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要想提高护理质量,就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对进行护理,这样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在妇产科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直接关系着母婴两代人的生命安全。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妇产科护理中依旧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的质量,本文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以及细节管理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帮助。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安全隐患 细节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内科疾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心内科疾病种类多、发病原因和治疗方式复杂,心内科患者,给予安全服药护理干预,保证患者能够准时和正确服药。经过护理,患者服药时间、服药方法与之前相比,有明显提升。针对心内科患者,在其服药过程中,采取安全服药护理干预方式,能有效提高服药准确率,降低服药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安全服药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内科 患者,护理干预 服药安全
  • 简介:【摘要】 本文通过综述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及预防方法,探讨老年患者护理安全发生的原因,以及与科室,患者、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安全 老年
  • 简介:摘要:药物安全预警主要是指对有关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检测,从而保证药物能够有效的投入到未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其中会涉及到药物的不同使用和药物之间的检查,药物质量和药物安全密切相关,因此我国需要做好药物安全预警工作,从而对药物的结构进行准确的分析,避免药物间的不良作用。本文从药物分析技术出发,探索药物分析技术,在药物安全预警中的作用,提升未来药物的使用质量。

  • 标签: 药物分析技术 药物 安全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肾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的200例肾内科危重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管理组对于我院的肾内科危重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组对于我院的肾内科危重患者开展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对护理质量的评价;肾内科危重环境安全性;护理前后生命体征;肾内科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安全管理组对护理质量的评价高于常规护理管理组,P

  • 标签: 肾内科 危重患者 护理 安全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消毒中心的整体工作中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的部门,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其医院进行专业消毒的部门,其日常的工作十分繁杂,主要是进行各种医疗器械的清洗和消毒,对其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整体治疗情况和严重的生命安全。对医院的整体管理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选择10名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其都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人员,对于此次进行提问和调查,其中问题大多数为工作的时间,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的安全隐患,还有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其各个问题进行统计,然后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实现对策略的提出,尽最大努力保证安全隐患不再是隐患。经过对其调查结果的分析,其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在以下方面:工作人员的操作问题,还有器械的储存问题,工具的放置和适用,管理方面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消毒中心的整体工作质量,所以,通过对其问题的剖析,从而提出可行性建议,实现对安全隐患的解决,实现改进措施,提高整体工作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安全隐患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设计外科护理缺陷归因,制定安全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神经外科护理缺陷20例,对该20例护理缺陷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制定安全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护理缺陷发生的因素主要有,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基础护理、交接班时没有严格按照流程完成、没有按要求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病情没有按要求进行观察、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结论:护理缺陷的发生是由众多风险因素引起的,要想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就必须要加强护理管理,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提高风险因素的管理,任何时间段内容的护理安全管理都要给予重视,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出现护理缺陷问题。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缺陷 安全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与用药安安全。方法:选取于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且涉及到西药房高危药品的100例病患,分为50例对照组与50例观察组,且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5名管理人员负责。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病患的用药不合理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管理人员的护理技巧评分、用药须知评分、知识掌握评分以及注意事项评分、病患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病患的用药不合理率比观察组高,且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0.05,具有明显差异;对照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观察组高,且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0.05,具有明显差异;对照组管理人员的护理技巧评分、用药须知评分、知识掌握评分以及注意事项评分均比观察组低,且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0.05,具有明显差异;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满意度比观察组低,且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0.05,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做好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用药不合理率,降低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能够提升管理人员的护理技巧评分、用药须知评分、知识掌握评分以及注意事项评分,还能够提升病患的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西药房 高危药品管理 用药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脏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方法 抽调我院于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期间治疗的 AMI患者 60例作为研究组,并抽调同期我院收入的 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 cTnI、 AST、 CK-MB水平与诊断情况。 结果 研究组在 cTnI、 AST、 CK-MB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 60例患者中,其中 cTnI阳性率为 51例( 85.00%), AST阳性率为 50例( 83.33%), CK-MB阳性率为 52例( 86.67%);而联合检测后,阳性率达到 59例( 98.33%)。 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实施心脏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并有利于判断患者病情,及时获得有效诊断,并积极开展治疗,值得应用。

