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在无症状人群中评估9p21位点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联。方法:纳入889例无卒中史高血压患者,收集一般资料,检测血、尿样本并提取全血DNA。采用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评估颅内、外动脉狭窄。选取位于9p21的位点rs1333049和rs2383207进行分型。结果:纳入人群中46.2%颅内、外动脉无狭窄,21.4%仅颅内狭窄,15.4%仅颅外狭窄,17.0%颅内、外共存狭窄。所选位点在校正多重危险因素后与颅内、外共存狭窄显著相关(P=0.011和0.017);rs2383207-A等位基因携带显著与降低的狭窄程度相关(P=0.009),与较少的病变数目无关(P=0.063)。结论:9p21位点rs1333049和rs2383207与无症状颅内、外共存动脉狭窄显著相关,可用于评估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水平。

  • 标签: 颅内、外动脉狭窄 9p21 缺血性脑卒中 遗传 关联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中国社区一般人群中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单核苷多态性与其血清水平的关系。方法2005年,在1431名北京社区人群中进行心血管流行病学调查,检测IL-6基因单核苷多态性(SNP)(rs1800796、rs1524107、rs2066992),同时检测血清IL-6的浓度,测量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脂、血糖,询问吸烟史、饮酒史和疾病史。结果在1431名社区人群中,rs1800796、rs1524107、rs2066992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rs1800796C/C、C/G和G/G基因型携带者IL-6升高(中位数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1.1%、50.7%和42.6%(p=0.138),调整年龄、性别后,rs1800796G/G基因型(与G/C+C/C相比)OR值(95%可信区间)为0.71(0.50-0.998),内含子区域的rs1524107C/C基因型(与T/T相比)、rs2066992G/G基因型(与T/T相比)携带者OR值均为0.83(0.58-1.19)。单倍体型分析显示,rs1800796、rs1524107、rs2066992位点的CTT单倍体型OR值为1.17(1.003-1.37)。结论社区人群中IL-6基因rs1800796位点及其与rs1524107、rs2066992位点的CTT单倍体型与血清IL-6升高密切相关,提示CTT单倍体型可能是血清IL-6升高的遗传性标记之一。

