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内结块的病理基础及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具有毛刺CT征结块患者48例,均给予螺旋CT扫描,并且结合组织学病理予以毛刺征的观察与评价。结果48例患者中,根据毛刺征显示一般分成2种①长毛刺12例,其中良性病变9例,恶性病变3例;②短毛刺征36例,其中良性病变7例,恶性病变29例。结论毛刺征是诊断肺恶性肿瘤的征象之一,尤以短毛刺征诊断价值最为重要,该征出现若结合结块的其他特征和临床表现,则可提高对肺恶性肿瘤的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肺内结块 CT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行螺旋CT诊断的临床基本价值。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为2015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病患,共有61例,经手术切片与病理观察,所有病患均被确诊为肺癌病患,对所有病患实施螺旋CT进行诊断,分析此类检查方法的运用效果。结果对比螺旋CT检查结果与肺癌病患病理分型检查结果,经螺旋CT检查病理分型检查结果来看,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运用于肺癌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极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螺旋CT 肺癌患者 诊断价值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150例实施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对比剂使用浓度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75;370mgI/ml)和低浓度组(n=75;270mgI/ml),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状况。结果低浓度组患者辐射指标、图像质量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两组患者可诊断率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对比剂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中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浓度 对比剂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128层螺旋CT 轴扫技术 腹部CT 辐射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I检查对脑小血管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CT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MRI检查。比较两组的检出率、图形清晰度以及诊断费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98.3%(59/60)、96.6%(58/60),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其诊断费用为(782.5±48.2)元,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8.7±34.6)元,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检查以及CT检查均有较高的检出率,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在图形质量上MRI检查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CT,但同时其诊断费用也更高。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小病灶的患者推荐使用MRI检查,对于病灶较大的患者推荐使用CT检查。

  • 标签: MRI检查 脑小血管病 诊断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椎体压缩性骨折属于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根据病因,可将其分为两种,即恶性与良性,在以往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采取传统技术往往很难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性质进行判断,此时,一种全新的诊治技术便应运而生了,MRI作为一种新型的椎体骨折诊断技术,其可以大大提升椎体骨折性质诊断的精确度。本文探讨了MRI新技术在椎体骨折良恶性鉴别中的研究进展,可供参考。

  • 标签: MRI技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鉴别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3.0TMRI膀胱癌不同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探讨高场强MRI最佳b值的选取。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患者进行MRI常规成像及DWI检查。梯度扩散因子b值分别取700s/mm2、1000s/mm2和1500s/mm2。观察膀胱癌不同b值的DWI表现,测量肿瘤信噪比(SNRC)、肿瘤对正常膀胱壁和尿液的对比信噪比(CNRCB、CNRCU)及测量不同b值时肿瘤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WI可显示所有肿瘤病灶,呈偏高信号肿块影;随着b值增加,肿瘤SNRC下降,而CNRCB、CNRCU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增加,肿瘤平均ADC值虽有减小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F=3.04,P〉0.05)。结论:当b值取1500s/mm2时,在不影响病灶显示的情况下可获得较高的对比信噪比和相对准确的ADC值,有助于膀胱癌的早期发现和准确分期。

  • 标签: 膀胱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临床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RESL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RESLES的临床与MRI特点。结果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1岁,平均26.5岁;其中病毒性脑膜炎8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癫痫患者苯妥英钠治疗1例;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精神症状为主要特点。11例患者MRI均显示胼胝体压部斑片状T1稍低信号,T2高信号,DWI为高信号,ADC呈低信号,灶周无水肿,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复查MRI,SCC病变消失或DWI信号降低,临床症状好转。结论RESLES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具有特征性MRI表现。

  • 标签: 胼胝体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血管病变引发急腹症的CT诊断,提高血管病变原发病灶的诊断,增加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性原则选取从2015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胆囊炎患者100例,将100例确诊为急腹症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急腹症患者进行CT检查,在检查后观察引起急腹症的原因,总结分析CT检查结果。结果表1结果显示,在经临床初步诊断中,其中40例急性炎症;9例消化道穿孔;肠梗阻12例;肠套叠6例;胆管结石7例;泌尿系结石12例;外伤10例;血管病变4例;随后经多排螺旋CT检查后,40例急性炎症;9例消化道穿孔;肠梗阻10例;肠套叠5例;胆管结石7例;泌尿系结石11例;外伤10例;血管病变8例,尤其是血管病变的患者中,4例(4.00%)增加到8例(8.00%),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各种急腹症CT检查后,清晰显露患者全身情况,对血管病变导致急腹症提供有力证据,并在经CT检查后可给予医生提供正确的诊断进行治疗,增加治疗疗效。

  • 标签: 急腹症 血管病变 多排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联合CT对成人急腹症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于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之间收治的成人急腹症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CT检查,对实验组患者给予超声联合CT检查,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查灵敏度为59(98.33)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检查灵敏度57(95.00)例;实验组患者的检查特异性为49(81.00)例,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检查特异性51(85.00)例,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人数为57例,诊断准确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人数为46例,诊断准确率为76.66%,实验组诊断准确人数多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明显。结论将超声联合CT的检查方法应用于成人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进针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促进患者及时接受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超声联合CT 成人急腹症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诊髋部外伤患者CR与螺旋CT扫描在髋部创伤发现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2017年度骨科住院146例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对初次CR未检出患者骨折,再次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照分析骨折检出率。结果146例患者中,初次平片显示明显骨折115例,可疑骨折15处,漏诊16例。急诊CT扫描显示漏诊部位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对急诊髋部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R平片,是下肢部外伤中髋部创伤发现骨折诊断的首选方法。

