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的民族声乐发展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国土生土长的劳动成果。《吴越春秋》中记载的黄帝时期的“弹歌”和《淮南子》中记载的“劳动号子”,是中国民族声乐的基本雏形,演唱形式多以吆喝、呐喊为主。可以说远古时期是没有唱法的,全靠自身的嗓音条件来歌唱。进入奴隶制社会后,歌曲的表演形式和题材变得丰富多样,出现了“风雅颂”。中国民族声乐真正发展时期是“五四”运动以后,通过作词家作曲家创作的抗日歌曲,兴起了歌唱民族声乐的浪潮,演唱方法是用自己的本嗓歌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歌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创作的声乐作品也更具有艺术性,歌唱的方法借鉴了西方的发声方法。改革开放后,歌唱家们把中西结合的唱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又出现民美、民通等演唱作品,民族歌曲不再仅限于本民族的歌曲,而是走向世界。本文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论述民族声乐道路直至今日,具体研究三个时期的民族声乐道路的探索。

  • 标签: 民族声乐 发展 特点 探索
  • 简介:在去年寒假将至的时候.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喜迎新春佳节.”百校、上百课“活动走进天津市河西区青少年宫。为此,笔者与区青少年宫主任共同策划了首届“天津市河西区青少年首届娃娃庙会”.魏瑞江名师工作室及其下设的7个美术特色工作室的全体成员承担了庙会任务,

  • 标签: 青少年宫 河西区 天津市 社会 回报 假期生活
  • 简介:一、课前创意2013年1月14日上午,魏瑞江回报社会“百校、上百课”活动,走进天津市河西区第一幼儿园,与从事幼儿园工作的园长和教师共同研究儿童美术学习规律,探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活动流程为课堂教学、讲座、互动答疑。

  • 标签: 幼儿园工作 河西区 天津市 社会 回报 儿童美术教育
  • 简介:2013年9月26日.回报社会“百校、上百课“活动走进天津市北辰区刘安庄小学。这次活动源自该校美术教师马凤利.马老师作为天津市农村”265”骨干学员到我领衔的名师工作室进行基地研修实践活动.我作为实践导师与“265”骨干学员们一同深入学校上课.并进行教学研究。

  • 标签: 天津市 北辰区 社会 回报 小学 刘安
  • 简介:同为草书入画,将草书笔意融入写意花卉中而开创了大写意花卉画之历史新风貌的"白阳山人"陈淳,在中国美术史上与徐渭并称"青藤白阳",地位超然,但"青藤"徐渭而今在艺术市场上早已风生水起,真迹精品一旦出世必然是一场"腥风血雨",而白阳山人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温文尔雅"了。不过在当下这场2009年底伊始至今的中国艺术市场史上最大的一次高潮中,白阳山人似乎不意再沉默了,上升势头也明朗化起来,究竟是水涨船高的大众式上升,还是终于开始显露其天价潜质呢?

  • 标签: 山人 书画市场 陈淳 中国美术史 大道 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