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时间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尽管学校在学生下去顶岗实习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但效果欠佳。创新安全教育模式,提出的三步式安全教育模式可大大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

  • 标签: 顶岗实习 三步式 安全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理心”带教在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意义。方法将24名临床护理实习生分成12组,每组两名,每组一名实行同理心带教,一名实行普通带教。教学中全面践行“同理心”原则,实施设身处地、倾听及准确表达的同理反应策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引导医学生应用“同理心”进行医患沟通。“同理心”有助于增加师生感情,促进了实习生与患者间的理解与支持,架设了实习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桥梁,最终提高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同时也获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提高临床实习质量,从而降低了实习生差错率。

  • 标签: 同理心 临床教学 临床护理实习生
  • 简介:摘要通过对基层产科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如孕产妇、护理人员素质和技能、组织管理及医院设施、设备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对策,从而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旨在为孕产妇提供更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不断提高基层医院产科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基层产科 护理风险识别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拒绝上学是由于情绪障碍等原因,因为抑郁和焦虑引发的上学障碍,一般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现象为回避上学等行为。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拒绝上学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拒绝上学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扰乱家庭或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同时对青年和成年时期的教育和就业问题也有深远的影响。多种因素可能影响拒绝上学行为的相关因素和发病机制。情绪安全感理论的解释范围较为广泛,尤其适用于探讨在父母冲突与儿童内化问题以及外化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在不同时段收集父母冲突、认知评估、情绪安全感以及使用问题的数据,以便考察父母冲突对其他变量的纵向影响,根据情绪安全感理论,从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探讨青少年拒绝上学的成因。

  • 标签: 拒绝上学,父母冲突,情绪安全感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防范对策。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实施安全隐患防范,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小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护理中进行有效的安全隐患防范,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安全隐患事件 相关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微卡治疗结核病的机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结核病的患者154例,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154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77例)与联合微卡组(77例)。其中我院医师对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医师对联合微卡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微卡药物进行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微卡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数据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核病患者采取微卡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微卡 结核病 机制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运的安全隐患,并探究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门急诊危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儿均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的患儿采取常规的转运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综合转运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儿对护理满意度较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低,护理质量较好。结论对急诊科危重患儿进行院内转运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提升护理质量,获取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可以在实践中大力推广。

  • 标签: 院内转运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保障围手术期患者安全。方法对我院急诊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围手术术前风险评估,落实患者护理风险和病情评估,根据患者情况落实相关护理措施;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执行医嘱,根据医嘱落实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实验组和对照组资料由急诊科护士长收集资料,护理部跟踪评价汇总。结果两组成员在分别进行管理后,围手术期护理管理质量评价得分率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得分率为95.3,对照组得分率为87.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落实围手术期护理风险管理对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率效果较好,在外科急诊手术患者护理管理中可以广泛的使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和病情评估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外科危重患者术后转运的护理和安全管理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心外科危重患者术后转运的安全管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供氧流速不准1例,推车刹车不灵活1例,给氧中断0例,导管脱落0例,不良事件发生率7.7%;对照组患者供氧流速不准3例,推车刹车不灵活2例,给氧中断2例,导管脱落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3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外科危重患者术后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显著,患者术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心外科危重患者 术后转运 护理
  • 简介:摘要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是保证患者得到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建立护理安全文化是识别、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构建与实施护理安全文化,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杜绝及降低神经内科护理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安全文化 神经内科 预防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行之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20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分析眼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常见不安全因素,并探讨其防范对策。结果42例患者存在不安全因素,占20.19%,其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因素(占5.77%)、患者自身因素(占9.62%)、外部环境因素(占4.80%)。结论在眼科护理过程中,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患者教育及护患关系,努力改善外部环境,正确评估风险因素,及时制定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可大大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从而确保眼科护理安全

  • 标签: 眼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塞以血塞通对其进行治疗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70例,将这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决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基础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塞通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中患者所得到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3%(33/35),对照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1(27/35)%,两组患者之间治疗总有效率所存在的差异比较明显(P<0.05,χ2=6.06);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这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两组患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χ2=0.81)。结论对脑梗塞以血塞通进行治疗能够得到较理想临床效果,能够取得较高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低,明显提高其生命质量,可在临床上大力使用。

  • 标签: 脑梗塞 血塞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药物安全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观察组患者经过针对性护理措施之后,各个方面的数据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内科住院患者存在多方面用药安全问题,通过针对性的用药安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药物知识程度,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心内科 住院患者 安全服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分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和2017年7月(常规组)至2018年10月(对照组)分别接收75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实施安全管理模式。观察安全管理模式实施效果。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3%,投诉率为2.67%,依次低于常规组的17.33%和18.67%(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高于常规组的77.33%(P<0.05)。结论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分诊护理管理中能够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是改善急诊分诊护理质量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借鉴价值较高。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风险 投诉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急、死亡率高,预后差的心血管疾病。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是挽救病人生命,促进病人康复的关键。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评估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针对53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的护理和康复状况,对护理进行效果评价。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对于挽救病人生命和促进病人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精神科男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8例男性精神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护理安全隐患。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安全隐患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安全隐患发生率为47.06%,观察组为2.9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男病房比较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包括多方面并发症、护理纠纷、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和护理人员缺少责任心等,对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精神科 男病房 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规范外来器械及植入物在供应室的管理,对准入接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发放、回收等流程进行重点管理,确保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安全供应,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 标签: 外来器械 植入物 供应室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老年肾内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于本院肾内科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74例,纳入时间2016年9月—2018年8月,按照诊治时间先后分组,参考组37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37例患者采取对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和护理效果。结果由护理效果对比可知,实验组和参考组患者安全事故发生率分别为5.41%和27.03%,护理满意程度分别为97.30%和81.08%(P<0.05)。结论在肾内科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针对安全隐患给予护理对策,有助于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保证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程度,可推广应用在肾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

  • 标签: 老年 肾内科 安全隐患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附子、半夏配伍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纳入51例阳虚痰饮型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签署毒性药物使用知情同意书后,予以服用含附子、半夏配伍的方药,服药前后定期检查心电图、心酶、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以评估其安全性;结果通过对心、肝、肾及血液的检查数值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均值比较方面,还是数值正常与否方面,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附子、半夏配伍治恶性肿瘤暂时未见明显的心、肝、肾及血液毒性。

  • 标签: 附子半夏十八反肿瘤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论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胃肠外营养(PN)安全用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在PN实施过程中,从设备环境、专业优势、差错控制方面阐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胃肠外营养安全用药中作用。结果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从设备环境与配置、药师审方等多环节的支持上,体现出在PN安全用药实践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结论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的多重支持为病人安全、高质量的PN提供了保证。

  • 标签: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 胃肠外营养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