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导致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特将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统计到63例因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3例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患者中有21例患者因单次给药剂量过大致不良反应,占总比率33.33%;16例患者因滴注速度过快至不良反应,占总比率25.39%;因不合理用药致患者不良反应6例,占总比率9.52%;20例患者因药物过敏史不详致不良反应,占总比率的31.74%,63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受累系统以皮肤、消化系统为主。结论单次给药剂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不合理用药及患者药物过敏史不详是导致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致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在给药时要加强药学监护,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并注意药物配伍。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不良反应 静脉滴注 给药剂量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管理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8月我院5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使用麻醉药物1826支,根据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1例(913支),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管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加强麻醉药物临床应用的基础上实施高效管理方法,比较两组药物的损耗情况及不同麻醉方式的准备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麻醉药品耗损情况及各麻醉方式的准备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加强麻醉药物临床应用并实施高效管理方法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减少药物损耗,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麻醉药物 临床应用 准备时间 高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药物中毒患者行血液灌流治疗时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例药物中毒患者采取血液灌流治疗,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调查其心理状态、临床依从性和满意率。结果本组每例患者平均进行2次治疗,最后都已康复出院。本组出院时HADS评分较入院时有明显的降低(P<0.01);本组患者依从率为100%,满意率为97.4%。结论对急性药物中毒行血液灌流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其心理负担,促进身心康复,保障临床依从性和满意度。

  • 标签: 药物中毒 血液灌流治疗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的效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90例实施流产的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药物流产,观察组患者实施人工流产,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45例孕妇完全流产的概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周期要比对照组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各有利弊,医生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流产方案,做好患者流产后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恢复时间。

  • 标签: 药物流产 人工流产 效果观察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PDCA循环持续质量改进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专项整治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17年9月,我院开展了降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的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在这一背景下,以我院2017年7月—2017年12月随机抽取的80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合理性以及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30例患者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37.50%。经点评,75例用药合理,合理率93.75%。结论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利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促进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I类切口围手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规范化,促进医疗质量提高,保障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类切口 围术期 抗菌药物 PDCA持续质量改进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药物治疗的认知配合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4周。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配合护理,记录两组治疗后疗效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76.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药物治疗的认知配合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很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脑梗塞急性期患者 认知配合护理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和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对儿童和家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小儿多动症130例为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中枢神经兴奋剂托莫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多动指数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多动指数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和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能改善患儿的多动指数,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家庭负担,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小儿多动症 多动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所在的儿科门诊在救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时候使用抗菌性西药现状的情况给予调查研究,对过量使用的居体原因予以分析,提出过量使用预防的途径与手段。方法对我院所在的儿科门诊610份病例进行随机抽查,总就诊次数为1000次,对救治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时使用抗菌药具体情况予以分析与统计。结果我院儿童科共诊诊疗次数1000次,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病症共860人次,占总就诊人次的86%;其中有820人应用了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占总患者人数应用率的95.1%;其中有361人使用了二联以上的抗菌药,占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人数的41.97%;在上呼吸道感治疗时,抗菌药用量最多的是排名头孢(一代),其次为青霉素类,其三才是头孢二代。结论儿童科门诊上呼吸道感属于常见病症,多半以上为病毒性感染所造成。在救治儿童上呼吸道感病症时应用抗菌药需要合理性特别是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可以让抗菌药物过量使用的现象逐步减少。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 处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抑郁药物治疗糖尿病伴抑郁障碍疗效。方法在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之间,在我院选取60例糖尿病伴抑郁障碍患者,根据患者是否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未经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观察组患者的FBG、2hPBC、HbA1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伴抑郁障碍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 标签: 糖尿病伴抑郁障碍 抗抑郁药物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结论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效果明显,但我们还应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抗抑郁药物 双相情感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以及日常合理应用的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感冒门诊接诊的752例感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开具的752张处方进行分析,分析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并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询问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对752张处方的合理性分析发现,不合理处方62张,占全部处方的8.3%,其中不规范处方38张(5.0%),不适宜处方15张(2.1%),超常处方9张(1.2%);且通过随访发现,不合理用药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31例,发生率为50%。在不合理用药的处方中,单一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7%。结论临床上对于感冒患者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特征进行诊断以及用药,对不同特诊的感冒类型进行特殊用药,不能盲目的使用联合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抗感冒药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理资料的临床报道。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间收集的201例喹诺酮类药物用药不良反应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不良反应分级、累及系统、主要表现、涉及药物种类级给药途径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年龄在20~50岁、有过敏史的患者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群体,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以1级为主,且左氧氟沙星、静脉给药分别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药物类别和给药途径。结论把握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相关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进而提高临床中该类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且发生不良反应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性资料及不良反应等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中,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同时,男性患者使用该类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就患者的年龄而言,38~58岁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该年龄阶段的患者人数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探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特点及规律,可有效的指导临床科学用药,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舒乐安定片助眠效果以及药物依赖状况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市公安局戒毒所失眠患者50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米替林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舒乐安定片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依赖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是68%和92%,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依赖率方面,研究组是48%,对照组是2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失眠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舒乐安定片可有效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但是在药物依赖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 标签: 药物依赖 助眠 舒乐安定片
  • 简介:(锦州市康宁医院精五病房辽宁锦州121000)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罹患冠心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冠心病发病既有生物学因素,又有心理因素。焦虑、抑郁是最常见的两种心理障碍。观察抗焦虑抑郁药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冠心病患者一旦合并焦虑抑郁,早期进行抗焦虑药物治疗非常有效。

  • 标签: 冠心病 焦虑抑郁症状 赛乐特中图分类号R97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215-01
  • 简介:摘要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新生儿药物渗出的最新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输液渗出的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药物渗出 外渗 渗漏
  • 简介:摘要随着药物学与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研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抗精神病药物。但因为这些药物的独特性,它在临床医学中凸显了很多副作用。本文就结合我多年的从医经验,简要的分析了一些相关的病例,阐述了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过程中的副作用的具体表现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并结合相应的病症,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来加强对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的护理,尽最大的努力去减轻药物副作用给患者所带来的痛苦与伤害,以此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健康发展。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副作用 心理影响
  • 简介:摘要药物性皮炎可简称药疹,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其它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皮肤黏膜炎性反应1。皮损症状多样,分布广泛,瘙痒剧烈,若治疗不当,护理不全面,易引起继发感染,甚至危及生命2。林可霉素,英文名Lincomycin。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的50S亚基,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本例患者经过13天的药物治疗和精心护理,全身皮疹消退,无继发感染,好转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林可霉素注射液 药物性皮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