后小鼠腹主动直径明显增加,高于Saline对照组(P<0.05);PPE组观察到主动壁弹力板拉直、变薄,并出现中断现象;PPE组TUNEL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Saline对照组(P<0.05)。结论弹力蛋白酶灌注法能够较为稳定地构建腹主动模型,我们在模型中观察到腹主动壁中层弹力板的破坏及细胞凋亡过程的上调。为更进一步研究腹主动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小鼠模型 猪胰弹性蛋白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主动开放手术(OSR)与腔内修复手术(EVAR)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8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腹主动患者118例,其中男102例、女16例,年龄(70.5±9.6)岁。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OSR组23例和EVAR组95例。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生活习惯、合并症、体最大径、复杂颈形态等基线资料。(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饮食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情况。(3)术后定期复查CT血管成像(CTA),观察有无再干预、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移植物感染、各型内漏等发生。结果OSR组和EVAR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VAR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饮食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OSR组,分别为(141.15±22.97) min与(242.79±29.41) min、(34.32±16.08) mL与(443.93±109.58)mL、(14.26±3.34) h与(52.25±12.05)h、(4.07±0.63) d与(6.48±0.83)d、(21.88±1.78) d与(24.44±2.4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919、17.881、14.978、15.532、4.745,P值均<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均获随访1年,除EVAR组2例出现轻微Ⅱ型内漏外,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主动的OSR和EVAR均能取得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与OSR相比较,EVAR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术后禁饮食、卧床及住院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腔内修复 人工血管嵌入式移植
  • 简介:患者,男性,72岁。因“体检发现腹主动10年余,间断腰痛6天”于2017年7月1日急诊入院。10年前查体发现腹主动,当时直径约4cm,此后未复查。入院6天前突发腰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破裂性腹主动,对症处理后急诊转入我院。既往冠心病10余年,间断胸闷、胸痛,未规律治疗;高血压10余年,血压控制尚可。查体:血压120/85mmHg(1mmHg=0.133kPa),心率90次/分,腹软,腹部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包块有压痛,其余部位无压痛及反跳痛。术前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7g/L。心电图提示:窦性心率,ST-T改变。

  • 标签: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 急诊治疗 搏动性包块 逆向 支架 ST-T改变
  • 简介:目的比较破裂腹主动(rAAA)接受开放手术和腔内手术(EVAR)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8年1月至2017年6月间行急症手术治疗rAAA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开放手术组和EVAR组病例的围术期死亡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输血量、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开放手术组12例,围术期死亡率50%,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58.3%;EVAR组19例,围术期死亡率21%,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1.6%,二组围术期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EVAR组在在术中出血量[(143.7±86.7)mlvs(3775.0±1801.1)ml]、输血量[(1331.6±967.3)mlvs(4158.3±1661.0)ml]、补液量[(2514.2±978.2)mlvs(4850.0±1306.3)ml]、术后ICU住院时间[(1.2±2.6)天vs(5.3±2.9)天]、总住院时间[(10.3±4.6)天vs(17.8±4.4)天]较开放手术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EVAR是rAAA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但需要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及动脉解剖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 标签: 破裂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开放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下型腹主动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与传统开腹人工血管置换术的麻醉管理特点。方法对我院23例肾下型腹主动患者采用腔内隔绝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麻醉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中严重低血压次数、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腔内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1),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1),术中严重低血压次数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例数少于开腹组(P<0.01)。结论两类手术方式麻醉管理各有其特点,保持麻醉平稳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是麻醉管理重点及保障患者围术期安全的关键。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麻醉管理 介入治疗
  • 简介: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善和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由此发展形成的动脉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腹主动(AAA)的发病率是胸主动(TAAA)的4倍。AAA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管壁局部薄弱,张力减退后延伸产生的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809,6~90%的AAA病人有动脉粥样硬化。我科于2003年6月收治1例腹主动切除加人工血管置入术后并发消化道大出血和严重黄疸的病人。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病人于2周后好转并转入普通病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主动脉瘤 腹/并发症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主动伴高血压病术后的护理成效,探讨其中的要点问题及实践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腹主动伴高血压病相关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2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组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术后对照组出现3例体破裂、3例高压危象、3例出血现象,而观察组未出现以上并发症,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主动伴高血压患者,术后给予针对地恰当护理有利于患者安全度过术后危险期,促进其康复,效果显著,患者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主动脉瘤伴高血压病 常规护理 护理干预 实践体会