  • 标签: 髋部 骨折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确诊为肝脏疾病的患者80例,采用多层螺旋CT对所有患者行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观察扫描结果。结果80例患者中诊断为肝癌24例,肝血管瘤20例,脂肪肝13例,肝囊肿10例,肝脓肿13例。所有患者影像显示均较满意,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显示满意率分别为66.0%、100.0%、100.0%。结论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在肝癌诊断中检出疾病率较高,并能完成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全肝扫描,可为肝癌患者提供明确诊断,值的临床推荐。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肝脏增强扫描技术 肝脏疾病
  • 简介:对不典型肺结核30例CT诊断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17~71岁,平均39岁。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单纯胸痛8例,单纯咳嗽12例,痰中带血5例,低热、咳嗽5例,病程长短不等。白细胞数仅2例高于正常范围。

  • 标签: 结核 肺/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肺栓塞诊断作用性。方法在2013年5月15日至2018年5月15日期间选取95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且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对主干栓塞的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叶动脉栓塞的诊断正确率为97.06%,对段动脉栓塞的诊断正确率为95.45%,对亚段动脉栓塞诊断正确率为94.74%。同时其对肺栓塞的误诊率为13.33%、漏诊率为3.75%、特异度为86.67%、敏感度为96.25%。结论实施多层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性较高。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栓塞 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增强检查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到2015年7月期间放射科性CT增强检查的患者共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舒适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一次性成功率及图像治疗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较,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检查应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CT检查的一次性成功率,同时能够让图像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对于准确掌握患者病情有很大帮助。同时,舒适护理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院发展有重要意义,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CT增强检查 舒适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利用多层CT血管造影(MDCTA)技术探讨原发性肺癌相关血管的影像特征,以期帮助定性诊断。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47例连续就诊的原发性肺癌患者被纳入研究,采用16层CT,1mm层厚,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0~4.0mL/s,血管期(延迟时间18~25s)采集。回顾性阅读CT横断面和后处理血管图像,分析癌灶内瘤血管和肺血管的形态学特征。结果:136例(92.5%)患者的MDCTA清晰显示了支气管动脉(BA),其中62例(42.2%)显示BA进入肿瘤内形成瘤血管,表现为蚓状、斑点状、网状及血湖状染色,瘤前血管增粗、扭曲,但形态正常。68例(46.3%)显示肺动脉(PA)形态明显异常,表现为残根或截断征、侵蚀狭窄等。结论:原发性肺癌的瘤血管在MDCTA上表现为具有高特异性的异常结构血管,而瘤前血管仅表现为增粗、扭曲,没有特异性;PA受侵高度提示恶性病变。

  • 标签: 肺癌 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 CT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尤其是生活环境的恶劣,越来越多的群众患上了呼吸系统的疾病,胸部CT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影像科医师的专科局限性,使其做出的影像学诊断存在一定的偏差,因而要求呼吸科医师必须具备独立、良好的胸部CT阅片能力,既要结合CT影像做出准确的临床诊断,又要制定出合理的诊疗方案。正确阅读胸部CT影片是呼吸科临床专业硕士必须掌握的一项临床技能,而现今的胸部CT影像学专著内容广泛、繁杂,无法达到快速、有效地提高阅片水平的目的。建立一个呼吸科临床专业硕士的胸部CT阅片训练及考核系统,从而提供给他们一种快速、有效地提高胸部CT阅片水平的方法。

  • 标签: 胸部CT 阅片能力 加强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中风常见的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脑CT影像学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病且脑CT检查为阳性改变者,从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进行观察,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中经络证以脑梗死为主,中脏腑证以脑出血为主;中经络证者在脑CT表现上以脑梗塞为主,病灶密度值低,出血量少,范围小,病变以基底区为主,对脑周围组织的影响较小,病情相对较轻,而中脏腑证者脑CT结果以脑出血为主,病灶密度值高,出血量多,范围大,病变以基底区及脑叶区为主,对脑周围组织的影响较大,病情相对较重。结论CT影像学手段不仅能有效提高中风病诊断的准确性,而且能为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及辨证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客观量化依据。

  • 标签: 中风病 辨证分型 脑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临床确诊的45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临床均进行CT扫描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45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中,结核病灶与肺癌病灶均多发于肺尖上叶后段和肺尖下叶背段,其中两者病灶位于同侧同叶位置的有34例(75.6%),位于不同侧叶位置的有11例(24.4%)。在CT影像学特征比较上,观察组在CT影像的分叶征、棘状突起、空泡征、毛刺征、肺炎合并肺不张、胸膜凹陷征表现发生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空洞表现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钙化、斑片条索影等发生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长期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提示并发肺癌的可能,临床应予以重视。CT检查对于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鉴别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以及较高的准确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CT扫描 肺结核 肺结核合并肺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结核的CT诊断与误诊因素。方法在2013年2月21日至2018年2月21日期间选取130例疑似肾结核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CT检查,随后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正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结果从病变位置角度分析,CT诊断对双侧肾结核的诊断正确率为75.00%,对左侧肾结核诊断正确率为97.56%,对右侧肾结核的诊断正确率为97.67%;从疾病分型角度分析,CT诊断对I型诊断正确率为95.24%,对II型诊断正确率为95.65%,对III型诊断正确率为95.45%,对IV型诊断正确率为94.44%,对V型诊断正确率为93.75%。同时CT诊断对肾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5.00%、93.33%、6.67%、5.00%。结论对肾结核患者实施CT诊断,能够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降低误诊率。

  • 标签: 肾结核 CT诊断 误诊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