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验和细菌培养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效果及检出率评价。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阴道细菌检查的80例阴道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设置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执行实时荧光PCR检查和细菌培养检查,对比两组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细菌检出率。结果:实时荧光PCR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细菌培养,(P

  • 标签: 实时荧光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验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验和细菌培养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效果及检出率评价。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阴道细菌检查的80例阴道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设置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执行实时荧光PCR检查和细菌培养检查,对比两组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细菌检出率。结果:实时荧光PCR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细菌培养,(P

  • 标签: 实时荧光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检验 检出率
  • 简介:目的评价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血管刺激性试验、膀胱黏膜刺激性试验、体外溶血性试验、主动全身过敏试验(ASA),评价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的安全性。结果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无明显血管和膀胱黏膜刺激性,无过敏反应,有溶血反应。结论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临床使用时可能会出现溶血现象,建议稀释后使用。

  • 标签: 表柔比星 血管刺激性 膀胱黏膜刺激性 溶血性 主动全身过敏
  • 简介:目的探究对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下直肠癌侧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科收治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为经相关标准确诊的直肠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下直肠癌侧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直肠癌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下直肠癌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减低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癌前侧切除术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血液凝血系统功能的改变。方法采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2例、稳定期患者25例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测定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组与稳定期组比较。D-二聚体、Fb、PT、APTT、TT间差异无显著性。较正常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和Fb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COPD重度患者与轻中度患者间比较,D-二聚体和Fb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凝血系统加强,抗凝系统减弱,存在血栓状态。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院急救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具体运用效果。方法1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院急救护理,实验组则通过院急救护理路径对患者开展院急救护理。将两组患者自呼救到实施院急救时间和开始接受专业治疗时间及死亡率与致残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自呼救到实施院急救和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分别为(18.55±8.45)、(32.60±13.35)min,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23.15±11.15)、(40.55±14.05)min;实验组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分别为8.2%和49.4%,明显低于对照组18.8%和62.4%。两组死亡率和致残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用院急救护理路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患者院急救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临床护理路径 急诊护理 院前急救
  • 简介:头发中微量元素锰的检测,目前采用原子吸收较为普遍,其中包括火焰和石墨炉。就火焰来说,样品的处理多用湿式消化,而且消化过程中如果单纯用硝酸,样品很难变清亮,往往呈黄色浑浊液。但若加入硫酸消化至冒白烟则最后少量的样液很易逸出,造成样品丢失,同时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操作人员均应特别小心,稍微控制不好都将影响测定结果,这对发挥原子吸收的快速、准确、简便等特点无疑是不利的。

  • 标签: 火焰原子吸收法 测定 发锰 样品处理
  • 简介:近年来计算机化系统在药物临床安全评价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直接或间接地用于试验数据的采集、处理、报告以及原始数据的存储等。但目前计算机化系统在我国药物临床安全评价机构中应用尚未普及,或仅使用了计算机化系统部分模块功能。基于计算机化系统在我国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的应用现状,简要介绍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GLP法规要求、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流程、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状态的保持、计算机化系统运行需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等内容,以期为药物临床安全评价机构开展并加快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提供一定参考,进一步提高我国药物临床安全评价机构计算机化系统的使用效率并与国际接轨。

  • 标签: 药物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计算机化系统 验证
  • 简介:我们根据无偿献血的特点,参照医院临床整体护理模式,建立并完善落实了无偿献血的心理护理程序。以提高护理质量为核心,规范采血人员的行为,以系统整体的优质服务,创造优美、温馨的献血环境。使每—位无偿献血者从生理、心理上得到健康的护理。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偿献血者 献血者 采血人员 整体护理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对误诊的原因以及方法进行探讨,从而提高疾病的确诊率。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26例,并选取其中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对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检查结果进行探讨。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部分存在症状不典型性,误诊发生的几率极大。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治医师需要详细掌握症状不典型性的相关反应,以降低确诊失误率,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症状不典型 院前急救 误诊
  • 作者: 张衍敬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2-2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2期
  • 机构:奉新第二中医院张衍敬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于髋部晚期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股骨颈骨折具有可靠的治疗效果,可达到减轻或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Smith-Petersen入路切断股直肌的直头,Morre入路切断外旋肌群,虽显露充分、手术中损伤大,前者影响髋关节前侧稳定,后者影响髋关节后侧稳定,易导致髋关节前脱位及后脱位;Watson-Jones入路,对髋关节稳定性影响不大,但术中显露髋关节困难;外侧前入路,只切断小部分臀中小肌肌腱及股外侧肌部分肌腱,关节稳定性破坏很小,不易引起术后脱位。此入路从髋关节外前方进入,髋关节后侧稳定,术后坐立时不易引起后脱位,此入路亦无重要血管神经,能较快地显露髋关节,向上分开小部分臀中小肌前缘及向前内侧剥离部分股外侧肌群后,显露髋关节广泛。由于此入路由髋关节外侧前方进入,创口术后易引流,不易形成血肿,对预防术后髋关节血肿继发感染起到重要作用。于2012年4月至2018年6月,行33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经随访疼痛缓解,下肢行走基本正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创伤性休克患者院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接受的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案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实施的是常规急诊治疗和院急诊治疗等,两组案例治疗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案例的术前准备时间、休克缓解时间等,对比后得知,治疗组的优势明显。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治疗组的抢救成功几率是96%,对照组的成功几率是82%。结论对于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实施院急诊治疗,整体优势明显,能缩短术前准备时间,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院前急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索抗菌药物治理的有效方法,促进扬州市(以下简称"我市")二、三级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我市卫生局对23家二、三级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督导检查以了解整治、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整治,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仅有4家医院符合规定,2013年整治后上升为14家;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达标的医院从2家上升为15家;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达标的医院从0家上升为11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达标的医院从0家上升为11家。结论:整治后,我市23家二、三级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

  • 标签: 医疗机构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用药分析
  • 简介:本文就目前中药新药临床安全性评价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主要指中药新药长毒实验及其资料整理中易出现的问题,其中包括"新药长毒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实验设计中的实验周期、实验剂量、观察指标、动物数和恢复期观察,实验资料的整理,实验结果的分析,新药长毒实验结果的自我评价"等内容的分析.从中可以了解各项问题存在的焦点和解决的办法,为做好中药新药临床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中药新药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长毒实验 资料整理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耳窄蒂侧颌颈部皮瓣修复面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方法。方法对4例面部深度烧伤患者采取耳窄蒂侧颌颈部皮瓣I期移植的治疗方法并观察效果。结果应用该方法治疗4例患者,皮瓣最大面积12cm×9cm,最小4cmZ5em。所有皮瓣均成活。结论耳窄蒂侧颌颈部皮瓣不带知名血管,打破带蒂随意皮瓣的长宽比例,窄蒂移转方便,皮瓣供血良好,厚薄适宜,且与面部色泽协调一致,功能和外形良好,修复后外形满意,是修复面部深度烧伤创面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面部深度烧伤 耳前窄蒂侧颌颈部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80例,患者平均年龄36.7岁。术前Lysholm评分为(32.2±9.2)分,IKDC评分为(38.3±8.6)分s。结果:术后切口均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诊时间平均26.83个月。术后患者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不稳定症状消失,膝关节活动度正常。术后Lysholm评分为(86.4±7.6)分,IKDC评分为(84.6±8.2)分,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64岁,既往体健,因"呃逆3d"于2010年4月2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3d登山时突然出现呃逆症状,无胸闷、胸痛、腹痛等不适症状,因呃逆持续不止,遂去当地医院做针灸理疗,治疗2d无好转.

  • 标签: 心肌梗死 呃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