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具有科学真理性和现实实践性相统一的品质。但是,文化心理认同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否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都将处于关闭和静默状态。如从劳动观来看,正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劳动作用和劳动者地位的阐释、劳动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劳动问题根本解决的方案设计等方面,继承和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基因,致使所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众具有“亲和力”;另一方面也使民众感受到这种劳动观的真理性。

  • 标签: 劳动观 马克思主义 传播 传统文化 底蕴
  • 简介:为什么中国在春秋战国之后最终走向“大一统”的普世帝国,而欧洲在罗马帝国覆亡之后就一直保持多国均衡的分裂局面?为什么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权力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结构”,而“公民社会”则始终无法孕育,而欧洲国家却能够发育出公民社会和宪政民主?美籍华裔学者、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许田波(Hui,VictoriaTin-bor)的《战争与国家形成:古代中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以下简称《战争与国家形成》)一书试图通过构建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来解释这两个问题。

  • 标签: 古代中国 欧洲国家 国家形成 近代早期 战争 悲观
  • 简介:中央编译局德籍专家、德国爱尔福特师范大学教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编辑人员埃克·考普夫(EikeKopf)先生2010年6月2日应邀出席中央编译局马列部“马列著作编译论坛”,就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著作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发表演讲。考普夫教授认为,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以前的著作已经指出,不能简单根据死记硬背的结论来解决具体问题。他高度赞扬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要义,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全世界的社会主义的未来具有巨大意义。他阐述了对《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的理解,指出无论是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还是对它们的应用,都不能够脱离具体的历史的条件。他还对中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现将考普夫先生的有关观点整理如下。文中的小标题是编译者所附加。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共产党 早期著作 德国 中央编译局
  • 简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和传播,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165年以来,《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从变译到全译,从秘密到公开,从文言到白话,折射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的历史轨迹。系统梳理《共产党宣言》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要特点和历史影响,对当今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建设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编译与传播 中国历史
  • 简介:列宁早期秉承辩证分析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历史作用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必要性及其进步作用。列宁对俄国资本主义的肯定,在理论上避免了陷入"德国的社会主义"的泥潭,划清了与俄国自由民粹主义的界限,在实践上有利于引导俄国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西方学者关于列宁追求资本主义具有讽刺意义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是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观的曲解。

  • 标签: 列宁 俄国资本主义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