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强化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神经外科患者中,随机选取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强化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常规组患者采取普通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强化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强化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8±1.5),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强化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科室安全管理质量,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风险管理 临床实践
  • 简介:为了解某院神经内科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和用药合理性,选取该院神经内科病区2016年6月~2016年12月共2988条长期医嘱,进行超说明书用药循证依据分析。结果发现神经内科超说明书用药均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证据质量存在差异。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评估超说明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尽量规避风险。

  • 标签: 神经内科 超说明书用药 循证依据
  • 简介: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划分为两组,优质组患者采取风险管理模式,普通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0.34%,较普通组患者低17个百分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患者对于科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3.10%,较普通组患者高17个百分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科室安全护理质量,建议进行大规模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模式 神经外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影响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8. 3 -2019. 3 , 1 年内收治的 140 例 脑卒中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按照信封法随机分配为对照组( 70 例, 常规护理 )和观察组( 70 例, 常规护理 + 神经内科康复护理 )。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护理有效率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对比对照组及观察组经过 1 年后的 护理有效率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脑卒中 康复期 护理有效率
  • 简介: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医学价值。方法在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将其划分为优质组与常规组,优质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护理,常规组患者接受普通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优质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值高于常规组,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优质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上升程度高于常规组,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预后具有改善作用,建议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卒中患者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间于我院就诊的86名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43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效果,护理时间为4-5个月,以神经功能缺失的方法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效果差异较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护理护理,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残疾发生率,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值得推广和借鉴。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卒中 康复护理 临床研究
  • 简介:神经内科的住院病人具有年龄大、抵抗力低、多数伴有运动功能障碍及合并其他疾病(尤其是合并感染)等特点。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不仅关系到感染的控制,也对神经内科疾病的控制和预后有重要影响。临床药师应对合理用药的各个方面进行监测。本文介绍临床药师在抗感染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方案的制定、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工作体会。

  • 标签: 临床药师 神经内科 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上在对原发性痛经进行治疗时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入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痛经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与电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在痛经程度评分方面,以P>0.05,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的痛经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有效率方面,以P>0.05,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原发性痛经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原发性痛经 电针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就神经内科住院患者50例猝死原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所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猝死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本组50例神经内科住院猝死患者在猝死前的治疗记录、临床病症等,进而分析其猝死的时间及猝死的原因。结果10例患者为心源性猝死,占总患者数的20%;10例患者为肺栓塞猝死,占总患者数的20%;25例患者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猝死,占总患者数的50%;5例患者为不明原因猝死,占总患者数的10%。14例患者出现抽搐,5例患者出现昏倒,15例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大汗淋漓,10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11例患者出现发绀,5例患者睡眠中猝死。有15例(30%)患者猝死时间为当天的10h以后;有35例(70%)患者猝死时间为当天的0~10h之内。结论医护人员在神经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应该严密观察起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看护,尽量避免出现猝死的情况。

  • 标签: 神经内科 住院患者 猝死原因 临床分析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27岁,因多汗、阵发性心悸伴血压升高1年于2004年3月10日入院.入院后监测血压波动于160~260mmHg,VMA显著高于正常,测定值为173.5ummol/24h尿(政党值范围15.7~88.5ummol/24h尿).

  • 标签: 腹膜后 副神经节瘤 入院 血压升高 占位性病变 多汗
  • 简介:目的美托洛尔用于治疗心脏神经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4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除不用美托洛尔外,其余治疗均相同。观察两组的心慌、胸闷、气短、胸部隐痛等的症状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的心慌、胸闷、气短、胸部隐痛的症状改善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托洛尔用于治疗心脏神经症可明显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心脏神经症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5例病例均采用耳穴贴压治疗。结果35例病例经耳穴贴压治疗后治愈10例,好转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到83%。结论耳穴贴压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耳穴贴压 神经性耳鸣 疗效观察
  • 简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要强调糖尿病早期干预,严格长期地控制血糖,加强患者教育,重在预防。从现有的治疗手段看,可分为针对病因和针对症状的两类治疗。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 糖尿病神经病变 药物 优选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康复治疗技术配合针灸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在针灸治疗基础上采用康复治疗),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康复治疗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康复治疗 针灸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炎
  • 作者: 宋俊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2期
  • 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宋俊强【摘要】目的:分析了重症神经病患者肠内营养护理的对策。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6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治疗。43名患者接受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并比较了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ALB,TP,Hb,PA和BUN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为88.37%,显着高于对照组(74.42%)(P<0.05)。结论:对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并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改善患者的预后。
  • 简介:目的讨论循证护理运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作出相应的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共100例。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护理;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相关的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压疮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帮助,值得临床的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神经内科 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神经痉挛(呃逆)常见.虽不算大病,但影响原发病的康复,影响生活质量。对其治疗的方法虽多,但疗效多不确切。本文报告采用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11例经验。

  • 标签: 治疗 膈神经阻滞 顽固性呃逆 疗法 常见 痉挛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以及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怀远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血糖检测。结果:全部患者神经电生理异常率81%,其中运动神经异常率67%,感觉神经异常率76%;腓神经传导异常率71%,F波异常率62%。病程超过10年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率96%,且神经电生理异常情况和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血糖水平有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手段,特别是联合神经电生理检测更有利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积极良好的控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保持血糖稳定,有利于疾病的控制。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电生理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肌电图与病症的相关性,并以此探讨神经肌电图对于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 2011年 5月到 2013年 5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腕管综合征患者中选取 90例病例,并对该组所有病患的神经肌电图与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回顾。结果: 90例患者共检测正中神经 118例,所有腕管综合征病患的拇指至腕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平均为 35.9±5.5m/s,中指至腕为 36.4±5.7m/s,阳性分别为 108例( 91.52%)与 102例( 86.44 %),阳性诊断价值良好,正中神经运动电位的潜伏期为 5.7±1.8ms,阳性患者为 95例( 80.51%),所有 CTS病患的正中神经感觉以及运动神经传导检测结果均与正常患者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对于诊断腕管综合征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可及早发现并诊断腕管综合征,使患者得到及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神经电生理 神经肌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