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妊娠期急性阑尾的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妊娠期急性阑尾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25例/组。对照组的护理方法是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护理措施是综合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均有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43.16±4.85)分vs(49.96±4.37)分],差异显著;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 vs24.0%),差异显著。结论 对妊娠期急性阑尾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既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又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具备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妊娠期 急性阑尾炎 手术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和强直性脊柱患者采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和强直性脊柱患者 78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 39例。对照组仅采用西乐葆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西乐葆联合益赛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用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 α、实验室性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评分水平、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病变部位疼痛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 92.3%,高于对照组的 71.8%,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用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 α、实验室性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评分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仅有 1例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 7例,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病变部位疼痛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和强直性脊柱患者采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进行治疗,可以大幅度改善性相关指标水平,迅速减轻疼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病情恢复和治疗总时间,使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疼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分析对其实施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 64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抽取自我院收治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患者。随后将其进行分为两组,保证每组人数一致,各有 32人。其中 32人采取常规护理,另外 32人实施手术室护理,分别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结果 本次主要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疼痛评分。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不论是从焦虑抑郁评分上看,还是从疼痛评分上看,实施手术室护理的实验组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参照组,结果显示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借鉴。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高血压病患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6月~2020.6月,选取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纳入本次研究中,例数为90例并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用药方案,观察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寄用药方案,对比不同用药情况下的治疗数据。结果:在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在取得有效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高血压 不良反应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钙拮抗剂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探究。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 2018 年 04 月 -2019 年 04 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140 例,采用抽签法平均分组,分别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探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经数据采集分析,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钙拮抗剂治疗心血管疾病 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使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适合在临床中普遍应用并推广。

  • 标签: 钙拮抗剂治疗 心血管疾病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宫腔镜检查术患者应激反应、主观感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了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在我院进行宫腔镜检查术的患者 60例,其中选取 30例患者进行传统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另 30例患者采用手术室整体护理方法,观察患者护理前后 IL-6、 HR、 MAP水平比较以及主观感受在护理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发现两组患者手术前后 IL-6、 HR、 MAP水平比较, 手术前 IL-6、 HR、 MAP水平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手术中和手术后实验组各水平含量比对照组变化少( P< 0.05),护理前 HAMA评分和 HAMD评分对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05),护理后实验组比对照组评分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够对宫腔镜检查术患者起到更为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体内 IL-6、 HR、 MAP的水平,减少患者应激反应的发生,缓解病人紧张、焦虑的情绪,患者对此更为满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整体护理 宫腔镜检查术 患者应激反应 主观感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乳腺癌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干预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录本院2020年1月到2020年10月期间接受的9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样本,其中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49例患者调养数据收录到对照组,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的49例患者调研数据录入试验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生理指标波动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生理指标数据评价结果对比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生理指标数据优于对照组同项数据,组间数据经SPSS 23.0软件分析存在意义(P<0.05)。讨论:乳腺癌手术实施中增加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心态与生理状态,勇于面对术后的自己。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乳腺癌手术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剔除术对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ET)技术中卵巢反应性影响价值。方法:纳入本院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间收治进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 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其中 30例行卵巢肿瘤剔除术患者建立观察组,以另 3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建立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在 IVF-ET术中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产生的反应情况。结果: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术侧卵巢大小、窦卵泡数与卵泡数相比健侧卵巢均显著更少( P<0.05);观察组 FSH用量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多( P<0.05);观察组患者健侧卵巢窦卵泡数、 HCG注射日≥ 14mm卵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少( P<0.05)。结论:卵巢肿瘤剔除术可能影响到卵巢功能,导致 IVF-ET卵巢反应效果降低。

  • 标签: 卵巢肿瘤剔除术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卵巢反应性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服五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7月1日~2021年7月1日在门诊接种口服五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的4658例接种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谈、查询疫苗出入库系统等方式监测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接种1剂次接种者1740例,报告一般不良反应1例,发生率为0.057%,经查为服用后正常排毒。接种2剂次1530例接种者与完成3剂次全程接种者1388例接种者未报告不良反应。结论:口服五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后安全性高,接种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适用于低年龄段的人群接种,婴幼儿接种无轮状感染的症状。

