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进行观察。方法从我院选择66例接受无痛人流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的焦虑评分以及宫口松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宫口松弛率明显比对照组优,且P<0.05。结论对无痛人流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加快其术后恢复的速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痛人流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提出有效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近几年来院内接收治疗的老年患者80人,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资料,对老年病人患病、治疗期间的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分析,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调整合理的护理工作,并且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根据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之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达到97.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调整合适的护理措施,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规律,能够让护理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 标签: 内科 老年病人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人不典型急性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病情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结果本次研究收集的患者中,只有行PCI手术治疗1例,其余均给予扩张冠脉以及抗凝治疗,治疗时间为(25±8)d。治愈30例,好转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90.0%。死亡患者4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因严重心律失常死亡2例,因抢救无效死亡1例。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表现模糊,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需要联合心肌酶谱与心电图采取针对性治疗,才能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特征 治疗体會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湖南地区汉族人中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的临床特征。方法长沙市第一医院从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连续收治11例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患者,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对其一般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式、疗效和生存情况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1例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55±8.59)岁,均为男性,汉族,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43个/μL(11-625个/μL);所有病人均有皮肤损害,8例患者有口腔紫红色结节。8例病人出现死亡,3例好转。化疗患者共5例,死亡3例,2例选用多柔比星脂质体方案化疗后好转。结论汉族人中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发病率较低,好发于CD4淋巴细胞计数低的MSM青壮年男性,均有皮肤及黏膜损害,并迅速发生远处转移。在治疗上,多柔比星脂质体的单药治疗方案可能具有较佳的疗效。

  • 标签: 艾滋病 卡波西肉瘤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分析上海崇明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lowerrespiratoryinfections,ALRIs)患儿所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采集523例ALRIs患儿的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类病原体[嗜肺军团菌1型、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的IgM抗体;同时采集其深部鼻咽分泌物,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人偏肺病毒抗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3例ALRIs患儿的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为69.2%,其中混合感染者占2.9%。感染率排前5位的病原体分别为RSV(20.1%)、肺炎支原体(13.4%)、副流感病毒(9.9%)、人偏肺病毒(8.0%)和腺病毒(6.9%)。病原体的总检出率在不同性别患儿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年龄组间及不同季节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ALRIs疾病间的病原体检出率不同,以毛细支气管炎最高。结论:本地区ALRIs患儿感染的病原体以RSV为主,其次为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感染,其中又以婴儿易感,且冬、春季多发。

  • 标签: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毒 儿童 流行
  • 简介: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在骨髓中的形态特征。方法:对2例本病患者进行骨髓涂片,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菌体在骨髓中的形态,并与组织胞浆菌的菌体形态进行对比。结果: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或腊肠形,有一个或两个核,偶见一横隔,可以与组织胞浆菌区别。结论:骨髓中菌体的形态鉴别对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青霉属 真菌病/微生物学 骨髓检查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效果及其征像特征。方法对76例肺内恶性孤立性小结节患者进行CT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照,分析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CT诊断符合情况及其征像特征。结果CT诊断恶性孤立性小结节39例,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92.9%。胸膜凹陷征、血管束集征、毛刺征、引流线征、分叶征、棘突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等CT征象的占比以恶性孤立性小结节居多,与良性孤立性小结节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5例(83.3%)同时具备有3种以上影像征像,25例(59.5%)同时具备有4种以上影像征像。结论CT诊断恶性孤立性小结节的符合率较高,根据影像学征像的典型特征进行鉴别,准确判定孤立性小结节的良、恶性,有助于减少恶性肺结节的漏诊和误诊。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CT诊断 恶性 影像学征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SCM)肌电图的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3月10日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MND患者,回顾性分析胸锁乳突肌肌电图的特征。结果本组患者的胸锁乳突肌电生理检查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运动单位电位的改变。其中左侧及右侧胸锁乳突肌运动单位总异常率分别为88.6%及85.0%;异常自发电位仅见于22例。最大用力收缩时,左侧及右侧胸锁乳突肌波型异常率分别为81.4%及82.9%。结论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可以为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胸锁乳突肌逐渐出现失神经支配现象。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胸锁乳突肌 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9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数据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组间差异性(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 焦虑 抑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68例老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2)和心理组(n=36),对照组患者予以老年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心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7.5%低于心理组护理满意度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结果显示,心理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理护理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能有效的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量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无痛分娩患提供心理护理服务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6.3月-2016.11月间收治126例无痛分娩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63例与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分娩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焦虑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焦虑评分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为无痛分娩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绪。

  • 标签: 心理护理 无痛分娩 焦虑 心理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初产妇分娩中助产士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92例初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分娩中不同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助产士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第一、第二、总产程时间与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心理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初产妇不良情绪,减少产程时间与产后出血量。

  • 标签: 初产妇 分娩 助产士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总结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为护理抑郁症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6月份—2017年6月份本院收治的5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恢复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恢复率为77.78%。配合心理护理患者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的恢复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症是威胁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一定的困扰。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以很好地改善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康复。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护理 心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资料显示,近些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出现上升趋势,这也使得抑郁症成为当前世界各国主要的精神卫生问题之一(1)。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2)。方法我们研究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抑郁症患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抑郁和焦虑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抑郁和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增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抑郁 心理干预与护理 临床疗效 家庭功能 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应激策略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心理应激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指数、心理指数及感性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8%,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心理应激策略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的疗效,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心理应激策略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心理护理应用于妇产科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7年下半年收治的11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55)与参照组(n=55),对参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较比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的改善效果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18%,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7.27%,组间比较P<0.05。结论为妇产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或消除其不良情绪,也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妇产科 焦虑 抑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梗阻性肾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梗阻性肾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精心护理组,每组分别有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组基础的护理治疗,给予精心护理组规范性护理治疗。分析两组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50例常规护理组有20例显效、24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8.0%;50例精心护理组有35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心护理在治愈急性梗阻性肾衰竭上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急性梗阻性肾衰竭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创伤骨折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护理干预效果,为创伤骨折护理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90例创伤骨折患者(2015年3月到2016年9月),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对策。结果90例创伤骨折患者均有良好心态,在缓解或者解除心理顾虑后,患者可以更加主动且积极的配合各项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加速康复。结论针对创伤骨折患者,做好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可以缓解甚至消除患者心理负面情绪,并在建立治疗信心的基础上更好的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整体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加速康复。

  • 标签: 创伤骨折 不同时期 心理护理策略 治疗信心
  • 简介:摘要目的关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探讨应对措施并实施心理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之间收治我院急诊重症老年患者196例,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形式了解老年患者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及压力来源,正确实施心理护理。结果结果196例老年患者在EICU救治期间,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后治愈及好转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为老年患者实施正确的心理疏导,及时调整老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对机体的负面影响,增强自身免疫机能激发,增加临床疗效。

  • 标签: 重症监护 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心理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肠梗阻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肠梗阻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平均分为研究与对照两组,对照组行肠梗阻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心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VAS、SAS、SDS评分均相比于对照组相应指标显然更低,数据经过统计学计算后得出差异有意义的结论(P<0.05)。结论为肠梗阻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其心理负担。

  • 标签: 肠梗阻 临床护理干预 心理负担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