  • 简介:【摘要】近年来,腹主动的发生率及体破裂后死亡率明显呈上升的趋势,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本文主要对腹主动流行病学以及超声诊断进行整理,经研究发现,腹主动具有隐秘性强、早期诊断率低等特点,多数患者在体破裂后才确诊;腹主动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目前可发现其发生机制与吸烟行为、动脉粥样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因素有关;腹主动患者中,其年龄多在 75岁以上,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白种人患病风险较高;目前超声是该疾病的主要诊断方式,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进行实时监测,超声造影技术能够判断出患者术后预后情况,这两种技术在腹主动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价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流行病学 超声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在过去30多年里,随着腹主动腔内治疗(EVAR)技术的出现及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并逐步超越了开放手术治疗的病例数量,导致腹主动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EVAR成为目前腹主动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最新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开放手术可能带来更多的远期获益,尤其对于年轻、预期寿命长、围术期风险低的腹主动患者。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客观地审视开放手术和EVAR的价值和地位。无论是EVAR还是开放手术,均需要结合动脉的解剖结构、患者特点、医生情况等因素综合评估,以实现动脉的充分隔绝,提高远期生存率,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经济支出。因此,新生一代的血管外科医生不能过多地依赖EVAR,应同时具备腹主动开放手术和EVAR的技能,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势互补,为患者尽可能提供最佳的个体化治疗选择。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开放手术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于探讨研究针对性护理服务在本院2016年9月-2017年4月期间采用覆膜支架术治疗腹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3例腹主动疾病患者分别实施以针对性护理,观察31例患者病情变化、体破裂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结果显示,经过覆膜支架植入术针对性护理,腹腔主动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且无体破裂发生,而且未观察到患者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性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状态,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有效。

  • 标签: 人性化护理,妇产科,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分叉型人工血管内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的效果及手术经验。方法将自2001年9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腹主动24例,均采用分叉型人工血管内支架腔内修复,术前以CT、MR及血管造影检查评估腔内治疗的可行性并测量相关数据,设计并选择合理带膜支架,取双侧腹股沟小切口,在X线透视下将支架通过股动脉放置在腹主动的恰当位置上,实现动脉腔内修复。观察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间、出血量,评定腹主动腔内修复患者的成功率,以及记录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4例腹主动腔内修复患者成功率100%。手术时间1~4h,平均(3.40±0.4)h。出血量50~320ml,平均(120±24)ml。并发症内漏血1例,腹股沟血肿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应用分叉型人工血管内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操作易行,成功率高,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分叉型人工血管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配合在腹主动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抽选我科室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实施腹主动切除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59例手术获得成功,且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手术成功率为90.8%,58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9.2%。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在腹主动切除术中的应用,能够提高腹主动的手术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主动脉瘤切除术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下型腹主动患者行腔内修复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44例我院从2019年5月开始-2022年6月结束收治的肾下型腹主动患者,按照双盲理念原则分组,对照组22例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22例腔内修复术,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评分高,两组差异大,P<0.05。结论:行腔内修复术治疗,取得理想效果,可提高生活质量,还可降低并发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腔内修复术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腹主动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腹主动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护理方案。观察两组各研究指标。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更低,身体应激反应更轻,且术后康复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腹主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价值巨大,值得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 腹主动脉瘤手术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的护理配合。方法 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2名腹主动患者,在接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后接受护理配合。患者分为参照组(25名)和护理组(27名)。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组行综合护理。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护理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在护理前,护理组心理健康评分(77.4±2.8)与参照组(76.2±3.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后,护理组心理健康评分(56.6±2.1)显著低于参照组(69.2±3.0)。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腹主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降低腹主动腔内修复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循证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无肺不张症状,仅有1例肺部感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能够保证患者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腹主动脉瘤 修复术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主动夹层动脉是严重的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剧烈的疼痛使患者非常痛苦,精神紧张,甚至可导致神经源性休克,加重夹层血肿的扩展。因此,对主动夹层动脉患者的急救与护理非常关键。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急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主动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特点是发病突然,死亡率极高,典型表现为撕裂样胸痛或腹痛,伴频死、窒息或休克等。 对于自述无高血压病史的年轻患者,出现急性后背部剧烈疼痛时进行心脏及大血管彩超检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33岁男性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