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弱视是影响儿童视觉功能发育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较高,据统计在我国目前13亿人口中,弱视的检出率为2.8%,保守估计弱视儿童达4000万1,人数相当可观。弱视的危害不仅使患者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更重要的是使患者失去双眼单视及立体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立体视又是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所必需的高级视功能,它直接影响劳动效率、工作质量和劳动安全。幼儿时期的视力对一生的视觉发育有重要影响。6岁前阶段是人类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和关键期,因此,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情况调查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锡山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 弱视
  • 简介:摘要分泌性中耳炎是指由于咽鼓管阻塞或不畅引起的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的病变,极易出现听力下降及耳闷等非化脓性中耳炎性疾病。临床儿童多见,发病率极高,是儿童最常见的致聋原因。

  • 标签: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总结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20例乳牙龋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行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治疗期间将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颌面洞、邻颌面洞修复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颌面洞、邻颌面洞修复成功率(90.0%)、(8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8.3%)、(66.7%),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牙龋齿患儿行非创伤性修复治疗过程中,对其增加术前体位指导及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配合护理干预,将能有效提升患儿整体预后效果。

  • 标签: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 儿童乳牙龋齿 护理
  • 简介:摘要家庭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而言至关重要,家庭作为孩子出生后成长的主要环境,而父母又是儿童学习各种知识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环境因素的好与坏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庭环境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从家庭环境的概念出发,从狭义的角度探析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对当前良好家庭环境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家庭环境 儿童 心理健康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县0—14岁儿童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缺乏及超标状况。方法应用火焰分光光度法对灵山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的1600名0—14岁儿童血中铜、锌、钙、镁、铁元素测定。结果1600名0—14岁儿童血中铜、锌、钙、镁、铁元素缺乏情况为低血钙者为452例,缺乏率为28.25%;低血锌者为346例,缺乏率为21.63%;低血铁者为108例,缺乏率为6.75%;低血镁者为74例,缺乏率为4.63%;低血铜者为仅1例,缺乏率为0.06%。0—1岁年龄段锌元素缺乏率最高,缺乏率为35.98%;1—2岁和0—1岁年龄段钙元素缺乏率最高,分别为38.64%和36.28%;铜、铁、镁元素缺乏率明显低于钙、锌元素缺乏率,除铜元素外其余各元素缺乏率随着年龄增长均有下降趋势。微量元素超标情况为高血锌者为14例,超标率为0.88%;高血镁者为10例,超标率为0.63%;高血铁者为3例,超标率为0.19%;高血钙者为2例,超标率为0.13%;高血铜者为1例,超标率为0.06%。锌、镁元素超标率较高;铁、钙、铜元素超标率很低,超标率无明差异。随着年龄增长各元素超标逐渐消失。结论目前我县社会上补充微量元素的意识不够,特别是钙、锌元素的补充,使血钙、血锌的缺乏明显高于血铜、血镁、血铁的缺乏。滥补锌元素也最为明显,高血锌的发生率居首位。因此,我们要加大儿童科学喂养宣传,做好平衡膳食,科学进补的指导,维持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正常与均衡,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 标签: 儿童 微量元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临床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餐前服用雷贝拉唑肠溶片0.25mg/kg?次,2次/天,餐后服用阿莫西林分散片12.5mg/kg?次及克拉霉素分散片6mg/kg?次,2次/天,两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服用三仁汤加减,每日早晚餐后服用一次,服用两周。观察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阴转35例(77.78%)优于对照组的26例(57.78%),(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医症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提高HP根除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幽门螺杆菌 中西医结合根除治疗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和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对儿童和家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小儿多动症130例为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中枢神经兴奋剂托莫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多动指数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多动指数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和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能改善患儿的多动指数,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家庭负担,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小儿多动症 多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儿童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促进儿童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方法随机择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儿童呼吸内科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常规组以及PDCA循环组,分组n=43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PDCA循环组则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PDCA循环管理,比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质量评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穿刺置管)。结果常规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18.60%显著高于PDCA循环组6.9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组护理满意度86.04%、平均评分(86.02±3.23)显著低于PDCA循环组95.34%、(98.10±5.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在儿童呼吸内科中的价值显著高常规护理,可有效提高家长及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综合质量评分,降低护理质量问题的发生几率,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特别在是穿刺置管中可有效缓解家长及患儿的心理障碍,提高病房消毒水平以及提高病房管理效果,比一般的护理干预更加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 儿童护理内科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怎样预防及降低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内,我院一共收治的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40例。仔细分析临床资料,分析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总结预防以及降低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措施。结果接种时间不正确、接种操作不规范、疫苗质量问题以及儿童自身体质问题等均是导致儿童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讨论提高接种人员的接种技能,保证疫苗质量,采取科学、系统的接种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儿童生命安全。

