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学模式在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危重患者(n=50),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营养药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以及实施要点。结果:11名危重患者在临床药剂师的全程监控与管理下成功完成了肠外营养到肠内营养的过渡。5名患者减少了营养药物的使用费,平均每人节约了145.24元/天.4名患者被诊断出有可能出现的低血糖风险,并被及时预防。10名肝功能损伤患者转氨酶、胆红素水平没有异常升高。20例伴有高血糖的高危患者均未发生代谢性高血糖,血糖控制效果比较良好。结论:药学模式在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取得了确切的效果,通过进行全过程的监测可以确保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经济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危重患者 营养支持 药学监护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分级诊疗背景下,药师参与高血压患者长期药学的实践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9年5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满足研究条件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访时间为24个月,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患者由我院药师与社区药师联动,根据分级诊疗原则,对患者开展长期药学,包括住院、出院、社区诊治、居家康复阶段,期间评估患者用药风险,对其进行高血压用药进行整合,实行分级管理,做好用药健康教育,并为其开展长期随访。对照组(100例)患者仅在住院期间为其进行用药指导,发放高血压健康指导手册,对比两组患者合理用药率、用药依从性、药学服务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两组均无因用药不合理而导致死亡病例,观察组合理用药率(100.0%)高于对照组(86.0%),且处方不合格率(1.0%)、不良反应率(0)均低于对照组(16.0%、14.0%),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正确用药、合理饮食、控制情绪、定期复诊的遵医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健康知识认知程度评分、WHOQOL-100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评分、用药总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药物总费用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分级诊疗背景下,医院药师参与到高血压患者长期药学中,可降低不合理用药风险,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健康知识认知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对保证高血压患者长期用药安全具有明显帮助。

  • 标签: 分级诊疗 药师 高血压 长期药学监护 药学服务 慢性疾病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学对冠心病合并高蛋白尿患者的干预价值。方法:对我院6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药学控,对最终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冠心病 高蛋白尿 药学监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20例华法林抗凝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RN)异常升高因素及药师管理下药学及处理。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入120例华法林抗凝患者IRN异常升高患者,分析原因和解决方案,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建议。结果:120例患者中,总计服用华法林时间维持在2~34个月,平均(19.5±4.6)个月,其中108例(90.00%)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服用华法林住院患者中,8例患者合并出血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占比为6.67%;120例服用华法林药物总体剂量范围为0.85~12.5mg,其中患者剂量中位数为2.5mg。结论:临床对华法林应用中往往存在一定个体差异性,长期随访中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需定时并按时监测IRN,依据检测结果合理调整华法林药物使用剂量。

  • 标签: 华法林 抗凝 国际标准化比值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1例膜性肾病患者治疗中出现两次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性和对疾病影响情况进行分析,为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激素、中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药学建议。结果 患者不良反应好转,在药师的药学下安全合理使用他克莫司进行膜性肾病治疗。结论 膜性肾病患者治疗临床路径明确,临床药师可通过药学服务全程监护

  • 标签: 膜性肾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子宫内膜癌老年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治疗中的工作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在抗凝药物的选择、药物剂量调整方面向医师提出适当的建议,并密切监测凝血功能改变和药物相互作用,防止不良事件发生。结果临床药师的部分建议被医师采纳,患者顺利完成抗凝治疗,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对患者进行药学,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化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功能损害患者加强临床药学对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功能损害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药学)和实验组(40例,临床药学),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采取临床药学的方法,可以明显提升肝功能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患者而言安全性更高、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功能损害 临床药学监护 疗效 用药安全性
  • 简介:摘要化疗引起的腹泻是癌症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可因为腹泻而造成减少治疗剂量,推迟治疗或治疗中止。伊立替康是半合成的水溶性喜树碱衍生物,属于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大肠癌等肿瘤的化疗药物,但因容易引起迟发性腹泻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20%-40%的患者接受本品治疗时可出现3~4级腹泻。因此提高患者化疗耐受性、预防和治疗迟发性腹泻显得甚为重要。通过以下案例,详细阐述临床药师在患者治疗中因伊立替康引起腹泻,为临床提供的药学服务与实践。

