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腔镜器械清洗灭菌过程中采用优化护理管理并观察其对灭菌合格和保养损坏影响。方法,选择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腔镜器械80件作为观察对象,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分组方法为根据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采用优化护理管理,二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灭菌合格和保养损坏。结果:(1)一组和二组灭菌合格比较,一组是97.14%,二组是80.00%,(x2=11.309,p=0.012),结果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保养机械损坏比较,一组是2.85%,二组是14.28%,(x2=8.145,p=0.018),结果有差异。结论:腔镜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过程中使用优化护理管理方案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优化护理管理 灭菌合格 保养 腔镜器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院前急救的意义。方法: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取样66例,皆为2019年8月~2020年2月入院,随机分为研究组(常规急救+院前急救,n=33)和对照组(常规急救,n=33),比较患者死亡、治愈、并发症、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死亡3.03%(1/33),并发症6.06%(2/33),比对照组18.18%(6/33)、27.27%(9/33)低,治愈96.97%(32/33),比对照组81.82%(27/33)高,住院(8.91±1.88)d,比对照组(13.40±2.78)d少,ChE(86.15±21.27)h恢复70%,阿托品化时间(2.63±1.02)h,症状(67.53±12.19)min消失,比对照组早,P<0.05。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中实施院前急救可降低患者死亡、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影响分析 有机磷农药中毒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产妇围产期时,采取营养保健教育的价值。方法:择60例孕产妇,分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围产期营养保健教育),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顺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产妇采取围产期营养保健教育,具有高临床价值,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提高孕产妇顺产,降低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

  • 标签: 孕产妇 围产期 营养保健教育 顺产率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贫血与肾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患者,排除缺乏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eGFR)数据及基线eGFR<15 ml·min-1·(1.73 m2)-1的患者,排除缺乏基线血红蛋白数据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病理资料及肾功能随访资料等。将患者分为贫血组(男性血红蛋白水平<120 g/L,女性<110 g/L)与非贫血组性。采用广义相加混合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ixed model,GAMM)分析基线贫血与随访肾功能(eGFR)下降的关系。结果共有821例IgAN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非贫血组666例,贫血组155例;男性397例(48.36%);年龄(34.91±9.46)岁;基线eGFR中位数为72.00(15.00,167.46)ml·min-1·(1.73 m2)-1,基线尿蛋白量中位数为1.00(0.01,15.82)g/24 h,随访天数中位数为176(0,3 770)d;共计重复测量数据2 352例次,其中男性1 268例次(53.91%)。与非贫血组相比,贫血组患者的基线eGFR、体重指数(BMI)、血白蛋白(ALB)均较低,女性占比较大,病理表现为肾小球节段性硬化(S1)、肾小管间质萎缩/纤维化(T1及T2)、新月体形成(C1及C2)的比例较高(均P<0.05)。采用单因素GAMM分析发现,时间每增加1年,贫血组比非贫血组的eGFR多下降4.778 ml·min-1·(1.73 m2)-1(95%CI 2.727~6.830,P<0.001);经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尿酸、平均动脉压、血清白蛋白、血胆固醇、24 h尿蛋白量及牛津病理分型中系膜细胞增殖(M)、毛细血管内细胞增多(E)、肾小球节段性硬化(S)、肾小管间质萎缩/间质纤维化(T)、新月体形成(C)后,GAMM分析发现,时间每增加1年,贫血组比非贫血组的eGFR多下降6.817 ml·min-1·(1.73 m2)-1(95%CI 4.245~9.388,P<0.001)。结论IgAN患者贫血与肾功能下降有相关性;IgAN合并贫血患者的肾功能进展更快,早期纠正贫血可能对延缓肾功能进展具有一定作用。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血红蛋白 贫血 肾功能不全 广义相加混合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接法测得的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餐后水平低于空腹水平的原因。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的85名受试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取受试者空腹和进食后2、4 h的血清样本,分别用直接法和磁共振波谱技术(NMRS)检测样本的血脂水平,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水平。