  • 标签: 原因 预防 降低 儿童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锻炼对儿童脑外伤患者实施急救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评价早期康复锻炼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由PICU转入我科康复锻炼的儿童脑外伤患者中选取3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19例患儿采取常规的早期护理及自我锻炼,观察组中20例患儿采取肢体功能评估后实施早期康复锻炼护理,对两组患儿实施急救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前上肢活动能力评分为(15.27±9.54),下肢为(11.37±4.59);对照组患儿治疗前上肢活动能力评分为(15.17±9.12),下肢为(11.29±4.38);两组患儿治疗前肢体活动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分别为(24.85±12.57)、(14.18±3.74),对照组分别为(17.81±10.64)、(11.52±5.83),两组治疗后肢体活动能力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儿童脑外伤患者采取肢体功能评估并进行早期康复锻炼能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使患儿肢体的活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改善患儿生活状态,促进患儿康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锻炼 儿童脑外伤 肢体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DCA护理模式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8月—2018年8月间我院儿科接收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共84例,按入院顺序分组护理,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则将常规作为基础,实施PDCA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患儿相关指标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肺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扁桃体充血时间、止咳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PDCA护理模式对患有支原体肺炎疾病患儿护理,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儿童 PDCA护理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儿童胃溃疡与心理因素相关性,并总结。方法此研究中所研讨的210例患者均随机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儿童胃溃疡患者中挑选而出,此210例患者划分到研究组中,随机再选取同时期我院体检健康的儿童210例纳入到对照组中,判定两组研讨对象LES、SS、EPQ、TAS、HAMA、HAMD等指数,观察其溃疡面积,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对比两组研讨对象HAMA、HAMD、TAS、EPQ等评分状况,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EPQ、TAS、HAMD、HAMA、喝饮料、药物服用状况等作为自变量,因变量为溃疡面积,实施多元逐步回归性分析,其结果表明,研究组溃疡面积和HAMA、TAS评分成正比关系(r=0.73,P<0.01;r=0.44,P<0.05)。结论儿童胃溃疡疾病和其人格、情绪因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建议临床在诊治疾病时加大对儿童心理状况的重视度。

  • 标签: 心理因素 儿童 胃溃疡 人格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肾病综合征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对对对照组患儿采取水电解质紊乱纠正、激素、血脂、饮食调整等常规治疗措施,对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家庭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治愈率和复发率明显不如采取家庭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结论对患儿采取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得患儿的治愈率得到提高,患儿的健康成长得到保证,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儿童肾病综合征 家庭护理干预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癫痫儿童心理障碍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就诊的癫痫儿童患者共54例,按照患者就诊编号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心理干预治疗组各27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采用心理状态评分量表比较患者心理状态干预效果。结果心理干预治疗组患儿经过心理干预治疗,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42.50±2.00)、(43.07±2.06),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且心理干预治疗组患儿生活满意率、情绪、精力等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提高癫痫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心理障碍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癫痫儿童 心理障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枯草杆菌联合蒙脱石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段自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选定本院儿科收治的急性腹泻患者8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对照组(44例,蒙脱石治疗)、研究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枯草杆菌治疗),比较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症状消失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45%)显著比对照组(70.45%)高,P<0.05。结论枯草杆菌与蒙脱石联合可有效改善儿童急性腹泻患者腹泻、腹痛症状,促进机体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枯草杆菌 蒙脱石 急性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儿童上消化道异物患者46例,在氯胺酮、丙泊酚全身麻醉下行急诊胃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术前常规摄片定位。根据异物的种类、形态,选择鼠齿钳、网篮等不同种类器械予以取出。术后留院观察两日有无并发症发生,同时依据异物有无造成黏膜损伤而使用抑酸药物1~2日。结果46例异物儿童中男孩35例,女孩11例;年龄6月~8岁,其中<1岁的5例,1~3岁的30例,3~7岁的8例,>7岁的3例;误吞时间为3h~6d;46名异物患儿上消化道异物共46个;46例异物中硬币异物共39例,电池3例,笔帽1例,枣核1例,回形针1例,戒指1例。异物嵌入部位食管上端41例,胃内5例。内镜下异物成功取出45例,1例由于异物(枣核)已刺破黏膜而转入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率为97.8%;内镜下异物取出成功病例患儿术后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急诊胃镜下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方法,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特点。家长在日常护理中避免儿童将异物特别是硬币放入嘴里,可明显降低儿童的上消化道异物的发生率。

  • 标签: 消化道异物 急诊内镜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进行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的95例儿童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95例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儿童实施保健及预防接种过程中给予传统干预措施,观察组儿童则介入健康教育措施,观察两组儿童保健及接种覆盖率、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儿童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覆盖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预防接种及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覆盖率,提高儿童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 预防接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我院新入园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效果。方法对2009-2010年,接种基础乙肝疫苗全程的213例3-5岁儿童采用乙肝5项进行检验。结果213例儿童全程接种有209例,接种率为98%。其中有122例抗-HBs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7%。结论我院2009年-2010年新入园儿童乙肝全程接种率较高,但抗-HBs阳转率不高,观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阳转率逐年下降,建议家长在儿童完成乙肝疫苗接种后定期进行抗体浓度测定,及时进行补种。

  • 标签: 入园儿童 免疫效果 阳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