  • 标签: 轮状病毒 减毒活疫苗 Vero细胞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不合理用药致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干预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30例为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抗菌药物类型和不良反应累及部位,总结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结果:患者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35.38%)和复方制剂(17.69%)为主,不良反应累及部位以皮肤(53.08%)和消化系统(23.85%)为主。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中,前三位分别是用药时间长(34.62%)、滴注速率快(31.54%)、药物浓度高(14.62%)。结论:不合理用药致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复杂多样,提示医护人员采取科学可行的干预策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对偏头痛患者实施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治疗效果观察。方法:从2020.9-2021.9在我院治疗偏头痛的患者中选择70例,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治疗方式的差别,对其分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35例。常规组实施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实施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在护理之的心理状况比较,2组之间差异较小(P>0.05);经过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负面心理都有所改善,并且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规律。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该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结果 在青霉素类抗生素中,发生不良反应最常见的类型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占比能够达到48.75%(39/80),其次是青霉素钠,占比为22.50%(18/80),之后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混悬剂13.75%(11/80);在用药方式上,口服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51.25%(41/80),其次为静脉滴注,占比41.25%(33/80)。结论 在临床青霉素类抗生素用药中,需要重视不良反应,依据药物的特点和规律,科学用药。

  • 标签: 青霉素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特点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脑血栓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本院88例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用药方案针对脑血栓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血脂水平,用药安全性值得信任,可作为重要用药方案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血栓 治疗有效率 血脂水平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应用所致的相关不良反应,评价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总计60例。进行随机法分组,对照组(n=30)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30)配合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CT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造影剂不良反应、焦虑情绪。结果:观察组患者过敏以及外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P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 预防性护理 情绪状况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减少官兵因无偿献血对日常训练和执行任务的影响,拟为血液应急储备打下牢实基础。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血站无偿献血的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部队官兵,按症状归纳统计区分轻度反应、中度反应和重度反应发生率。结果 159名官兵均为轻度和中度反应,未出现重度反应反应发生率为3.88%,高于国内统计数据。结论 目前这种短时间、集中、大量的无偿献血活动的服务和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 标签: 献血反应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部队官兵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减少官兵因无偿献血对日常训练和执行任务的影响,拟为血液应急储备打下牢实基础。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血站无偿献血的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部队官兵,按症状归纳统计区分轻度反应、中度反应和重度反应发生率。结果 159名官兵均为轻度和中度反应,未出现重度反应反应发生率为3.88%,高于国内统计数据。结论 目前这种短时间、集中、大量的无偿献血活动的服务和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 标签: 献血反应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部队官兵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对血液科静脉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 60例癌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化疗前后静脉化疗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观察两组药物外渗、静脉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化疗第 2天,观察组静脉化疗相关知识掌握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化疗期间静脉、药物外渗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3.33%、 3.33%、 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0.00%、 26.67%、 4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 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 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血液科静脉化疗患者静脉化疗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降低药物外渗、静脉及其他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 静脉炎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 盐酸左氧氟沙星 治疗盆腔患者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人员选择我院盆腔 患者 82 例,研究起止时间为 2017 年 2 月 ~2018 年 2 月,将患者随机分为 41 例组成的 对照组和 41 例组成的实验组 。对照组患者的药物选择为氧氟沙星,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进组治疗 进 。结果:实验 组有效率为 97.56 %,对照组 有效率为 85.37 %,实验 组高于对照组 , p< 0.05。实验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和白带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时间短,另外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也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对 盆腔患者,药物肿瘤过程中,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效果较为理想,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安全性更高, 值得 在临床中 推广 应用 。

  • 标签: 盐酸左氧氟沙星 盆腔炎 效果
  • 简介:摘 要:急性阑尾因发病急,及时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它是外科医生常见到的一类临床疾病,其显著的特点是麦氏点持续压痛、反跳痛。长期以来,将手术作为医治阑尾的首选方法,即通常采用开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之于正常人,阑尾患者的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升高,且出现恶心呕吐、转移性右下腹痛、反跳痛。急性阑尾通常的发病原因是细菌侵入管腔导致的腔内感染。近年来,临床上因误诊致使很多患者的阑尾 被切除,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 B超诊断急性阑尾研究成果,以期从理论方面为阑尾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B超 诊断 急性 阑尾炎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