  • 标签: 血清白介素-6 基因多态 启动子 内含子
  • 简介:目的研究CDKN2A/2B基因rs2383208的单核苷多态性与中国西南地区汉族妊娠期妇女糖耐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国西南地区汉族妊娠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耐量正常组495例(59.64%),糖耐量异常组335例(40.36%);糖耐量异常组包括空腹血糖异常及糖耐量受损组279例(33.62%)和妊娠糖尿病组56例(6.74%).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飞行质谱法检测CDKN2A/2B基因rs2383208单核苷位点多态性.结果CDKN2A/2B基因rs2383208的AA、AG、GG3种基因型在所检测妇女的糖耐量正常组与糖耐量异常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南地区妊娠妇女中,未发现CDKN2A/2B基因rs2383208A/G多态性与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具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妊娠糖耐量异常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CDKN2A 2B
  • 简介: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时肺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的变化及丙酮乙酯(EP)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以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EP早期治疗组(建模后6h给药)和EP晚期治疗组(建模后12h给药)。各组分别于模型建立后24h和48h检测肺组织MIFmRN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肺湿重/干重(W/D)比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24h、48h脓毒症组、EP6h组和EP12h组MIFmRNA、MPO活性、肺W/D比值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EP6h组和EP12h组肺组织MIFmRNA水平、MPO活性、肺W/D比值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均较同时相点脓毒症组显著降低;脓毒症组24h肺组织MIFmRNA的水平与MPO、W/D比值以及肺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变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时肺组织MIF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EP对脓毒症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IF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大鼠 丙酮酸乙酯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 简介:目的评估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中应用不同剂量的氨甲环对围术期出血和输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入选126例择期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n=33),中剂量组(n=31),低剂量组(n=31)和空白对照组(n=31)。氨甲环采用负荷量加维持量的给药方式。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负荷量分别为30mg/kg、20mg/kg和10mg/kg麻醉诱导后20分钟输注完成;三个剂量组维持量分别为20mg/kg/h.15和10mg/kg/h,持续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输注。记录术后出血量和异体血制品的输注情况,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术前患者一般资料和围术期临床资料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出血量分别为(514.24±450.09)ml.(615±340.25)ml、(692.74±218.84)ml和(1057.26±437.39)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为(2.45±2.7)1U.(2.65±3.59)U.(2.89±2.59)U和(5.42±5.05)U,血浆输注量依次为(303.33±465.15)ml、(353.55±592.88)ml、(389.68±476.34)ml和(681.94±707.72)ml;异体血输注方面,高,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可有效减少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出血量且与氨甲环的剂量呈正相关,而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瓣膜置换术 氨甲环酸 抗纤溶药 体外循环
  • 简介:目的研究水飞蓟宾(Silibinin,SIL)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100只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SIL低(100mg/(kg·d))、中(200mg/[kg·d))、高(400mg/(kg·d))剂量预处理组(n=20),术前7d开始灌胃给药;采用结扎冠状动脉30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6h后,通过高分辨率超声影像系统检测舒张末期左室内径(IVIDd)和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IDs)、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TTC染色法计算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状况,RT-PCR法测定心肌组织bcl-2mRNA、Bax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法测定心肌组织caspase-3、NF-kB蛋白表达;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发现经SIL中、高剂量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LVIDd并显著提高FS、EF和SV,其中SIL高剂量预处理组LVIDs显著降低;显著降低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明显改善心肌细胞凋亡状况、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显著上调bcl-2mRNA表达并下调BaxmRNA表达、显著提高‘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caspase-3、NF-kB蛋白表达量,显著提高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并显著降低MDA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SIL具有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IL改善心功能、调节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以及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标签: 水飞蓟宾 心肌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CASPASE-3 NF-KB
  • 简介:目的花生四烯由细胞色素P4500ω-羟化酶催化生成的19-和20-羟烷四烯(19-,20-HETE)。在多种疾病过程,尤其是高血压病中,20-HETE扮演着重要角色。寻找人群中该酶基因之一的CYP4A11的编码区多态性位点分布情况,可以为研究高血压病的基因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集50例血压正常、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人外周静脉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法分段扩增基因编码区序列,电泳检测后回收目的片断;测序,与参考序列比对后统计结果。结果CYP4A11共发现16个多态性位点,其中5个有意义:1个5′端非编码区的突变位点A-54G,4个引起氨基改变的多态性位点,分别为A6890C、A7207G、T7394A和T8590C。其余为同义突变或者位于内含子区。结论(1)多态性位点存在种族差异;(2)突变位点大多数位于内含子区,或者为同义突变,仅有少数有意义;(3)发现的多态性位点可能引起蛋白质构象进而改变蛋白质功能,或者引起基因转录活性的改变,并为下面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和大样本人群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花生四烯酸ω-羟化酶 CYP4A11 多态性位点
  • 简介:目的研究花生四烯经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代谢产物-表氧化二十碳三烯(epoxyeicosatrienoicacids,EETs)对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ovineaorticendothdialcells,BAECs)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BAECs。分别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8,9-,11,12-,和14,15-EET1h后,用LPS(100ng/ml)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用MTF法检测LPS对BAECs的毒性作用,再通过细胞形态学(吖啶橙/溴化乙锭染色)和流式细胞仪计数检测其凋亡变化。结果LPS对BAECs的毒性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LPS可明显诱导BAECs凋亡,但8,9-,11,12-,和14,15-EET干预的BAECs凋亡细胞数分别为(37.03±3.014)%、(33.45±7.918)%和(35.75±7.858)%明显少于溶媒对照组(47.33±3.154)%。结论这些结果证明了花生四烯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代谢产物EETs能明显的抑制LPS诱导的BAECs凋亡。这表明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可能有保护心血管系统,防止其受到炎症损伤和粥样硬化的作用。

  • 标签: 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脂多糖 凋亡 表氧化二十碳三烯酸
  • 简介:目的比较吉西他滨动脉灌注化疗和外周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旨在评估吉西他滨动脉灌注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43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21例采用动脉灌注化疗(灌注组),22例采用外周静脉化疗(静脉组),两组均采用吉西他滨为基础联合5-FU化疗。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临床受益反应、肿瘤客观缓解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灌注组的临床受益率为81%,显著高于静脉组的50%(P=0.033);灌注组的疼痛改善率为76.2%,亦显著高于静脉组的45.5%(P=0.039);灌注组的肿瘤客观有效率为33.3%,略高于静脉组的22.7%,相差不显著(P=0.498);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外周静脉化疗相比,吉西他滨动脉灌注化疗能显著提高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受益率,其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良好。