  • 标签: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伊立替康 迟发性腹泻
  • 作者: 谢红娣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临床医药文献》2021年1期
  • 机构:宿迁市钟吾医院药剂科  江苏宿迁    2238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现状,探讨药学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监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药学,两组均持续监护6个月。对比两组血糖控制达标率、用药依从性及药学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FPG)控制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药学服务满意度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学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其用药依从性、血糖控制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  2型糖尿病 用药现状 药学监护
  • 简介:1例59岁女性患者,因软骨肉瘤术后复发行半盆截肢,术后伤口感染,行清创、灌洗、抗生素治疗。手术预防用药为头孢曲松,不宜同时合用含钙液体。术后一周患者出现伤口渗液、发热等症状,术中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粪肠球菌,术后进行灌洗,灌洗结束后开始抗感染治疗,依替米星联合氨苄西林/舒巴坦静脉滴注。由于患者术后插尿管时间较长,出现短时低热症状,尿培养为克柔念珠菌,其他临床情况尚可,考虑为污染菌珠,未予特殊处理。患者感染控制,出院,药师嘱其氯膦酸二钠胶囊早晨空腹白水送服,禁与牛奶同服,服后活动。

  • 标签: 软骨肉瘤 术后感染 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
  • 简介:摘 要:医疗机构是药品流通的终端环节,是人们看病用药的主要场所。而药物治疗是整个医疗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药品安全管理的质量贯穿临床药学管理的始终。抗菌药物种类繁多,在临床应用中的范围较广,多种系统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均涉及到抗菌药物的使用。影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的因素较多,不合理用药、对抗菌药物的认知局限、用药差错、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的调配、处方审核、用药指导、处方执行、用药监护等方面的管理质量,均可影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合理性[1]。如何提升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率,避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的发生,是药学管理和临床疾病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 标签: 抗菌药物 药学监护 药学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以1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取石术后胆道感染为例,探讨临床药师在药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多重耐药菌的治疗中的作用。

  • 标签: 多药耐药 胆道感染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某社区医院注射剂溶媒选取情况,分类整理,总结原因,体现药师在基层医疗机构临床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药学作用。方法  调查分析某社区医院的100多种注射剂溶媒选取情况,将各种注射剂的溶媒使用列为一个数据库,结合药品的理化性质的不良反应,诠释注射剂选择溶媒的理论基

  • 标签: 社区医院 注射剂 溶媒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房药品管理过程中实行药学以及调节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未实施药学以及调剂管理的药房药品管理资料作为参照组,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实施药学以及调剂管理的药房药品管理资料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用药错误发生率以及候药时间。结果实验组候药时间(0.48±0.11)、用药错误发生率4.16%显著优于参照组候药时间(1.58±0.27)、用药错误发生率16.67%,P<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医院药房管理过程中药学与调剂管理是关键构成部分,可以缩短候药时间,降低发生用药错误的可能性,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与工作效率

  • 标签: 调剂管理 药学监护 药房药品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成因及干预措施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总结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成因,对照组予以常规用药指导,实验组予以针对性用药干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药物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用药成因 针对性用药干预 药物性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药房药品管理中应用调剂管理及药学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未实施调剂管理与药学的200份资料作为实验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开始实施调剂管理与药学的200份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药品相关时间。结果:实验组等候取药时间、调剂时间、药品清点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药房药品管理当中,应用调剂管理与药学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的取药时间,提高了药房的工作效率。

  • 标签: 医院药房 药品管理 调剂管理与药学监护 药品相关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分析与药学方法探究。方法:观察组接受药学干预。观察患者给药时间和给药方案实施的科学性,若发现用药存在问题,需立即调整用药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错误用药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进行比较。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药学干预可有效减低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使的用率,提升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应用 药学监护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基于抗菌类药物不合理应用及药学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药学前)入院接受抗菌类药物治疗的患者100例,选取2021年(药学后)入院接受抗菌类药物治疗的患者100例,分析抗菌药不合理运用概率。结果:药学前,抗菌类药物不合理概率66(66.00%),药学后,抗菌类药物不合理概率25(25.00%)(P

  • 标签: 抗菌类药物 不合理应用 药学监护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