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考察了近期阿根廷有关独裁时期的电影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倾向:由第二代电影人2000年创作的虚构类电影回到了儿童或青少年视点和90年代以前的"过时的"形式。通过对一部能展现这一近来趋向的政治惊悚片——加斯东·比拉文的《禁锢》的关注,这些电影(笔者称其为"标志的虚构")不应该被读解为当下第二代叙述的常规案例。相反,笔者认为他们恰恰证实了对近代史的表现上存在代内矛盾(尤其是关于20世纪70年代政治活动的表现)。在这些电影中,虚构(及儿童或青少年视角)的使用多考虑象似性(iconicity)而超过指称性(indexicality)——这一象似性的主导地位牵涉到对当代阿根廷来说很关键的意识形态内涵,而且也需要再次审视通过儿童或青少年的镜头来描绘历史这一做法的有效性。

  • 标签: 第二代 儿童 青少年 后独裁 象似性 虚构类电影
  • 简介:  德国著名团体EinstürzendeNeubauten(崩溃倒塌的新建筑,以下简称EN)被誉为西方工业噪音的鼻祖,自打他们那充满了力量感的奇异音乐为世界上的前卫乐迷所结识以来,已得到了多双极端耳朵的认可,本文,力求将文字深入到EN的音乐内核中,并通过对其早期(1981-1991)唱片的介绍、剖析与回顾,从而来一起解读出EN那分崩离析的噪音风貌,此时此刻,让我们通过EN自身的音乐,去理解工业噪音,去理解他们的意识根基,去理解EN:……

  • 标签:
  • 简介:康熙在位61年,曾六次南巡,在第二次南巡,让宫廷画家将之绘成长卷。1690年,王晕应宋骏业之邀北上京师,成为《南巡图》(图1)的主绘者,1695年完成了十二卷的鸿篇巨制,名动京师。但在京师滞留三年,他并未继续在宫廷效力,而选择南返。

  • 标签: 主客观因素 南巡 名动 长安 宫廷画家
  • 简介:以凯奇、费尔德曼、布朗、图德和沃尔夫等作曲家为代表的美国纽约学派是二战活跃于现代音乐创作领域的音乐家团体,他们以机遇和不确定为创作原则,通过抽象的个性化手法,摆脱传统的记忆,使音乐作品以更真实、自然的状态产生。

  • 标签: 纽约学派 音乐创作 机遇 不确定 图形谱
  • 简介: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中心是世界顶级的电子艺术平台,在数字艺术领域拥有最为前沿的理念与最优秀的作品。在数字技术进入艺术家视野的半个世纪,林茨电子艺术中心向世界展现了数字艺术与科学深度结合的全新作品,数字艺术的视觉面貌由此发生了新的转变。

  • 标签: 林茨电子艺术中心 数字艺术 科学
  • 简介:摘要:疫情时代,勘察咨询设计企业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设计行业的产业迭代、价值链转型、技术升级、人才争夺都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战略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A公司作为国有大型勘察咨询设计企业,近年来持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化改革,加速人才资源的市场化流动,试点职业经理人以及经理层契约化改革,用更加科学和完善的人才管理理念与方式,为疫情时代下的公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持续激活公司动能。

  • 标签: 后疫情时代 勘察设计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化用工
  • 简介:2014年9月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之后,便在全国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而《意见》中提到的“取消特长生的加分”等表述,正式宣布了“特长生时代”的来临,这让很多高三的特长生及家长在措手不及的同时,

  • 标签: 特长生 清华附中 艺术教育 乐团 招生制度改革 国务院
  • 简介: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季作品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缩影,观展引发了笔者对中国当代艺术种种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中的相当一部分与当代艺术的技术性缺失有关。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而发展形成的各种工艺操作过程、方法器具和技能。”’它是西方传统艺术为社会、观众提供服务的手段和前提条件,体现了艺术与社会的一致性,并同作品品质密切相关而具有一定的独立价值。西方现代艺术打破了这种一致性,以自律的姿态进行社会批判和自我批判。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鲁迅美术学院 作品展 技术性 毕业 西方现代艺术
  • 简介:特里·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1943年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艺术、历史与文化学院“爱德华·泰勒讲座教授”,英国学术院(TheBritishAcademy)院士。伊格尔顿是英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和文化理论家,先后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任教,曾任牛津大学“托马斯·沃顿讲座教授”,他的著作已有10种中译本,其中《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之后》等在我国学术界有广泛影响。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伊格尔顿 访谈录 当代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家 曼彻斯特大学
  • 简介:颜真卿《自书告身》又称《自书太子少师告》(图一),麻纸本,凡33行,共255字。此帖是颜真卿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由吏部尚书改授太子少师时自书的告身。董其昌于帖跋中评日:“官告世多传本,然唐时如颜平原书者绝少,平原如此卷之奇古豪荡者又绝少。”清王澍《虚舟题跋》评其有“澹古之韵”、“淳淡之趣”。

  • 标签: 颜真卿 告身 唐代 文本 理性 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