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HPVL1壳蛋白检测HR-HPV阳性、TCT≤LSIL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分流管理价值。方法对HR-HPV阳性、TCT≤LSIL的687例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L1壳蛋白检测,评价其筛查宫颈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结果HPVL1壳蛋白阳性率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s=-0.316)。细胞学结果NILM组中,HPVL1壳蛋白检测筛查宫颈病变(≥CIN1)的灵敏度75.4%、特异度33.9%、阳性预测值18.8%、阴性预测值87.2%;ASC-US组以上各值为71.4%、92.4%、81.8%、87.1%;LSIL组以上各值为77.0%、87.7%、89.1%、74.6%。结论HPVL1壳蛋白对宫颈病变有预测价值,且可对HR-HPV阳性、细胞学≤ASC-US受检者进行分流管理。

  • 标签: HPV L1蛋白 宫颈上皮内瘤变 液基细胞学 分流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芳香化酶P450(P450arom)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腺肌病等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病变内膜中的不同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Ⅰ组)、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Ⅱ组)、子宫内膜增生症内膜(Ⅲ组)、正常子宫内膜(Ⅳ组)四组不同内膜中P450arom的表达。根据阳性率和表达强度进行量化评分(免疫组化评分)。结果①P450arom子宫腺肌病异位、在位、子宫内膜增生症内膜中均阳性表达,但在正常子宫内膜无表达,P450arom异位子宫内膜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在位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P〈0.05);异位子宫内膜病灶周围肌肉组织中也有P450arom表达;②P450arom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的增殖期和分泌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雌激素限速酶P450arom是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增生症等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激素,局部分子水平代谢紊乱可能导致疾病发生。②内膜P450arom检查不能作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方法,但可作为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筛选方法。

  • 标签: 芳香化酶P450 子宫内膜 免疫组化
  • 简介: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发达国家一直居高不下。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大样本调查显示每天大约有1600名美国公民死于癌症,而乳腺癌是继肺癌之后女性死亡的第二号杀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乳腺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并渐趋年轻化。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间的相互作用,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连续过程。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乳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
  • 简介: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无明显表型异常成年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中心进行的,无明显表型异常成人外周血CMA病例,共计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进行了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及CMA检测。结果33例因产前诊断胎儿CMA阳性进行外周血CMA检测,外周血CMA检测结果阳性有10例,占总病例的30.3%,占家庭数的52.6%;76例因不良生育史进行外周血CMA检测,外周血CMA检测结果阳性有9例,占总病例的11.8%,占家庭数的16%;25例因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进行外周血CMA检测,外周血CMA检测结果阳性有3例,占总病例的12%;2例因特殊家族史进行外周血CMA检测的,外周血CMA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对于无明显表型异常的成年群体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CMA检测,可以明确其遗传学病因,从而提供更全面详细的细胞遗传学信息及遗传咨询。

  • 标签: 无表型异常成年人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NIPT)常州地区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总结及推广。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6年3月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6505例单胎孕妇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抽取孕妇外周血10ml,4小时内分离血浆中游离DNA建立文库,采用IlluminaNextseqCN500测序平台对其进行测序分析,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分析,提示染色体异常患者再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后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对确诊患者建议终止妊娠。结果6505例检测样本中NIPT结果提示有97例胎儿染色体异常,其中81例孕妇自愿接受羊水穿刺。(1)胎儿常染色体非整倍体49例(T2143例,T185例,T131例),羊水培养核型分析后发现:T21阳性预测值达95.1%,T184例确诊(4/5),T131例确诊(1/1);(2)32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其阳性预测值达53.1%,包括:14例45,XO高风险中仅确诊4例,假阳性10例;12例47,XXY高风险,进一步确诊发现8例,4例假阳性;最后确诊2例47,XXX和2例47,XXY。结论NIPT技术唐氏综合征筛查上准确性高、假阳性率低;T18,T13样本少无统计学上意义。性染色体数目筛查方面,结果准确性偏低,特别体现在Turner综合征,故对45,XO筛查结果在遗传咨询须谨慎处理。

