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肺部结节病影像学诊断中的效果。 方法 本院于2018年至2020年期间共收治的1万例肺部结节病患者,随机抽取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64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活检检查。 观察肺部结节病的诊断准确率及CT影像学表现。结果 以活检结果为标准,参与的50例患者中,64层螺旋CT诊断全部符合标准,无误诊或漏诊发生;所有参与的患者中均见明显淋巴结肿大,平均淋巴结短径为(15.32±3.46)mm;其中,所有患者均伴有明显隆突下间隙淋巴结肿大,该区域平均淋巴结短径(16.98±2.81)mm;单肺门淋巴结肿大合并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11例,双肺门淋巴结肿大合并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39例。 结论 64层螺旋CT诊断用于肺部结节病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操作便捷,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64层螺旋CT 肺部结节病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实际价值。方法:基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100例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护理模式差异性分组,50例设置为对比组(常规护理)、50例设置为研究组(精细化护理),比较护理价值。结果:配合精细化护理的50例研究组,图像质量优良率98.00%较实施常规护理的50例对比组86.00%更高(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比组更高(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过程中,配合精细化护理干预,有助明显提升图像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检查 精细化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研究组进行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 对宫颈癌患者进行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因此,CT引导下三维后装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引导 三维后装治疗 宫颈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用于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疑似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22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针对22例疑似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实施CT诊断的检测,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CT诊断对于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价值。结果:CT诊断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敏感度为94.12%,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90.91%,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在对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实施诊断中给予CT诊断的有效性较高,能提供相应的影像学诊断表现和特点,方便临床中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胸腹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CT诊断 诊断准确率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病理特征以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纳入的11例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患者临床资料,均通过病理证实,收集其CT资料,分析病理特点。结果:单发,病灶大小2.1-8.9cm,平均(4.8±0.6)cm;6例周围型、5例中央型;CT平扫发现钙化2例、空洞性病变1例、坏死区1例、7例密度均匀;CT加强扫描发现3例轻中度强化、8例显著强化;1边界模糊、10例边界清晰;3例血管与病灶界限分明、5例血管受病灶挤压、3例病灶内血管包埋。肿瘤切除术8例,其中2例淋巴结转移。结论:CT检查可见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肿块边界多清晰、均可见强化、体积偏大,以单发为主,周围型常见于胸膜下部位,中央型特征表现为“血管包埋征”。

  • 标签: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 CT表现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肠梗阻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之后的诊断结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都需要借助多层螺旋CT来诊断肠梗阻。结果  结论 如果针对肠梗阻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方式自然可以提升诊断疾病的效率。

  • 标签: 肠梗阻放射 多层螺旋CT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全长CT参数分析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例,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n=50,术前参考下肢全长CT参数)、对照组(n=50,术前未参考下肢全长CT参数),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手术前后下肢力线冠状位影像学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好于对照组(P<0.05)且手术前后下肢力线冠状位影像学指标变化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使用下肢全长CT参数分析可以进一步保证手术安全性同时对下肢机械力线重建指导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下肢 全长CT参数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抽选于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期间接收的肺结节患者中,42例患者分别接受螺旋CT扫描和X线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措施的疾病检出率以及诊断价值。结果:螺旋CT扫描技术的肺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在肺结节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螺旋CT扫描技术可以获得较高的检出率,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今后临床中的价值。

  • 标签: 肺结节 螺旋CT扫描 检出率 X线检查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之间的CT成像特点。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于2019年11月~2020年6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CT成像特点。结果:在CT的成像特点上,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结节形态、边界、晕圈、分界、内部特征、钙化以及和腺体的关系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结节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结节性甲状腺肿 CT成像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CT增强扫描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观察时间段设置为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选择的观察患者为我科的CT增强扫描诊断72例,选择的分组方法为随机分成针对性组与一般组,选择的护理方法分别是针对性护理和基础护理,对照两种护理方法效果。结果:针对性组和一般组满意度、不良反应比较,针对性组是97.22%、5.55%,一般组是77.77%、27.77%,(x2=10.417,p=0.016),结果有差异。结论:CT增强扫描诊断时采用针对性护理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碘对比剂 CT 针对性护理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以及CT影像诊断方式,对疾病作出进一步分析,对比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确的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80例,诊疗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分别开展两种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则为以及CT影像诊断方式,对比诊断结果。结果:从诊断上看,观察组的诊断方式在颈椎曲度异常,颈椎间隙狭窄的检出率上更高,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从特异性分析上,对照组的诊断价值则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 CT影像和X线平面诊断颈椎病均具有各自的优势,可在临床中将两种方式联合在一起,发挥最大的效用。

  • 标签: 颈椎病患者 X线平片 CT影像诊断 临床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扩大预测过程中以基线CT平扫为基础的放射组学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3月-2021年2月对本院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观察分析,以患者入院内24h初次头颅CT检查结果为主,将其分为阴性组(血肿体积基线CT平扫30%)。通过放射组学软件分析基线CT平扫获得的纹理特点,然后降维处理数据,计算不同模型AUC曲线下面积。结果:总共获得纹理特征752个,随机森林模型AUC为0.853、Adaboost模型ACU为0.910、支持向量机模型AUC为0.499。结论:以基线CT平扫为基础的放射组学方法能够有效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扩大情况。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放射组学方法 基线CT平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