用Friedman双向秩方差分析和韦氏配对符号秩次检验比较不同时间点血脂组分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PCSK9水平与脂蛋白颗粒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直接法检测,与空腹状态比较,进食后2、4 h的LDL-C均有下降[分别为2.58(2.09,3.12)、2.47(1.92,3.02)、2.37(1.82,2.80)mmol/L,P<0.001]。经NMRS检测,空腹和餐后2、4 h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浓度分别为1 086(830,1 239)、1 083(848,1 213)、1 061(814,1 213)nmol/L(P=0.417);LDL颗粒中胆固醇浓度分别为2.13(1.56,2.54)、2.16(1.68,2.50)、2.06(1.58,2.50)mmol/L(P=0.047),但餐后2、4 h与空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大颗粒的LDL浓度[空腹、餐后2、4 h分别为185.2(150.6,221.6)、173.0(144.8,220.3)、178.1(144.0,233.6)nmol/L,P=0.001],以及餐后2、4 h大颗粒的LDL中的胆固醇浓度均较空腹时下降[空腹、餐后2、4 h分别为0.49(0.39,0.57)、0.47(0.38,0.57)、0.46(0.37,0.58)mmol/L,P<0.001]。同时,进食后PCSK9水平也明显下降[分别为299(233,397)、257(208,342)、251(215,340)ng/ml,P<0.001],餐后4 h血清PCSK9的下降比例与NMRS所检测的餐后残粒胆固醇增长比例呈正相关(r=0.232,P=0.035)。结论磁共振波谱技术与直接法测得餐后LDL-C水平不一致。直接法测得的餐后LDL-C的下降并非LDL颗粒的清除,而是由于胆固醇在各LDL亚组分中的重新分布。

  • 标签: 胆固醇,LDL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磁共振波谱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R的发生有很多原因,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氧化应激与DR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氧化应激通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途径、多元醇途径、己糖胺途径、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途径,生成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损伤视网膜,导致DNA的氧化损伤,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氧化应激水平的提高激活细胞因子,进一步上调氧化应激水平,形成恶性循环。(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5-10)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氧化应激 活性氧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DR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补体系统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在抵御外来微生物侵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在调节免疫反应、介导炎症方面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补体系统通过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凝集素途径以及补体调节蛋白功能异常等多个途径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这将为研究DR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77-480,封三)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 补体系统
  • 简介:摘要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是引起男性下尿路梗阻症状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目前研究发现,前列腺微环境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前列腺微环境中细胞成分(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等)以及缺氧和氧化应激促进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机制进行详细阐述。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微环境 发病机制
  • 作者: 周钰 公伟 张爱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科,南京 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科,南京 210008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08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化疗药物顺铂的常见不良反应。顺铂诱导的AKI的发病机制复杂,与细胞摄取和外排、氧化应激、细胞死亡以及免疫与炎性反应有关。经历了数十年的研究,目前仍然没有理想的缓解顺铂相关AKI的治疗方案,主要原因是顺铂诱导的AKI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顺铂诱导的AKI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药理学和遗传学改变的相关文献,以期为顺铂相关AKI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顺铂 急性肾损伤 临床方案 肾毒性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精神障碍的主要类型之一,除了情绪改变之外,还常伴随痛觉过敏的发生。目前抑郁症伴发痛觉过敏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单胺类物质、炎性细胞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相关神经环路等方面。现阶段尚缺乏抑郁症伴发痛觉过敏的特效治疗药物,心理治疗、针灸疗法可发挥积极作用。