  • 标签: 心脏标志物 联合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 简介:  摘 要:目的:比较 Baird-Parker 平板计数法和 MPN 计数法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结果,比较两种实验方法的优劣。方法:随机采集 90 份食品作为实验样品,分为实验组(食品 25g+ 生理盐水 225ml+1ml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阳性对照组( 250ml 生理盐水 +1ml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和样品对照组(食品 25g+1ml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各 30 份,应用 Baird-Parker 平板计数法和 MPN 计数法进行定量计数,统计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检出结果。结果:相比之下, MPN 计数法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检出率( 35.56%>12.22% )相对更高( P<0.05 )。结论:在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实验检测中, MPN 计数法显然是更好的选择,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可作为食品质量安全评价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食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实验方法    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活动,是摄入营养和能量的主要途径,维持人体健康活动。饮食安全则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相关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在饮食的过程中,食品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大肠杆菌以及沙门氏菌多种致病菌的污染,则会增加食物中毒的风险,诱发食源性疾病。在食品生产加工的过程中,致病菌检验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各类致病菌有着严格的限量标准。在食品安全检验的时候,需要采用高效、灵敏、准确的实验方法,其实验结果能够作为食品安全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1] 。本研究主要对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实验检测,比较不同实验方法的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样品:随机采集 90 份食品作为实验样品,其中包括饼干 18 份、罐头 15 份、膨化食品 12 份、肉制品 18 份、乳制品 15 份以及方便食品 12 份。培养基:由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 Baird-Parker 平板、琼脂、冻干兔血浆、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管( 10% ),营养肉汤等。试剂:亚碲酸钾卵黄增菌液(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 ATCC29213 ,南京便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应用以上样品、培养基、试剂和菌株作为实验材料,进行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实验检测。     1.2 方法     1.2.1 样品制备    将实验样品分为三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样品对照组各 30 份。在实验组的菌液制备的过程中,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取新鲜培养物,与 3ml 营养肉汤混合,制成肉汤菌悬液,并在 4℃ 的环境下保存。在实验前进行稀释,经过预试验检测后,选取所需的菌液浓度( 10-5 稀释浓度)。在样品制备的过程中,在无菌均质袋加入食品 25g (液体样品 25ml )、生理盐水 225ml 以及 1ml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 10-5 浓度),获得实验样品。    在阳性对照组的样品制备中,将 250ml 生理盐水与 1ml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 10-5 浓度)混合。而在样品对照组的样品制备中,则是在无菌均质袋加入食品 25g (液体样品 25ml )、生理盐水 225ml ,均匀混合。     1.2.2 定量检测    取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样品对照组的样品匀液 1ml ,接种于 Baird-Parker 平板之上,在 37℃ 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48h 后对菌落进行观察,行革兰氏染色。完成血浆凝固酶验证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计数,获得计算结果。另外取样液 1ml ,分别接种在 3 个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管( 10% ),在 37℃ 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48h 后各取一环培养物, 在 Baird-Parker 平板上培养 ( 37℃ , 48h ),对菌落进行观察,行革兰氏染色。完成血浆凝固酶验证后,采用 MPN 计数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计数,计算各组实验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检出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以 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 ±s )和( % )进行计量和计数,由 t 值和 χ2 检验, P<0.05 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 Baird-Parker 计数,在 90 份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11 份,阳性率为 12.22% 。而根据 MPN 计数,在 90 份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 32 份,阳性率为 35.56% 。     3 讨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种。人体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侵袭,容易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胃肠道疾病以及全身感染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而饮食是该病菌侵袭人体的主要途径。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由于食品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引发食物中毒,同时还会引起多种病症。为了预防“ 病从口入”,需要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检查, 对于食品中存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着严格的限量要求。在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需要严格把控,并需要进行微生物检验,实施定量检测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结果,评价食品质量安全 [2] 。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实验检测中,一般采用 Baird-Parker 平板计数法和 MPN 计数法。本组实验结果显示,在 90 份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量检测中, MPN 计数法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检出率为 35.56% ,显著高于 Baird-Parker 平板计数法的 12.22% ,充分说明 MPN 计数法是比 Baird-Parker 平板计数法更好的实验检测方法。    在实验检测中应用 Baird-Parker 平板计数法,在 Baird-Parker 平板上接种培养,统计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但是该实验过程易受到其他菌种的干扰,导致检出率的降低。在食品的微生物检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只是致病菌的一种,还大量存在着其他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其中的含量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 Baird-Parker 平板计数的准确性。而 MPN 计数法在实验检测中的应用,则是利用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进行增菌处理,然后在 Baird-Parker 平板上接种培养,能够减少其他菌种的干扰,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其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检出率更高。另外,受到实验样品理化性质、细菌依附等因素的影响, MPN 计数法的检测结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干扰和影响。为了提高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联合应用 Baird-Parker 平板计数法和 MPN 计数法,充分发挥两种实验方法的优势,满足不同条件的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 [3] 。    综上所述, Baird-Parker 平板计数法、 MPN 计数法等不同实验方法均可应用于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其中 MPN 计数法的应用效果更高,能够准确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情况,便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1] 胡金强,雷俊婷,白艳红,等 .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PCR-ELISA 检测技术建立 [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 37 ( 20 ): 63-67.     [2] 周莉,王永,王法云,朱海华,张立攀 .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概况及新型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J]. 中国酿造, 2016 , 35 ( 02 ): 1-4.     [3] 李荔枝,胡萍 . 快速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型的研究进展 [J]. 江西農业学报, 2018 , 23 ( 08 ): 144-146.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CT与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 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均为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9月期间入院收治,选取同期到我院体检者 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相关测定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例 NSE、 CEA 、 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NSE、 CEA 、 CYFRA21-1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三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 P< 0.05)。结论: CT与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性。

