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儿科临床分离A族β溶血链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特点。方法选取2005—2008年5所不同地区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A族β溶血链球菌371株,对上述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高达94.0%以上,MIC50与MIC90均大于512mg/L;克林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6.9%、90.6%和3.5%;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则为100%。在371株分离菌中观察到6种耐药谱,其中以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联合耐药为主,占85.7%(316/378),其次为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克林霉素耐药,占6.5%(24/371)。2007—2008年191株红霉素耐药株中,ermB阳性菌株占分离株总数的95.8%(183/191),ermTR4.2%(8/191),无mefA阳性株。tetM阳性株占91.1%(174/191),tetO阳性占0.5%(1/191)。结论我国儿科临床分离的A族β溶血链球菌以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为主,ermB和tetM耐药基因常同时存在。

  • 标签: A族Β溶血性链球菌 耐药谱 药敏试验
  • 作者: 邹林巧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四川 彭州611930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采取利可君片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5,采取利可君片治疗)和对照组(n=35,采取血复生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血常规和临床疗效作比较,观察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血小板、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水平以及总有效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采取利可君片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减少输血。

  • 标签: 利可君片;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
  • 简介: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放化疗强度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已成为免疫力低下,特别是肿瘤及粒细胞缺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由条件致病菌引起,如念珠菌和曲霉等.头状地霉(Geotrichumcapitatum)感染是非常少见的真菌感染,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本文介绍了1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头状地霉血流感染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血流感染 侵袭性真菌感染 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液系统疾病 免疫力低下
  • 简介:目的调查溶血葡萄球菌vga(A)LC基因与克林霉素耐药特点。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对63株溶血葡萄球菌的MIC,PCR技术检测vga(A)LC及其他克林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结果23株受试菌对克林霉素耐药,其中2株对红霉素敏感(MIC均为0.25mg/L),对克林霉素耐药(MIC均为8mg/L),vga(A)LC基因检测均阳性;6株结构型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链阳菌素B类(MLSB)耐药,15株诱导型MLSB耐药,均未检出vga(A)LC基因;1株结构型MLSB耐药菌携带ermB基因,5株结构型MLSB和15株诱导型MLSB耐药菌均携带ermC基因;10株克林霉素耐药菌携带linA/linA’基因。结论我院发现携带vga(A)LC基因的溶血葡萄球菌。

  • 标签: 溶血葡萄球菌 克林霉素 耐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