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高血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Steward 评分、躁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Stewar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的,对缩短患者苏醒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有较好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 高血压手术患者 麻醉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支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结核性脓胸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PACU)内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结核性脓胸行肺纤维板剥脱并脓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为支气管内全身麻醉组;B组为支气管内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两组患者术中脑电双频指数值(BIS)维持在40~50范围内,根据BIS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手术切皮前(T1)、手术切皮后(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时(T4)及出PACU时(T5)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记录拔管后5、30 min、出PACU时患者静息与咳嗽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中丙泊酚与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以及麻醉复苏室内舒芬太尼药物追加的剂量,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镇静-躁动评分(SAS),观察拔管后至出PACU期间的恶心、呕吐、嗜睡、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T2、T3、T4、T5时HR和MAP均低于A组(P<0.05),生命体征更为平稳。B组患者拔管后各时间点静息和咳嗽状态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与丙泊酚的用量分别为(35.92±8.12)μg和(749.56±95.30)mg,显著低于A组[(45.74±4.42)μg和(862.83±105.34)mg,P<0.05];B组术后麻醉复苏室内舒芬太尼用量为(5.26±2.10)μg,显著少于A组[(10.35±5.86)μg](P<0.05);B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2.92±5.12)min、意识恢复时间(20.56±5.10)min、拔管时间(26.87±6.16)min,短于A组[(15.74±4.72)min,(25.83±5.34)min和(35.35±5.80)min](P<0.05)。B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0%、10%、35%、20%,显著低于A组(30%、20%、75%和45%)(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减少支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结核性脓胸纤维板剥离并病灶清除术中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加快患者的麻醉复苏速度,减轻复苏时的躁动,提高麻醉复苏质量。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胸椎 超声检查 脓胸,结核性 麻醉苏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支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结核性脓胸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PACU)内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结核性脓胸行肺纤维板剥脱并脓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为支气管内全身麻醉组;B组为支气管内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两组患者术中脑电双频指数值(BIS)维持在40~50范围内,根据BIS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手术切皮前(T1)、手术切皮后(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时(T4)及出PACU时(T5)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记录拔管后5、30 min、出PACU时患者静息与咳嗽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中丙泊酚与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以及麻醉复苏室内舒芬太尼药物追加的剂量,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镇静-躁动评分(SAS),观察拔管后至出PACU期间的恶心、呕吐、嗜睡、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T2、T3、T4、T5时HR和MAP均低于A组(P<0.05),生命体征更为平稳。B组患者拔管后各时间点静息和咳嗽状态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与丙泊酚的用量分别为(35.92±8.12)μg和(749.56±95.30)mg,显著低于A组[(45.74±4.42)μg和(862.83±105.34)mg,P<0.05];B组术后麻醉复苏室内舒芬太尼用量为(5.26±2.10)μg,显著少于A组[(10.35±5.86)μg](P<0.05);B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2.92±5.12)min、意识恢复时间(20.56±5.10)min、拔管时间(26.87±6.16)min,短于A组[(15.74±4.72)min,(25.83±5.34)min和(35.35±5.80)min](P<0.05)。B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0%、10%、35%、20%,显著低于A组(30%、20%、75%和45%)(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减少支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结核性脓胸纤维板剥离并病灶清除术中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加快患者的麻醉复苏速度,减轻复苏时的躁动,提高麻醉复苏质量。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胸椎 超声检查 脓胸,结核性 麻醉苏醒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麻醉恢复室(PACU)护士对严重疾病患者干燥口腔的知识和干预的现状,以便为在PACU复苏期间严重干燥口腔干预的开发提供信息。176名PACU护士接受了关于PACU护士对严重疾病患者口干相关知识和行为意向的常见问卷和问卷调查。结果:PACU护士对危重患者口干知识的平均总分(9.62 2.76)为53.3%;PACU护士干预口干患者行为的平均意向指数为67.1%。结论 PACU护士在复苏室对于对于麻醉后口干患者的整体认知水平和行为水平较低,但系统学习的必要性较强,管理者应注意制定系统、规范和科学的学习计划,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护士对口干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干预意向。

