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门诊乳腺肿块切除术后发生投诉的原因,着重分析了术前、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缺陷及预防措施。

  • 标签: 乳腺肿块 医疗投诉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小儿腹泻患儿实施临床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接收的小儿腹泻52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26例患儿应用常规治疗,对乙组26例患儿应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蒙脱石散,对比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甲组临床有效率为73.77%,乙组26例临床有效率为96.15%。治疗前,甲组26例患儿每日大便次数为(8.5±2.1)次,乙组患儿每日大便次数改善情况优于甲组,临床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腹泻患儿应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蒙脱石散,临床效果较好,症状改善较明显,值得应用。

  • 标签: 小儿腹泻 临床治疗 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2012年6月——2013年10月间的目剳80例,对如何缩短病程,减少角膜结膜并发症,进行了初步探讨。使用生理盐水加药冲洗结膜囊治疗48例,单纯使用麝珠明目滴眼液治疗32例,其他辅助治疗两组相同。

  • 标签: 目剳 清开灵 冲洗结膜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性分析小儿惊厥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引发小儿惊厥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整合性分析我院50例小儿惊厥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小儿惊厥患儿通过精心治疗,治愈26例,比例为52%;病情明显好转21例,比例为28%;3例无效,比例为6%;总有效率是94%。结论在治疗小儿惊厥的过程中,苯巴比妥钠是临床上首选的止惊药物,严格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探明病因,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对降低小儿惊厥病死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小儿惊厥 苯巴比妥钠 高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栓塞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①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型;②肺梗死型;③猝死型;④急性不可解释的呼吸困难型;⑤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型。

  • 标签: 肺栓塞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功血的临床诊治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无排卵性功血患者61例,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1例患者中,痊愈38例,占62.30%,有效19例,占31.42%,无效4例,占6.56%,总有效率为93.44%。结论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入院后应及时进行临床诊断,并根据其临床症状取药物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无排卵性功血 临床诊断 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颅骨先天畸形的影像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做出诊断。结论颅骨先天发育畸形(malformation)常伴脑发育畸形,故又称为颅脑先天畸形。其病因复杂,常为胚胎期颅骨发育不良、颅缝提早骨化封合或成骨发育障碍所致。颅脑发育畸形种类甚多。诊断时,应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 标签: 颅骨先天畸形 影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硫仑样反应在临床上的发病规律、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双硫仑样反应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25例患者于1~72h症状完全缓解,痊愈出院。4例并发肺炎,治愈后出院。1例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复苏后现植物生存。结论医护人员应有高度重视双硫仑样反应,严格抗生素应用,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后1周内,应避免饮酒或饮用、接触含乙醇制品的食物、饮料及药物,尽量避免药物与乙醇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双硫仑样反应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药物咨询情况,以期为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605例药物咨询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结论药物咨询,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降低或避免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改善了医院医护人员及药师之间的沟通,提高了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如何鉴别肿瘤复发和胶质瘤术后的临床难题。方法为防止肿瘤复发,分别于术后6个月、11个月及13个月进行3个疗程放射治疗,采用MRI和PET在鉴别脑肿瘤假性进展中的作用。结论在遇到疑似假性进展的患者时,对化疗方案是否更换要慎重,而是否手术干预,更要综合考虑,多在有明显临床症状者才考虑手术。而密切的动态观察是最重要鉴别假性进展的方式。

  • 标签: 胶质瘤 假性进展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尿沉渣镜检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1000例尿液样本进行尿液检查,分别采用尿沉渣镜检法(试验组)和尿液分析仪法(对照组)对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对比两种检查结果,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液分析中,诊断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指标是尿沉渣镜检法,其重要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在诊断尿检结果的过程中,尿液分析仪不能替代尿沉渣镜检的检验结果,二者综合起来应相辅相成,确保临床诊断的万无一失。

  • 标签: 尿沉渣镜检 尿液分析仪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感染特点。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已被感染的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本组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感染情况和分布特点。结果本组200例患者中,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者最多,其次为上呼吸道,与其他部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细菌引起的感染率高于真菌,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最高(P<0.05);高龄、住院时间在15d以上、应用过多种抗生素治疗、接受过侵入性诊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更高(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具有多样性,需加强预防。

  • 标签: 消化内科 感染特点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