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分析体育运动的特性,指出竞争是体育的一个本质特征。它的存在决定体育不可能实现它所承诺的对人的终极关怀。体育对人的终极关怀本身就存在局限,无法真正关怀现实中完整的人。认为解决这一悖论的出路是重新审视和定位体育对人终极关怀的含义,这样做不仅在理论上有意义,在实践中更有价值。

  • 标签: 运动 竞争 终极关怀 以人为本 快乐体育
  • 简介:从第27届、28届奥运会篮球比赛和第14届、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的比赛过程和结果看,世界篮球运动进入21世纪后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新特征,将有助于我国篮球运动紧跟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并为中国男篮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取得历史性突破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奥运会篮球比赛 篮球锦标赛 世界男子篮球运动 新特征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世居高原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由高原下到平原比赛前运动员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探索HRV在世居高原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评估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云南省场地自行车队中长距离的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别测试受试运动员在高原和平原比赛前的心率变异性,对HRV时域、频域进行分析。结果:世居高原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在平原比赛前时域指标平均RR、RMSSD均高于在高原期间测试值,且差异显著(P〈0.05);平原pNN50、SDNN/HR值均高于高原,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频域指标VLF、TP、HFnorm指标在赛前(平原)高于高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Fnorm、LF/HF在赛前较高原时低,LFnorm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LF/HF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HF赛前测试值略高于高原,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世居高原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赛前SDNN、RMSSD、pNN50、TP、HF、VLF指标均高于基础值,运动员无疲劳迹象;TP、LFnorm、LF/HF等指标均高于基础值,运动员迷走神经活动水平活跃,处于支配地位;HRV可以为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状态评定以及竞技状态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时域 频域 世居高原 自行车运动员
  • 简介:采用数理统计法,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km前四名的速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切阳什姐的供能方式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其无氧阈水平分析切阳什姐每个阶段走的供能模式,找出成功的经验及存在的差距。结果表明:1、切阳什姐较高的无氧阈水平是保证成绩的关键。2、在提高无氧阈水平的同时,不能忽略一般有氧代谢能力(脂肪代谢能力)的训练。3、较差的糖酵解、耐乳酸能力是制约切阳什姐进一步提高成绩的瓶颈问题,在训练中应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 标签: 切阳什姐 速度特征 供能方式 无氧阈 伦敦奥运会
  • 简介:小学足球是整个校园足球的首要一环,采用适宜教学方法对于培养足球兴趣和打好技能基础有重要意义.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足球运动的项目规律,在小学足球教学中采用“集团竞争学习法”有一定的优势价值.程序从足球技术教学和竞赛2个方面设计,具体程序略有差异.程序应用时,应谨慎分组、注意各环节活动组织与衔接、把握好竞争的方向与度等.

  • 标签: 教学程序设计 足球运动 集团竞争 学生心理特点 学习法 足球技术教学
  • 简介:从黑龙江省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调研结果中发现:我省男、女大学生均属长躯干类型。同我国其它省份相比,学生身高,体宽,肌肉结实,但心肺功能却居下游,所以黑龙江省学生爆发力、绝对速度和力量较多数省份为强,而耐力素质明显见差。黑龙江省城、乡男女青年相比,身体发育有差异,这些差异同环境,营养和体力活动密切相关。

  • 标签: 素质特征 学生身高 乡男 耐力素质 体质水平 体力活动
  • 简介: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广西柳州市5所普通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不合格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标准》不合格学生身体形态以肥胖、瘦弱型为主;运动能力水平低且身体素质薄弱;缺乏自我锻炼意识和对《标准》的不重视。

  • 标签: 大学生 《标准》测试 不合格 调查研究
  • 简介:以了解特征、寻找可能存在的差异为目的,对江苏省女子跳板跳水不同水平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表现和蹬伸力量情况进行研究,以帮助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发现起跳能力的提升途径。得出主要结论:一般水平运动员积极蹬伸时间开始较晚,助跑技术不足;跳板跳水摆臂起跳与原地摆臂下蹲纵跳过程中对于手臂摆动的动作协调性要求不同。

  • 标签: 跳板跳水 技术 下肢力量
  • 简介:成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是一个城市、国家、民族乃至市民衡量自身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标志。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需要若干部门密切配合,合理分工,体育赛事志愿者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保障是大型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志愿者的后勤保障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赛事的品质。本文以2014年南京青奥会志愿者餐饮保障为例对大型体育赛事后勤保障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旨在为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提供些许借鉴。

