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序言已故玛哥诺·佐约哈迪库苏莫先生,苏米特罗·佐约哈迪库苏莫教授之父,曾经两次访问雅加达南帕尔美拉的《罗盘报》编辑部。第一次他提出抗议,责问为什么在东帝汶军事行动中牺牲的印度尼西亚国民军军人不仅没有受到英雄的待遇,反而悄然对待。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责任感 迈尔 军事行动 编辑部
  • 简介:自2016年6月杜特特上台后,菲律宾的南海政策发生了巨大转变,对南海地区局势的走向形成了较大影响。杜特特选择淡化南海纠纷,将中菲南海争端重置于双边谈判桌上的做法。体现了杜特特政府南海政策独立、平衡与务实的特点。受“双层博弈”的制约与驱动,杜特特在南海政策的转向,既是优先解决国内社会问题的需要,也是在复杂而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的主动调整。杜特特的南海政策,降低了南海地缘政治冲突的剧烈性,有利于南海地缘政治变动的降温和趋向良性发展。杜特特政府南海政策的走向依然存在不确定性,杜特特还将就南海资源开发等具体层面同中国协商谈判。中国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也需“以柔克刚”,使“中国威胁论”的流言不攻自破,体现出中国亲诚惠容的外交政策。承担起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国责任。

  • 标签: 菲律宾 杜特尔特 南海政策 中菲关系 双层博弈
  • 简介:弗吉尼亚·伍夫在《墙上的斑点》这一短篇小说中娴熟地使用了内心独白、时间蒙太奇与视角转换等主要意识流写作技巧。小说在表现她致力于写作方式的革新的同时,也揭示了这位女作家独特的精神追求

  • 标签: 意识流 伍尔夫 《墙上的斑点》 时间蒙太奇 视角转换
  • 简介:作为社会学科研究的国际问题研究需要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描述性的问题、解释性的问题、预测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严格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的程序,这四个方面的国际问题研究就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客观性或者说可重复性、规律性或者说普遍意义、简约性或者说主次分明。大数据研究能够让决策者获得更加全面、充分的信息,从而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在进行描述性的国际问题研究时,大数据可以起到十分突出、甚至是革命性的作用;在解释性的问题方面,大数据的长处是用来发现相关性,而不是做出因果解释;大数据还可以发现有价值的解释性问题;大数据在预测和对策研究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它所发现的规律性现象不仅可以用来预测,也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选择。大数据应用到国际问题研究领域也有其局限性,有些局限性是这一方法本身所具有的,例如不能进行因果机制的分析和解释;有一些是国际问题研究领域所具有的,例如"成本-收益问题"、数据主权问题等。在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大数据并不适合用于做战略研究,而更多适宜于对国际发展态势的宏观描述以及为具体的外交行为提供精准的指导方案。总之,大数据有助于发现更全面和客观的事实、提出更多规律性的问题以及帮助研究进行预测和做出选择,但大数据自身不能完成整个解释的过程,需要研究者进行专业的因果机制的分析和解释。

  • 标签: 大数据 国际问题研究 国际安全态势
  • 简介:中国(绵阳)科技城与印度班加罗科技园同属于发展中国家新兴城市的科技园区,本文对印度班加罗科技园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深入剖析,根据绵阳科技城发展现状、特点,参照印度班加罗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绵阳)科技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实现五个方面的突破。

  • 标签: 班加罗尔科技园 绵阳 经验 借鉴
  • 简介:鉴于穆赫塔·卢比斯兄弟《关于当前的印度尼西亚人》的主张为社会舆论所关注,加上还有其他若干篇文章,其中包括玛哥诺·佐约哈迪库苏莫兄弟的文章,激发了我参加思考上述“当前的印度尼西亚人”问题。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卢比 社会舆论 兄弟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