  • 标签: 胰腺肿瘤 药物疗法 吉西他滨 动脉灌注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对于老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的逆转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花生四烯环氧化酶途径。方法实验采用17个月龄的SHR分别连续给予12周的丹参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对照,选取同周龄的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同时选用花生四烯环氧化酶-2(COX-2)的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灌胃处理后注射丹参。测定血压、血流动力学、左心室质量指数,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析心肌细胞的大小或心肌纤维化水平,左心室心肌COX-2的蛋白表达和活性水平。结果与老年WKY大鼠相比,老年SHR高血压对照组血压显著增高f收缩压:(171±12)vs(125-I-3)mmHg;舒张压:(115±9)VS(87±3)mmHg;平均动脉压:(139±10)vs(106±5)mmHg;P〈0.05],心功能恶化[LVEDP:(13.9±1.7)VS(7.6.4-1.3)mmHg;LVdP/dtmax:(2528±167)VS(3015±217)mmHg/s;-LVdP/dtmax:(1957±134)vs(2501±175)mmHg/s,P〈0.05],左室质量指数增加[(3.45±0.07)VS(2.23±0.06)mg/g,P〈0.051,心肌细胞增大[心肌细胞直径:(23.5±0.4)VS(14.3±0.4)仙ITI,P〈0.051,纤维化严重[心肌间质纤维化指数:(1.66±0.05)%vJ(0.64±0.05)%;心肌血管周围纤维化指数:(139±9)%w(68±7)%,P〈0.05],心肌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125.8±7.2)VS(47.6±3.8),P〈0.05]以及活性增强[(73.9±5.6)vs(56.7±4.4)kU/g,P〈0.05]。应用丹参的SHR组,收缩压无显著变化,其他指标均有显著下降(P〈0.05),塞来昔布能够部分消除丹参的作用。结论丹参能显著逆转老年SHR的心肌纤维化水平,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花生四烯环氧化酶途径。

  • 标签: 丹参 大鼠 近交SHR 心肌纤维化 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
  • 简介: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酯(EGCG)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增殖及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EGCG(6.25、12.5、25、50、100μg/ml)对体外培养的SW1990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GCG(25μg/ml)对SW1990细胞凋亡及不同浓度的EGCG(0、10、20、30、40、50μg/ml)对SW1990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EGCG(0、25、50μg/ml)作用SW1990细胞24h后,吸光度值(A492)分别为0.46±0.04、0.42±0.04、0.27±0.03,48h后分别为0.48±0.02、0.31±0.03、0.16±0.02,72h后分别为0.51±0.01、0.24±0.04、0.14±0.04,EGCG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抑制SW1990的增殖(P<0.01).25μg/mlEGCG作用于SW1990细胞24、48、72h后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33±1.15)%、(19.77±0.81)%、(29.17±0.75)%,而对照组相应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7±0.45)%、(3.20±0.26)%、(3.67±0.3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20、50μg/mlEGCG作用SW1990细胞24h后,G0/G1期细胞分别占(57.59±0.97)%、(62.99±1.91)%、(68.87±1.88)%,随着EGCG浓度的增加,Go/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相应下降(P<0.01).结论EGCG能明显抑制SW1990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SW1990细胞凋亡及调控细胞周期有关.

  • 标签: 胰腺肿瘤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 简介:目的研究沉默信息调控因子3(Sirtuin3,SIRT3)及氧化应激在姜黄素(curcumin,cur)抗H9c2细胞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I/RI)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H9c2细胞,给予姜黄素预处理后建立细胞I/R模型,处理完毕后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氧自由基(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SIRT3、凋亡相关分子表达水平,从而明确姜黄素对氧化应激、SIRT3水平及凋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SIRT3siRNA下调SIRT3表达,给予姜黄素处理,建立I/R模型,检测上述指标,明确姜黄素是否通过激活SIRT3,抑制氧化应激抗H9c2细胞I/RI的。结果I/R处理后细胞活力下降,LDH释放增多,ROS水平升高,MDA含量升高,还原型GSH水平下降。Western检测发现SIRT3表达下降,凋亡指标上调。姜黄素预处理后细胞活力恢复,LDH释放减少,ROS水平、MDA含量下降,还原型GSH水平上升,凋亡指标下降。SIRT3siRNA下调SIRT3表达后,姜黄素的上述作用被逆转。结论姜黄素能有效减轻H9c2细胞I/RI,可能是通过上调SIRT3,抑制氧化应激来实现的。

