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刑事政策的核心是防止犯罪,终极目的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刑事政策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对刑事立法、司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社会管理方面因适应新情况所进行的调整,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打击和预防犯罪。抢劫、抢夺、盗窃(简称“两抢一盗”)犯罪案件因其常发性和对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社会秩序的破坏,一直被作为我国立法和司法打击的重点,但近年来“两抢一盗”犯罪案件的发案率及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刑事政策的角度来深入思考“两抢一盗”犯罪的应对措施,完善相应的刑事立法、司法、执行和社会政策,从而提高打击和预防“两抢一盗”犯罪案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治安保障。

  • 标签: 犯罪案件 刑事政策 社会秩序 刑事立法 人身财产安全 构建和谐社会
  • 简介:当前中国盗窃、抢劫和抢夺犯罪形势严峻。严打行动的开展,对于遏制该类犯罪的高发态势有着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治理犯罪,保护民生,需要多策并举、多措并举。

  • 标签: 两抢一盗 严打 宽严相济 被害调查
  • 简介:“运动式”执法的生命力在于行政与政策因素的相互交织:政策虽不是法律,但它构成了行政执法人员理解行政法律规范的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运动式”执法的违法之处主要在于以政策因素为借口所导致的裁量怠惰。从理论角度看,“运动式”执法的规范化路途是明确政策与规制目标、解释政策与不确定法律概念、选择政策与行政行为的方式以及确定政策与法律效果。从实践角度看,“运动式”执法的改革方向是实施前的有关政策正当性的理由说明、实施过程中否定个案特殊事实的理由说明以及选择较大侵害法律效果时的理由说明。

  • 标签: 行政裁量 政策考量 裁量怠惰 “运动式”执法
  • 简介:中国的司法体系运作及其改革会影响多方个人与团体的利益,同时也受多方个人与团体的影响。组织研究的学者把这些个人与团体视为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如果将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应用到中国司法改革的研究中来,则应将法院系统和检察院系统视为两个大型组织,并把司法改革看作这些组织的重大行动目标。依据相关理论,中国司法体系运作及其改革的诸多利益相关者可以被区分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前者又包含核心利益相关者与非核心利益相关者。法院和检察院系统中的司法人员是核心利益相关者,其根本利益受司法改革的直接影响,并通过日常的岗位职责直接影响司法改革的落实。对全国1748位检察人员的问卷调查表明了司法人员对于执政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本轮司法改革的基本立场。他们一方面表达了对部分改革任务的困惑与质疑,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因改革走向不明朗所产生的不安。而在表达机会得不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司法人员与其他一些利益相关者一样,会选择以沉默或者“用脚投票”的方式来应对。这导致优秀司法人才与社会精英的进一步流失,进而对改革产生负面影响。这种不能有效动员利益相关者参与改革的境况,正是司法改革“组织约束”的核心要素之一。为了使本轮司法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借鉴利益相关者参与组织决策的“阶梯理论”,为如何在当前的政治语境下有效扩大利益相关者合理参与司法改革决策,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

  • 标签: 司法改革利益相关者 司法人员 法治 组织分析
  • 简介:  死刑复核问题是当前中国司法界的热点问题.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根据这一修改,从2007年1月1日起,所有死刑案件的核准权将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省一级的高级人民法院将不再拥有核准死刑的权力.……

  • 标签: 中国死刑 和谐社会背景 政策调整
  • 简介:经济转型国家仿照西方国家构建详尽的反垄断机制至今仍鲜有成功的事例,越南应从中吸取教训,要采取与全盘吸收西方模式反垄断法的不同做法,采用改良的战略,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竞争政策改革的契合。在渐进性的改革过程中,需要先行培育对竞争价值的思想、政治和社会共识,以确保反垄断法得以执行,提高法律体系的效力。而必要的思维框架和社会共识并不会自发形成,需要政府决策层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 标签: 越南 竞争政策 反垄断法
  • 简介:立法的起步无论中国还是全世界,都有着一些或惊天动地或影响深远的事件.而虚拟世界倒是平静了许多,电子商务已然风光不再、网络概念则早已谈虎色变、移动商务依然稚嫩、宽带和电子政务也还需有待时日.

