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Torch血清检测阳性结果的含义。方法 选取720例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妇女均给予Torch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育龄女性Torch筛查阳性率明显低于不良妊娠女性,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育龄妇女Torch检测可明确孕妇是否存在Torch病毒感染,保障优生优育,避免怀孕风险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Torch血清检测 阳性结果 解释
  • 简介:摘要:药厂的产品质量管理(QC)检测规范的建立和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关系到产品质量的稳定与安全,还关系到药厂的信誉与市场竞争能力。如何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既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范要求,又要考虑到药品的特点、生产工艺及装备情况等。在实践中,药厂应根据当前科技发展及市场要求,对检测规范进行改进和完善。本文现围绕药厂QC检测标准的制定与实践进行介绍。

  • 标签: 药厂 QC检测 标准制定 实践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中应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的 400份饼干、糖果、果冻、面包、饮料及饮用水六种食品为研究对象,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采用乳糖胆盐发酵法、最可能数法,两种方式检测结果比较。结果:大肠菌群检测结果符合率 94.00%;检测结果不符合率 6.00%,乳糖胆盐发酵法检测合格率是 87.00%;最可能数法检测合格率 87.00%,两种检测方式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应用于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能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性保障、值得推崇。

  • 标签: 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 大肠菌群 快速检测技术
  • 简介:目的提高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方法的准确率,为肿瘤早期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组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拍摄的正常样本、阳性样本、强阳性样本图像各10张;分别采用直接测量法与分割测量法对每组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对正常样本组、阳性样本组,2种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强阳性样本组,其强阳性指标自身组、与强阳性值不相邻的指标组,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相比仍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与强阳性指标相邻的指标组,两种测量方法的数据相比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2种图像分析测定方法对正常样本、阳性样本、以及强阳性样本中强阳性指标自身、与阳性指标不相邻的指标的检测结果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强阳性样本中与阳性指标相邻的指标的检测结果却影响很大。说明切割测量法比直接测量法具有较强的去除图像干扰作用。因此,在利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进行最终结果测定前,必须进行正确的图像分析、分割处理,才能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蛋白芯片 肿瘤标志物 图像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检测宫颈癌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为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以往一年之内通过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对100例宫颈癌、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与50例宫颈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实施检测。结果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在宫颈癌中表达阳性率为58.0%,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表达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宫颈癌患者中肿瘤大于4cm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阳性率为90.0%,显著高于低于4cm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的表达和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以及细胞分化无关。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和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利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检测能够显著提升宫颈癌检出率,减少宫颈癌疾病的出现率以及患者死亡率。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宫颈癌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术后检测抗凝血酶、D-二聚体的意义。方法:从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中选取53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血栓进行分组:发生血栓14例患者进入试验组,未发生血栓40例患者进入对照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2h、术后3d和术后7d,采集静脉血液检测抗凝血酶、D-二聚体水平,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术前、术后12h的抗凝血酶、D-二聚体相近(P>0.05);术后3d和7d,试验组抗凝血酶明显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部骨折术后发生血栓的患者,其抗凝血酶水平降低、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作为血栓检测指标开展诊断和防治工作。