  • 标签: 沉默信息调控因子3 缺血再灌注损伤 姜黄素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中,Kir6.1与Kir6.2通道亚基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14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每组各7只.RT-PCR方法检测Kir6.1、Kir6.2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膜Kir6.1与Kir6.2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放免法检测血浆AngⅡ与缺血区、非缺血区的心肌AngⅡ含量.结果(1)IRI引发缺血区及非缺血区Kir6.1mRNA水平明显升高,而Kir6.2mRNA水平没有明显改变;(2)IRI引发缺血区及非缺血区心肌细胞膜Kir6.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Kir6.2蛋白水平没有明显改变.结论IRI导致心肌KATP通道亚基构成发生了改变,可能与局部RAS的激活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Kir6.1 KIR6.2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目的:探讨Pringle肝门阻断术对老年患者术中末梢灌注指数(PI)及无创脉搏血红蛋白(SpHb)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60岁患者43例,全麻下行择期肝脏手术。于Pringle肝门阻断前后记录同一时间的PI、SpHb和有创血红蛋白(Hb)。Bland-Altman分析和线性回归模型评估Pringle肝门阻断前后的PI和SpHb测量误差(SpHb与有创Hb差值的绝对值)。结果肝门阻断前后分别收集有效试验数据:44对和73对。肝门阻断前PI>1.4的数据占77.3%,SpHb测量误差≤1g/dl的数据占75.0%,SpHb偏倚值为0.62g/dl,95%CI为-1.15~2.38g/dl。肝门阻断后PI>1.4的数据占67.1%,SpHb测量误差≤1g/dl的数据占35.6%,SpHb偏倚值为1.12g/dl,95%CI为-0.98~3.23g/dl。PI与SpHb测量误差呈显著负相关(r=-0.32,P<0.05)。结论Pringle肝门阻断术通过降低老年患者的PI,增加了SpHb的测量误差;阻断后指导输血应当参考有创Hb的测量值。

  • 标签: Pringle肝门阻断 灌注指数 无创血红蛋白
  • 简介:目的乳大鼠心肌细胞糖氧剥夺-营养恢复(OGD-NR)模型是最常用的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MIRI)的离体建模方法之一。但是,至今尚无研究对该模型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该实验旨在评价乳大鼠心肌细胞OGD-NR离体心肌细胞模型模拟在体MIRI的可行性。方法将乳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成对照(C)组、模拟缺血(SI)组和模拟缺血再灌注(SIR)组。实验结束时检测细胞形态学、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情况、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以及炎症因子水平,以评价各组细胞损伤的表型和特点。结果与C组相比,SI组的心肌细胞形态学出现损伤、LDH释放显著增加(P<0.05)、ATP明显降低(P<0.05)、ROS生成增加(P<0.05)、MMP水平降低(P<0.05)。与SI组相比,SIR组的心肌细胞形态学并未进一步恶化,LDH释放明显降低(P<0.05)、ATP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SI组相比,相应的SIR组未发生大量ROS生成、MMP坍塌以及过度的炎症反应。结论乳大鼠心肌细胞OGD-NR不能成功模拟在体MIRI的特征,即对发生SI损伤的心肌细胞实施SIR处理后,形态学上未出现进一步的损伤、LDH释放明显降低、ATP明显增高、无大量ROS生成、无MMP坍塌且没有过度炎症反应发生。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离体细胞模型 可行性
  • 简介: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质子泵抑制药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艾普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和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和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8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质子泵抑制药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状况和睡眠质量,治疗安全性良好。

  • 标签: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质子泵抑制药物 焦虑 抑郁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磁共振心肌灌注延迟显像(LGE)及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PET-CT)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自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阜外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无冠心病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共80例。根据cTnI水平分为cTnI正常组和cTnI异常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47.3±14.3岁,男性占全部患者的68.7%,cTnI异常的患者占57.5%。cTnI异常组与cTnI正常组相比室壁最厚厚度更厚(22.6±6.3mmvs.20.6±5.8mm,P=0.043),总胆红素水平(19.7μmol/Lvs.15.6μmol/L,P=0.011)更高、超敏C反应蛋白(2.6mg/Lvs.1.0mg/L,P〈0.001)及大内皮素-1(5.1pmol/Lvs.4.0pmol/L,P=0.039)均偏高,PET-CT心肌代谢显像提示非节段性、散在的放射性核素分布稀疏、缺损者更多见(22.2%vs.7.2%,P=0.016),LGE阳性率更高(54.3%vs.32.4%,P=0.042),而NT-proBNP水平及是否合并梗阻在两组间未发现差异。结论cTnI水平及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有利于对无冠心病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评价和管理;cTnI水平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心肌灌注不足可能相关,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评估cTnI和心肌灌注/代谢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期能进一步改善危险分层。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PET-CT 心肌肌钙蛋白 钆延迟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