  • 标签: 唐氏综合征 无创性产前诊断(NIPT) 胎儿游离DNA 性染色体异常 产前诊断
  • 作者: 杨海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吴兴区人民医院&吴兴区妇幼保健院,浙江 湖州313008
  • 简介:目的:分析炔诺酮联合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2月份至2022年6月份期间所收治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56例作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分成两组为:对照组患者28例、观察组患者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黄体酮治疗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炔诺酮联合黄体酮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比较组间患者的止血效果,观察组效果更加显著,差异有意义(P<0.05);组间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对比,治疗前组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实施炔诺酮联合黄体酮治疗,可以获得更为显著效果,使得患者获得更为良好止血效果,使得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向正常值恢复,有效促进预后,临床治疗之中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炔诺酮;黄体酮;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止血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检查分级乳头血性溢液乳腺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Mokbel’S分级系统略做调整,对617例乳头血性溢液患者的纤维乳管镜检查资料进行分级,评估纤维乳管镜图像特征分级诊断的准确性。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对纤维乳管镜分级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评价,计算出纤维乳管镜图像特征分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采用ROC曲线对分级诊断进行检测。结果根据调整后的纤维乳管镜分级,617例乳头血性溢液患者中0级0例,1级21例,2级71例(含恶性1例),3级386例(含恶性9例),4级43例(含恶性8例),5级96例(含恶性78例)。纤维乳管镜分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9.6%、89.8%、61.9%、97.9%和89.8%。ROC曲线下面积是0.897,95%可信区间是0.859~0.935。结论纤维乳管镜检查分级可用于乳头血性溢液的乳腺疾病,对早期发现乳腺癌、减少乳腺癌的漏诊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纤维乳管镜 分级 诊断 准确性 乳头血性溢液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sCD44v6和CA125的检测卵巢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卵巢癌患者、50例良性卵巢瘤患者和130例正常健康人群的血清样本采用ELISA和放免法定量检测sCD44v6和CA125浓度.结果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sCD44v6浓度为209.4±50.2ng/ml,显著高于良性患者的153.3±47.6ng/ml(P<0.01)和正常人群的132.6±33.9ng/ml(P<0.01);卵巢癌术前血清CA125平均浓度为38.2±9.7U/ml,高于良性组16.7±5.8U/ml(P<0.01)和正常组11.5±5.1U/ml(P<0.01).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患者血清sCD44v6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sCD44v6和CA125随着病程进展、癌细胞恶性程度的增高、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的深入而升高.生存分析sCD44v6的异常升高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sCC(sCD44v6和CA125联合)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有关(RR=3.158,P=0.0032).结论血清sCD44v6和CA125的检测卵巢癌的辅助诊断、手术疗效、转移程度的判断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 标签: SCD44V6 CA125 卵巢癌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尼尔雌醇及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取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倒绝经后要求取环妇女分成两组,研究组50例,服用尼尔雌醇4mg,一周后取环,并于取环术前2-3h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对照组50例,为不服药直接取环。结果在宫颈软化程度、术中综合反应程度、取环时间、取环效果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尼尔雌醇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取环,成功率高,手术风险小,患者痛苦少,值得推广。

  • 标签: 尼尔雌醇 米索前列醇 绝经后妇女 取环术
  • 简介: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P53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67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其中10例良性肿瘤,14例交界性卵巢瘤、43例卵巢癌的石蜡包埋的卵巢组织进行C-erbB-2和P53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①卵巢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之间C-erbB-2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C-erbB-2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C-erbB-2的过度表达见于恶性程度高,组织分化差的肿瘤中.②卵巢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良性肿瘤之间P53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表达强度与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恶性程度较高,组织分化差,较晚期的肿瘤P53的表达较强.结论癌基因C-erbB-2及抑癌基因P53卵巢癌组织中广泛存在,并与其临床病理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这些基因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对各基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卵巢上皮性肿瘤 癌基因C-ERBB-2 抑癌基因P53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Humanpapillomavirus,HPV)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u蛋白是HPV的主要衣壳蛋白,是免疫反应攻击HPV病毒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主要靶位,对HPV感染阶段的判定以及宫颈病变程度和结局的预测有重要意义。本文对HPVL1蛋白的结构作用、相关应用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 L1蛋白 宫颈病变 预后
  • 简介:乳头溢液女性中发生率约为10%。以往的主要诊断方法为乳管造影和溢液涂片脱落细胞学检查。以上两种检查方法均存在阳性率低、敏感性差等不足。纤维乳管镜作为一种可直视下观察病变乳管内情况、诊断乳头溢液的新方法,与上述两种方法比较优势明显。乳头溢液中,非占位性病变占相当比例,既往治疗方法只有手术治疗。本院对98例乳头溢液病例行纤维乳管镜检查,并对其中55例非占位性病变行镜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纤维乳管镜 乳头溢液 乳管炎 乳管扩张症
  • 简介:目的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蛋白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中MT1-MMP蛋白的表达;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作为统计分析的工具,MT1-MMP表达与临床病理因子的关系用卡方检验和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检验;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er检验CoxRegression。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T1-MMP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2.3%,表达强度不同分期和不同淋巴结转移数目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正相关(P〈0.050),不同大小肿瘤间及ER、PR和HER-2不同表达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1-MMP阴性患者与弱至中度阳性或强阳性患者间的无病生存期比较,MT1-MMP(-)为65.0%,MT1-MMP(+-++)为27.1%,MT1-MMP(+++)为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不同MT1-M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患者的7年生存率也明显不同,MT1-MMP(-)为77.5%,MT1-MMP(+-++)为60.4%,MT1-MMP(+++)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根据不同分期和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分层分析发现,MT1-MMP蛋白不同表达强度的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根据不同肿瘤大小的分层分析发现,不同MT1-MMP表达强度的T2期和T4期患者预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0),但T1和T3期患者预后没有差别。多因素分析显示MT1-MMP是有意义的预后因子,MT1-MMP强阳性患者死亡风险增加2倍,弱到中度阳性患者死亡风险增加1.3倍。结论MT1-MMP的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转移有关,MT1-MMP是乳腺癌的预后因子。