  • 标签: 体育赛事 餐饮 志愿者 后勤保障
  • 简介:人体运动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单位时间的能量输出。气体代谢作为反映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与机体的运动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不同水平锻炼者在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的变化特征,对于探讨长期体育锻炼对机体机能的影响以及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体育锻炼 递增负荷运动 气体代谢 中气 机体 能量代谢
  • 简介:以西班牙男子足球甲级联赛380场比赛中5288人次的技战术表现数据为研究对象。对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比赛表现特征进行量化分析,旨在直观了解足球比赛技战术需求和发展趋势。采取方差分析的研究方法,按照场上位置将运动员分成边后卫、中后卫、边前卫、中前卫、前锋,对不同位置运动员和对来自不同实力球队的相同位置的运动员的比赛技战术表现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不同位置足球运动员在24项比赛技战术指标上都表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不同实力的参赛球队各位置运动员比赛技战术需求差异则体现在不同的技战术指标中。研究还在技战术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足球"大数据"挖掘的理论和分析层次,最后提出相关研究对于足球教练员、运动员、俱乐部管理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员的意义与价值。

  • 标签: 竞赛与训练 足球比赛 技战术表现 定量分析 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
  • 简介:目的:文章对太极拳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接提膝独立动作腾空和落地阶段支撑腿肌肉进行肌电测试,分析在该阶段中相关肌肉的力量特点以及发力特征。方法:文章以沈阳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太极拳院队的学生(5名)作为测试对象。采用ME6000表面肌电仪测试系统对沈阳体育学院太极拳院队的学生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支撑腿有关肌肉的表面肌电(sEMG)进行测验,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相关肌肉的积分肌电值(iEMG)、肌电平均开始时间、平均持续时间、贡献率大小。研究结果:(1)腾空阶段中股直肌、股内侧肌、腓肠肌内侧头、股外侧肌以及股二头肌被同时激活放电;持续时间较长的有股直肌和腓肠肌内侧头,股直肌为0.52s,在腾空阶段总时间中占85.00%。腓肠肌内侧头为0.46s,占总时间的75.47%;积分肌电值较大的有股直肌278.40±45.94μVs、腓肠肌内侧头211.00±30.56μVs;贡献率分别为25.20%、21.30%。(2)落地阶段中支撑腿6块肌肉同时被激活;持续时间较长的有股外侧肌3.41s,在落地阶段总时间中占100%;股内侧肌时间为3.25s,占91.97%;胫骨前肌为3.12s,占93.25%;股直肌为2.87s,占82.09%。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最大为1975.40±379.29μVs,贡献率为28.70%;其次是股外侧肌1250.10±152.74μVs,贡献率为20.40%;股内侧肌1182.10±257.83μVs,贡献率为18.70%;股直肌1044.50±214.34μVs,贡献率为16.10%。结论:在腾空阶段中,股直肌和腓肠肌内侧头为该阶段的主要用力肌。落地阶段中大腿前群肌肉(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直肌)以及胫骨前肌是完成该阶段的主要用力肌。

  • 标签: 太极拳 腾空 落地 表面肌电 支撑腿 提膝独立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巩立娇2011年前半年的竞技表现水平和背向滑步推铅球过渡阶段和最后用力阶段的运动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前半年巩立娇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竞技运动水平,成绩稳定在19.85m左右。在技术特点上,巩立娇过渡阶段肩、髋扭转角较为合理,肩轴和髋轴的角速度偏低,过渡时间较长;最后用力阶段起投速度偏小,速度增量大,出手高度较为合理,出手速度快;双支撑时间较短;单支撑时间较长;工作距离较短;出手角度偏小。

  • 标签: 巩立娇 推铅球 运动学 特征 竞技能力
  • 简介:城市化进程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使得城市体育休闲户外活动空间的营造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分析各年龄分阶段人群体育休闲户外活动空间特征为基础,提出了营造城市体育休闲户外活动空间的基本要求。

  • 标签: 体育休闲 户外活动空间
  • 简介: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的优秀乒乓球男运动员参与的双打比赛进行研究。并对左手与右手配对和右手与右手配对的弧快选手在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的特征分别做出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抢段,右右手配对的弧快选手使用率低,发球质量差,失误多,第三板抢攻上手能力强,但球的稳定性差;接抢段,左右手配对的弧快选手使用率高,控制球能力差,失分相对多,抢攻上手率低,但得分效果好;在主动相持的过程中两种配对的弧快选手配合默契,连续进攻能力强,右右手配对的弧快选手反手主动进攻得分效果好;均衡相持正手使用率高,但右右手配对的弧快选手反手使用率比另一配对高,二者此段均是失分率大于得分率;被动相持右右手配对的弧快选手使用率高,反手使用多,得分效果差。

  • 标签: 乒乓球 男子双打 弧圈结合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