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与侵犯性、同伴关系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对湖南省的165名幼儿(非留守幼儿64名、留守幼儿101名)的情绪理解能力及侵犯性、同伴关系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三者间的关系。结果: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和侵犯性、同伴关系有显著差异(p〈0.01);情绪理解能力、侵犯性、同伴关系三者间两两相关显著(p〈0.05);生气和伤心情绪的理解能力对同伴关系有显著预测力(β≥0.20),生气情绪的理解能力对侵犯性有显著预测力(β=0.33);侵犯性在对生气的理解能力和同伴关系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比值为26.13%。结论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同伴关系低于非留守幼儿、侵犯性高于非留守幼儿;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侵犯性、同伴关系间关系密切;生气和伤心的理解能力对同伴关系有正向预测作用,生气的理解能力对侵犯性有负向预测作用;侵犯性在对生气的理解能力和同伴关系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农村留守幼儿 情绪理解能力 侵犯性 同伴关系
  • 简介:采用家庭功能与同伴行为模式问卷和学习自我调节问卷,对913名青少年进行了测试。考察青少年同伴行为模式的发展特点.以及同伴行为模式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学习自我调节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青少年同伴行为模式对学习支持度随年级升高而下降;随年级升高,青少年在学习自我调节各维度上及总分的平均分越来越低;青少年的同伴行为模式可以正向预测学习自我调节,并在家庭功能与学习自我调节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家庭功能除直接影响学习自我调节外,还通过青少年的同伴行为模式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自我调节。

  • 标签: 家庭功能 学习自我调节 同伴行为模式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最要好同伴吸烟、青少年个性特征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关系.对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和一所重点中学的1042名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被试自我报告他们和最要好同伴的吸烟行为,以及他们的个性特点.结果表明:(1)吸烟和不吸烟的青少年在遵从动机、自我效能感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与不吸烟青少年相比,吸烟的青少年表现出更高的遵从动机和更低的自我效能感;(2)青少年的遵从动机、自我效能感与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间存在显著关系.遵从动机高、自我效能感低的青少年,其最要好同伴吸烟率要显著地高于遵从动机低、自我效能感高的青少年;(3)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与青少年吸烟行为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4)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既对青少年吸烟行为产生直接作用,又通过自我效能感、遵从动机对青少年吸烟行为产生间接影响.但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直接作用要大于间接作用.

  • 标签: 青少年 个性特征 最要好同伴 吸烟行为 心理研究 关系
  • 简介:<正>一,研究目的儿童的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儿童的同伴集体中,通过运用自由选择的人际关系测量问卷(free—choiceSociometrieQuestionnaire),一般可鉴别出三类特殊人际关系特征的儿童,即受欢迎的“人缘儿”(得到同伴多次正向选择即作为好朋友,而很少受到负向选择)、受反对的“嫌弃儿”(得到多次负向选择,而很少正向选择)和受忽视的“孤独儿”(既得不到正向选择,也得不到负向选择)。国外不少研究者对这三类儿童的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差异性进行探讨,但结果很不一致,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 标签: 儿童社会性发展 同伴交往 同伴相互作用 同伴关系 自由选择 自由活动时间
  • 简介:通过对1275名初一青少年开展为期半年的追踪调查,考察了同伴团体对青少年早期个体学业成就的影响,及感知学校氛围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学校虚拟变量、年龄、性别、同伴团体规模及个体前期学业成就之后,所在班级前期的平均学业成就能显著预测个体后期学业成就;(2)同伴团体的学业成就能正向预测个体后期的学业成就变化,但班级相对于同伴团体的情境效应不显著。(3)在个体和同伴团体水平,感知学校氛围各维度不能显著预测个体后期学业成就,但同伴团体平均学业成就与该团体整体感知到的教师支持的交互项可以正向预测个体学业成就间隔半年后的变化。

  • 标签: 同伴团体 学业成就 感知学校氛围 青少年早期
  • 简介:本研究通过调查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高中学生的师生关系、父子(父女)关系、母子(母女)关系和同伴关系以及学生的学业成绩,发现:父子(父女)关系、母子(母女)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男生、女生在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方面的评价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关系评价中差异显著;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母子(母女)关系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母子(母女)关系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促进作用;学生对父子(父女)关系和母子(母女)关系的评价有显著的差异性,对母子(母女)关系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父子(父女)关系的评价。

  • 标签: 亲子关系 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 学业成就
  • 简介:运用社交认知绘图(SCM)、班级戏剧量表与同伴提名等方法调查了处于同伴团体形成关键期的小学四、五年级学生294人,以考察同伴团体诸变量对个体学业成就与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拒绝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伴团体在小学四、五年级尚处于初步形成期,其密度和中心势均随年级升高而提高;(2)性别、学业成就和社会行为是影响同伴团体形成的主要因素;(3)个体学业成就对同伴接纳与亲社会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同伴拒绝与退缩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4)团体密度和团体学业成就在同伴接纳与个体学业成就之间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团体中心势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团体学业成就对亲社会行为与个体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 标签: 同伴团体 小学生 学业成就社会行为 同伴接纳
  • 简介:采用问卷法对92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不良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自我控制能力、不良同伴交往和冒险行为两两之间相关显著;(2)自我控制能力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冒险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能力和不良同伴交往在家庭功能和青少年冒险行为之间构成序列中介,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功能——自我控制能力——不良同伴交往——冒险行为这一路径实现。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家庭、同伴和个体自身因素影响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内在机制。

  • 标签: 家庭功能 冒险行为 自我控制能力 不良同伴交往 青少年
  • 简介:以3045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父母协同教养问卷青少年评价版的父亲卷、青少年依恋问卷中的父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分问卷、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的情绪性维度进行测量,基于家庭系统理论、协同教养的生态模型和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发现:(1)父子依恋在父亲协同教养的团结、贬低行为与青少年同伴依恋之间发挥中介作用;(2)青少年的情绪性在父子依恋影响青少年同伴依恋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情绪性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具体而言,当青少年情绪性升高时,父子依恋对青少年同伴依恋的促进作用减弱。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完善协同教养的相关理论,对加强青少年家庭中的父亲协同教养行为具有实践意义。

  • 标签: 父亲协同教养行为 父子依恋 同伴依恋 情绪性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