本文现围绕上述内容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机制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抑郁症 痛觉过敏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威海市2009至2020年职业病的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威海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2月,采用回顾性分析,以威海市2009至2020年确诊的职业病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信息数据,分析其职业病病种、发病年龄、工龄、诊断时间、行业类型、经济类型及企业规模的分布情况。结果2009至2020年威海市共报告新发职业病453例,其中男性431例(95.14%),女性22例(4.86%),平均发病年龄为(49.16±8.51)岁,平均工龄为(17.89±9.30)年。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322例,71.0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71例,15.67%)和职业性化学中毒(36例,7.95%)的发病例数居前3位,其中尘肺病313例,噪声聋69例;病例主要集中在40~59岁年龄组(357例,78.81%)和10~19年工龄组(175例,38.63%)。不同发病年龄阶段和不同工龄阶段各类别职业病发病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97.64、80.74,P<0.001)。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采矿业(134例,29.58%)和船舶制造或维修业(97例,21.41%),以私有经济企业为主(350例,77.26%)。结论威海市新发职业病以尘肺病和噪声聋为主,应加强采矿业和船舶制造业或维修业等私有经济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 标签: 职业病 尘肺病 噪声聋 化学中毒
  • 简介:摘要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rhinosinusitis,AFRS)作为慢性鼻窦炎(CRS)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独特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生理学特点被广泛认知。AFRS好发于免疫力正常的青年患者,患病存在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差异性。真菌介导的2型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发病机制中占主导作用,这也可能是造成AFRS难治性和高复发的原因。治疗上首选内镜鼻窦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抗真菌治疗、免疫治疗及生物治疗可作为难治性AFRS的辅助治疗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成年人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从中抽取10省份,再从每省份中选择2个监测点作为随访点,于2016-2017年进行随访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前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5 578人,随访期间糖耐量受损(IGT)发生612人(男性268人,女性344人),总计随访37 364.82人年,IGT发病为16.4/1 000人年;空腹血糖受损(IFG)发生290人(男性128人,女性162人),总计随访39 731.31人年,IFG发病为7.3/1 000人年。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纳入年龄、城乡、糖尿病家族史、BMI、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以及身体活动水平,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1.60,95%CI:1.32~1.95)、城市居民(OR=1.41,95%CI:1.16~1.71)、肥胖(OR=1.56,95%CI:1.12~2.19)、血脂异常(OR=1.52,95%CI:1.25~1.83)、高血压(OR=1.32,95%CI:1.07~1.61)以及身体活动不足(OR=1.25,95%CI:1.04~1.50)是IGT发病的危险因素;年龄≥50岁(OR=1.31,95%CI:1.01~1.70)、糖尿病家族史(OR=1.71,95%CI:1.13~2.60)、超重(OR=1.41,95%CI:1.04~1.92)、肥胖(OR=2.09,95%CI:1.38~3.17)以及高血压(OR=1.53,95%CI:1.18~2.00)是IFG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相比IFG,IGT发病较高。年龄≥50岁者、超重/肥胖人群、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者、身体活动不足者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易发生糖尿病前期。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发病率 影响因素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研究提示,Takotsubo综合征(TTS)是导致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重要病因,但是目前关于TTS导致心衰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将介绍TTS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从炎症免疫循环,代谢异常及线粒体功能障碍三个方面阐述TTS导致心衰的可能机制。

  • 标签: Takotsubo综合征 心力衰竭 发病机制 炎症 能量代谢