  • 标签: 髋部骨折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血栓 防治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对照组,选取同时其于我院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结果。结果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对照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中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能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检测 2型糖尿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与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血液筛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集的500份血液标本开展本次研究,制作成三管标本,500份血液标本均在4h内进行离心处理,展开ELISA检测和NAT检测,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 500份血液标本的NAT检测结果为有12份为NAT(+),有488例为NAT(-),ELISA检测结果为有10份为ELISA(+),有490份为ELISA(-),ELISA(-)NAT(+)有3份,均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多数为<3.0×10拷贝/ml,NAT再次检测结果仍为阳性。 结论 在血液筛检中应用核酸检测技术(NAT)能够获取到更高的诊断效果,有助于提升HBV DNA检测的灵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酶联免疫检测技术 核酸检测技术 血液筛检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输血传染病筛查工作中运用病毒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340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无偿献血者均接受输血传染病筛查,筛查方式为病毒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比较病毒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病毒血清学联合核酸检测的检出率。结果 病毒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对比(0.29%/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病毒血清学联合核酸检测)的阳性检出率(0.68%)显著高于其余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血传染病筛查中,联合运用病毒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的方法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可作为筛查输血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毒血清学检测 核酸检测 输血传染病 筛查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检验在2型糖尿病诊断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的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观察组的选取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选取对象为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且体检结果健康的50名人员,两组均进行血糖检测和血脂检测,并比较其血糖检测结果和血脂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和HbA1c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与体检健康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和血脂检验结果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临床可通过检测HbA1c水平和血脂水平的方式进行诊断,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检测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联合运用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23年1月-12月医院收治2型糖尿病38例设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医院体检健康人员38例视为对照组,均进行血糖与血脂检测,低于两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FPG水平(7.74±2.24)mmol/L、HbAlc水平(8.48±2.34)%,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6.11±1.37)mmol/L、TG水平(2.26±1.05)mmol/L、LDL-C水平(3.64±1.38)mmol/L,分别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1.05±0.43)mmol/L,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员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指标水平均存显著差异,故通过检测两项指标即可完成对患者的初步诊断,值得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前高凝检测中凝血四项与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5例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孕产妇为研究组,再选取同一时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未妊娠)55例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凝血四项以及D-二聚体(D-D)联合检测,观察各组患者的指标变化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对照组短,纤维蛋白原以及D-D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2组患者凝血酶时间相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对于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主要以凝血四项以及D-D指标为主,可以反映产妇凝血功能情况,为分娩弥漫性凝血功能障碍最好预防准备,减低分娩意外情况,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产前高凝检查 凝血四项 D-二聚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 T 淋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 4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 2019年 8月 -2019年 10月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 4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所有观察对象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CD3、 CD4、 IgA、 IgG水平明显降低, CD4/CD8、 IgE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 NK、 IgM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重症 HFMD 急性期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提示免疫低下是病毒感染导致,或者是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诱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71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水资源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果饮用水源中存在的某些物质超标,将会引起人们罹患多种疾病,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通过对自来水水质进行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水源污染问题,有助于水资源的治理和保护,防止自来水污染形势的恶化,在此情况下自来水水质安全将得到可靠的保障。由于自来水水质检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对检测标准和检测环节有着特殊的要求,所以为了推进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明确自来水水质检测的相关要点,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自来水水质检测能够真正的发挥实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采用不同免疫检测方法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25例疑似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免疫胶体金法以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并且根据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析三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本组的125例患者中,65例确诊为乙肝,检出率为52.0%;在乙肝病毒标志物中,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其次为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同时,在灵敏度方面,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较高,其次为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结论在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使诊断准确率提高。

  • 标签: 血清学标志物 乙肝 免疫检测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兆流产预测采用联合检测血清HCG、孕酮、雌二醇和动态检测泌乳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甄选2020年8月-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产科的40例正常妊娠妇女和先兆流产患者40例作为研究主体,正常妊娠的40例妇女为对照组,先兆流产的40例患者为探究组,所有入组妊娠妇女与患者均在孕12周联合检测血清HCG、孕酮和雌二醇,同时动态检测泌乳素,观察两组血清HCG、孕酮、雌二醇和泌乳素几项指标。结果:数据分析:探究组血清HCG、孕酮与雌二醇指标均小于对照组,泌乳素指标探究组也明显小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CG、孕酮、雌二醇和动态检测泌乳素用于先兆流产预测中,血清HCG、孕酮、雌二醇与泌乳素几项指标正常妊娠妇女与先兆流产患者有明显差异,能够良好用于先兆流产预测中,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HCG 孕酮 雌二醇 泌乳素 先兆流产
  • 简介:目的探讨血乳酸测定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乳酸异常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乳酸检测结果与预后、血气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患者血乳酸检测结果与病情预后密切相关,乳酸浓度越高预后越差。血乳酸〉15.0mmol/L患者存活率20.00%;10.0-15.0mmol/L存活率为83.34%;5.0-10.0mmol/L存活率为9951%;2~5.0mmol/L存活率为100.00%。治愈组与死亡组血乳酸、血气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测定对糖尿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是一项具有前瞻性意义的监测指标。

  • 标签: 乳酸 预后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