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王小帅是第六代导演中始终坚持按自己艺术追求拍摄影片的人,这种坚持慰藉了他精神世界的同时,也把自己带人一个两难的尴尬境地。他曾谈到:“现时间里还在体制外晃荡的我们这代导演,不被体制接受的也就是我和贾樟柯两个人了。”不曾想到,这两位第六代最后的坚守者在孤独的漂泊与守望中皈依了主流。《世界》中,汾阳人纷纷来到北京,身处杜会的边缘,处处被凌轹;而《青》讲述的是上世纪60年代支援贵州建设的一家上海人的回城之梦,以及为回城所付出的惨痛代价。通过对个体心路历程的群像式展现,突显人生的无序和无可把握的无奈,传达出青春的焦灼和困惑。

  • 标签: 艺术追求 精神世界 60年代 心路历程 王小帅 贾樟柯
  • 简介:继1997西安市新剧(节)目调演结束后,西安市表演艺术团的一批新创作剧(节)目陆续参加了全国性的各项艺术比赛调演活动.部分已取得良好成绩.西安市豫剧团精加工的豫剧《女皇祭灵》在由文化部、河南省文化厅主办的“1997中国首届豫剧艺术节”上,获得演出奖和

  • 标签: 大丰收 西安市 表演艺术 剧坛 西安话 河南省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是西方戏剧反商业化、积极实验和探索的产物。在中国“小剧场”戏剧最早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大革命时期,由田汉先生等人创立的“南国社”掀起的一场小剧场戏剧狂飙运动为开端。而小剧场戏曲就是在小剧场话剧的基础上借鉴发展而来,如今在我国已走过了十几个年头。

  • 标签: 小剧场戏剧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黄梅戏 导演 杜鹃 西方戏剧
  • 简介:抓精品创作,第一要有“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第二是顶层设计,抓好题材;第三要结合本土实际情况选好创作团队;第四要尊重艺术规律,抓大放小;第五要演出不止修改不止,永葆艺术青春;第六是加大推广投入,闯市场,让市场来检验精品.

  • 标签: 艺术创作 《红高粱》 艺术管理 舞剧 精品创作 顶层设计
  • 简介:前几年,我为《上海戏剧》写过很多越剧老艺术家晚年生活的文章,从王杏花、尹桂芳、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到王文娟、金采风、戚雅仙、毕春芳等等,并且将它们列为“越剧人物剪影”编进《漫淡越剧大观园》一书。原来计划中就有写徐天的篇章,因为徐天既是“越剧十姐妹”之一,又是越剧老生演员中成名最早、影响很大的重要人物,在越剧艺术发展史上曾经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因为徐天晚年多病,特别是她的眼病很严重,因此只能深居

  • 标签: 徐天红 戏剧工作者 越剧 戏剧事业 《齐天之红徐天红》
  • 简介:京剧名家吴素秋老师的艺术生涯辉煌而灿烂,她遵循继承与创新并举的原则,历经磨砺成就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为喜欢她的观众所津津乐道。适逢北京京剧院建院50周年院庆之际,王玉珍院长带我拜访了这位和蔼可敬的老人。

  • 标签: 北京京剧院 吴素秋 访谈录 表演艺术风格 继承与创新 艺术生涯
  • 简介:传奇的故事、壮烈的氛围、铿锵的旋律、逼真的场景、血性的汉子、泼辣的女子……这是在剧场观看晋剧现代戏《高粱》给我的直观感受。莫言的小说《高粱》、张艺谋的电影《高粱》、电视连续剧《高粱》早已家喻户晓,好评如潮;据说还有多个省份、多个剧种近几年陆续打造出了舞台剧《高粱》;况且《高粱》说的还是山东的事。在这样的前提下,在这样的难题面前,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晋剧院敢于挑战别人已取

  • 标签: 《红高粱》 山西省晋剧院 好评如潮 莫言 民族气节 舞台剧
  • 简介:2017年4月7日上午,北京演艺集团第四届“梦想成真”演出季开幕式在国家体育馆举行。北京演艺集团旗下的中国杂技团、中国评剧院、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北京歌剧舞剧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北京市曲剧团、北京民族乐团和北京曲艺团汇聚国家体育馆副馆。各院团以隆重的形式感、震撼力、动态事件展现京演集团九大院团的艺术魅力,

  • 标签: 中国杂技团 中国评剧院 艺术剧院 民族乐团 梦想成真 形式感
  • 简介:2002年仲夏,我应邀观摩山东省艺术学校舞蹈比赛。类似的活动以往也参加过几次,无非是走走过场,选出一些“说得过去的节目”进行汇报演出,然后颁奖。受难为的不仅仅是莅临指导的领导,也包括我们这种“应邀观摩”的观众。因此.这次观摩前,我实在是抱着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来凑凑热闹而已。然而,当看完了全部演出,我却无法压抑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遇到熟识的人就激动地絮叨:“想不到,实在想不到!”

  • 标签: 舞蹈比赛 演出 艺术学校 观众 节目 荷花
  • 简介:2016年1月10日,包括郭汉城、马也、阎晶明在内的全国知名的戏剧专家、文艺评论家在北京赵家楼宾馆参加了山西省晋剧院召开的晋剧《高粱》专家研讨会,话《高粱》之改编,品《高粱》之创新。专家们一致认为晋剧《高粱》既坚守了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又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营造出了全民抗日的雄壮气势,谱写了家国危亡中的慷慨悲歌。该剧既不失原著的风采,亦创造性化入诸多艺术元素,地域特色鲜明,最终让剧作呈现出以德化人、以技服人、以情动人,思想性、人民性、艺术性和观赏性高度统一的艺术品貌。

  • 标签: 《红高粱》 专家研讨会 山西省晋剧院 文艺评论家 创造性转化 赵家楼
  • 简介:茂腔戏《高粱》改编自著名作家莫言的同名小说,它采取了当前剧院流行的大制作模式,舞台布景、唱腔唱段、故事情节都经过了创新改进,但是也存在着不够精良、改编随意、特色模糊、同质化等弊病。尽管莫言小说具有较强的戏剧化因素,对茂腔的刻意描写非常突出,但由于莫言小说有着不拘成法、叙事繁复、感觉魔幻等特点,对莫言小说进行戏剧改编并非易事。地方戏的生路在于立足地方文化语境,发掘民间文化资源,彰显自身的区别性特征,而不在现代改编大潮中迷失。这与上个世纪借古讽今、借古喻今的历史剧创作相比,是一个反向改造的过程。

  • 标签: 地方戏 茂腔戏 《红高粱》 莫言 现代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