  • 标签: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 乳腺肿瘤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间隔减瘤术(neoadjuvantchemotherapyfollowedbyintervaldebulkingsurgery,NACT/IDS)晚期卵巢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0年6月至2013年1月109例IIIc和IV期晚期卵巢癌患者资料,将53例直接行肿瘤减灭术(primarydebulkingsurgery,PDS)患者纳入PDS组,将56例行NACT/IDS患者纳入NACT/IDS组,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及围手术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和无病进展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T/IDS组手术切除率(53.6%)明显高于PDS组(43.4%)(P〈0.05);NACT/IDS组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优于PDS组(P〈0.05)。结论NACT/IDS增加了手术切除率,减少了手术创伤,术后生存率与PDS无明显差异。Ⅲc期和Ⅳ期卵巢癌患者,并非强调直接行PDS,NACT/IDS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 间隔减瘤术 新辅助化疗 直接肿瘤减灭术
  • 简介:近来p27基因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该基因编码的产物P27蛋白是一种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的负性调控因子,参与细胞周期的调节。其表达下调与许多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关系密切。现对P27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乳腺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P27 生物学功能 乳腺癌 化疗 内分泌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近十多年以来,腹腔镜手术临床上的广泛开展,但大多数采用的是以CO2作为气腹基础进行的.笔者采用一种简易的方法扩张腹壁代替CO2气腹进行了妇科腹腔镜手术,获得了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三角形腹壁 中的应用 免气
  • 简介:目的对比含铂方案足苗化疗与减量化疗联合榄香烯老年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5年6月大连巨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诊治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2例老年复发、转移件乳腺浸涧件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纠(37例):顺铂75mg/m^2,分2~3d静脉滴注,联合古西他滨1000mol/m^2或长春瑞滨25mg/m^2,第1、8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联合组(35例):顺铂60~75mg/m^2,分2~3d静脉滴注,联合吉曲他滨800mg/m^2或长春瑞滨2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同时注射榄乔烯400mg/d,2周为1个疗程。分析2纽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不良反虚及生活质量差异:纽削例数比较用X^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牛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结果常规纠患者完全缓解((:R)率为10.81%(4/37)、部分缓解(PR)率为37.84%(14/37)、病情稳定(SD)率为24.32%(9/37)、病情进展(PD)率为27.03%(10/37),联合组Ctl率为11.43%(4/35)、Ptl率为34.28%(12/35)、SD卒为22.86%(8/35)、PD卒为31.43%(11/35),2纽差异无统汁学意义(Z=-0.289,P=0.773)。联合绀白细胞减少的发牛率低于常规绀-45.71%(16/35)比70.27%(26/37),Z=-2.025,P=0.043]。消化道不良反应主要足恶心、呕吐,常规组和联合组发生率分别为97.30%(36/37)和80.00%(28/35),差异有统计学意l义(Z=-2.080,P=0.038)。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常规组与联合纽比较,差异均无统汁学意义(曲小板减少:35.14%比20.00%,Z=-1.425,P=0.154;贫而:35.14%比37.14%,Z=-0.066,P=0.947;肝功能损害:29.73%比25.71%,Z=-0.265,P=0.791)、2绀患者生活质苗筹异无统计学意�

  • 标签: 乳腺肿瘤 化学疗法 老年人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双氯芬酸钠栓绝经妇女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contraceptivedevice,IUD)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到建湖县计划生育指导站要求取器的180例放置金属单环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A、B、C3组,每组各60例。A组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双氯芬酸钠栓塞肛取器,B组单独用米索前列醇塞肛取器,C组用安慰剂甲硝唑片塞肛取器。观察术中宫颈软化程度及阴道出血量、各种不良反应以及取IUD效果。结果手术时A组、B组宫颈松弛、宫颈软化程度及止痛的效果均明显,取出成功率高,优于C组,A组效果最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术中出血量均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双氯芬酸钠栓用于绝经后妇女IUD取出术止痛效果明显,取器困难程度明显降低,取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双氯芬酸钠栓 宫内节育器 取器术
  • 简介:术后镇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常采用静脉(PCIA)或硬膜外(PCEA)两种给药方式,效果确切,但术后镇痛时其不良反应常困扰病人。本文旨在评价左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分别复合芬太尼妇科手术的硬膜外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妇科术后镇痛 复合芬太尼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应用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