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龈术对龈下楔状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168颗)缺损边缘位于龈下1-2mm楔状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结果一年后复查充填物脱落者6.41%,继发龋发生者3.84%,边缘性龈炎发生者2.56%。结论应用龈线辅助治疗楔状缺损可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排龈 楔状缺损 复合树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脾毒方治疗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72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为对象,术后均接受常规化疗,将其随机分组。36例对照组患者未接受中医治疗,36例实验组患者接受中药健脾毒方治疗。术后随访2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术后2年内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采用健脾毒方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减少复发和远处转移。

  • 标签: 健脾排毒方 直肠癌 术后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振动痰护理在慢阻肺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5月至2021年7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3名慢阻肺患者,分为参照组(25名)和研究组(28名)。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振动痰护理。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分析,并对比。结果 参照组中12名显效(48.0%),5名有效(20.0%),8名无效(32.0%);研究组中19名显效(67.9%),7名有效(25.0%),2名无效(7.1%)。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2.9%(26/28)显著高于参照组68.0%(17/25)。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振动排痰护理 慢阻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给予尘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综合痰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择取44例尘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收治时间为2019.06-2020.12期间,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综合痰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排痰护理 尘肺 肺部感染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肺部感染病患使用震动痰仪,并对其产生的作用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随机抽选我院74名老年肺部感染病患进行研究,抽选时间为2023年2月~2023年6月,按照其进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37名病患分为一组。观察组病患进院序号为奇数,对其使用震动痰仪进行痰护理操作;对照组病患进院序号为偶数,对其使用人工叩击的方式进行痰护理操作。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患一周内痰量以及各项基本指标值恢复合理范围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患痰情况得出,观察组一周内痰量在较大程度上多于对照组,差异含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患各项指标值恢复合理范围所需时间在较大程度上短于对照组,差异含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肺部感染病患使用震动痰仪进行痰护理操作,能够有效帮助病患排出体内痰液,缩短病患各项指标值恢复合理范围所需时间,提升病患临床疗效,为病患提供更为良好的护理体验感。

  • 标签: 老年肺部感染病患 排痰量 震动排痰仪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慢阻肺患者行振动痰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78例慢阻肺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9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行振动痰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FEV1/FVC、FEV1、咳嗽、咳痰和气喘消失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 给予慢阻肺患者振动痰护理能有效改善病情,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慢阻肺 振动排痰护理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炮制毒方法和疗效。方法对中药炮制各种毒方法如清炒法、加辅料法、加热法等进行具体方法和机制的探讨,以达到降低药物毒性的目的。结果对毒性中药进行合理的加工炮制有效消除或降低了药物的毒性和毒副作用。结论通过对炮制毒方法和机理的探讨,有利于促进中药炮制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 标签: 中药炮制 减毒方法 疗效观察
  • 简介:一提到脸面的年龄标志,大多数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法令纹!主要原因在于每天的面部“表情”。通过按摩面部的肌肉、脂肪、骨骼以及调整自己不自觉间就会呈现的表情和姿势,是保持面部年轻的诀窍。目标法令纹-1.5厘米,年轻10岁!

  • 标签: 按摩面部 锻炼 表情 年轻
  • 简介:●疑惑夏季血糖不降反升高苏阿姨已经有两年的糖尿病史了,平时她的血糖大多是5mmol/L。能够维持在正常值。但每到冬天血糖便会明显升高.在和一些糖尿病友交流时.有人告诉她说没事,人的血糖值在冬季都会高一些,但一到夏天就会降下来了,苏阿姨也信以为真了。

  • 标签: 糖尿病人 夏季 药量 血糖值 糖尿病史 正常值
  • 简介:摘要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本文从一个典型的患者病例入手,分析了甲低的表现症状、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其护理的手段和方法有“饮食护理、加强体质锻炼、建立正常排便习惯、皮肤护理、情志护理、药物护理等。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低下 临床 护理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常见的病理改变有黏液腺增生、浆液腺管的黏液腺化生、腺管扩张等,持续过多的黏液分泌会阻塞呼吸道,导致气流受限。COPD患者往往合并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发生粘连、倒伏、脱失等结构、功能异常,及黏液流变学特征改变,引起气道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障碍,导致气道管腔内不同程度黏液栓形成。本文对健康拍新型叩击法在肥胖COPD患者中的痰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 标签: 健康拍 新型叩击法 肥胖患者 排痰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雾化后机械痰联合吸痰护理治疗1~6月婴儿肺炎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将开展此项技术之前两年1~6月痊愈出院患儿的作为参照组;开展此项技术两年来1~6月痊愈出院患儿的数据作为治疗组,参照组仅给予雾化吸入和人工扣击拍背,治疗组在雾化吸入后加用机械痰联合吸痰护理。结果治疗组在平均住院日、咳嗽减轻、痰液减少和喘息缓解时间上明显缩短。结论雾化后机械痰联合吸痰护理治疗1~6月婴儿肺炎的效果优于一般的雾化吸入,值得推广。

  • 标签: 雾化后 机械排痰 联合吸痰护理 1-6月婴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多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65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采用多螺旋CT进行检查诊断,观察并分析相关情况。结果经诊断,发现患者中有无动脉瘤2例,大脑前动脉8例,大脑中动脉9例,大脑后动脉10例,前交通动脉16例,胼缘动脉11例,椎基底动脉8例;经临床检查确认确诊60(92.31%)例、误诊4(6.15%)例,漏诊1(1.54%)例;患者疼痛评分(0.12±0.04)分,躯体化评分(1.03±0.11)分,焦虑评分(1.14±0.27)分,抑郁评分(0.13±0.18)分。结论多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多排螺旋CT 颅内动脉瘤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用中药《毒益肝散》治疗急慢性乙型肝炎,一个月为一疗程,经过3—10个疗程的连续治疗,其病毒含量下降率占33%、ALT复常率占100%,HBeAg转阴率占58.3%,实践证明该散剂具有抗病毒、保肝、降酶功效。

  • 标签: 《排毒益肝散》治疗急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组2010年6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2例,均行16CT扫描,并结合相关血管成像处理方法进行诊断。结果本组病例的主动脉夹层分型结果为Ⅰ型9例(28.1%),Ⅱ型4例(12.5%),Ⅲ型19例(59.4%)。在本组病例的16CT平扫中,血管内膜钙化向腔内移位≥5mm者11例(34.3%)。本组病例均行血管造影增强扫描,全部显示撕裂的内膜片,呈现线形低密度影,断层像上呈现弧形,二维重建像呈现直线状或螺旋状低密度线状影。结论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诊断中,16CT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具有准确、快速、无创等优点,可以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 标签: 16排CT 血管成像 主动脉夹层 诊断
  • 作者: 黄文秀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摘 要】目的:研究机械辅助排痰联合压缩雾化治疗婴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10月,将103例婴儿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患儿5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机械辅助排痰联合压缩雾化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25%)明显低于观察组(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儿肺炎的患儿采用机械辅助排痰联合压缩雾化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传统肘关节CT扫描技术比较,探讨320CT肘关节容积扫描优化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以缩短患者检查时间及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和取得高质量摄影图像。方法A组患者采用站立位,站立于检查床一侧,将所需检查肘关节至于扫描中心进行扫描;B组患者采用仰卧位,患侧肘关节摆放成标准解剖体位进行扫描;再分析两组图像质量、各关节面显示的情况进行分级评估。结论能够配合体位摆放,单纯肘关节检查,无其他干扰因素CT扫描技术较有利于直接显示肘关节的解剖结构,同时减少了扫描曝光时间,优于传统的扫描方式。

  • 标签: 肘关节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