  • 标签: 中国 电子商务 立法 法制观念 法制环境 法律制度
  • 简介:由于地理、历史等各种原因,资源丰富的西部民族地区并没有实现经济的繁荣发展,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加大了民族和地区间的矛盾,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稳定。为了实现各民族和地区事实上的平等,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差别对待,实行了经济优惠政策,但这种差别对待是有一定限度的,是对平等原则的有益补充。

  • 标签: 少数民族经济优惠政策 合理差别
  • 简介:【典型案例一】某国有建筑企业承建经济适用楼(高20层)。在地基打桩完成后,开始盖第一层时,有人举报该企业存在严重偷工料问题。而后有关部门进行了检测,发现基桩少打了20根,而且打下去的桩经抽查发现桩心没有用混凝土浇灌实。技术人员检测后建议,为保障楼房的安全质量,必须完全拆毁已盖好的地下层,重新打桩补桩,初步估计要花费数百万元。

  • 标签: 偷工减料行为 建筑工程 国有建筑企业 经济适用 典型案例 企业存在
  • 简介:三年来,霸州市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舍得精力投入、舍得资金投入、舍得眼前利益,使排工作呈现出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加快了霸州市科学发展的步伐。

  • 标签: 节能减排 科学发展 霸州市 资金投入 眼前利益
  • 简介:1994年5月3日,我市北关发生一起强奸杀人案。现场勘查中,在死者自行车粗糙的皮革座垫上,用“502”贴附法显现出一枚掌印。由于显现时间长而产生一片白的现象,给检验鉴定带来了困难。遇到这种情况通常采用胶纸粘贴法一次一次地提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薄,但对过厚了的指印薄效果不理想,又极易损坏指印。经过反复实践证明:采用电吹风薄法,效果较其它显著,又简单易行。同时适应各种客体上“502”熏显过厚了的指纹薄。以上案例,正是运用这一方法使产生一片白的掌印变得清晰,直接认定了犯罪

  • 标签: 电吹风 “502”熏显 现场勘查 指纹 强奸杀人 检验鉴定
  • 简介:人大代表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依法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人大代表必须充分认识自身肩负的职责和神圣使命,深入学习人民代表太会制度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党的观念、大局观、法治观和纪律观念,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法律知识水平和履行代表职务的能力,为推进民主与法治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 标签: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代表工作 法律知识水平 素质 政治理论水平 人大代表
  • 简介:《西游记》真不愧是一部经久不衰的名著,由它改编而成的连续剧及动画片在电视上屡屡重播,令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为之倾倒。其中的八十一难,可谓是难难扣人心弦。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三打白骨精”一节,首先是因为它阴森恐怖的氛围,其次是由于孙悟空具有识妖降魔的非凡本领却频遭冤枉而令人义愤填膺。

  • 标签: 科技成果 警察素质 警用科技 犯罪行为
  • 简介:人本化管理是哲学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管理工作的具体化,文章分析了事业单位政工工作中人本化教育管理的重要性记存在的问题,并对推进事业单位政工工作中人本化教育管理提出几点见解。

  • 标签: 人本化 政工管理
  • 简介:<正>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的近30年间,是中华民族在法律实践活动方面既有辉煌业绩又有众多教训的不可避免的历史阶段。由于种种原因,此阶段的法律实践活动常常给人以一种含混模糊、节奏不明、临时过渡性的感觉。这样,就给概括当时法律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和宏观样式造成极大的困难。尽管如此,我还是试图用简洁

  • 标签: 实践活动 无产阶级 基本精神 中华民族 资本主义 表现形式
  • 简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顺利有效地实施需要一定的理念保障。首先,犯罪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对于犯罪的治理不是采取高压的政策,而是相对宽容的态度。其次,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犯罪高发是一种常态,对于犯罪的治理只要能够控制到社会能够容忍的程度即可。再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深刻认识犯罪规律和刑罚功能的产物,对于犯罪的治理应当保持谦抑性。最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涉及刑事司法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平衡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保障被追诉者的权利与保护被害人的权利、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严格执法与行使自由裁量权、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等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宽严相济 容忍理念 控制理念 谦抑理念 平衡理念
  • 简介:放眼世界,在一百多年前,德国法学家李斯特提出了一个至今广为流传的命题——'刑法是刑事政策不可逾越的屏障',即'李斯特鸿沟'。李斯特鸿沟的意义在于,将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学明确区分开来,前者以正当性为价值目标,侧重于形式理性,后者以目的性为价值目标,侧重实质理性。然而,'李斯特鸿沟'也给后世学者留下了一个经典之问,即在区隔了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学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学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一体化的刑事法学理论?毕竟,正当性与目的性,对于完

  • 标签: 关系书评 刑法关系 政策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