  • 简介:摘要肺内血管肉瘤(epithelioid angiosarcoma)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因其导致出血而在肺内形成结节伴“晕征”的征象,随着出血的发生及吸收易形成“此起彼伏”的改变,影像表现特殊。同时伴有脑内转移的更为罕见,脑内的血管肉瘤同样易出血,核磁共振影像表现具有特异性。本文通过报道1例在肺部表现为多发结节伴晕征,随着多次随访出现“此起彼伏”改变,以及脑内多发转移的血管肉瘤,介绍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分析并总结肺内出现结节伴晕征的疾病的鉴别诊断思路,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该病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某钢铁企业井下粉尘浓度变化趋势、尘肺病患者发病情况及生存状态,为今后完善接尘职工的作业环境及尘肺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2月,回顾性调查江苏省某钢铁企业1991-2019年采矿场井下作业粉尘数据,并收集该企业1956-2019年尘肺病确诊患者的个案资料,分析尘肺病患者例数和粉尘浓度时间变化趋势、患者尘肺病期别和生存状态。结果1956-2019年该企业共确诊尘肺病患者241例,1991-2019年井下各年平均粉尘浓度随时间推移整体呈下降趋势。与运输平台(14.28%,1 447/10 132)比较,采掘平台平均粉尘浓度超标(43.68%,8 415/19 263)明显较高(χ2=2 674.84,P<0.01);尘肺病患者平均确诊年龄(73.54±10.42)岁,平均接尘工龄(21.41±8.68)年,其中存活85例(35.27%)、死亡156例(64.73%),主要尘肺病类型为矽肺(90.46%,218/241),主要尘肺病期别为壹期(96.68%,233/241);患者尘肺病期别越高,确诊年龄越小(P<0.01)。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7.264±1.982)年,中位生存时间为28年,不同诊断时间段的尘肺病患者累积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7,P<0.01)。结论改进后的防尘措施对降低井下粉尘浓度起到显著效果,我们需重点关注井下采掘平台的粉尘治理,并关注叁期尘肺病患者的治疗。

  • 标签: 尘肺病 粉尘浓度 采掘平台 确诊年龄 生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沙地区职业人群腰围和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连续体检4年及以上的70家单位共1 197例员工。以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的体检数据作为基线数据,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的数据作为随访数据。按照四分位数间距,将受试者根据腰围分为4组:第1四分位数(Q1),男性<77 cm,女性<68 cm;第2四分位数(Q2),77 cm≤男性<82 cm、68 cm≤女性<73 cm;第3四分位数(Q3)82 cm≤男性<87 cm、73 cm≤女性<78 cm;第4四分位数(Q4):男性≥87 cm、女性≥78 cm。其中Q1为对照组,Q2、Q3、Q4为暴露组。对总人群、男性人群、女性人群分别建立3个模型,模型Ⅰ不调整混杂因素,模型Ⅱ调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的混杂(男性人群和女性人群不调整性别),模型Ⅲ调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空腹血糖、血肌酐、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混杂。采用Cox回归分析比较不同腰围水平人群4年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比(HR)和调整风险比(aH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1 197例研究对象平均随访(2.05±1.18)年,共随访2 448人年。总人群4年共发生高尿酸血症208例(女45例/男163例),4年累积发病17.4%(女6.4%/男33.3%),发病密度84.9/1 000人年(女31.8/1 000人年,男157.6/1 000人年)。Q1~Q4组分别随访626、609、629、584人年,4年发生高尿酸血症15、30、59、104例,4年累积发病分别为5.5%、9.2%、20.8%、32.8%,发病密度分别为24.0/1 000人年、49.3/1 000人年、93.8/1 000人年、178.1/1 000人年。与Q1组相比,Q4组高尿酸血症发生风险增高,HR(95%CI)为2.70(1.81~4.04),P<0.05。总人群调整了混杂因素后,高尿酸血症的aHR(95%CI)为2.12(1.39~3.24),P<0.05。按照性别分层并调整混杂因素后,这种风险仍然存在,与Q1组相比,男性人群和女性人群Q4组高尿酸血症的aHR(95%CI)分别为1.91(1.18~3.09)和2.93(1.14~7.56),均P<0.05。结论随着腰围的增加,单位职工高尿酸血症的发病风险增高。

  • 标签: 腰围 高尿酸血症 发病风险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风湿性疾病是一组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病,发病机制大多不明确。外泌体是直径在30~100 nm的囊泡,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作为信号分子介导细胞间的通讯,参与风湿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外泌体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作用可为风湿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将近年来外泌体在风湿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外泌体 风湿性疾病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炎症性自身免疫病。趋化因子作为一种小分子分泌型细胞因子,是定向趋化迁移的诱导剂,通过与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GPCRs)相互作用,介导白细胞迁移,影响造血功能和血管生成。根据4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的定位顺序,趋化因子可分为CC、CXC、CX3C和C 4个亚家族。大量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在RA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免疫系统中趋化因子的作用及其4个亚家族在RA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及分析,以期为阐明RA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趋化因子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