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对政党的冷漠情绪是指在肯定政党对于民主的基本作用的前提下,当代欧美社会普遍存在的对政党及其政治家的不信任感和冷漠情绪。产生这种情绪的直接原因是人们普遍感到自己缺乏有效的政治参与,政党追逐私利,更进一步还可以追溯到政治体制和政党发展所引发的矛盾冲突,包括对政党和政治变迁的不同看法和对政党的过高要求等,尤其是政治个人化、职业化和政党内部的民主争端等,都可能导致人们产生对政党的矛盾情绪。

  • 标签: 欧美 政党 冷漠情绪 政治职业化 党内民主
  • 简介:青年公民的政治参与事关国家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的未来。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国外青年政治参与的新动向尤其值得关注,但国内已有研究较少涉及这一主题。运用澳大利亚青年选举研究(YES)的调查数据,深入考察该国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现状,发现青年公民的选举类政治参与程度较低,而非选举类政治参与程度相对较高,即呈现出选举类参与"冷漠"和非选举类参与"积极"并存的现象。为此,澳大利亚采取了保障儿童参与权利、改进学生公民教育、利用新媒介增进青年互动、出台鼓励青年参与计划等措施应对挑战,但这些措施的实效性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青年 政治参与 公民参与 政治冷漠 政治民主
  • 简介:2016年美国大选特朗普当选总统,'沉默的大多数'成为左右局势的关键性群体。这也引发了一个新的议题:互联网时代,青年们还会政治冷漠吗?通过对传统概念界定下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冷漠进行分析,提出在互联网语境下要充分考虑政治参与的嵌入性,把政治参与视为线上和线下行为的融合。并结合相关理论,重点提出了与'政治冷漠'相对应的'政治嵌入''政治隐藏''政治隐客'等概念,进而对当前青年'政治冷漠症'在互联网嵌入背景下所发生的嬗变,以及青年政治参与行为策略加以剖析。

  • 标签: 政治冷漠 政治参与 青年 政治隐藏 政治嵌入 特朗普现象
  • 简介:挫折一侵犯理论指出,当个体受到挫折时,很有可能发生攻击行为。基于调研数据,采用OrderedProbit模型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儿童青少年在同伴交往和学业成绩方面遭受挫折更容易激发攻击行为。为了减少和防止儿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进而避免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团伙化和暴力化的趋势,提出了改变家长和学校认知、改善学校和家长教育方式等措施。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攻击行为 同伴交往 学业成绩 挫折侵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