  • 标签: CT 多种肿瘤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采用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自身免疫病患者83例,设为自身免疫病组,同期选择其它疾病29例,设为其他疾病组,选择健康体检者15例,设为正常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IB)、流式荧光免疫法(MBFFI)对109标本实施检测。结果:相较单用流式荧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荧光免疫法联合,有更高的灵敏度(P

  • 标签: 抗核抗体谱 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 特异度 敏感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检测在消化性出血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我院接收的 50例消化性出血疾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例,对照组采取转铁蛋白法进行检测,观察组采取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进行检测,观察两组阳性检出率及误诊率。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误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消化性出血疾病采取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进行检测,可提高检出率,降低误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转铁蛋白 粪便隐血试验 消化性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产前诊断应用过程中,孕妇对 CMA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方法,现场录音,并以Colaizzi分析法对资料整理归纳和分析。 结果 根据受访者对CMA在产前诊断中的认知,提炼出以下主题包括:对 CMA产前检测相关知识缺乏,期望获得 CMA产前检测相关知识的需求,理想的决策援助方式;对目前价格的接受情况和报告查询途径的需求不一。 结论 孕妇对CMA产前检测相关知识缺乏,期望从 医院获得专业的健康指导,重点关注的是检测结果对胎儿、妊娠结局的影响;与获得的临床价值比较,检测价格等服务模式的需求,并不是影响孕妇对 CMA接受度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孕妇 产前诊断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芯片 质性研究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讨论 PCR 产物酶联免疫检测法在乳腺癌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方法 : 选取我院治疗的乳腺癌的患者 50 例,均对患者使用 PCR 产物酶联免疫检测检测,使用手术治疗,在手术后进行病理检测,以病理检测的结果为金标准。 结果 : PCR 产物酶联免疫检测 与手术病理检测结果相比,差别较小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检测在消化性出血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我院接收的 50例消化性出血疾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例,对照组采取转铁蛋白法进行检测,观察组采取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进行检测,观察两组阳性检出率及误诊率。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误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消化性出血疾病采取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进行检测,可提高检出率,降低误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转铁蛋白 粪便隐血试验 消化性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4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将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2例健康者作为参照组。测定参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入院半小时、6小时、12小时的血清cTnl、IMA、Mb;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度和敏感度。结果:参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Tnl、IMA、Mb水平之间均有明显差异,参照组均低于实验组,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准确度以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的结果,P<0.05。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均较高,因此在临床上建议优先选择该检测方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心肌损伤标志物 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