  • 标签: 麻醉复苏室护士 全身麻醉术 口干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特殊护理应用于 全身麻醉复苏期患者中后, 对其 相关并发症及满意度产生 的影响进行探讨 。 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我院接受全身麻醉的 400 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排列序号,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 n=200 )与观察组( n=200 ),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时实施特殊护理 。观察两组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水平评分等相关情况。 结果:对照组并发症率为 16.00% ,观察组为 5.00% ,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 P< 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79.50% 、 95.00% ,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 P< 0.05); 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 P< 0.05) 。结论: 对 全身麻醉复苏期患, 实施特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特殊护理 全身麻醉 复苏期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胃肠镜检查中使用不同剂量艾司洛尔的镇静麻醉麻醉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96例,将其分为A组(给予生理盐水)、B组(艾司洛尔0.5mg/kg)、C组(艾司洛尔1.0mg/kg),比较三组患者的麻醉麻醉复苏效果。结果B组和C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和留观时间显著少于A组(P<0.05),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使用1.0mg/kg剂量的艾司洛尔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中能减少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缩短麻醉复苏的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检查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艾司洛尔 剂量 无痛胃肠镜 麻醉
  • 简介:摘要:腰硬联合阻滞复合浅全麻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轻麻醉复苏期躁动,麻醉效果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腹腔镜手术中广泛应用。鉴于此,本文对不同麻醉给药方式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麻醉复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 标签: 不同麻醉方式 腹腔镜手术 麻醉复苏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麻醉复苏室常规麻醉复护理基础上实施有效防范对策的必要性 。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 本院内麻醉复苏室的 86 例 患者进行分析研究 ,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结果,将其分为 A 组患者 43 例和 B 组患者 43 例, B 组患者进行常规麻醉复苏室护理, A 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效防范对策,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 在不良反应统计中发现, A 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 2.33% , B 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 23.26%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在满意度方面对比, A 组患者总满意度为 95.35% , B 组患者总满意度为 76.74%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麻醉复苏室内存在众多安全隐患,对其重视并解决分析,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麻醉复苏室 常规麻醉护理 有效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艾司洛尔在无痛胃肠镜镇静麻醉麻醉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间于该院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共164例,ASAⅠ~Ⅱ级。将其临床资料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为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剂量艾司洛尔0.5mg/kg,为观察组患者则给予1.0mg/kg艾司洛尔。比较两组静脉麻醉用药的使用剂量,比较两组入睡时间、留观时间以及清醒时间;比较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除T0外其他各时段HR、MAP、SO2等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各时段指标幅度波动较小;观察组用药后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少;观察组手术检查时间(18.2±2.9)min较对照组(26.4±3.5)min更短。上述所有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剂量选择上给予1.0mg/kg艾司洛尔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术中意外情况,从而缩短检查时间。

  • 标签: 艾司洛尔 无痛胃肠镜 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我院麻醉复苏室的所有护士均实施绩效考核,然后从患者复苏时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价护理质量,并对护士进行全面考核,同时进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护士工作主动性增强,患者复苏时间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减少,护士考核成绩及护士满意度提高。结论绩效考核是一种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它更符合人性化管理理念。科学的绩效考核,能够有效地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护士的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同时,通过绩效考核,能够更好的规范护理技术操作,促进护理各项工作常规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运作。

  • 标签: 绩效考核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和分析使用喉罩全身麻醉术后的成年患者不放气囊拔除喉罩较放气囊拔除喉罩在麻醉恢复室(PACU)气道管理中的优势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360例在PACU拔除喉罩的喉罩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不放气囊拔除喉罩组180例,放气囊后拔除喉罩组180例。结果不放气组发生呛咳10例,拔喉罩后吸痰次数0次的125例,1次的55例,无气道黏膜损伤;放气囊后拔除组发生呛咳55例,拔喉罩后吸痰次数1次62例,>2次的118例,气道黏膜损5例。结果不放气囊拔除喉罩较放气囊拔除喉罩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麻醉恢复室(PACU)中不放气囊拔除喉罩安全可行.

  • 标签: 拔除喉罩 气囊 麻醉后恢复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进行全麻术后复苏的病人一共有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病人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麻术后复苏病人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可以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全身麻醉 术后 复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在本院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3月 内接收的行麻醉术患者中随机选择380例 为研究对象,对380例 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比较,其中有56例 患者有护理风险隐患,根据护理隐患,分析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本院380例 行麻醉手术患者中有56例( 14.74%) 患者存在护理安全隐患,其中各有呼吸道梗阻患者15例( 25.79%)、躁动患者 8例( 14.29%)、监护不到位患者 14例( 25.00%)、治疗物品交接误差患者 7例( 12.50%)、护患沟通困难患者 12例( 21.43%)。 在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分别为18.16%和 1.8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医院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安全性的因素有很多,科室护士长与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医院麻醉复苏室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概率。

  • 标签: 麻醉复苏室 安全隐患事件 起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镇静镇痛及安抚用于小儿术后麻醉复苏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7月本院收治的53例行全麻手术治疗患儿,全部患儿术后均进入麻醉苏醒室接受镇静镇痛及安抚干预,采用改良客观疼痛评分量表(MOPS)和大学镇静评分(UMSS)评价干预前后患儿的疼痛程度和镇静效果。结果干预后患儿的疼痛评分为(1.51±0.53)分,低于干预前的(2.74±0.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儿的镇静评分为(1.56±0.22)分,低于干预前的(3.12±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术后麻醉复苏期实施镇静镇痛及安抚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术后疼痛感,提高镇静效果。

  • 标签: 镇静 镇痛 麻醉复苏期
  • 简介:摘要小儿口咽部手术时,麻醉的气管插管及手术操作均在口咽部进行,在手术后复苏期风险度增大,在临床的观察及护理的过程中,如果专科知识、经验不强,观察及护理措施不及时、到位,易造成安全隐患,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分析了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环节,并总结相关的护理策略,以期提高小儿口咽部手术后麻醉复苏期的安全质量。

  • 标签: 小儿口咽部手术 麻醉复苏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苏醒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30日-2017年6月30日收治住院并接受全身麻醉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保温护理。结果: (1)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低温发生率、寒战发生率以及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清醒时间、插管持续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的CRP、AG、NE等应激反应相关检查结果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苏醒影响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减低应激反应,缩短患者清醒时间等,使手术更顺利完成。

  • 标签:  全身麻醉  保温护理  术中应激  术后苏醒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全身麻醉术后护理中使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方式对患者复苏的作用。 方法: 在本院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200 例全身手术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以随机抽签法把研究对象均分为 2 组(各 100 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 :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身体复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 P < 0.05 ,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全身麻醉患者的术后护理过程中使用人文关怀护理不仅对促进患者的身体复苏有积极性作用,而且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全身麻醉术后 患者 复苏期 并发症发生率